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誰成想,魯迅先生的這句名言如今卻套用到了文字上面。拼音本無錯,錯的人多了,也便成對的了。
近日來,一份有關拼音更改的文章受到諸多關注。很多人讀錯了多年的拼音,突然就對了。這是讓我們為文盲讓路嗎?
這些拼音你讀對了嗎?
近日,一篇關於讀音更改的文章火了,不僅常用詞被改,連古詩詞也不放過,熱點菌看完覺得自己上了個假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看到此事網友紛紛坐不住了。
@獅子**:我辛辛苦苦學了二十多年讓我給文盲繞路子?@Wat**:我還是那句話,常用詞也就算了,古詩是為啥?為什麼要遷就文盲?@我也**:一騎紅塵妃子笑這個我真的意難平,讀作ji的時候是名詞,qi是動詞,改了真是莫名其妙,腦子有坑。@江水**:why啊?讀錯的多不糾正讀錯的,改了正確的,有病吧?
19日,《咬文嚼字》主編回應改讀音說,目前網上流傳的標準讀音很多來自尚未正式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但應以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準。他同意改讀音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前的知識都「白學了」,因為讀音是約定俗成,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
隨後,教育部有關部門也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拼音要隨著時代更改嗎?
有了教育部的闢謠,不少網友都安心不少,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讀音也並不是從未更改過。
比如道別的時候。經常說的「拜拜」(bái bái)。「拜」,《現代漢語詞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確鑿(què záo),原讀音:確鑿(zuò),後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呆板」本來讀 ái bǎn,但是後來為了尊重大眾的習慣,所以從 1987 年開始,這個詞的讀音更改為 dāi bǎn。
面對拼音的更改,有的網友分析表示老百姓使用語言的習慣變了,會造成語言變遷。既然是「活」的語言,就該允許讀音和含義隨著社會大多數的認知而改變。
比如,「明日黃花」「感同身受」,現在的理解或用處,就不同於它們原本的意指。與其死守著一個幾乎無人會使用的讀音或含義,不如跟從大眾習慣,作出調整。
還有部分網友表示改不改,都要有正當且充分的理由。否則,自己的美好青春時光,曾浪費在這樣容易被拋棄的知識上,扎心,又可惜……
那麼當下的字音為何要不斷變化呢?
其實漢語作為社會交流工具,社會千變萬化,語言的發音自然會出現不少的變化。這些字詞的變化都是未來適應當下大眾的需要,畢竟字詞是為大眾服務的。
但是熱點菌認為,即便如此,當下漢字語音的調整也要慎重,不要輕易更改,否則還真是越改越亂了。就如某位網友所言:「漢字語音是古人千年沉澱下來的,有它具體的韻味,改了之後就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拒絕給文盲讓道
這次的爭執讓熱點菌想到了去年發生的幾次名人讀錯字事件。
2018年5月,北大校長在校慶致辭時,竟然將鴻鵠之志念成鴻皓之志,一時之間網友議論紛紛。被輿論逼上風口浪尖的北大校長林建華出來道歉了,其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卻並沒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篇道歉文的主題意思就是自己自幼所受教育經歷比較奇特。將自己念錯字的一切原因歸根於自己奇特的教育經歷。並在全文最後說,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意思就是說,大家不要再質疑他了,質疑也是沒有用的事情。
這一番解釋把娛樂圈紀檢委王思聰都驚動了,直指北大校長給老師做了壞示範。
除了北大校長,不少明星也有讀錯字的時候,王俊凱曾在出席活動將「蒞(li)臨」念成了「蒞(wei)臨」,一經曝光就引起了網友的紛紛關注,並且很快的就上了熱搜,甚至還有不嫌事大的網友在嘲諷王俊凱沒文化。
C位出道的新晉小鮮肉蔡徐坤,緊跟著就步了王俊凱的後塵。在所拍攝的廣告中,將旗艦(jian)店讀成了旗艦(xian)店。
粉絲有一百種理由為偶像辯解,但事實就是他們確實讀錯了。
如果真的默許了少數服從多數,錯的人多就是對,熱點菌不禁開始後怕,畢竟粉絲可以都學習偶像的錯誤讀音,把它變成對的。北大校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鴻鵠變成鴻皓。
在繼承傳統文學方面,從來不該有少數服從多數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