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蛛綴網一百年:許地山的一家

2021-03-01 博集天卷書友會

落花生的父親

  位於港島半山腰上的香港大學仿佛一座迷宮,這裡有各個年代疊加起來的建築群,每一棟樓見證著不同的歷史。我們乘坐的汽車駛出校園,進入薄扶林道。車上一位香港大學的老師突然問我:「還記得小學課本裡的《落花生》嗎?」「許地山先生寫的。」我答道。這位老師指著車窗外的某個方向說,「許地山先生的墓就在那邊。」那個方向是薄扶林道上的基督教墳場。

 

  半年後,我在南京見到了許地山的女兒許燕吉。

 

  「我前些年去過香港給父親掃墓,那片墓地已經很大了,跨了道路兩邊。」許燕吉說,「香港大學跟以前也很不一樣了,當時只有那3棟紅樓。」80歲的許燕吉跟我回憶父親許地山時,是在南京一家醫院的病房裡。這些天她身體不太好,需住院觀察。

 

  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初,許燕吉曾經坐著家裡的奧斯丁汽車行駛在薄扶林道上。父親不會開車,開車的是母親周俟松。

  此時的許地山是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他們住在羅便臣道上的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一個英國人做生意,二樓還有好多房間。「那個樓就像個網球拍一樣,」許燕吉說,「前面是客廳和我們家人的房間,後邊是一間客房。」那間客房曾住過許多人,給她印象最深的是梁漱溟,因為梁漱溟跟她父親一樣,都吃素。

 

  當年,港大想聘胡適做中文系主任,胡適推薦了許地山。原本任教於燕京大學的許地山因與校長司徒雷登理念不合,發生爭執,被解聘。正好有這個機會,他便攜家眷南下任教。

 

  許燕吉小時候在香港住了7年。那時她去得最多的是陳寅恪家,她和陳寅恪的3個女兒玩得非常好,現在還保留著跟她們在香港的合影。有意思的是,許燕吉的爺爺許南英曾對做過臺灣巡撫的唐景崧非常不滿,而唐景崧正是陳寅恪妻子唐篔的祖父。

  許南英出生於臺灣臺南。許家祖上是廣東揭陽,在明朝嘉靖年間遷至臺灣。中日甲午戰爭後,戰敗的清政府將臺灣割予日本。許多臺灣民眾不服從,成立了臺灣民主國。日軍在基隆登陸,臺北告急。時任臺南團練局統領的許南英與鎮守臺南的劉永福,率兵支援臺北。行至途中,臺北失守,唐景崧退回大陸。許南英極氣憤,只好南撤,「能固守臺南,亦有復土之望。」

  但是,失去支援的臺南最終淪陷,許南英只能內渡至廈門。別離九代人生活的臺灣,他深感痛苦,寫過一首《如夢令·別臺灣》——

  望見故鄉雲樹,鹿耳鯤身如故。

  

  城廓已全非,彼族大難相與。

  歸去,歸去,哭別先人廬墓!

 

  許地山的名篇《落花生》裡有一段話是許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的——

 

  爹爹說:「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

 

  文中的「爹爹」,就是許南英。

 

  種花生的園子是許家在臺南的住所,許南英的父親取名為「窺園」。園名來自漢代董仲舒。董仲舒年少時讀書刻苦,書房緊挨著漂亮的花園,但他從未進去,甚至沒看過,「三年不窺園」。

 

  許南英的際遇跟「花生」很像,「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來」。他16歲就開始參加童子試,25歲取秀才,31歲中舉人。當時參加鄉試的地點是福州。多次渡海考試的許南英寫過一首詩自嘲:「扁舟一棹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賣藕小娃猶記得,笑餘三度到榕城。」

 

  中舉人後,許南英又兩次進京參加會試,均落榜。直到1890年,光緒帝「親政」,清廷特辦「恩科會試」,許南英才取得「同進士出身」的功名,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此時的許南英已經36歲。到兵部不久,許南英就請假回臺南,之後再沒回去。

 

  有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京師主事俸祿微薄,官場應酬開銷大,貧苦家庭出身的許南英難以支撐。還有就是,當時清廷腐敗,許南英性格清高耿直,與官場風氣格格不入。「天生傲骨自嶙峋,不合時宜只合貧。」——這是許南英在1892年寫下的詩句。「那時考進士就像現在的人考個職稱一樣,我爺爺其實不喜歡當官。」許燕吉說。

 

  許地山也是耿直之人。「我父親如果活到解放後,也肯定沒好日子過。」許燕吉說,「他不是那種會憋著不說話的人,燕京大學時,他就跟司徒雷登爭論。周海嬰不是寫過嘛,有人問毛澤東,魯迅要是活到現在,會怎樣?毛澤東說,要麼他閉嘴,要麼蹲監獄。我父親也會是像魯迅這樣的人。」

