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滿懷敬畏,這是生命的遠徵,動物的遷徙

2020-12-13 如月視界

在動物世界裡我們總能見到一些令人震撼的事情,而出現得最多最能以人類肉眼可見的就是動物的遷徙。面對這種長距離往返於不同棲居地的行為,我們總會感嘆於其遷徙的速度之快,遷徙的距離之長,遷徙的時間之久。但還有一些是我們少有見聞的徵途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下面這兩種動物的長徵行。

讓我們從最南邊開始說起,皇帝企鵝是一種體型龐大位於南極的企鵝,人們早期在亞南極島嶼上發現了他們,因為體型龐大所以取名為KING,中文稱其為王企鵝,但後來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最大的企鵝類,便改了稱呼叫他們為帝企鵝,這也就是帝企鵝的由來。

帝企鵝是一種非常耐寒的生物,可以在南極這種極寒地帶生存下去,那這時候可能就有人想問了『既然是極耐寒的,那為什麼還要遷徙呢?』,那是因為帝企鵝需要繁殖,成年企鵝是已經適應嚴寒地帶的生活,但是要生出小企鵝並且孵化長大這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帝企鵝就變得每年不斷的往返遷徙,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帝企鵝因為比其他的動物更耐寒,所以與一些種群的遷徙距離相比,帝企鵝的遷徙之旅是比較短的,但也是因為為了更加抗嚴寒帝企鵝往往是聚群而居,在群體遷徙的過程中為了保暖步調行走緩慢,儘管遷徙之旅相較為短,但所行走的時間卻不見得比較短。帝企鵝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體型龐大卻不乏呆萌,然而在這種極少數生命能夠生存下去的環境裡他們自然存活至今,目前卻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群體數量開始降低。所以我們還是要更加的珍愛大自然,加強環境保護。

說完南極,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同樣寒冷的北極,看看在這裡又能遇到什麼不同尋常難能可貴的生物?在北極因受大西洋暖流和海平面的影響,北極相較南極來說氣溫沒有那麼冷,所以北極的生物也相教來說比較多。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北極一種特別的生物,它善於飛翔,是一種通體羽毛有灰有白的小鳥——北極燕鷗。

那為什麼要說這種鳥兒特別呢?他既不是體型最龐大又不是體型極嬌小,在北極圈兒裡生物種類雜多,通體羽毛有灰有白的小鳥也是並非只有一二。是因為它真的很善於飛翔,而這在遷徙的過程中就可以完整的體現出來。北極燕鷗這種海鳥,體長大概有零點三四米,個頭不算矮小但也不算雄偉,但它身體輕盈,它們可以飛過極長極長的距離,可堪稱世界之最。

你不能想像這種海鳥,它們的棲息地分別是在北極和南極,它們每年都的在這個在這個漫長的距離中來回往返,感受著南極的夏季和北極的冬季,年復一年,相當於每年環球旅行一趟的距離,如此的不可思議。不知道是在環境的鍛鍊下如此還是天生頑強,北極燕鷗的壽命相較於一般鳥類來說也是較長的,常見鳥類的壽命一般是五到十年,而北極燕鷗一般可活三十幾年之久。但早年間因為人類的捕殺,所以數量急劇下降,後被列入瀕危動物才有所緩解。儘管世界生物種類繁多,但維持生態平衡珍愛生物是人人有責的。

從南極到北極,不論是從南極帝企鵝還是北極燕鷗,都可以讓我們看到生物對生命延續的追求嚮往。他們聚群而居、繁衍後代,一次一次的遷徙,不論距離多長遠,旅途多艱辛,為了生命不斷的延續,他們都不畏前路的步步前行。這都是值得我們敬畏的,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相關焦點

