報告顯示入侵物種嚴重威脅非洲自然保護區

2020-12-25 搜狐網

報告顯示入侵物種嚴重威脅非洲自然保護區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5月21日21:45

  新華網奈洛比5月21日電(記者王雅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與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21日在奈洛比發布的聯合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自然保護區管理機制不完善及應對方案缺乏,入侵物種近年來已嚴重威脅到非洲多個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居民生活。

  這份研究報告是上述兩個組織共同發起的「全球入侵物種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項目負責人薩拉·西蒙斯說,自然保護區對非洲地區有著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是許多非洲國家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同時,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維護也是實現減緩生物多樣性退化這一目標的重要機制。然而,隨著非洲地區多個自然保護區管理者無視入侵物種的快速增長,這些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正面臨著有史以來的最大威脅,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是導致自然保護區管理機制匱乏的最主要原因。

  報告舉例說,上世紀80年代入侵尚比亞卡富埃衝積平原的外來野草「巨型含羞草」目前已覆蓋該地區3000公頃的面積,導致當地大量重要物種,如水棲羚羊、水鳥、昆蟲、兩棲和無脊椎動物等被迫遷徙。此外,原產於北美洲西部的旱地入侵物種牧豆樹至今已覆蓋肯亞和衣索比亞境內自然保護區的120萬公頃土地,並正在以每5年覆蓋面積翻一番的速度急速擴張。

  來自世界保護聯盟的項目協調人傑弗裡·霍華德說,目前應儘快在自然保護區內建立常態化的入侵物種監控和管理機制,並提高非洲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對有關入侵物種的甄別、處理能力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水平,同時還應提高有關國家政府對解決入侵物種問題的關注度,加強應對措施和推動資金及時到位。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生態平衡已受威脅,這些危機鮮有人知
    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發現有71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環境已造成或存在潛在威脅,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而從我國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調查中,存在215種外來入侵物種,也就是說,這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進入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其中有41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中國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1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廣東北江發現的外來入侵生物「怪魚」我國農林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增長迅速。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顯示,我國共有488種外來入侵物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誰是入侵物種?
    最近,一項關於散養貓和流浪貓對中國野生動物威脅的研究引發熱議。一時間,關於「野化家貓是否是入侵物種」、「人們應當如何對待野化家貓」之類的討論不絕於耳。乍一看,聯想到來自南美洲的福壽螺、來自非洲的非洲大蝸牛、來自美洲的巴西紅耳龜,「入侵物種就是來自外國的外來種」的說法似乎沒什麼毛病。
  • 渭南發現外來物種非洲帝王蠍,你見過嗎?
    非洲帝王蠍又稱皇帝蠍、將軍巨蠍,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發現於2006年,是世界上最大型蠍子之一,一般體長約17釐米,成年可長至30釐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南部。因其毒性較弱,近年來國內寵物愛好者將其視為寵物引入國內飼養。這些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看到了一定不要手軟 1.巴西紅耳龜
  • 塞席爾政府花百萬美元消滅入侵月輪鸚鵡
    為了消滅這些入侵物種,保障馬島鸚鵡的衍息,當地政府還專門從紐西蘭請了一隊捕手。在普拉蘭島(Praslin),這些入侵物種嚴重的威脅了斯瑟馬島小鸚鵡(Coracopsis barklyi)的生存了,它們的野外數量僅剩一千隻不到。在與斯瑟馬島小鸚鵡競爭食物和巢穴的同時,月輪鸚鵡還帶了致命的PBFD病毒。在此之前,塞席爾根本就不存在PBFD病毒。這也是塞席爾像歐盟求助的原因之一。
  • 報告: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 不只有小龍蝦,已有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都咋來的?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多數人認為離自己特別遙遠,如果硬是要想下去,可能威脅莊稼的田裡的種子,河裡的魚,是離著自己最近的。而事實上,走出家門,火遍全國地攤夜市的小龍蝦,時不時就能看到被售賣的福壽螺,還有最近兩年剛出現的草地貪夜蛾,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
  • 美國泛濫亞洲鯉魚,澳大利亞泛濫歐洲野兔,我國有物種入侵嗎?
    外來物種入侵對本地的生態系統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每個國家對於外來物種的防控都很嚴格。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過程,實際上與很多其它物種都會產生交集,例如被其它物種吃掉或者吃掉其它物種。但是外來物種入侵,就打破了這個制約,因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它們不存在天敵,對於當地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它們就像是旁觀者一樣,根本不需要擔心天敵的存在,因此在舒適的環境中過度繁殖,最後數量一發不可控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澳洲橫行的野兔了,這些野兔都要追溯至18世紀,它們是隨著歐洲人來到澳洲這片土地的。
  • 全球入侵物種地圖 需防外來物種進入脆弱生態系統
    該群島的入侵物種包括現在已經在全球廣泛分布的孔雀魚。   北京時間7月11日消息,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對全球已建立種群的入侵物種進行了分析。外來物種,或稱入侵物種,是指那些被人為引入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過的地區,並發展成一定數量,以至威脅到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外來物種入侵有多可怕?
    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甚至連南極地區都出現了入侵物種。根據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外來入侵物種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  瘋狂的葛根  葛根,由於其繁殖過於迅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葛根是第一個被編進外來物種史冊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種之一。
  • 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經濟民生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 盤點看似美味,卻釀成災難的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不僅破壞地方生態平衡、嚴重威脅地區生物多樣性,同時也會在更廣泛程度上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這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卻大面積侵害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臺灣等地的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可以間接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不可輕易食用。作為一名入侵物種的「戰士」,非洲大蝸牛也與它的隊友們一樣,有著「超人般」的消化能力,它們什麼都吃,林木果樹、蔬菜花卉都是它們的最愛。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聯合國多家機構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 氣候變化威脅...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署、世衛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日前聯合發布《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  氣候變化波及非洲各地  非洲各地氣候變化表現迥異。
  • 麥誇裡島物種大作戰,看看物種入侵對自然環境的危害有多嚴重
    麥誇裡島物種大作戰,看看物種入侵對自然環境的危害有多嚴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們就來講一個小島的悲慘故事,這個小島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人類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擴大問題,並且最後到了無法收拾的程度,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小島叫麥誇裡島,在澳大利亞南方的大海裡,這個島的面積很小,這個島離陸地很遠,所以會在島上出現的動物要麼會飛,要麼會遊泳,不然根本來不到島上。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有研究還表明非洲大蝸牛還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複雜的食性確實不得不令人嘆服。這種蝸牛原產於肯亞、坦尚尼亞等東非沿岸地區,一般能存活5-7年,算得上蝸牛家族的長壽物種。旺盛的繁殖能力,更是為日後它們入侵全球提供了結實的基礎。非洲大蝸牛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的性器官,即使沒有交配對象,自己也能繁殖出更多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