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座烈士陵園,埋葬的不只有抗日烈士,還有日本陣亡將兵

2020-12-11 歷史大傳奇

在中國所有的烈士陵園中,位於江蘇省泗洪縣的朱家崗烈士陵園極為特殊。特殊在哪裡呢?

朱家崗烈士陵園

在這座陵園內竟有一處罕見的「敵我共墓」:不僅豎立著朱家崗革命先烈的熱血豐碑,還埋葬著13具日本侵略者的骸骨。

原來,在1942年12月10日,新四軍與日本侵略軍在朱家崗進行了一次激烈戰鬥:戰鬥中,新四軍4師9旅第26團有73名指戰員為國捐軀,殲滅了日軍平林師團280餘人。

抗日戰爭

戰鬥結束後,日軍倉皇撤退,丟下了13具日本軍人的屍體。出於大仁大義,淮北的抗日軍民將抗日烈士的遺體和13位日軍遺體就地埋葬。

日本反戰同盟淮北支部還為日本陣亡將兵豎碑,並刻寫了碑文。碑文的內容是:「日軍千餘名和新四軍作戰之後,1942年12月10日冬,小隊長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離開這個世界,永遠告別了父母妻子而長眠於草地,新四軍把死者屍體給予埋葬,這表明侵華戰爭的殘酷性及日本軍部和大資本家謀私利為目的的一個罪證。」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這個日本反戰同盟。日本反戰同盟是由日本被俘士兵杉本一夫於1939年11月7日,在山西省遼縣(現為左權縣麻田鎮發起建立了華北日本士兵覺醒聯盟。聯盟成立後積極向日軍開展政治宣傳攻勢,主要形式有陣前喊話、散發傳單、張貼和書寫標語以及寄送慰問信和慰問袋等,以揭露侵略戰爭的本質,這些做法在瓦解敵軍、削弱其戰鬥意志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日本八路

日本反戰同盟在中國發展很快,到1945年8月,共發展建立了2個地方協議會、4個地區協議會、20個支部,盟員達1000餘人。在當時,很多老百姓稱他們為「日本八路」。

日本投降後,日本反戰同盟成員陸續回國。他們中的很多人堅持反戰立場,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還有的成員留在中國,參加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

日本投降

朱家崗烈士陵園的「日本陣亡將兵之墓」與中國的抗日將士在同一個戰場、同一次戰鬥中,共葬於同一墓地,也許在世界墓園史的記載中絕無僅有;也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中華民族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懷!

