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新鋒】松脂香裡的童年

2021-02-07 江南胡楊

  

          童年時,有一項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力活卻偏偏對我充滿了誘惑。

  這個苦力活,就是上山砍柴。

  實際上,在八歲左右,我就開始跟隨父親和一些大人上山砍芒萁骨。它是我們南方紅壤上生長出來的一種蕨類雜草。砍夠了,大人們會砍下兩條柔韌的細長的小徑竹,小心地綑紮好芒萁骨,再把「槍擔」的兩頭插進去,舉起來,放在我們細嫩的肩膀上。雖然有時也齜牙咧嘴,但更多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勞作之後的喜悅和可以幫大人幹活的幸福感。踉踉蹌蹌地往前走幾步,大人們很快也跟在我們背後走來了,他們的肩膀上,是兩捆大大的芒萁骨。


      有一次,我就在藍田書院後面的山上砍芒萁骨,回來時,我們幾個小夥伴沿著水電站的那長而大的水管往下吃力地挑著,後來,有人靈機一動,把「槍擔」抽出來,再把兩捆芒萁骨沿著石階往下滾,好省點力氣……然而,那兩捆芒萁骨經不起這般折騰,當滾落到最下面一級石階上時,全散開了,那可憐的小夥伴差點哭了,還好我們大家紛紛上前幫忙,硬是把散開的那堆蕨類雜草重新胡亂綑紮好,然後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但當時我覺得,砍芒萁骨還談不上是真正的「上山砍柴」。只有像父親和兩位哥哥那樣,身後背著鋒利的砍刀,肩上扛著扁擔和中途可以拄著扁擔的中部、好讓自己喘口氣的「拄杖」,再備好用竹子彎成的一對兩個用來裝木柴的「柴格」,才算是真正的「上山砍柴」,才算是真正幫大人幹活。

  父親原先心疼身材瘦小的我,不讓我上山砍柴,只讓我砍點芒萁骨回來就可以了。後來他拗不過我,就精心為我做了一對小小的「柴格」,嘆口氣說:「那你跟二哥去試一回。試一回就可以了——你小,還是去砍芒萁骨吧。」

  終於,在一個晴朗的早上,二哥帶著我朝「平溪」方向走去。那裡,有水質清澈的小溪,也有樹木蔥榮的丘陵。山上,長滿了我們可以砍伐的灌木,和高大的松樹——我們可以爬上筆直的松樹,把它們粗大的枝條砍落地面,再削去松針,把枝條砍成等長的一截,平整地疊放在「柴格」裡,挑回家,曬乾,讓母親歡天喜地地往灶膛裡放……

  大我五歲的二哥身材也瘦弱,但他一路特地放慢腳步,好讓我跟上。到了山上,他說:「你歇歇吧。我來砍柴就可以了。」我點點頭,一屁股坐在落滿柔軟松針的地上,微微喘著氣。

  在二哥爬上一棵又高又大非常筆直的松樹時,我心情緊張地望著他把雙腿交叉著盤住樹幹,然後麻利地抽出背在背後的柴刀,左手抱樹,右手用力砍劈,把一根粗壯的松樹枝幹砍斷,掉落地上;隨即,他把柴刀放回背後放柴刀的木架裡,雙手摟著樹幹,雙腿使勁,身子往上一竄,接近更上方的一根枝條……

  這時候,陽光很好,透過樹梢灑照下來,在地上落下斑駁的影子。而二哥越爬越高,似乎已經變成了一隻靈活異常的猴子,攀附在樹身上,遊刃有餘地進行著一場快樂的遊戲。我心裡隱隱地為二哥自豪,雖然自豪中也夾雜這些許的擔心。

  但二哥這時已經輕鬆地從變得光溜溜的樹幹上慢慢滑下,擦著汗水,開始把松樹的枝條劈成幾段。

  我說:「我也要砍幾根!」

  二哥點點頭:「行!就爬那棵矮的松樹吧。」

  然後,他託著我的臀部,讓慢慢地往上蹭。最後,膽戰心驚的我終於站到了一根挺粗壯的松樹枝幹上,然後,抽出柴刀,開始砍我頭頂上的那根樹枝。啊,我看到了遠處的山巒,看到了地上二哥小小的身影,而鼻下,嗅到了那松脂濃鬱的香氣。天很藍,有白雲在緩緩流動,大自然的各色景物冒出芬芳,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幅動人心魄的美景圖……