 

  在文學主張上,許地山和魯迅不是一派。以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葉聖陶、許地山等人為代表的「文學研究會」主張文學「為人生」。更具體地說,許地山的文學作品中常常流露著「生本不樂」的宗教意味。他曾經在一篇序言裡寫道:「我看見的處處都是悲劇,我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為這是必然的現象。換一句話說,這就是命運。」

 

自信是有情人

 

  許燕吉如今在各種表格上填籍貫的時候,寫的是臺灣臺南。改革開放前,她是不敢這樣填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填的是福建漳州。這樣填寫也有緣由,因為許南英離臺內渡後,曾經希望歸宗廣東揭陽,但由於隔代久遠,找不到當年的族譜,沒法歸宗。「別人搞不清楚到底該叫你爺爺還是孫子,沒辦法,就算了。」許燕吉說。

 

  迫於生計,許南英還是向清廷謀求官職。他留在廣東任職,按照清朝本籍人不能在本地任職的慣例,他只好「寄籍福建龍溪」。龍溪是福建漳州所轄之地,所以許家後人的籍貫成了福建漳州。

 

  許南英在廣東任職14年,子女也隨之遷徙。所以,許地山除了會講閩南話,還會粵語,留學英美,又會英語。而當年香港大學招聘中文系主任,要求英語和粵語都得精通。許地山符合這樣的條件。

 

  1911年秋,剛卸下三水知縣的許南英,前往電白任知縣。此時,辛亥革命爆發。時代迎來了千年未有之變局。許南英對前途感到迷茫,寫下:「強欲高歌和白雪,巴人下裡不成聲。」革命,還是不革命?這對他是一個問題。

 

  受同鄉邀請,許南英回到漳州任職。但隨著局勢變化,他最終失去官職。困頓中他一度想遁入空門,落髮為僧。「我媽以前還跟我說,別人當官是越當越有錢,你爺爺是越當越窮。」許燕吉說。

 

  一籌莫展時,有在印尼棉蘭發達的華人請許南英寫傳記。為了生計,他南渡印尼,寫完傳記後,正好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困於印尼。後因痢疾不治,在棉蘭去世,葬在了當地的華人墳場。

 

  許地山曾經去棉蘭給父親掃墓。許燕吉和哥哥從沒去過棉蘭。那片墳場後來成了戰場,再後來,城市擴張,那裡成了建設用地,樓房林立,許南英的墓徹底消失了。

 

  許南英去世前一個多月,是他63歲生日,他在那天給自己寫了一首詩:

 

  百年剩此肉皮囊,歷盡艱難困苦場。

  何日得償兒女債,一生未識綺羅香。

  蓼莪廢讀思阿父,風木增悲泣老娘。

  目極雲山千萬裡,臨風涕淚溼衣裳。

 

  許南英的這些詩後由許地山整理為《窺園留草》,於1933年在北平印發。當時許地山在燕京大學任教。這一年,許燕吉出生。名字中之所以有個「燕」字,是因為她出生在北京。這個名字是外祖父周大烈起的。周大烈是湖南湘潭人,維新派人士,曾在陳三立處教書,教過陳三立的兒子陳衡恪。

 

  周大烈連生7女竟無一男,所以,許燕吉的哥哥隨了母親家姓周,叫周苓仲。

 

  2013年10月,許燕吉和哥哥去武漢參加了姐姐許棥新的葬禮。許棥新是許地山與第一位妻子林月森所生。林月森是臺中人,她的父親是當地著名鄉紳林朝棟。1884年,法軍侵臺,林朝棟率兵抗法。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林朝棟支持臺灣民主國,抵抗日軍。

 

  1920年7月,許地山從燕京大學文學院畢業,留校任助教。3個月後,林月森因病去世。此時,許攀新才兩歲。這對許地山打擊極大。「我覺得我父親跟他的第一個妻子感情更好。」許燕吉說。

 

  許地山的作品裡,描寫愛情的內容極多,他甚至這樣寫過:「我自信我是有情人,雖不能知道愛情的神秘,卻願多多地描寫愛情生活。我立願盡此生,能寫一篇愛情生活,便寫一篇;能寫十篇,便寫十篇;能寫百千億萬篇,便寫百千億萬篇。」

 

  林月森去世一周年時,許地山寫了一首詩:

 

  妻呵,若是你涅槃,/還不到「無餘」,/就請你等等我,/我們再商量一個去處。/如果你還要來這有情世間遊戲,/我願你化成男身,我轉為女兒。/我來生、生生,定為你妻,/做你的殷勤「本二」,/直服事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詩中多有佛經之語,林月森是佛教徒。佛教此後也是許地山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他曾兩次去印度學習。道教是許地山另一學術重點,去世前,他正在九龍的寺廟裡寫《道教史》,但他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我父親家裡窮,他上大學之後的費用基本都是基督教會資助的。」許燕吉說。

