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遷都北京?這裡面大有講究,聽聽高曉松怎麼說

2021-01-07 小宛說娛

大家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建立大明朝後,定都南京。雖然朱元璋稱帝後,也決定遷都,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朱元璋死後,經過四年內亂,朱棣成功率領軍隊攻下南京城,並登基稱帝。朱棣繼位後,就開始商議遷都之事。為什麼朱棣也要遷都呢?我們來看看高曉松是怎麼說的。

朱棣是朱元璋所以兒子中最能打的一個,他從很早以前就跟隨大將軍付友德南徵北戰。有一次在攻入雲南之後,帶回來一個小太監,就是日後的鄭和。(不過據史書記載鄭和是被大將藍玉帶到南京城的)。朱元璋死後,朱棣帶領大軍攻入南京,但是他的侄子建文帝卻不知道所蹤,在加上當時的文人都比較忠心,比如大文豪方孝孺。所以朱棣在南京稱帝後,覺得心裡不踏實,就決定遷都北京。

朱棣原來的屬地在北京,所以朱棣就決定遷都北京。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有很多事情要做。因為當時的古人都認為漢人的中心在南方,突然把都城建到北方,防禦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於是朱棣就下令重修長城,並在北京大興土木建立豪華宮殿。這兩件大的工程都在永樂19年完成,而且朱棣在遷都前為彰顯大明國威,就派鄭和去幹了一件事。

鄭和七次下西洋,聞名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但是鄭和下西洋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把周邊國家的國王和王后請來朝拜朱棣,創造一個萬國來朝的大場面。但是如果遇到有些國王不想來怎麼辦?那就把他們關到籠子裡帶來。然後籠子裡綁來的不僅有國王和王后,還有中國古代沒有的獅子和長頸鹿等。

高曉松有一件事一直不明白,就是中國古代沒有獅子,為什麼門口守門的一直是獅子呢?而不是常見的老虎呢?這次鄭和帶回了活的獅子,也算是讓明朝文武百官大開眼界了。除了獅子,還有一個動物讓大臣們大呼祥瑞,並且承認了朱棣繼位的合法性。這個動物就是長頸鹿,因為自古人們就認為麒麟是祥瑞之物,只不過都沒見過活的,這次鄭和帶回來的長頸鹿都被大臣們當做麒麟看待。

所以朱棣遷都這年,也是中國古代最榮耀的一年。據說當時有個外國人寫了一本書叫《1421》,書中把鄭和下西洋的事幾乎寫出了神話小說,只不過這本書並不受中國史學家的認可。高曉松解釋的明朝為何遷都北京,有很多點小編並不認可?你怎麼看待此事呢?

