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龍頭企業萬國數據今日香港掛牌 又一隻中概股回港上市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今天,萬國數據正式掛牌香港聯交所,成為又一隻回港上市的中概股。2016年11月2日,萬國數據成功在納斯達克(納斯達克代碼:GDS)敲鐘,成立20年的萬國數據從一家IT服務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數據中心龍頭企業,獲得了新加坡淡馬錫、高瓴資本和中國平安等資本的支持,這次作為回港上市的IDC行業第一股,對於正在成為新基建核心的中國數據中心建設來說,也有巨大的意義。

  據了解,萬國數據於10月21日啟動招股,獲得了投資者的熱烈追捧。根據萬國數據的公告,本次萬國數據的發行價為80.88港元,,成功融資129.4億港元(不包括超額配股權)。萬國數據香港的代碼為9698.HK。

  根據萬國數據的公告,公司擬將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淨額用於通過跨市場的戰略資源獲取擴展高性能數據中心平臺,創新及發展與數據中心設計、建造及運營相關的新技術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新基建」政策下 為驅動中國數位化轉型提供堅實平臺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萬國數據是全球市值第三的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運營商,按收入計算,2019年在運營商中立市場的市場份額為21.9%。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會議多次提到新基建,彰顯了國家對於新基建的高度重視,新基建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需求必將隨著新基建的推進而持續擴大。

  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1334 億元,同比增長 38.6%,在雲計算高速發展的推動下,數據中心作為雲計算的底層基礎設施支撐,數據中心產業近年來將保持高景氣度。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機櫃規模達到了 244 萬個,同比增長約 20%,相比 2016 年的 124 萬個,規模增長了大約1倍。

  從行業特性結合城市分布清況來看,中國數據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及重慶等主要經濟中心,稱為一線市場,這些地區同時也是電信網絡中心。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一線市場與其周邊地區合計,在2019年佔中國數據中心市場淨機房總面積約68%。運營商網絡中立數據中心市場相對分散,僅有極少數領先的數據中心運營商將數據中心布局在多個一線市場中,萬國數據目前是中國中立數據中心市場中唯一建立全國性數據中心互聯平臺的企業。

  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的核心領域,萬國數據持續強化平臺化布局數據中心資源,戰略性部署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核心經濟樞紐。截至2020年6月30日,萬國數據擁有一個由59個自主研發的運營中和在建數據中心組成的互聯平臺,託管幾乎市場上所有主要的公共雲服務提供商。

  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計入合營企業數據中心)萬國數據運營中的總機房面積達266,260平方米,其中包括42座自建數據中心,總機房面積達256,750平方米,自建面積佔比超過96%;在建中的數據中心達17座,總機房面積達133,208平方米。此外,萬國數據還擁有約323,014平方米的可開發數據中心面積,可滿足未來的銷售需求。

  業績 「槓槓」 騰訊阿里為最大客戶

  數據顯示,萬國數據淨收入連續3年保持強勁增長,2017-2019年,淨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6.16億元、27.92億元、41.2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6.63%。2020年上半年,淨收入為人民幣25.83億元,同比增長37.59%。萬國數據的經調整EBITDA利潤率也創歷史新高。2017-2019年,經調整EBITDA利潤率分別為31.7%、37.5%、44.2%。2020年上半年,調整後EBITDA利潤率46.7%,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

  萬國數據優秀的業績讓其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4年中漲了8倍,截止10月31日市值為137.74億美元。

  萬國數據IPO說明書顯示,網易、字節跳動、拼多多、美團、快手、滴滴、攜程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以及阿里雲、騰訊雲、亞馬遜AWS、微軟Azure、華為雲、金山雲、UCloud、青雲、京東雲、百度AI雲等各大雲服務提供商。其中阿里和騰訊是萬國數據的最大客戶,貢獻了其總籤約面積的的55%。

  股東及投資人陣容豪華

  招股書顯示,萬國數據的股東包括了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旗下的STT GDC、軟銀中國資本、中國平安、高瓴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0年6月,萬國數據獲高瓴資本和STT GDC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共計5.0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其中,高瓴資本認購4億美元的股份,STT GDC認購1.05億美元的股份。高瓴資本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基金, STT GDC是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獨資子公司, 淡馬錫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註冊的一家控股公司。