      砍夠了木柴,我們開始吃午飯。打開帶來的飯盒,上面是一層薄薄的白米飯,而下面,是蒸熟的地瓜米飯。二哥去砍了四根小樹枝,做成兩雙筷子,然後,兄弟倆坐在松樹根部,大口地扒拉著簡單的飯食……

  後來,我又跟著二哥去砍過幾回。但在我現在逐漸模糊的記憶裡,那真正的「上山砍柴」的次數只有寥寥的幾次。更多的時候,身材瘦弱的我還是和年齡相仿的鄰居或者同學山上砍芒萁骨,有時,在深秋的山上,我還會忘卻了砍芒萁骨的任務,轉而去採挺立在開始枯乾的芒萁骨叢中的烏飯果,把舌頭和嘴唇都染得烏黑一片……

  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松樹林聞到的那好聞的松脂香氣。在樹林裡,一些年齡較大的松樹會往外分泌出樹脂。這就是松脂。這些年齡頗大的松樹,沒有更多的東西可送給人們了,於是,樹幹內部有時會變成像蠟一樣。當我們砍倒這樣的松樹樹幹,就歡喜地把它劈成細條,特別小心地把它疊在專門裝木柴的兩個用竹片烘烤後彎成的「柴格」裡,然後,用一根扁擔挑著一前一後兩個「柴格」,開開心心地回家。

  那些松脂我們叫它「松明」。夏夜,「松明」就派上了大用場。它在鐵絲紮成的火把兜裡熊熊燃燒,嗞嗞作響——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松明」特別不怕風,夏夜的涼風怎麼刮,都無法吹熄它們。好幾次,我和二哥走在田埂上,手裡擎著燒得旺旺的松明,眼睛盯著水田裡的泥鰍,而天上,有時是一彎像「c」的下弦月,有時是燦爛的星河,耳邊是青蛙們此起彼伏的合唱;田野裡特有的泥土清香,混雜著松脂好聞的香氣,不時飄到我們的鼻下,帶給我們如同暢飲一碗山泉水般的愜意和歡暢……

  那貧困鄉村的夏夜,黑沉沉的夏夜,因為這嗞嗞作響熊熊燃燒的松明,而變得光亮美麗起來。

  如今,我時常想起那由松脂香氣勾連起的散發這松脂香和泥土香的「平溪」裡的那座小山,也想起了血濃於水的兄弟情。在我回憶這段日子時,童年時那樹枝從空中掉落地上的聲響依然在耳邊。我似乎還能看見那些松針,聞到那陣陣松脂的香氣,而美麗的陽光,正照在兄弟倆身上……

