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惠州手信:信手捎來,卻是千年祝願

2020-12-14 瀟湘晨報

今年鎮隆荔枝喜獲豐收,遠在上海工作的阿欣收到了老家發小寄去的兩箱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剛上舌尖,卻已甜進心裡,遠離家鄉的阿欣嘗到了「鄉愁」的味道。 禮輕情意重。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究禮尚往來。從古至今,手信作為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世代相沿,無論是探親訪友,或是共慶佳節,又或餞行與歸來,常以禮相送,深表情意。

手信,不只是物質的饋贈,也不僅僅是精神的交流,而是將二者巧妙融合,代表著心意與情意。有一種說法是,手信的信字,主要是指信手捎來的意思。這信手捎來的溫暖,架起了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繫的橋梁。

一份小小的惠州手信,無論是鄰裡相送,還是跨越千山萬水,都濃縮著惠州城的生活、承載著惠州人的情感、彰顯著惠州文化力量。

東平窯陶瓷。

溫暖背後的牽掛與祝福

地處北回歸線的羅浮山素有「南藥寶庫」美譽,是名副其實的天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東晉葛洪和妻子鮑姑隱居羅浮採藥救人,懸壺濟世。出自葛洪之手的羅浮山百草油原方,名承「神農嘗百草」之意而定。

至今,一瓶3毫升的羅浮山百草油,經歷1600多年的傳承,從最初的煉丹製藥變成一種祛風解毒、消腫止癢的便民藥。羅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藥提取的百草精和11種植物精油配製而成,有「百草精華百草油,百姓良藥百姓求」的美譽,成為嶺南及東南亞地區大眾居家必備藥品。

2011年,羅浮山百草油製作技藝成為惠州首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給外地的親朋好友帶上「一瓶油」,成為部分本地人的習慣。當一瓶小小藥油成為手信,帶去的不僅是藥用功效,隨之而去的更多是祝福與牽掛,希望親友健康平安。

坐擁江河湖海山的惠州,除了植物資源豐富外,各類食材資源也應有盡有。從惠東縣鐵湧圩鎮往赤岸村方向走去,沿途隨處可見醒目的生蠔廣告,村內以蠔為主打產品的農莊更是林林總總。每年中秋節前後,眾多食客慕名前來一嘗「赤岸蠔」的鮮美。

一到生蠔採收季節,便是赤岸村村民方記英忙碌的時刻。在晨光照耀下,他開著小船往自家的蠔田駛去,收穫滿船生蠔而歸。方記英今年47歲,養殖生蠔15年,之前一直以種田為生,為了生計毅然放下鋤頭,下海養生蠔。如今,家裡建起了小洋房,車子也買了。像方記英一樣,當地許多村民靠「蠔」蓋起了嶄新的房子,被外人稱為「蠔樓」。

赤岸蠔以蠔肉個體肥滿、味道鮮美、嚼之無渣而遠近聞名,目前正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蠔肥美的季節,在外的遊子總會惦記家鄉的美食。在異鄉收到家裡寄來的生蠔,可以吃出家的味道,慰藉心中的鄉愁。熱情好客的當地人,總喜歡邀請親朋好友前去品蠔,或帶著生蠔及蠔幹前往探望。

時代車輪不斷前進,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手信的傳統依然在流行。無論是博羅涼果、永記腊味、觀音閣黑糖等特色產品,還是梅菜、釀春、阿嫲叫、高潭擂茶、平海魚餅、黃金酥丸等本土美食,這些具有濃厚惠州特色、惠州文化底蘊,品質上乘、攜帶方便的產品,正成為講述惠州故事、傳播惠州文化的新名片。

願惠州手信讓人們形成心靈的交流與共鳴,牽掛與溫暖總相伴。

羅浮山百草油。

特色手信的守正與創新

位於東江河畔的惠州,自古生產糯稻,民間盛行釀飲糯米酒的習俗。宋代的蘇東坡、唐庚曾為糯米酒留下妙章,真實而生動地記載了釀飲盛況。

千百年來,釀飲糯米酒這一習俗代代相傳。在眾多糯米酒中,東江橋牌系列糯米酒就是珍藏在老惠州人記憶中的酒,該酒採用古法釀製,需歷經10個月時間、12道工序,釀成後酒香濃鬱,浸潤時光……