  • 是天堂,是地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滿懷敬畏走近可可西裡
    面對大自然,我們必須懷有更真誠的敬畏之心,探索可可西裡,拜訪生命禁地。,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動物尚且不多,加上上這裡幾乎沒有通訊信號,沒有經驗的遊客千萬不能貿然前往,也因此成就了這一處淨土。這是由民間自發捐款建造的索南達傑烈士紀念碑,整個紀念碑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了,碑上刻著:功蓋崑崙。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結合麥克·昂溫的文字,我們可以得知,冬天將至,帝企鵝們已經離開大海,開始向繁殖地遷徙。這是一段將近100公裡的旅程,為了休息一下疲憊的雙腳,有的企鵝會趴在冰面上,靠肚子滑行。文字與畫面相得益彰,讓人仿佛置身其間,能真切感受到動物遷徙旅程的艱辛與不易。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結合麥克·昂溫的文字,我們可以得知,冬天將至,帝企鵝們已經離開大海,開始向繁殖地遷徙。這是一段將近100公裡的旅程,為了休息一下疲憊的雙腳,有的企鵝會趴在冰面上,靠肚子滑行。文字與畫面相得益彰,讓人仿佛置身其間,能真切感受到動物遷徙旅程的艱辛與不易。
  • 澳門日報:人類應敬畏自然 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
    澳門日報:人類應敬畏自然 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 2014-11-25 13:56:45對此,《澳門日報》25日發表社論稱,人類只不過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分子,也是最具破壞性和保護能力最強的一分子,所以更應敬畏自然。  文章摘編如下:  日前,有人在網上炫耀捕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後經證實,這些珍禽走獸的捕獲地並非在西藏墨脫,而在廣西。媒體亦披露,在黑龍江哈爾濱市道外區、雙城區以及吉林省松原市三地市集販賣野生珍禽的現象普遍。
  • 動物的遷徙,馴鹿:遷徙動物的冠軍
    文/張國雄動物的遷徙為尋找食物或追隨伴侶,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動物,每年都會在異地間遷移,並樂此不疲。有的一生會遷徒兩次,有的會每年都浪跡天涯。就歷史而言,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鹿類與人類的關係就非常密切。它們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及西伯利亞南部。中國的馴鹿,則分布在大興安嶺的西北坡,如今,僅在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境內,尚有少量由人工飼養。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這一狀況,大致維持了數千年之久。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將馴鹿視為聖獸,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
  • 滿懷敬畏,心中謙卑
    比如物,這是什麼物,為什麼會這樣,會怎麼演變。康德說,我對兩件事物滿懷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法則。東野圭吾說,世界上最不能直視的兩樣東西:一是太陽,一是人心。其實說的是一件事,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
  • 候鳥遷徙只是怕冷?生命奇蹟背後藏著自然的秘密!
    候鳥遷徙或許是自然界最壯麗的景象之一,它們飛越數千裡甚至萬裡,在路途中可能會遭遇極端惡劣的天氣,可能會由於環境破壞找不到覓食和休憩的地方,甚至還可能會遇到人類的殘忍捕殺,但就是這些美麗的飛羽精靈,每年依然在進行著周而復始的生命旅程,演繹著一場場生命的奇蹟。
  • 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
    記得讀過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的散文《敬畏生命》,這是一篇關於生命與死亡的話題,生活中看似尋常的植物借風傳遞種子延續生命的自然現象,卻讓作者內心起了波瀾。「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
  • 虐待動物的人,不懂敬畏生命
    對動物蔑視會導致對人蔑視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權利,誰習慣於把隨便哪種生命看做是沒有價值,他就會陷於認為人的生命也是沒有價值的危險之中。然而,一直要等到將近100年後,以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於1954年成立為標誌,這才有了屬於美國自己的動物保護,人道善待動物的理念也才有了一個向美國社會傳播和推廣的有力民間組織。
  • 敬畏生命作者:果多堂
    敬畏生命文/果多堂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讓我們永遠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天地有自己的規矩遵守交通規則不能超車變道如果不敬畏生命就會有生命危險和人合作做生意就要敬畏誠信如不敬畏誠信>一錘子買賣你做的生意一定會失敗人敬畏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與它和詣相處如果不敬畏野生動物如果撲殺野生動物還當美食這次新冠肺炎給人類
