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遷徙之旅

2021-02-18 攝影世界

馬拉-塞倫蓋提(Mara-Serengeti)生態系統是東非最為廣袤的自然生態圈,這片遼闊的大草原點綴著高山、森林、湖泊、河流和沼澤,還有狀如電影《獅子王》中「榮耀石」般的島丘殘石。多樣性的地貌和豐富參差的植被成為超過70種哺乳動物和500種鳥類的絕佳的繁衍棲息地。

肯亞和坦尚尼亞之間平直的國境線把這片大地切成兩個部分:位於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和位於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

大自然似乎不太滿意這種人為僭越的分割,派遣數百萬的有蹄類動物,年復一年地用數不清的蹄印踐踏著人類文明劃下的阻隔線。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早於人類茹毛飲血的原始時期。亙古以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頭有蹄類動物以順時針的方向從塞倫蓋提出發,向北進入馬賽馬拉,追逐水草不斷遷徙,最後再南下返回塞倫蓋提。它們行進在烈日和塵土中,穿越灌木叢林,跨過河流沼澤;一邊躲避天敵的圍捕和獵殺,一邊孕育新的生命。如同一顆強勁跳動的心臟為馬拉-塞倫蓋提生態圈不斷泵入充滿活力的新鮮血液,讓大草原始終生機勃勃、朝氣盎然。進一步研究表明,大遷徙還保護了其他珍稀的大型哺乳動物,比如獅群會減少對長頸鹿的捕殺,瀕危的長頸鹿種群的生存機率得以提高。彼得·渥雷本在暢銷書《大自然的社交網絡》中寫道:「在大自然中,不僅每一個齒輪與其他的齒輪相互嚙合, 所有的一切都與其他要素相互交織成一張大網」。大遷徙就是生死嚙合的巨大齒輪,年復一年地驅動著東非大地萬獸萬物的新陳代謝,為大自然的完美平衡提供永不衰竭的動力。

人文地理攝影師,環球攝影旅行家。新華社籤約攝影師、佳能官方贊助攝影師、富士全球籤約攝影師,德國FLM品牌形象大使,人民郵電出版社優秀作者,攝影圖書累計銷量超過20萬冊。

新書《鏡頭的背後——王永輝風光攝影實戰解析》是作者沉澱5年的全新力作,以豐富的實戰經驗幫助攝影愛好者培養攝影師的眼力,提升作品感染力!

(本文原刊載於《攝影世界》2020 年 11 月刊)