賴彩鳳1996年在惠城區馬安鎮老家開設了一家酒廠,請來原釀製東江糯米酒的資深釀酒師傅黃德芬及其徒弟劉定明參與技術指導。幾個老手藝人堅持用傳統的東江糯米酒釀造工藝,釀造出有著地道傳統東江糯米酒風味的糯米酒,註冊為「東江橋牌糯米酒」。

老味道總是會令人回味無窮,讓人想起往日的美好時光。為了保持大家對東江橋牌糯米酒最初的記憶,糯米酒最原始的包裝一直都沒有更換。如今,東江橋牌糯米酒榮獲「廣東手信」稱號,到過全國十多個大城市展銷,還遠渡大洋售至國外。惠州糯米酒釀造技藝也被列為惠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江橋牌糯米酒的名頭越來越響亮,客家黃酒、青梅酒、蜂蜜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現代人口味的多種酒品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

同樣被人們「熱衷」於以禮相贈的龍門農民畫,因別具一格的獨特表現手法和具有抽象風格及民間審美情趣的繪畫技法,而具有美學價值、民俗價值和市場價值,成為嶺南民俗文化寶庫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年過花甲的王漢池有著40多年龍門農民畫創作經驗,他的作品《客家山歌農民畫組畫》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王漢池認為,龍門農民畫植根於龍門多彩的民俗風情土壤,展現南國地域傳統民俗文化,具有淳樸自然的鄉土氣息和嶺南色彩。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龍門農民畫及其衍生產品絲巾、雨傘、木盤畫、衣服等,近年來逐漸成為龍門旅遊手信的主要代表,展現出龍門農民畫產業化開發成果,以及龍門發展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的無限活力。

一份獨具惠州特色的手信,能從中領略惠州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更能看出傳承發展中堅持的守正與創新。

東江橋牌糯米酒。

手信產業的文化與融合

始燒於北宋初年的東平窯,生產了100多年後熄火,曾與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並稱廣東宋代3大民窯。借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春風,東平窯產品漂洋過海,遠銷東南亞地區。

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餘小倫醉心陶瓷創作,在惠陽區打造了東平窯陶瓷文化園,作為東平窯的研究、創作、展覽基地。該文化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吸引了珠三角周邊大量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熄滅的東平窯重新點燃,東平窯作品重回人們視野。園區開發的瓷器衍生產品,尤其受遊客喜愛。在今年評選的惠州手信50強中,東平窯系列作品入選。

餘小倫稱,以古東平窯的產品風格結合當代陶瓷藝術風格,整合國內陶瓷專家重新打造東平窯,旨在重振古東平窯的昔日雄風,弘揚惠州本土陶瓷文化。

在傳承與創新中,東平窯工藝的傳承仍然採用傳統的師徒模式,23歲的惠州妹子朱淑貞一邊學習傳統技藝,一邊融入自己的創意,創作出多個頗受年輕人歡迎的作品,直播賣貨大熱。

一份東平窯手信,濃縮著惠州古代陶瓷文化的輝煌成就,蘊含著如今「新東平窯人」敢於改革、大膽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份東平窯手信,助力重燃的薪火代代相傳,推動惠州陶瓷文化繁榮發展。

嶺東雄郡,惠州有禮。惠州將打造「東字號、惠字號、鵝字號、鳳字號、荔字號、葛字號」等6大惠州手信IP,並在今年選出了50款惠州手信。同時,將打造凸顯歷史文化特質和品位的東坡系列/西湖系列手信產品,讓蘇東坡、西湖、葛洪等歷史人文內容通過手信這個載體具象化,讓惠州歷史文化手信成為遊客來惠留念、饋贈親友的特色伴手禮。