相關焦點

  • 朱棣為何遷都北京?意義如何?對明朝又有什麼戰略性的意義?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同時他自明朝開始就成為了都城,至今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今年是故宮600歲的生日,仔細想一想,這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已經默默的在那裡守望了600年之久。自明成祖將明朝的都城遷到北京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的北京已經成為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麼朱棣最早遷都到北京的原因與目的是什麼呢?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金魚養幾條有講究嗎?聽聽鏟屎官怎麼說
    很多人喜歡養金魚,那麼,金魚養幾條有講究嗎?聽聽鏟屎官怎麼說。其實,金魚養幾條我個人覺得吧是沒有什麼講究的,如果真的要找出來什麼講究的話,也只有不是講究的講究了。有人喜歡養金魚的時候圖個好彩頭或者圖個吉利,養金魚的時候就喜歡弄個單數出來,畢竟不是有個成語叫年年有餘嘛。把金魚的數量弄個單數,兩兩配對之後,不就正好有「魚」了嘛。不過說到圖吉利,最好符易經的數目不是更好?風水裡面好像有說1,4,6,9這幾個數是比較能夠旺財的,不過我個人觀點還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而且咱們養小金魚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觀賞,讓環境更加美觀而已啦。
  • 明朝遷都,究竟利大弊大,真相原來如此
    明朝就算守住南京,也不過是新的南北朝。明朝的敗筆不能說是定都北京,而是收縮了太祖的外線防禦線。首先就因果關係上講,朱棣時期,明朝的大患是蒙古人,當時的蒙古已經在走下坡路,至於證據,有許多經典戰役可以證明;而最終滅掉明朝的是另一個北方民族女真人。其次,政策的制定,古今中外都一樣,目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
  • 明朝朱棣奪權登基後遷都,為何史學家還是稱其為明朝,而不是北明
    還有後來宋朝由于靖康之亂而遷都,於是史學家為了區分而稱北宋和南宋。明朝時朱棣是奪了他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後又遷都北京,這也是由於權力交接出了問題。那為何史學家還是稱其為明朝,而不是北明呢?五代十國為何朱棣奪權且遷都後不稱北明呢?按照以上的論述來說,奪權之後都城北遷,國號應該加前綴「北」,也就是說朱棣奪權後應稱「北明」,那為什麼史學家不這麼稱呼呢?
  • 明朝原先定都南京,為何後來遷都北京?
    對於明朝遷都這個問題,其實早在洪武時期就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但因為各種原因所阻擾,遷都變成了朱元璋未完成的遺願,而這個遺願最終由他的兒子朱棣完成了。朱棣奪得政權後,不惜朝中大臣的反對,堅決遷都北京,以奠定大明皇朝向榮發展的基礎。而朱棣遷都北京的唯一目的肯定就是:穩固自身皇權!
  • 朱棣如果不遷都北京,明朝會多延續幾百年?專家:沒幾年就會丟掉
    北京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不少政權都將其作為都城,而以此定都的王朝有遼、金、元、明朝、清,有意思的是,不難看出這些王朝除了明之外都是遊牧民族所建立,這是因為北京在古代中原的眼裡,雖然交通便利是兵家重鎮,但還是太過於危險且偏遠,即便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遷都的時候也頗費周折,
  • 明朝最後為什麼不遷都南京,或者送太子去南京繼續維持政權?
    到了明朝最後,為什麼崇禎不遷都南京或者將太子送去南京,這個其實多方面的理由造成的。首先明朝是一個天子守國門的朝代,一向強硬,並不是說可以說走就走的,而且遷都並不是小事,當年遷都北京就是大麻煩,南京雖然以前都是首都,但真要遷都也不是說走就走的,而且當時的天下並不是這麼太平。
  • 在明朝遷都北京前,北京是個什麼建制,屬於哪個省管?
    明朝首都是哪裡呢?這個問題其實要分階段,一開始是在南京(應天府),但永樂年間後來遷都北京(當時叫北平),但由於特殊原因,南京還保留了陪都的地位。而中國古代有個傳統:首都周邊的地區受到中央政府直轄,元朝的時候首都大都(北京)周圍的地方就沒有設置行省,而是歸中書省直管,稱為「腹裡」;而明朝則設置為「直隸」。一開始的直隸自然是南京周圍的地方(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全省加上上海一個市),後來遷都到北京了,北京周圍的河北,天津等地也設置成了直隸。
  • 朱棣才是大明朝第一罪人,他不遷都就沒有清朝了?
    421這三個數字,對明朝如此重要 沒有人能想到,421這三個普通的數字對於明朝來說,是決定命運的時間節點。 先是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然後是223年之後的那個春天, 4月21日,戰略重地山海關,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吳三桂正在進行殊死拼殺。
  • 明朝遷都北京之後,放在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從南京遷都北京。遷都北京的明朝繼續實行「兩京制」,南京依然保留了包括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在內的所有中央機構。那麼在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呢?
  • 淺析永樂遷都北京的原因
    朱棣遂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死亡。 也就是說朱棣從南京正式遷都到北京,不到4年就死了,可以說朱棣大半的時間都待在南京,那麼,為什麼要在生命的後半段折騰自己,搬去北京呢?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始終定都南京,是否會撐過崇禎末年?
    因為,即便是明朝始終沒遷都到北京,明朝也熬不過崇禎末年。1、 朱元璋父子的差異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大明朝只有南京這麼一個京城。傳統的歷史學者認為,明軍攻佔元大都以後,元朝就已經滅亡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元朝只是丟失了中原地區,在長城以北,元朝的殘餘勢力——北元,依舊擁有極為強大的勢力,甚至還曾準備對明朝進行反攻。
  • 燕王遷都北京,是他對北京有感情,還是京杭運河貫通能興盛經濟?
    可以說朱棣遷都北京的根本原因是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遷都北京有助於大明王朝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制。當然,統治者的個人因素也很重要,北平地區曾是朱棣過去的封地,相當於是他的「第二故鄉」。朱元璋在位時期就曾將自己的故鄉鳳陽設為「中都」,朱棣這樣做很有可能也是出於對故土的牽掛。
  • 明朝為什麼把故宮建在北京?
    北京,袁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他在元朝時,為元大都,清朝時是紫禁城,而明朝將其作為都城,還得從明成祖朱棣說起。當時明朝的首都其實是在今天的南京,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朱棣遷都於北京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下。
  • 朱棣遷都北京,這幾個原因很重要
    靖難之後,朱棣登位,不久便遷都北京,南京是中國有史以來風水最好的城市,龍盤虎踞,成四象之勢,諸葛亮曾言「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為什麼朱棣要放棄這麼好的城市而選擇當時尚未發展起來的北京呢?其實朱元璋之時就想過要遷都了,南京皇城是填海早起來的,地表下沉,造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勢,也就意味著北攻南易,南攻北難,南京是難得的易攻難守的城市,且又地處東南一角,不利於王朝對中原的控制,朱元璋雖然設置北三藩控制,但終不是長久之計,他先後考差過鳳陽、關中、洛陽、開封,但都以為風水還有其它問題擱置了,朱標的去世更是讓朱元璋不再有遷都設兩都之想。但朱棣就不一樣了,他一定要遷都。
  • 老人用四角拐杖有講究 來聽聽家政人員怎麼說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老人用四角拐杖有講究 來聽聽家政人員怎麼說&nbsp&nbsp&nbsp&nbsp老人用四角拐杖有講究 來聽家政人員怎麼說&nbsp&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蒙古騎兵會不會從北方打進,重掌中原?
    朱棣坐上皇位以後,就一直在想著把國度從南京遷到北京。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謀劃,最終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件事。多年以來,人們在分析朱棣遷都的原因時,總會說到「天子守國門」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大明的皇帝,將首度遷往北京,為的就是守護國門,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當時是以蒙古族為主)對中原政權的威脅。
  • 高曉松「曉書館」題字三個字寫錯倆?聽聽書法家怎麼說
    今日,揚子晚報記者也採訪了書法家們,聽聽他們的專業意見。「曉」字為啥多了一筆呢?高曉松:張大春隨心隨意,我喜歡一名書法專業的網友指出,曉書館題字「曉」字的寫法應該是錯的,「館」字寫法也有異議,「望高曉松看到評論後,斟酌二三。建立圖書館傳播文化是天大好事,這一烏龍能避免就更完美了。」原來,網友發現,「曉」字右下「兀」寫作「元」,明顯是寫錯了。
  • 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原標題: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2月2日大事記  962年2月2日奧託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皇帝頭銜,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1535年2月2日阿根廷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