相關焦點

  • 許地山的一家:個人史也是民族史記的一部分
    [摘要]本文敘述了許地山一家人一百間的往事,在時代的動亂中,家族的命運跟著動蕩。我們回顧歷史,個人就像大海裡的一滴水,這麼多一滴滴的水,才可以匯成大海,所以個人史也是民族史的一部分。「許地山先生寫的。」我答道。這位老師指著車窗外的某個方向說,「許地山先生的墓就在那邊。」那個方向是薄扶林道上的基督教墳場。半年後,我在南京見到了許地山的女兒許燕吉。「我前些年去過香港給父親掃墓,那片墓地已經很大了,跨了道路兩邊。」許燕吉說,「香港大學跟以前也很不一樣了,當時只有那3棟紅樓。」80歲的許燕吉跟我回憶父親許地山時,是在南京一家醫院的病房裡。
  • 許地山去世時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
    這期間,他的12篇短篇小說結集為《綴網勞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務印書館以《空山靈雨》為書名出版。膾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為背景,明確主張做人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文學院任教。與此同時,許地山還寫了不少宗教書。
  • 漳州往事:許地山、落花生及其他
    初夏之夜,有同行造訪,談起文化欄目的事,具體談到介紹地方文化人許地山先生的事。1941年「皖南事變」後父親從重慶到新加坡,途經香港,向在香港大學教書的許地山約稿。他談吐悠閒,時有笑容,給人的印象「第一是健康,第二是健康,第三還是健康」,但天有不測風雲,幾個月後,許地山先生突然去世。
  • 許地山的悼亡詩——《七寶池上底鄉思》
    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民國學者許地山的悼亡詩——《七寶池上底鄉思》。許地山,也就是那個自號為「落華生」的那個人。他的《落華生》曾經被選入課本,從中不難看出其人之恬淡,其家之和諧。當年,許地山曾以書信的形式,與他的愛妻周俟松訂立「愛情公約」,一時間傳為佳話。
  • 一家高大上的藝術主題酒店現身古勞水鄉!位置就在…
    一家高大上的藝術主題酒店現身古勞水鄉!這裡鄰近市區,卻遠離城市的塵囂,你可以坐在古榕下品一杯青茶、遠眺田園風景,享受屬於自己的「別樣」慢時光。新春佳節即將到來親們是不是有想法了?不妨帶上家人、約上三五知己一起來到水墨·方塘賞賞美景、品品美食體驗一下古勞水鄉別樣的年味~來源:鶴山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攝影:蕭仰樂)、古勞水鄉編輯:李嘉怡監製:呂悅怡鶴山市委市政府官方微門戶
  • 著名爵士歌手黛安娜·克勞
    錄音時間是2016年和2017年,黛安娜·克勞與她的朋友、長期創作夥伴、金牌製作人湯米·李帕瑪共同完成(湯米·李帕瑪2017年去世,享年80歲)。 黛安娜·克勞是唯一一位有九張專輯在Billboard爵士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爵士樂歌手。迄今為止,她的專輯已經獲得了五次葛萊美獎、十次朱諾音樂獎,並獲得了九張金唱片、三張白金唱片和七張多白金唱片的佳績。
  • 勞德代爾堡,浪漫之旅的好去處
    由一英畝半自由飛行的鳥類、鱷魚瀉湖、水獺和山貓棲息地、溼地和柑橘林組成的自由飛行鳥類基地,使這個茂盛的熱帶地區成為一個迷人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選擇乘坐經過敘述的有軌電車旅行,也可以選擇走一條可愛的鋪好的小路去看地面。還有一個小博物館,存放在原來業主的家,其中包括期間家具。場地內有幾家咖啡館和商店。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作者丨林汣琰 編輯丨吳酉仁 說一說「過勞死」這個日本舶來詞。 1987年,43歲的中年男子八木俊亞,在東京一家中型廣告代理公司上班。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點才能回家。
  • 這些歐美百年品牌故事,一家比一家精彩
    從中世紀到現在,幾百年的傳承,讓打造品牌不僅成為產品「分量十足」的證明,而且也成為讓人們嚮往的標誌。今天,我們來說說,美國那些百年品牌的品牌故事:①賣遍「全宇宙」的咳嗽糖漿:1886年,在美國亞特蘭大的一間實驗室裡,藥劑師約翰. 斯蒂司.彭伯頓試製出一種——可口可樂。
  • 皇后鎮——乘百年蒸汽船;遊覽上校農莊
    TSS厄恩 斯勞 號蒸汽船,是一條具有百年歷史燃燒媒料的老式蒸汽船,乘船遊覽 瓦卡蒂普湖 ,是一種另類的享受,靜靜地看著幽靜的瓦卡提普湖水,湖光山色讓人沈醉。厄恩斯勞號蒸汽船皇后鎮 的【遊船碼頭】,遊客熙熙攘攘,足見這裡是一處旅遊勝地。厄恩斯勞號蒸汽船終於見到「TSS厄恩 斯勞 號蒸汽船」,百年滄桑似乎歷史在穿越。