作為宣傳惠州形象、傳播惠州故事、助力經濟發展的「新名片」,惠州手信產業提升及品牌打造工程通過「文化+」的賦能,成為既是承載惠州歷史底蘊和濃濃鄉愁的文化傳承工程,更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文化新業態的融合之舉。通過一系列有溫度、有歷史、有文化的手信產品,構建惠州手信一體化品牌體系,促進「文化+旅遊」「文化+農業」「文化+工業」融合,為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惠州手信

惠州茶系列

900多年前,蘇東坡曾言:「嶺外惟惠俗喜鬥茶。」據記載,唐代羅浮山的茶園已初具規模。到宋代,惠州的羅浮茶被列為名茶。如今,惠州植茶更是廣泛。

惠州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獨特的高山氣候、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惠州本土優質茶葉,如柏塘山茶、五指嶂橫坑茶、新庵橫坑茶、東道羽茶葉、南崑山毛茶、粵野山茶等。

瑤鄉米餅

龍門藍田瑤族鄉是我市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鄉。每逢過年,瑤族人家家戶戶響起打餅聲,花生、芝麻、米粉香,飄滿整個瑤鄉。這是瑤鄉特色,將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與朋友分享,也是瑤家兒女熱情好客的體現。

瑤鄉米餅選用優質大米、精選花生精製而成,傳承「瑤鄉餅」的百年工藝並不斷加以改良,純手工製作、無汙染、零添加,是真正的綠色產品,在惠州以及整個珠三角享有盛名。

金錢龜系列產品

金錢龜系列產品原料來自全國最大金錢龜養殖企業——惠州李藝金錢龜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養殖的金錢龜、黃喉擬水龜產品是廣東省名牌產品。

金錢龜系列產品是以「李藝」牌金錢龜為主要原材料,利用先進的生物酶解技術萃取金錢龜精華成分,與精選藥食同源的上等中藥材配製而成。金錢龜系列產品集金錢龜之精華,是孝敬父母長者、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佳禮品。

禎州系列產品

禎州集團的丹荔荔枝釀系列產品包裝別具一格,其中丹荔52度荔枝原漿酒的包裝採用梅形瓶,傳統手工貼花工藝,胎質細膩,釉色均勻,陶瓷的吸水性為千分之一,特殊工藝製作的酒瓶,最大程度保存了荔枝原漿酒的香氣。

禎州牌即食梅菜,是該企業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產品,科技成果通過了省級鑑定。產品開蓋即吃,也可作為配菜,無需再度蒸煮,填補了即食梅菜產品的市場空白。

網友說

「翽羽」:博羅的麻陂肉丸、石灣韭黃、石壩三黃雞,惠陽的酥丸,龍門的話梅、觀音菜、西溪筍,惠東的蜂蜜……好多特產都值得帶。

「陳女士」:惠州的美食極具誘惑力,每次回老家探親,必帶麻陂肉丸、艾粄;每逢親友登門造訪,必帶他們去平海遊古城吃薄餅,到龍門泡溫泉嘗年桔;辦公室裡必備惠州本地茶葉。

「風雨中奔跑」:探望親朋好友總不能兩手空空,買水果又太普通。希望能更便捷買到具有惠州特色的手信,讓對方能對手信感興趣,感受惠州的文化。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本版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方蓮花 謝菁菁 龔妍 (資料圖片)

