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陝西法門寺:法門寺,又稱法雲寺,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傳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珍寶館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東距西安110公裡,西寶、法湯高速公路貫通,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法門寺因安置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為華夏王朝所擁戴而成為我國古代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門寺佛指舍利為護國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開啟一次法門寺地宮,迎舍利於皇宮供養。
2、陝西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創建慈恩寺。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法相宗。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佛教界的重視。大慈恩寺吸引著廣大國內外賓客,年接待人數達百萬。在五·一、國慶黃金周期間,最高日接待達三萬人之多,由於準備工作充分細緻,安全意識增強,組織措施得力,方丈嚴抓,全寺上下僧、職員工齊心協力,取得了安全無事故,服務零投訴,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受到中央、省、市新聞媒體、黨政領導和主管上級的好評。稱之為:有序進行,秩序良好,人多而不擠不亂,接待能力、質量超過歷史時期。給西安旅遊業錦上添花。
3、陝西大興善寺:大興善寺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長安志》卷七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於大興善寺觀音殿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唐文宗李昂很愛吃蛤蜊。一日,廚師所進蛤蜊中竟有一個剝不開,文宗很覺奇異,乃焚香禱之。不久,蛤蜊外殼自然張開,裡面有物如菩薩形,"梵相具足",惟妙惟肖。於是文宗令彩色錦緞包裹,裝在金慄檀香盒裡,畢恭畢敬送到大興善寺,並立即下令建一座觀音大士閣供養。
4、陝西廣仁寺:廣仁寺是包括達賴和班禪等西北和康藏一帶大喇嘛進京朝覲路過陝西的行宮,因此又稱"喇嘛寺"。寺院內供奉有世界上僅有的兩尊佛祖十二歲等身像之一、陝西省境內最大的千手觀音,擁有中國唯一的精品千佛殿,同時也是文成公主在長安的奉地。廣仁寺內具有濃烈的藏傳佛教寺廟的特色。從殿外的裝飾看,天王殿的正脊上,兩鹿相對,中立法輪,這在漢族地區的和尚廟(青廟)大殿的裝飾中,是少見的。從殿內布置看,文殊殿內供著喇嘛教黃教始祖宗喀巴的銅像,且頭戴尖帽。兩壁的木格上亦放著宗喀巴的小銅像,號稱千尊。大佛殿內,正中供著彌勒佛銅像,兩壁的經架上放著藏文經書《甘珠爾》和《丹珠爾》。因為廣仁寺是喇嘛廟中主修密宗的寺廟,所以殿內還有許多銅鑄的牛頭佛、馬面佛、雙身佛(或叫歡喜佛、歡喜金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