圖/王永輝

文/鄒迎

視頻/王永輝

責任編輯:孟冉

掃描二維碼購買2021年攝影世界超級會員大禮包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人類滿懷敬畏,這是生命的遠徵,動物的遷徙
    在動物世界裡我們總能見到一些令人震撼的事情,而出現得最多最能以人類肉眼可見的就是動物的遷徙。面對這種長距離往返於不同棲居地的行為,我們總會感嘆於其遷徙的速度之快,遷徙的距離之長,遷徙的時間之久。但還有一些是我們少有見聞的徵途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下面這兩種動物的長徵行。
  • 紀錄片《遷徙的鳥》,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不一樣
    紀錄片《遷徙的鳥》,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不一樣鳥類的遷徙是一個有關承諾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回歸的承諾,雅克貝漢這樣一句話,帶我們踏上了尋找鳥類夢幻飛行之旅的路程,毫無疑問,遷徙的鳥,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唯一標準而前後
  • 候鳥遷徙,一場生命的旅程(視頻)
    在數百年熟悉的遷徙通道中,鳥兒們以追逐生命的旅程揭開了春天最美的畫卷。對於鳥類,這些唯美的遷徙圖景背後其實是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旅程。年復一年,無數的鳥兒因為暴風雨的襲擊而隕落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因精疲力竭跌落翻滾的海洋深處;或因饑寒交迫和非法獵殺,生命驟然消逝……鳥類為何要義無反顧地遷徙?
  • 鮭魚遷徙,生命的交響曲
    大多數人都聽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但有一種魚不僅詮釋了他對生命的驚人記憶,而且完美地詮釋了他在生命旅途中的使命,不管他要經歷什麼困難,不管他是否會有面對死亡的危險,他都會回到出生地,回到起點,完成生命的交接,他短短的四年時光奏出了一首人生交響曲。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02.不可思議的動物遷徙之旅讓人大開眼界在《遷徙》中,麥克·昂溫介紹了座頭鯨、帝王蝶、大白鯊、北極燕鷗、美洲鶴、非洲象等20種動物的遷徙之旅,每一種動物的遷徙都是一部史詩級的精彩故事。先說幾個「世界之最」的例子吧。
  • 世界候鳥日:它們不可思議的遷徙,成就飛翔的生命傳奇
    每一年的早春和金秋,來自血脈深處的神秘召喚,都會引領無數鳥兒展翅高飛,不顧一切地踏上吉兇難測的遷徙之旅。無論是小巧輕盈,還是壯碩矯健,每一隻候鳥都是自然舞臺上當之無愧的主角。在年復一年的飛行中,它們究竟能夠超越生命極限到何等程度?試著追隨幾種候鳥的旅程,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又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答案。
  • 東非動物大遷徙 一個震撼生命意義的心靈之旅
    現在面對著河裡的那些成群結隊虎視眈眈的鱷魚和河馬們,遷徙的角馬們還是會不顧一切的縱身一躍吧。在波瀾壯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東非動物大遷徙也許是這個地球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奇觀了。東非動物大遷徙,食草動物的逃亡之旅,食肉動物的狂歡節,同時也是人類探尋荒野文明的盛宴。在非洲大陸,這片人類的誕生之地,也許再沒有什麼比動物大遷徙能帶來更深的震撼了。同為生命,數百萬年前不甘心被餓死的人類也是這樣走出非洲的,他們從非洲一直向北,走到歐洲,跨過中東,橫跨亞洲大陸,又往北通過俄羅斯東部海岸橫跨到了美洲大陸,使我們人類遍布全球。
  • 川西路上的動物世界,藏民真實遷徙之旅,你不曾看過的另一種風景
    雖然我在川西之旅上隨處可見成團的犛牛群,但是看到規模如此大的犛牛群也是第一次,後來才知道,這是藏民定期的遷徙之旅,近距離看這場遷徙仿佛看一場真實的「動物世界」,也算是川西路上另一種美麗的風景線了。犛牛是高原上最尊貴的一種動物了,看起來很萌的犛牛其實力氣很大,所以生活在川西高原上的藏民們經常用犛牛來馱運各種生活物資,特別是遷徙搬家時,一頭成年犛牛最高能馱運100公斤貨物,還能輕鬆在高原上行走,可謂是高原之舟了。
  • 候鳥遷徙只是怕冷?生命奇蹟背後藏著自然的秘密!
    比如我們所在的深圳,就是候鳥遷徙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它們來到深圳灣海域內過冬、覓食、休憩,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候鳥遷徙或許是自然界最壯麗的景象之一,它們飛越數千裡甚至萬裡,在路途中可能會遭遇極端惡劣的天氣,可能會由於環境破壞找不到覓食和休憩的地方,甚至還可能會遇到人類的殘忍捕殺,但就是這些美麗的飛羽精靈,每年依然在進行著周而復始的生命旅程,演繹著一場場生命的奇蹟。
  • 放鳥歸林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
    駐馬店市2019年」愛鳥周「暨志願者」護飛行動"啟動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加入愛鳥護鳥行列□全媒體記者 王永良 見習記者 本屆 「愛鳥周」 活動以 「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 為主題。市林業局負責同志要求各縣區林業部門要緊緊圍繞 「關注候鳥遷徙, 維護生命共同體」 這一主題,組織好第38屆 「愛鳥周」 活動, 將愛鳥、 護鳥行動迅速傳播到全社會, 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做出不懈努力。