  中國平安也同樣看好萬國數據,2019年3月,中國平安旗下平安海外控股以可轉換優先股的形式對萬國數據進行1.5億美元股權投資,用於支持萬國數據進一步實現業務增長。

  數據中心需求即將爆發 萬國數據未來可期

  當前,數據中心建設已經列為新基建的核心之一, 數據中心的需求正在爆發的前夜。

  華泰證券的研究認為, 根據2020 年市場上可統計的第三方 IDC 公司公開的在建和中長期的 IDC 建設規劃, 2020H2 到 2025 年,第三方 IDC 公司規劃機櫃數總計約 90.2 萬個。需求端來看,預測到 2025 年中國 IDC 機櫃的需求量將達 430 萬個,而中國 2019 年 IDC 機櫃數為 227 萬,缺口約 203 萬,當前 IDC 供給遠未飽和。

  因此,分析人士認為,萬國數據此次香港上市,既獲得了充足的「彈藥」,又獲得了更好的品牌支撐,也將為萬國數據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平臺化布局帶來幫助,萬國數據開啟一個新的裡程碑。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中概股扎堆回港,是無奈也是良機
    文 | 新文化商業 雨茜去年網易、京東等多家公司回港二次上市之後,2021年伊始,一大波中概股繼續扎堆回港。據外媒報導,視頻網站嗶哩嗶哩正考慮在香港二次上市,最多將出售10%股份。此外,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唯品會和歡聚集團三隻美股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爆出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據傳聞,B站回港計劃融資可能超過20億美元。
  • 中概股現回港上市潮 為什麼是港股不是A股?
    面對美國對中國企業越攥越緊的管制和港交所敞開的懷抱,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開始走上回家路。繼去年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後,網易、京東近日確定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現回港上市潮20年前,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鐘聲,成為國內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
  • 百度、網易、攜程有意赴港二次上市?阿里或開啟中概股回港潮,這些...
    從股價表現來看,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可謂亮眼:港股上市以來股價漲幅超過20%,並帶動其美股屢創新高,市值增加近千億美元。在阿里標杆示範效應下,多隻中概股亦蠢蠢欲動,據香港某投行人士向時報君透露,近期網易、攜程、百度均有意回歸,與港交所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時報君就此向上述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其均表示不可置評。
  • 復盤網際網路公司赴港潮:上市制度變革成關鍵 中概股回港熱潮大猜想
    繼阿里巴巴二次上市之後,近期網易、京東即將在港交所掛牌敲鐘,兩筆籌資加在一起達50億美元,是香港資本市場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 2018年赴港上市潮爆發後那些已經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怎麼樣了?當前時點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是否會成為長期趨勢,這一次中概股「回歸潮」究竟有哪些不同?
  • 36隻中概股符合回香港第二上市 回流香港是長期故事
    新浪港股據香港明報報導,中概股第二上市大潮捲起,即使少數「重量級」中概股已啟動來港招股,但內地專注為新經濟公司承銷上市的投行華興資本,對第二上市企業數量的持續性頗有信心。集團旗下華興證券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表示,相信第二上市是「長期故事」,未來可繼續發展。對於中概股是否因中美角力,逼不得已才觸發集體回港,龐溟認為監管風險僅是諸多考慮因素之一,香港具備迎接企業回歸條件,而第二上市亦在原有計劃之中,「並非全是地緣政治問題」。龐溟接受訪問時稱,相信中概股回流可長期發展,因仍有往績不足兩年、於2017年底後才上市的公司,料需再等一段時間才能來港。
  • 《一萬多億美元的中概股有機會回港上市,我們梳理了最關鍵的20個...
    中概股為何不回 A 股二次上市?除了規避在美被強制退市的風險,中概股公司還有什麼回港理由?為什麼餐飲企業也可以回港二次上市,它們也是創新型公司嗎?
  • 企業為何擬相繼赴港上市?4問中概股「回港潮」
    阿里巴巴之後,回歸港股淘金的隊伍在各種傳言中不斷壯大。而儘管網易、攜程等公司均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外界眼中這股熱潮難擋。有預測稱,在美股上市已經5年的阿里巴巴轉戰中國香港上市,受此影響,今年開始會有中概股開啟赴港上市。
  • 一文讀懂中概2020:零售化趨勢再增強,回港上市將成主流
    截至2020年12月8日,今年已經累計有31家中國企業成功登陸美國股市,由於有特殊上市模式,為了更好地統一數據口徑,下文中的相關統計均剔除了空白支票的空殼公司以及借殼、或以SPAC上市企業以及分拆上市的百勝中國。
  • 百度、網易、攜程有意赴港二次上市?21家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巴巴11月26日掛牌上市當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時報君採訪時表示,阿里的回歸表示香港資本市場仍然具有強大吸引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中概股「回家」。數據統計顯示,目前符合第二上市新規要求的中概股約21家,其中不乏京東、百度、網易、攜程等名氣較大的公司,累計總市值超過3萬億港元。
  • 4年漲8倍,中概股「白馬」萬國數據(GDS.US)擬尋求赴港二次上市
    13 09:58:45 來源: 智通財經網 舉報   2020年三季度接近尾聲,優質美股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熱度未減
  • 網易611、京東618,中概股為何扎堆「回家」?