  時間漫過童年,然後,製造了一段如同松香般醇香的記憶。

  是的,就是如此,那童年的記憶正如同松香般醇美而芳香。


相關焦點

  • 嘉興故事丨低吟淺唱漁裡謠--餘新 (下)
    到餘新,一定要到曹王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江南水鄉,千年古剎早已不再稀奇。但曹王廟卻是不一般的,首先,它敬的與其說是神,不如說是人,是一種精神。曹王廟曹彬像,像身後是新修建的曹王殿  在餘新有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 餘新中英文詩《重陽有寄》
    七律•重陽有寄文/餘新(餘心)殘荷昨夜又腰彎,假醉秋風遠玉欄。獨對菊花犁亂緒,誰觀午後待書煙。逢人總用長安句,採意全憑肺腑言。鬢雪壓眉求慣月,思親何在壘心寒。譯者簡介:餘新,中國譯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歐華新移民作協會員,河北省詩協女工委委員,唐山詩詞學會女工委主任。中詩網《中詩翻譯》編委會編委,歐華新移民文學編委會編委。2019年獲得中華詩詞學會女工委年度佳詩之一。About the Translator:Yuxin, pen name Yu xin, female.
  • 等了一年,「粽」香「鋒」味,即將回歸!
    等了一年,「粽」香「鋒」味,即將回歸!>嚴選天然優質食材 堅持傳承百年的手工裹粽工藝 聘用手法嫻熟的手工裹粽匠人 折葉、落餡、按壓、疊粽、纏線 每一步手法的力度都是恰到好處 使粽子在蒸煮過程中受熱均勻 每一顆粽子都是同批次裡的
  • 茂源林業打造國內最大的高品質松脂原料供應商
    其林業基地覆蓋湘鄂桂粵,擁有自營松樹人工林數十萬畝,是國內擁有優質松脂上遊資源規模最大的企業。松樹渾身都是寶。松樹針葉具有固碳功能,生態效益顯著;其長大後,所產副產品---松脂用途廣泛,使用價值高。松脂被採割完後,採伐的主材被送往製漿造紙企業或板材加工企業;剩下的枝杈材可打成木片或製成生物質顆粒,送往生物質熱電企業燃燒發電。
  • 【餘新鋒】藍田書院 萬古流芳
    朱珪撰寫了《藍田書院碑記》:「藍田一名杉洋,距古田縣治百裡而遠,昔設同知巡檢司於此,有石城三裡,居民千家。城東有書院址,創始於南唐建陽令餘公煥,宋時其裔孫復有記。相傳慶元間紫陽文公嘗至此。」文中還說: 「……育養人材,涵濡沐浴多士,得幸古田之藍田書院。創建於五百年前,重興於五百年後,而知朱夫子音容常在,教澤長存也。」
  • 歐亞大陸的珍饈美味,都藏在這塊鋒味月餅裡!
    歐亞大陸的珍饈美味,都藏在這塊鋒味月餅裡! 民間有句俗語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佳節 賞月、吃月餅是我國
  • 封面神奇的石頭系列四:珍珠巖、黑曜巖、松脂巖的共性
    珍珠巖、黑曜巖、松脂巖的共性:1,生存條件都是在巖漿噴出地表,溫度、壓力發生急劇變化下凝結成的;2,基質都是玻璃質;3,化學成分相似;三者的區別在於珍珠巖具有因冷凝作用形成的圓弧形裂紋,稱珍珠巖結構,含水量2~6%;松脂巖具有獨特的松脂光澤,含水量6~10%;黑曜巖具有玻璃光澤與貝殼狀斷口,含水量一般小於2%。
  • 餘新老師為黃陂作者唱曲
    餘新老師作者簡介餘 新 黃陂詩聯名譽會長、《人文前川》雜誌主編。【南呂·翠盤秋】 丁華秋蓮花雅,桂花香,靈秀文風暢。享芬芳,賞琳琅,觀書勝過飲瓊漿,誰不精神爽?【仙呂·青哥兒】 胡中裕高臺低臺難下,長期奉獻香花。妙舞清歌樂萬家,百姓歡欣掌聲誇:情無價!
  • 仙苑編珠之初平松脂,鳳綱花卉
    初平松脂,鳳綱花卉。兄弟二人共服松脂扶苓,至萬日,坐在立亡,同升天。初平改姓赤氏,號松子。初起號赤須子。今姿州赤松觀是其地也。鳳綱者,元陽人也。常探百草花,水漬 泥封,埋之百日,丸之。死者以一丸內口中,立活。綱服藥,不老仙去。
  • 無錫驚現臺灣鐵路便當,《十二道鋒味》裡舒淇的最愛,1塊錢就可體驗!
    在不久前因宣布婚訊搶佔各大版面頭條的舒淇,在近期熱播的十二道鋒味第三季第一期節目中就為好友謝霆鋒獻出婚後首秀,施展「火車咚
  • 《鋒味》不僅僅是綜藝與美食,更是謝霆鋒對生活的內心獨白
    很少有像《鋒味》這種結合生活和傳統美食文化於一體的美食綜藝。《鋒味》是謝霆鋒創辦,以前叫《十二道鋒味》,主要是以謝霆鋒為主廚,每一期都帶一名好友,到某個地方,做一些當地比較有名的美食,然後互相分享一下各自的生活過往,《鋒味》就是這樣的一檔生活綜藝。話說小五我也算是謝霆鋒的粉絲,以前居然也沒去看過《十二道鋒味》,偽粉絲說的應該就是我這種了吧。