  • 《遷徙的鳥》這部經典紀錄片,向人們展現了生命的偉大
    《遷徙的鳥》鳥兒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春去秋來,年復一年,它們為了種群的延續,為了生命的繁衍,在兩地之間忠實而規律地往返,它們飛翔時,不斷前進而又奮力奔襲著的路途,在影片中構成了一個對生命的影像隱喻。而影片的整體基調,正是在歌頌這種偉大的前進著的生命。
  • 《遷徙的鳥》回歸生命的源頭。孩子們,這是我對你們最深沉的愛!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我是最不喜歡看紀錄片,因為它總是非常沉悶的。這部紀錄片是也為了完成作業。但是,就是這一次的觀看卻讓我對紀錄片產生了改觀。我沒想到紀錄片也可以拍的這麼唯美,這麼感人,從音樂、劇情、畫面五一不讓我動容。《遷徙的鳥》是一部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雅克·貝漢、雅克·克魯奧德聯合執導。
  • 《遷徙》一本很美的關於動物之旅的科普繪本
    話說回來,《遷徙》跟我以往和孩子一起閱讀的其他繪本不一樣之處在於,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給孩子閱讀的繪本,還適合成年人閱讀。《遷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一本關於動物遷徙之旅的繪本,將它歸為兒童類閱讀繪本很容易讓喜歡它的成年人錯過。幸運的是,這本猶似寶藏一樣的繪本,孩子可以第一時間體驗到它的美和妙。
  • 為什麼自然界中許多動物會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遷徙?答案很簡單
    動物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遷徙?答案很簡單,為了生存。沒錯,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求生存。那麼,動物們具體是為什麼要遷徙呢?動物們冒著什麼樣的危險在遷徙呢?下面我們通過非洲著名的「動物大遷徙」來全方位的解析一下,動物的遷徙。
  • 沙丁魚遷徙:一個大寫的自助餐
    大地和海洋,不一樣的生命故事,卻一樣地動人心魄。每年5月到7月,數以百萬計的沙丁魚沿南非東海岸一路向北,雖遭到無數獵食者的圍追堵截,但它們矢志不渝。成千上萬的南非鰹鳥(Morus capensis)追逐沙丁魚群遷徙的路線,從空中它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魚群形成的一條條黑帶,在海面十多米處盤旋之後,就是俯衝表演的時間。滑翔,收翅,以40到120公裡的時速俯衝入海,在水下形成一條白色的氣泡柱。當是時,空中鳥聲不斷,水裡魚鳥同遊,海面上是不斷傳來的呼嘯入水的「噗噗」聲。 生命的活力和狂野在這一刻展現無遺。
  • 從西伯利亞來到上虞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
    從西伯利亞來到上虞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錢江晚報》
  • 最大規模座頭鯨萬裡遷徙
    最近,關於這種動物的一則信息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南半球的座頭鯨比往年提前一個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有研究者估計總量將達到1.5萬頭,有望達到歷史峰值,被稱為「史無前例的大遷徙」。為什麼今年座頭鯨遷徙的規模能如此之大?遷徙的時間為何又有所變動?記者特邀專家,講述關於座頭鯨家族有趣的故事。
  • 自由遷徙 free migration
    特別推薦:亞運英語學習之旅成都市政府新聞辦11月16日發布《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這份以中共成都市委名義下發的文件,試圖突破長期以來束縛城鄉居民自由遷徙的一些制度障礙,目標是在2012年實現成都城鄉統一戶籍,並實現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 動物的遷徙,馴鹿:遷徙動物的冠軍
    文/張國雄動物的遷徙為尋找食物或追隨伴侶,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動物,每年都會在異地間遷移,並樂此不疲。有的一生會遷徒兩次,有的會每年都浪跡天涯。作為遷徙動物的冠軍,馴鹿每年,都會展示一次長途跋涉的壯舉。整個行程達好幾百公裡。大遷移那天,數萬隻馴鹿會聚集在一起,由雌鹿領頭,分成大小不同的群體。少,有數百上千;多,則成千上萬。秩序井然,日夜兼程。過程中,它們會脫下一身絨毛,並以此作為後序隊伍前行的路牌。旅途漫漫的長途跋涉,馴鹿並不急著趕路,總是邊走邊吃地行進。但有時,也會遇上狼群的騷擾。
  • 紅嘴鷗:行遷徙之旅 憩寧夏驛站
    自1985年前後,紅嘴鷗已連續30多年沿此線路,開始數千公裡的遷徙之旅。漫漫飛行,集體越冬。在這支遷徙隊伍的精準「導航」中,經黃河流域,有一處休憩之所。通過中亞、東亞和澳大利亞的鳥類遷徙路線中,有兩條覆蓋寧夏。紅嘴鷗,翅膀掠開優美的弧度,精準降落湖面「客棧」,點出湖光漣漪,抖落羽翼塵埃,像一群優雅的旅人,風塵僕僕,赴一場寧夏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