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區北坦街道北關社區位於明湖西路以北,北園大街以南,轄區面積0.27平方公裡,居民住宅樓35棟,住戶2200戶,常住人口5300人,流動人口400人。近年來,社區黨總支按照街道黨工委「一社區一品牌」創建工作的實施要求,初步創建形成了以「益民點」機制為核心的北關社區特色服務管理模式。
藉助轄區棚改拆遷的有利契機,社區辦公場所從最初20多平方米的狹小平房擴建成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健全「五室兩站」建設並設有辦公大廳,婦女兒童家園,文體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以及多功能室等配套設施,為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平臺。
天橋區北坦街道轄區原濟南第二印染廠宿舍屬於開放式社區,居住的多為年齡較大的退休職工。近年來,社區黨總支吸納居民參與管理,不斷創新「黨員提案」和「黨員積分」制度,通過「小提案」解決民生「大問題」。社區黨總支先後成立了義務巡邏、黑板報認領、和事佬調解、電腦學習、環境監督、植綠護綠、家用電器維修、開心聊天室、才藝苑、法律顧問、疏通管道、書法輔導、手工製作、棉衣製作、鄰裡互助、扶殘救助、家政服務、四點半學校、政策宣傳、科普教育、陽光少兒益智開心苑、新航幫教等22個社區益民點,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極大的生活便利。
其中,尤以和事佬調解隊、文體活動隊及義務巡邏隊的創建、運行最為成熟和完善。和事佬調解隊主要吸納社區中威信較高的居民,將其納入協助社區調解鄰裡糾紛和維護社區安全穩定的人員範疇,在有效減輕居委會日常調解壓力的同時,也實現了社區居民和居委會的即時溝通;文體活動隊以打造精品、特色的文體隊伍為目標,通過吸收、招錄社區中有才藝特長的居民,有效依託轄區各類活動平臺和資源,統籌安排規劃,利用節假日及日常空暇時間,根據居民的不同喜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義務巡邏隊依託轄區離退休黨員較多且熱心公益、積極性較高的人力資源,在轄區內組建以離退休老黨員為主要成員的志願巡邏隊伍。巡防隊成立七年多來,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如今的二百餘人,轄區可防性案件發生率連年下降九成以上。作為轄區社會防控體系的一部分,「老黨員義務巡邏隊」已成為社區一方平安的「保護神」、街道的「穩壓器」以及居委會聯繫社區居民的「潤滑劑」,營造了群防群治,共建平安社區的濃厚氛圍。
通過隊伍整體素質的優化,北關從而形成以社區工作者帶動志願者、義工參與社區服務的新模式;在涉及社區教育、福利、體育、文化、就業等諸多方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科學化的管理、先進化的設備和現代化的平臺。
在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中,北關社區的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找工作,可以就近到社區登記;找保姆,可打社區的便民熱線;要健身,家門口就有健身路徑;生活出現困難,社區的工作人員會上門了解情況……隨著「益民點」機制的實行,一項項便民、利民、惠民的舉措在社區中廣泛開展,居民群眾的生活滿意度和參與創建積極性日益增長,幸福指數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