  • 熊曉鴿:如何才能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正好和我今天演講的題目《百年老店 贏在世界》不謀而合,我想借著這個機會回答一下。很多人問我,IDG都已經26年了,是不是衰老了?我說我還想做百年老店。馬雲說他想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家能存活102年的公司,孫正義剛出來做投資時說要做一家300年的公司。
  • 高考作文|廣東優秀作文10:《勞則生歡,勞則生慧》
    高考作文|廣東優秀作文10:《勞則生歡,勞則生慧》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粵考宣  2019-06-25 文/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粵考宣24日,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
  • 華盤求償泰勞案 泰國勞工部將協助泰勞打官司
    華夏經緯網3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對於高雄捷運14名泰勞被華盤公司求償案,泰國勞工部表示,將盡其所能的提供泰勞協助,包括法律與財務,讓泰勞能夠安心完成工作。  據報導,泰國勞工部就業廳廳長朱塔瓦指出,高雄捷運公司雖然決定不對泰勞提起訴訟,不過華盤公司卻對泰勞提起損害賠償的告訴,其中四名泰勞因為參與暴動,也面臨刑事訴訟。
  • 格勞博工具機(中國)有限公司電動汽車技術開放日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6日,格勞博工具機(中國)有限公司(GROB)與艾倫塔斯(ELANTAS)、埃賽克斯(ESSEX)和杜邦(DUPONT)共同合作組織的「格勞博——電動前行」開放日在格勞博中國大連生產基地成功舉辦。
  • 逃離人從眾,到世界遺產芬蘭的多彩木屋童話古城勞馬
    勞馬老城是北歐最大的一片木結構建築群落,圍繞聖十字教堂(建於1449-1520)而建,老市政廳建於1776,古城中的住宅、店鋪和手工作坊等建築以石頭為地基,以木材為主要的建築原料,根據北歐日爾曼傳統及新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建造而成:護牆板和窗戶周邊飾以豐富花紋圖案,這些幾百年歷史的老木屋至今仍在使用。
  • 臺「移民署」一科員涉嫌虐待外勞被聲押
    10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內政部入出境」及「移民署」臺中專勤隊拘留所科員馬韻傑,被指控以棍子打傷男外勞,還命令女外勞罰站當時有女外勞回說「我們才剛吃飽飯,要踱步走走」,馬韻傑即命令發聲的女外勞穿短衣短褲罰站,又拿電風扇對著猛吹,並將冷氣開到最冷,女外勞受不了,出現發抖、嘔吐情形。外勞們不滿遭受虐待,集體鼓譟大呼救命,隊長時保寧及其它科員在辦公室聽到後,立即趕到現場處理。時保寧說,當隊部調查這次凌虐事件時,還查出馬韻傑八月在市警局的臨時收容所當班時,曾拿棍棒打傷一名男外勞,造成輕微腦震蕩。
  • 勞勤&國藥諾達 科技創新 高效共贏
    國藥諾達(河南)智慧後勤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健康、文化」產業為基礎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業務涵蓋醫用紡織品、物業服務、安全、護理、設備運維、信息一體化六大板塊。
  • 通往過勞死的絕路,是如何鋪成的
    過勞死,最初是個日語詞。過労死。現在英語裡,都有這個專門念法:Karoshi。以下部分,都是已有的、公開的百科條目,或是國際勞工組織官方結論。我只簡譯一下,有誤的話,以原文為準。1969年,一個29歲的日本人因過勞猝死,是第一例被公布的過勞死。
  • 「過勞時代」裡,如何做不願奮鬥的日本人
    日本的過勞問題與經濟全球化有直接關聯。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地掀起了要求縮短勞動時間的運動,但在1980年代以後,這一趨勢開始停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可以在勞動力價格更低廉的地區開設工廠,或將相關業務外包給海外服務機構,就能節省大筆人力成本。為了與這些新興經濟體較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也不得不加入勞動力成本競爭,改變原來的高福利薪酬體系。
  • 2005高雄捷運 泰勞 示威,牽出弊案直指 陳水扁一家 (2)
    所以,高雄捷運泰勞暴動的調查結果,意外地扯出了前 總統府副秘書長 陳哲男接受廠商招待離開臺灣、圖利中介廠商等事情。從這件事開始,又意外扯出更多的弊案,從而使民進黨的清廉執政形象崩潰,很多人也因此丟了官。但對弊案的追查仍沒有停止,這些弊案一個牽著一個地揭發,直指 總統府 及陳水扁一家人,終於,引發了2006年大規模的倒扁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