總策劃 蔣勤國

總統籌 王昆發 張錦坤 於澤 李朝榮

協 調 李建國 謝超平 盤科 龍生財

【來源:惠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澳門手信——澳門風味,美味傳承
    手信,也就是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信手捎來,所以稱為「手信」。 手信店,是澳門最常見的店鋪之一,眾多手信店鋪聚集而成的「手信街」也是遊客最密集的區域。
  • 真美股份——廣東手信:潮州肉脯
    廣東話裡的「手信」,就是人們通常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並非按計劃買來的大件或貴重商品,而信手捎來,故稱「手信」。   漫長悠久的歷史、悠遠的古風,逐漸形成了醇厚多元化的嶺南文化。一提起廣東手信不得不提起的就是廣式腊味,廣式腊味是經過歷代不斷實踐、改善而形成的。而且廣式腊味的品種繁多:鮮蝦腸、牛肉丸、豬肉丸、豬肉脯等等每一樣都別具風味。
  • 惠州手信「組團出道」,打造城市新名片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鍾亮介紹,接下來,惠州將實施手信「1690+N」工程,通過打造惠州手信品牌標識系統、建立惠州手信精品體系、打造一批線上線下手信示範店等舉措,打造N條普惠類手信產業鏈,讓惠州手信成為城市新名片。
  • 千年惠州城市得名十大活動啟動
    記者從今(15)日舉行的「雄郡千年,青春惠州」——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十大活動發布儀式上獲悉,值此之機將舉辦惠州千年重要歷史事件人物評選、歷史文化手信產品發布推廣、探幽千年惠州等十大活動,從而點燃全市上下幹事創業、共同助力打造國內一流城市的激情。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鄧真參加了這一啟動儀式。
  • 惠州手信50強登場
    評選活動從近百款入圍產品中,經過分組展示、路演、評委打分,結合早前的網絡投票分數,最終選出了50款惠州手信,這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有後起之秀。在今後,它們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惠州手信。 384種產品參評歷時近3個月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旨在挖掘惠州地方特色文化,對惠州特產進行推介,打造惠州手信文化品牌和城市新名片,推動實現惠州旅遊產業新發展。
  • 2020廣東旅博會開幕,惠州手信節助力文旅復甦
    今年惠州首次以惠州手信節呈現惠州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在旅博會現場打造「惠州旅遊手信商品展」,激發消費潛力。旅博會首日,惠州現場舉行惠州文旅產品熱賣會暨採購洽談籤約活動,與廣之旅、廣東中旅等省內知名企業進行籤約,「邀客遊惠」系列合作籤約儀式同期舉行,助力惠州文旅體行業復甦。
  • 2020廣東旅博會開幕,惠州手信組團參展
    三大主題展區精彩亮相,文旅融合展現山海惠州惠州以深莞惠河汕形象展區、惠州文旅產品大賣場和「嶺東雄郡·惠州有禮」惠州手信節三大主題展區精彩亮相,重點推介展示惠州的旅遊景點、手信產品惠州手信50強組團參展,陸續送出千份手信福袋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豐厚的文化底蘊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手信產品,惠州手信是市民遊客饋贈親友的最佳伴手禮,成為傳播惠州文化
  • 靠山生活 I 生態米脫穎而出,進入惠州手信50強
    嶺東雄郡,惠州有禮2020年5月6日,惠州市委宣傳部牽頭啟動了惠州手信產業提升及品牌打造工程,通過相關單位和專家評審,靠山生活龍門大米×山鋤谷金粘米脫穎而出,成功通過了初賽,進入擂臺PK賽。8月6日惠州手信擂臺PK賽圓滿成功,靠山生活龍門大米×山鋤谷金粘米進入惠州手信50強,成為值得推薦的惠州手信。靠山生活團隊從我們的品牌起源、品牌理念、品牌打造、品牌營銷、市場前景等全方位介紹靠山生活生態米。
  • 「惠州手信50強」名單出爐 成城市文化新名片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四級調研員、本次評選評審組組長謝斌輝在比賽點評時提到,參與這次活動的企業,在打造惠州手信時要注意和惠州本地文化相結合,在自家手信產品的推廣策劃上,需要進一步提升市場和品牌的意識。一個成功的「手信」可以帶旺一個村,甚至是一個景區的經濟。他表示,希望企業通過參與比賽,能在比賽過程中積極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打造好「惠州手信」的品牌。