抗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衡山上紀念抗日陣亡的大型烈士陵園—忠烈祠
    這便是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修造的忠烈祠。衡山上紀念抗日陣亡的大型烈士陵園忠烈祠  忠烈祠於一九三八年籌建,一九四二年落成。是我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忠烈祠規模宏大,依山而建,整個布局為方體,前低後高。祠內的花崗巖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從下而上組成一體,長二百四十米,寬六十米,佔地面積一萬四千四百平方米。忠烈祠其上是蔣介石遊南嶽的紀念林,兩側是翠綠山巒,四周是參天古松,把整個建築緊緊地環抱於山中。
  • 走進高安老虎山抗日烈士陵園,帶你回憶那段悲壯往事...
    本次公布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全國一共有80處,其中江西省有一處,那就是我們高安市龍潭鎮的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這座陵園始建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位於龍潭街西約1000米的老虎山東麓。老虎山不高,主峰海拔只有70米。這裡地處湘贛公路要道,山上樹木蔥蘢,山下溪水長流,極目向東,田園遼闊,村舍密布。
  • 中國烈士陵園裡,埋葬著一名日本兵,墓碑上6個字讓日本顏面盡失
    雖說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日本的野心卻很多,在二戰中日本的目的就是要稱霸亞洲,而他們的第一個侵略的對象就是我們中國。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後,犯下了無數喪心病狂的罪行,戰爭中日本士兵好比一個個的殺人機器,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也很殘忍,因此在我們看來日本就是一個冷血的國家。
  • 4個跪地請罪的日本兵!日方要求拆除,中國:滿足三個條件再說
    4個跪地請罪的日本兵!日方要求拆除,中國:滿足三個條件再說日本就是中國最反感的國家這點毋庸置疑,因為有著抗日戰爭的歷史存在,我們也很難對日本人提起好感,就算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算是越來越密切,但這並不能妨礙人們的不滿心理。
  • 民國政府好心修建「倭冢」埋葬日軍,日本為何一直抗議要求拆掉?
    時至今日,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但是當年日本帶給中國的苦難永遠都無法抹滅。日本軍國主義製造的這場戰爭災難,使亞洲各國(包括日本)人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日寇發動侵華戰爭期間,很多日本人戰死在了中國戰場上,這些戰死的日本兵遺體大多會被送回日本境內,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永遠留在了中國,這些流落中國的日本人中,有一個典型人物,叫做藏重康美。
  • 徐士成捐建烈士墓 磨山抗日烈士陵園建成
    清明節前,市開發區猴嘴街道和擎天機械有限公司的20多名青年黨員,來到東海縣石樑河鎮磨山抗日烈士陵園,舉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精神」宣誓儀式。擎天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士成站在自己首發捐建的烈士墓前,撫摸著墓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對筆者說:「這裡長眠著200多位名抗日烈士,也是公司的『黨員愛國主義教育紅色基地』。」
  • 江蘇東臺三倉烈士陵園64名烈士的親人 你們在哪?
    本報發起的《尋路,幫烈士回家》大型全媒體行動,受到全國的廣泛關注。近日,鹽城市東臺三倉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祝融泉給揚子晚報記者打來電話稱,他們那裡有一個無名烈士墓,裡面安葬著65名無名烈士,其中有一名烈士已經找到後人,但還有64名烈士不知道親人在哪。他想通過本報為剩餘的64名無名烈士找到「家」。
  • 連雲港抗日山烈士陵園,全國規模最大的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
    抗日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和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交界處,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墓區建有751座墳墓,安葬著800餘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英名。陵區有8個坡段363級臺階,寓意8年全國抗戰。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園大門和紀念廣場,可舉辦大型集會和紀念活動。第二坡段建有碑廊和革命烈士紀念館,分列東西兩側。
  • 河南抗日烈士陵園被破壞骨骸散落 志願者尋找老兵親屬或後人
    「其實有沒有遺骸已經不重要了,我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他的後人,以物為證,讓烈士的英靈得已安息,讓親屬後人能到烈士墓前祭拜。」王興庭說,由於線索太少,當年具體哪場戰役、從軍經歷等已經無從考證。但是,王興庭分析,黃宗清烈士可能是1938年或1939年前後入伍。
  • 連雲港黨員捐建烈士墓碑 命名為「磨山抗日烈士陵園」
    &nbsp&nbsp&nbsp&nbsp新華報業網訊 4月1日,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組織百名黨員來到東海縣石樑河鎮磨山抗日烈士陵園,舉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精神」宣誓儀式。「這裡長眠著270多名抗日烈士,在磨山建抗日烈士墓碑,就是要告慰英靈。」