  • 《鋒味》中,張一山謝霆鋒回憶棍棒下的童年,挨打中長大
    在《鋒味》中,這一期的嘉賓是張一山,張一山被我們所熟知是出演《家有兒女》的劉星,那時候的他調皮搗蛋,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長大後,在前兩年出演了《餘罪》,又讓我們喜愛上了那個痞裡痞氣的餘小二,可以說是現在很受歡迎的一位男演員了。
  • 【曼食小廚房】《鋒味》中的鮮香麻辣,全在這一鍋水煮牛肉裡
    前不久《鋒味》中的川味火鍋,熱氣騰騰,紅油翻滾,只是看視頻就垂涎三尺,勾起了舌尖對川味的嚮往。▲ 前不久《鋒味》中出鏡的川味火鍋其實有一道家常川菜,不僅具有火鍋的風味,而且超級下飯——沒錯,就是水煮牛肉了~ 湯汁麻辣味厚,柔嫩的牛裡脊去除筋膜
  • 餘新齊~被泰柬兩國人民尊稱為「古曼童」的現代版「韋小寶」
    餘新齊~被泰柬兩國人民尊稱為「古曼童」的現代版「韋小寶」古曼童在泰國和東南亞,也被稱為「金童子」或者「佛童子」。是教化孩子孝敬父母、關愛孩子、不能爭名奪利、不能勾心鬥角、不能作惡事和行善積德的神話裡的人物化身。韋小寶是金庸筆下《鹿鼎記》裡的主要人物,說起《鹿鼎記》,許多人腦海浮現的是韋小寶在七個夫人簇擁下喜笑顏開的畫面。
  • 《鋒味》不僅僅是綜藝與美食,更是謝霆鋒對生活的內心獨白
    很少有像《鋒味》這種結合生活和傳統美食文化於一體的美食綜藝。《鋒味》是謝霆鋒創辦,以前叫《十二道鋒味》,主要是以謝霆鋒為主廚,每一期都帶一名好友,到某個地方,做一些當地比較有名的美食,然後互相分享一下各自的生活過往,《鋒味》就是這樣的一檔生活綜藝。
  • 林憶蓮做客《十二道鋒味》 搭檔鋒味家族尋覓上海味道
    「鋒味表舅」王太利駕到 《十二道鋒味》新氣息撲面而來而後,《至少還有你》「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直到感覺你的皺紋有了歲月的痕跡……」,《當愛已成往事》「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等都作為樂壇經典而存在,或許了解得更多一點,我們知道她還出演過一些經典電影,有過一段令粉絲無限唏噓的感情,但估計很少人知道她有一手廚藝絕活,如今應邀參加《十二道鋒味》第二季的錄製,女神必然會在鋒味廚房露上一手,粉絲和觀眾有眼福了。
  • 名人食話:神往童年粽香時光
    原標題:名人食話:神往童年粽香時光 今日何日?我家老媽子曰:「今天是五月節,大門上應該插一些艾草菖蒲,點綴點綴。」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把鍾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闢邪闢邪。」 我的小孩子獨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說應該吃粽子!」
  • 謝霆鋒阮經天談心 《鋒味》收官美女鋒廚奪冠
    鋒味控股、英皇北京文化、優酷聯合出品的超級網綜《鋒味》在歷時三個月的環球美食對決後,於上周六完美收官。阮經天在最終章北極站與謝霆鋒白天撈帝王蟹、夜晚冰屋臥談很是盡興,而《鋒味》的全國四強鋒廚也進行了終極PK,最終美女鋒廚高丹藝憑藉自己精湛的料理廚藝,成功贏得冠軍。
  • <鋒味3>謝霆鋒不舍鋒味餐廳 鋒廚含淚告別
    忙碌的鋒味廚房中,突然有鋒廚說出了對即將離別的感嘆,讓謝霆鋒和鋒廚們一同沉浸在難捨的氣氛當中。    「我們這是最後一期了,這次一別,不知道以後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你。」正當為最後一餐忙碌時,視頻中的某位鋒廚突然對謝霆鋒說出了這樣的感慨。從去年10月海選開始,謝霆鋒與鋒廚們相處已有足足一年。
  • <鋒味>張曼玉逛集市遭搭訕 霆鋒鋒味餐廳開會
    更多精彩內容不要錯過本周六的《十二道鋒味》第十一期。   張曼玉謝霆鋒逛英國集市 竟遭小哥搭訕  面對琳琅滿目的美食和前來搭訕的小哥,優雅女神張曼玉和謝霆鋒一起盡顯吃貨本質,而他們竟然還找到了「英國版」中國月餅!  在視頻中,走入英國美食集市的張曼玉謝霆鋒立即受到了老闆們的熱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