  • 廣東旅博會開幕 惠州首次以手信呈現文旅深度融合
    首次以惠州手信呈現文旅深度融合 惠州市以深莞惠河汕形象展區、惠州文旅產品大賣場和「嶺東雄郡·惠州有禮」惠州手信節三大主題展區精彩亮相,重點推介展示惠州的旅遊景點、手信產品、特色美食、非遺項目等文旅產品,給參展者帶來極具特色的高品質旅遊文化推薦。
  • 惠州手信50強新鮮出爐!龍門11個產品入選啦
    2020年8月6日,由惠州市委宣傳部、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嶺東雄郡 惠州有禮」—惠州手信產品擂臺PK賽在惠州市報業傳媒大廈三樓演播廳舉行。山鋤谷南昆金粘米、雙豐魚絲苗米、順喜來金粘米一米愛瑤家絲苗米、靠山生活龍門大米、昆竹青梅酒清泉靈芝茶、南崑山毛茶、瑤鄉米餅等龍門產品成功進入惠州手信
  • 惠城這些旅遊手信產品入圍惠州50強
    惠城這些旅遊手信產品入圍惠州50強 2020-08-07 18: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關於2020惠州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博覽會暨惠州手信產品展銷會服務...
    我局於局網站通知公告欄發布了《關於2020惠州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博覽會暨惠州手信產品展銷會服務項目詢價函》,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有5家供應商報名並遞交了投標書。我局於2020年11月23日下午16時組織局採購詢價小組和監督小組進行了詢價評審。
  • 「惠州手信50強」名單出爐
    讀創/深圳商報駐惠州記者 戴廣軍 實習生 葉群8月6日,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惠州手信產品徵集PK賽」活動,以一場嚴謹、精彩的現場評選,為活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博羅手信故事」徵文大賽開始啦!豐厚現金大獎等你拿
    相信出門旅遊的不少街坊都會給親朋好友捎點手信每一次溫馨愉快的相聚重逢,手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飽含著送禮人的關懷與寄望。博羅資源豐富擁有著許多各具特色的手信近日,新鮮出爐的「惠州手信50」文化品牌,特此舉辦博羅手信故事徵文大賽活動,即日起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博羅手信故事」,望各界人士不吝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博羅手信背後的故事。
  • 七成廣州人為手信發愁
    本專題撰文/羊城晚報記者馬勇 林曦 本版插圖/採採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廣州人送什麼樣的手信給客人?近日,廣州市旅遊局和經貿部門再次發起廣州手信評選活動,廣州手信成了城中熱議的話題。  廣州手信為何藏在深閨人未識?  廣州資深旅遊業內人士勞毅波說,這裡面既有企業對自身優勢認識不足、產品宣傳力度不夠的因素,也有企業資金匱乏、有心而無力的原因。  勞毅波坦言,手信消費需要去引導,需要一個良好的營銷策劃。「在政府的扶持下,提高手信商鋪的檔次。」
  • 再也不愁旅遊帶手信啦!香港最人氣手信盤點~
    人們常說的「手信」,是指旅遊歸來時送贈親友的小禮物,有信手捎來之意,即是普通話說的特產。手信不僅是一樣物品,更是旅程的美好回憶。馬上就要過年了,來港旅遊的遊客們,都在愁著買些什麼小禮物帶回家。記得剛來香港的時候,就有小夥伴強烈推薦一家主售巧克力和果仁的零食店:價真棧。
  • 出境旅遊必買的「資格」手信
    手信手信是指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戚和朋友的一些特產和小禮物之類。
  • 港澳臺「手信」暢銷 老味道人情最濃(圖)-手信;恆香;香港手;伴手禮...
    簡單說,「手信」就是信手捎來信物,它並非昂貴的東西,而是代表著一份情感聯繫。  暑期是內地人到港澳臺旅遊的旺季。到港澳臺旅遊,為親朋好友選購當地特色「手信」已是「指定動作」。在「手信」中,食品的可選性最多也最暢銷。香港有許多老字號的食品都陪伴香港人成長,帶有舊日香港的回憶。比如恆香的老婆餅、紹香園的蛋卷、大澳老友記的蝦醬、陳意齋的盲公餅、麼鳳的涼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