  • 永久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說起烈士陵園,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了,但在我國雲南騰衝卻有一個「特殊」的烈士陵園,它不僅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抗戰烈士陵園,同時也是滇緬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成、且最具代表性的抗戰烈士陵園,在海內外影響頗為深遠。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同時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安葬國軍的烈士陵園,這裡埋葬的是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的8000餘將士。
  • 21烈士骨灰遷入廊坊烈士陵園
    21烈士骨灰遷入廊坊烈士陵園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程建輝通訊員梁興文)3月26日,在廊坊市安次區東沽港鎮外瀾城村埋葬的16位革命烈士以及在該鎮送留口村埋葬的5位革命烈士,終於從村邊的孤墳堆遷到了廊坊烈士陵園。
  •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典禮"在潛山縣野寨中學舉行
    他說,70年來,在中共潛山縣委、政府和野寨中學的大力保護下,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主體完好,保留了一份珍貴的抗戰歷史文化遺存。野寨中學校以陵建、陵因校存的格局有著十分特殊的紀念意義。  在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落成70周年,也是慶祝建校70周年之際,野寨中學重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是緬懷先烈、教育後人的切實舉措。
  • 微小說:難眠的烈士
    土丘的前面,那時還有一塊小碑,碑上記著字。據年紀大的人說,那裡面埋的,都是國民黨的兵。在一次對日本兵的阻擊戰中,全部壯烈陣亡,共有一百三十二名。「那個仗啊,整整地打了一天一夜,後來,還是日本人不知道從哪調來了飛機,才把這些兵全部打死了——就是沒打死的,就是被炸彈飛起的土,給活埋了。」
  • 跪在烈士墓前的日本兵,日本不道歉,中國永不拆除
    前言 抗日戰爭是我國持續最久,最慘烈的戰爭,更是國人永遠深入骨髓的仇恨,如今在我國領土中,仍埋葬大量日軍屍骨,更有四位軍官成跪姿,向我國先烈懺悔,這四位軍官便是騰衝戰役中死亡的日本人,
  • 退休老黨員金春燮修建抗日烈士紀念碑的故事
    一位快70歲的老人,從縣領導崗位退下,本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卻四處奔波,到處化緣,10年間建起77座抗日烈士紀念碑。抗日歷史不能斷茬大暑前後,記者來到吉林省汪清縣,沿著明月水庫一路向東,沿途就能看到一座座墓碑。在童長榮烈士陵園,記者見到了金春燮。他個子不高,皮膚有些黑,說起話來語氣堅定。一邊參觀,一邊講起這些年建碑的故事。2005年金春燮從縣人大副主任崗位上退休後發現,平日經常接觸的很多孩子不了解歷史。
  • 中國最早的抗戰墓園,3346名英烈長眠於此,最小的只有11歲
    今天是九一八,帶大家去中國最早的抗戰烈士墓園去感受一下。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在滇西發起反攻,強渡怒江,飛奪高黎貢山,血戰南、北齋公房,圍攻騰衝城,經過43天浴血奮戰,最終以陣亡9168人的代價,於當年9月14日奪回了騰衝——這也是我國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收復的第一座城池,這場戰役的勝利,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更加激發了全國的抗戰鬥志。
  • 抗日名將陳中柱遺孀赴泰州祭掃 深情追憶烈士感人壯舉
    4月3日,著名抗日英烈、「斷頭將軍」陳中柱的遺孀王志芳在家人陪同下來泰祭掃,一家人先後來到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紀念館、泰州市烈士陵園,深情追憶烈士的感人壯舉。  陳中柱是江蘇鹽城建湖人。1928年,22歲的他進入黃埔軍官學校,成為第六期學員。
  • 永久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方屢次要求拆掉,中國:3個條件
    由於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因此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三位日本士兵的雕像也是永久地跪拜姿勢,日方曾經屢次要求我們拆除,而中國給出了三個條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抗日時期,人民是怎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在我們幸福安康的同時,也不會忘記那些捨身忘死的人。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各地也都陸續地修建了烈士陵園,以紀念那些犧牲的英雄。
  • 雲南發現一墳墓,墓中埋著5個「下跪」日本兵,碑上刻2字很恥辱
    作戰的目的是收復滇西失土,打通滇緬公路,使盟國與中國的物資往來暢通無阻! 騰衝的淪陷要追溯到1942年5月,當時日軍大舉侵佔怒江以西的廣大地區,騰衝縣長攜印而逃,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這座有著堅固工事的縣城,而這一佔領就是兩年零四個月之久,在這兩年時間中,日軍在騰衝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