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在農民臉上總能看到豐收的喜悅,但古代文人似乎更注重於秋天寒風蕭瑟、枯枝落葉的衰敗景象,藉助這種景象,展開聯想,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描寫秋思的佳作不勝枚舉,有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張籍的「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李煜的「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都表達出了詩人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風詞》,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從詩的題目中就可以看出來。三五七言,指的是詩的格式,全詩只要滿足前兩句每句三個字,三四句每句五個字,五六句每句七個字即可。別出心裁的格式,讓人讀起來另有一番滋味,隨著句中字數的增多,詩人的相思之情愈發濃厚,藝術感染力也越來越強。
《三五七言/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詩的前四句用秋風、秋月、落葉、寒鴉四種事物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情境。夜晚清冷的秋風,在明月的照耀下,把落葉吹得一會兒聚集,一會兒散開,熟睡的寒鴉在寒風中也被驚醒,秋天蕭條的景色被詩人勾勒得一清二楚,一股悲涼之氣應運而生。
這四句的描寫不禁讓人想到了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兩者都是借用秋天的事物,再加上「清」、「落」、「寒」、「枯」、「老」、「昏」等字眼修飾,把秋天悽苦悲涼的情調表現的淋漓盡致。
詩人身處這樣的環境,閉目凝神,不禁想起往事的甜蜜。「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回想過去相聚的日子,我們彼此相知相愛,可是現如今天各一方,相見之日遙遙無期,此時此刻,只剩下形單影隻的我,面對昔日甜美的畫面,情何以堪?
這兩句把詩人的內心活動完美地刻畫出來,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相思之苦的無奈。
詩的最後六句,是詩人內心的獨白,是詩人在飽受相思之苦後對自己的安慰。走入相思的大門,就知道相思的苦楚,永遠的離別帶來的是無盡的回憶,短暫的分開也令人相思無止境,早知道相思是這樣的牽絆人心,還不如當初就不要認識。
縱然詩人最後發出了對曾經相識的悔恨,可是我們明白,這只是詩人寬慰自己的話,詩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與自己的愛人能儘早重逢。相思雖苦,卻也是一種痛到極致的幸福。
這首邊塞詩,被《還珠格格》拿來引用,現在才明白它的深刻含義
李白的這首詩,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卻是無限的孤獨
納蘭性德的《木蘭詞》,到底寫的是愛情還是友情?
蘇軾的一首詞,嚇了當地太守一跳,以為再也找不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