    在美股「闖蕩」6年的京東,今日(6月8日)正式踏上「回家」之路。今日上午九時開始在香港公開發售,預計6月11日定價,6月18日在香港聯交所交易,而6月18日也是京東的成立周年紀念日,以及購物節。在港上市最高公開發售價為 236 港元/股,將發行1.33億股發售股份,股票代號為9618。
  • 中概股「回家」潮:和美國比,香港的「蛋糕」更大?
    2018年4月,港交所頒布了新的《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允許國內新經濟公司在港二次上市,同時保留VIE架構和「同股不同權」。 2019年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企業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掛牌,成為上市新規實施後首家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公司,並創下當年全球最大規模IPO。
  • 網易香港上市首日股價大漲投資者每手賺1000港元 中概股回歸熱情升溫
    百勝中國、攜程、58同城等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都傳出有意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回港熱潮從5月底開始點燃。這輪「回港潮」出現的背後有何深層原因?回家後的中概股會過上好日子嗎?中概股「回巢」又會帶來哪些影響?1.「做空潮」與「一緊一松」的政策為何中概股回港潮突然襲來?
  • 畢馬威:預計明年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數目比今年多
    香港 /畢馬威/募資/香港IPO/中概股 1、今年香港IPO市場預期募資總額達3,899億港元,按年升24.5%,創10年來新高。 4、預期政府會加快步伐,將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上市尚未盈利的生物技術公司以及在內地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股票,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下合資格證券的範圍內。 5、今年有9隻中概股來港作第二上市,現時大約有50至60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機會回到香港上市,因此預期明年中概股回流的數目會比今年多,涉及的集資金額則要視乎公司規模。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從美股近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中概股似乎並未受到明顯的大面積影響,有漲有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企業及第三方專家,大多數持樂觀態度,認為實際影響不大。隨著國內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準入門檻降低,美國納斯達克不再是中國企業謀求上市、打開募資通道優先考慮的「香餑餑」了。
  • 資本市場三十年,中概股的「大航海」之路
    中國企業開始赴美上市後曾出現三波跨境上市熱潮,從國有龍頭企業到民營企業相繼登陸海外市場。Wind數據顯示,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含退市),105家首發募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上市至今漲幅超過500%的公司共有13家,漲幅翻倍的公司高達55家。
  • 網易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啟動「備胎計劃」
    在29日同一天,京東也被曝出已經獲批香港上市申請。在「瑞幸造假事件」個案重挫中概股聲譽、海外監管收緊的背景下,中概股通過回歸開啟多元渠道融資、分散二級市場風險,似乎已經勢在必行。中概股回歸熱潮網易目前有兩位持股超過5%的大股東,其中丁磊持股14.56億股,佔總股本的44.7%;Orb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持股數為1.674億股,佔總股本的5.1%,對比2019年年報中的數據,第二大股東Orbis有所減持。
  • 數據中心市不可擋 萬國數據赴港招股
    據報導,業內領先的中國網絡數據中心服務商萬國數據於今日正式招股。公司擬全球發售160,000,000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佔5%,全球公開發售佔95%,每股發售價最高86港元。2016年,萬國數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4年漲幅超過8倍,是一隻頗受市場看好的白馬股。此次赴港上市,萬國數據有望贏得港股市場投資者的熱捧。
  • 萬國數據CEO黃偉談香港上市:繼續強化數據中心平臺戰略
    萬國數據今日小幅上漲,市值約為1232億港元。萬國數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偉發表演講:「今天,萬國數據成功赴港上市。這是我們發展歷史中的重要裡程碑,也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全新起點。19年來,萬國數據風雨兼程。我們根植於中國,受益於中國偉大的數位化進程,逐步確立了在數據中心市場的領導地位。」
  • 一文遍覽2020中概風雲 : 谷底與新高間 誰領風騷?
    三、二次上市:難擋回家誘惑,多地上市將成為主流  早在2019年中,外媒便不斷爆出美國官方將逐步升級對中概股限制,其中甚至包含摘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限制養老金投資中國市場等。  2018年,港交所修訂了《上市規則》,主要改變為: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允許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資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自此,回家的誘惑就一直縈繞在科技巨頭的心中,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成為第一支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掀開中概股回歸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