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嬌與志明》所謂真愛並非矯揉造作,顛覆三觀一盆狗血
這是一部都市愛情題材的商業電影,包含了前任、北上、出軌、愛情、小三與複合等比較吸人眼球的元素,作為一部商業題材的電影,整體元素還算有些熱度,尤其是北上這個比較現實性的話題。該片從導演到演員的選角其實很不錯,聚集了男神、女神、小花和實力派演員,但電影在三觀上的惡俗和情節上的狗血還是讓人瞠目。
該片導演在之前其實也拍過很不錯的電影,但是說實話,這部電影實在是說不上好,除了比較現實走向,加入了一些比較容易引起共情的元素,尤其是前任這個話題。首先,一部電影若是選擇的題材比較熱,還可以蹭個題材的熱度,比如在近幾年來看,青春文學的興起就帶熱了不少以青春與懷舊為主題的電影,而前任的話題火的時間也不短了,自身就帶了流量。
導演本身的口碑也算不錯,在香港電影導演當中,觀眾也不少,當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不少人就是衝著導演的水準去的,其中不少卻在觀看之後徹底轉成路人。其中最大的緣由無非還是電影本身的劇本和三觀問題,惡俗、矯揉造作、不注重故事本身是否合乎道德層面以及假文藝,僅有的一點所謂真愛感動,在分分合合之後依舊修成正果也在不符合道德面前被銷毀殆盡。
說實話,該片的電影劇本真失敗又惡俗,假文藝當中充斥著矯揉造作,所謂真愛也是面目全非的樣子,宛如一盆狗血。而劇本的爛俗三觀不正也是電影失敗的根源之處。首先說說三觀不正,無論是電影作品還是小說,固然要考慮故事如何更加精彩如何深入人心,可是在一切是建立在三觀俱在的基礎之上。
當然這裡並不包括一些本就是以反派為主角的作品。只是這類作品往往不拘泥於情愛,所涉及的東西也絕不是男歡女愛。而將這部電影稱作姣婆遇見脂粉客,不可不說,確實是概括精準十分犀利,前任分開並不是相濡於江湖,而是繼續在已有戀人的基礎上偷情,從前任變成了情人,關係轉化之下以此尋求真愛中的刺激,所謂真愛也不過是兩個字,一個賤,一個渣,典型的古早渣賤套路。
雖然在古早時期,這種套路還是能俘獲一批讀者,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這種將渣賤偽裝粉飾成真愛的套路化手法早已不再走俏,關於愛情的認知也從感性走到了感性與理性兼存的程度,這種無下限罔顧道德一味奉行真愛的劇本在愛情、男女交往的觀念上存在著相悖的因子,自然也不會讓絕大多數的觀眾買帳。
除了在三觀上不正、情節上狗血外,電影所涉及的一些社會現實話題也充滿了歧視性,更甚之,是一種黑。電影當中本來是香港人的張志明受邀來到北京工作,雖然放不下分開的春嬌,卻依舊與優優開展了第二春,可是張志明卻不會娶她。當北漂已經成了一種普遍趨勢之後,會講一口粵語的香港人和白人則處於一種優越地位,隨時有美麗女子來倒貼,比如張志明。
而張志明在北上之後,並未放下春嬌,卻選擇了放縱與流連溫柔鄉,與美貌的優優開展了第二春,等到春嬌也北上之後,他身上屬於男人的劣根性繼續蠢蠢欲動,與春嬌玩起了一手好偷情,不說別的,這種行為已經完全違背了道德,以此拿來當作愛情,莫不是玷汙了真愛二字?
這樣的劇情與造作狗血的情節,委實稱不上真愛。所謂真愛,雙方彼此的忠誠是最基礎的,這種忠誠不用放大來看,因為當變成真愛之時,非卿不可已經成了無形的枷鎖與羈絆。而該片當中拿著狗血與悖德來當作真愛,實在是委屈真愛了。張志明以為自己是愛情中的受害者,優柔寡斷的背後是自私與私慾,春嬌放著大好青年不要去吃回頭草,寧願從前任變成了小三,還打著偉光正的愛的幌子。
這裡講來講去還是電影對於愛情尤其是真愛的看法顛覆三觀。兩個主角矯揉做作專愛吃回頭草,還是在吃光了窩邊草之後調轉頭去吃回頭草,放到了愛情上,等男主歷經千帆後,是手中還有一帆的時候就耐不住劣根性去吃回頭草了。劇本的爛俗和騷操作讓人目瞪口呆,當然,這並不是不可以,只是不適合再打上真愛的標籤。
除了主角的渣與賤,電影當中的其餘配角的設定倒是在正常範圍之內。楊冪的演技沒有現在的熟稔,但是在該片當中,至少看上去比主角要好,至少不堵心,演技的平平加上人設還可以,尤其是在主角的對比之下,則讓人生出幾分好感。另外,在這部電影當中,導演當初之所以選擇楊冪出演這個角色,也是出於楊冪觀眾緣不好,用她出演被張志明NTR的美貌空姐,則在一定程度上來衝淡觀影者對於電影當中的出軌行為的深惡痛絕。
但是很顯然,事實證明,無論放到了什麼情況下,電影當中對出軌和小三這些元素的大肆渲染是很難獲得大眾的認可的。而徐崢雖然是個演技派,但是在電影當中卻完全淪為了炮灰,不僅是徐崢,還包括黃曉明出演的角色。可是這種所有角色都在為男女主那矯情的要死的愛情服務時,這所謂的愛情還是讓人倒盡了胃口。
總之,這是一部若非無聊至極都不值得去看的電影,劇本的套路走的是古早的渣賤套路,情節爛俗宛如一盆狗血兜頭淋下,關於愛情和男女交往的三觀不正,偏偏還要冠以愛情的名義,所謂愛情並非如此,真愛可以光怪陸離一波三折,卻絕對不會是如此模樣,拿之比擬真愛,權是可笑。所謂真愛,最基礎是忠誠,繼續往上是非卿不可,至高則是屬於靈魂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