  • 青海失聯女大學生事件:對生命的敬畏
    這片神秘、古老的高原之上,不論是西藏、青海、新疆還是雲南或者四川,那秘境之中所藏著的人煙罕至之地,往往都是「生命的禁區」。2017年,位於青海的可可西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的第51個世界遺產,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在目前世界遺產名錄中,可可西裡平均海拔最高,超過4500米,是全世界非常稀有的高原,有著特殊的生態和特殊的生物多樣性。
  • 《遷徙》一本很美的關於動物之旅的科普繪本
    幸運的是,這本猶似寶藏一樣的繪本,孩子可以第一時間體驗到它的美和妙。內容有趣且嚴謹《遷徙》由英國作家麥克·昂溫著,他著有多部關於野生動物的兒童讀物。他的文字生動迷人,可以將一系列枯燥無趣的研究數據轉化成一個個精彩傳奇的動物旅程故事。給孩子閱讀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仿佛唇齒間留有餘香。
  • 為什麼自然界中許多動物會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遷徙?答案很簡單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答案很簡單,為了生存。沒錯,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求生存。那麼,動物們具體是為什麼要遷徙呢?動物們冒著什麼樣的危險在遷徙呢?下面我們通過非洲著名的「動物大遷徙」來全方位的解析一下,動物的遷徙。
  • 生命的遷徙之旅
    馬拉-塞倫蓋提(Mara-Serengeti)生態系統是東非最為廣袤的自然生態圈,這片遼闊的大草原點綴著高山、森林、湖泊、河流和沼澤,還有狀如電影
  •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滅絕了?科學家揭曉原因,和人類遷徙有關!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滅絕了?科學家揭曉原因,和人類遷徙有關!2016年在一場拍賣會上,一幅350年前的完整渡渡鳥骨架拍賣出了400多萬元人民幣,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骨架,所以也受到了許多收藏家的青睞。
  • 9月刊:動物的生命廊道
    遷徙的軌跡從海陸空三個維度猶如形成了這些動物的生命廊道進入秋季一年一度的生命徵程又開啟了它們固定的路線是大自然的未解之謎同時,也成為了不少捕獵者有跡可循的線索人類每一次的保護行動展示了人類摸索自然規律遵從自然法則的進步
  • 人類活動減少哺乳動物遷徙範圍
    這有助於解釋米蘇拉市蒙大拿大學生態學家Mark Hebblewhite追蹤的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附近的一群麋鹿的行為。許多麋鹿已經停止在夏季和冬季之間遷徙。Hebblewhite說:「這些動物已經放棄了它們以前的野生方式。」 Hebblewhite說,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有蹄類動物的遷徙中。
  • 感悟| 敬畏生命,懂得責任的沉重
    ,而其他動物之於人類最大的不同是不會說話,但他們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或喜悅或依賴或悲傷或孤獨,不同的反應與聲音都是他們向人類表達自己心情的方式。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有的並不是自己想變成這卑微的樣子,寵物主人的三分鐘熱度、愛心組織的無力收容、駕駛員的橫衝直撞、甚至有的以殘忍手段虐殺動物……生命本沒有高低貴賤,只是因為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
  • 走向敬畏生命的道德境界
    對於許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來說,這種聲音的存在敞開了巨大的文明時差,難免會令他們難堪:在敬畏生命已經成為全球性思潮的今天,我們的主流倫理學中仍然沒有其他物種的位置。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很少接受過敬畏生命的道德薰陶。人們習慣於忽略、遮掩、美化動物的痛苦,忘記了所有生命都應該擁有被珍視、尊重、善待的機緣。
  • 災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保護動物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揭開人類對野生動物犯下的種種罪惡,希望日後大家能對自然多一份敬畏,對地球多一份責任。化學藥品毒殺無數猛禽化學製劑的使用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方便,但它們流入自然界,對一些動物來說卻是滅頂之災。斯溫氏鵟(kuáng)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猛禽,夏季它們棲息在北美西部地區,冬天則從潘帕斯草原的越冬地以及農田棲息地出發,飛行1萬公裡進行遷徙之旅。斯溫氏鵟好食昆蟲,例如蚱蜢、蜻蜓、甲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