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遷都北京前,北京是個什麼建制,屬於哪個省管?

2020-12-16 國史拾遺

明朝首都是哪裡呢?

這個問題其實要分階段,一開始是在南京(應天府),但永樂年間後來遷都北京(當時叫北平),但由於特殊原因,南京還保留了陪都的地位。

而中國古代有個傳統:首都周邊的地區受到中央政府直轄,元朝的時候首都大都(北京)周圍的地方就沒有設置行省,而是歸中書省直管,稱為「腹裡」;而明朝則設置為「直隸」。

一開始的直隸自然是南京周圍的地方(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全省加上上海一個市),後來遷都到北京了,北京周圍的河北,天津等地也設置成了直隸。

這樣,明朝就有了兩個直隸了,加上在全國其它地區設置的十三個布政使司(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集權廢除了行省制,改為布政使司,但民間還是習慣稱為行省),所以明朝核心地區有個叫法——兩京十三省!

但是,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遷都北京前,北京附近的北直隸是什麼建制呢?北京歸哪個省管。

那個時候北京既然不是首都,那它附近自然也屬於普通行省(布政使司)了,那叫什麼呢?是不是和現在一樣叫「河北」?

那不是,這個名字叫「北平」,這名字怎麼這麼耳熟?這個北平其實就是北京,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在古代「京」,「都」這些字政治含義很濃,不能亂用,所以就把「北平」改為了「北平」。

洪武二年(1369年),專設北平行中書省。行省制廢除後,洪武九年,改設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這個時候全國的承宣布政使司有十四個。

靖難之役後的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因燕京是永樂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永樂帝於是大力擢升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北京,改北平府順天府,稱為「行在」。

同年,裁北平布政使司,所轄直屬北京行部,同時北平府更名順天府。

這個時候的北京附近地區既不是行省,名義上也不屬於「直隸」地區,但事實上就是「直隸」的,由中央朝廷北京分部管理。

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後,改北京為京師,罷北京行部,所轄各府直屬六部,俗稱北直隸。

那麼,在「行省」和「布政使司」的時候,北平布政使司的首府是哪裡呢?當然是北平府了!除此之外,它還管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和延慶,保安兩個直隸州。

相關焦點

  • 在明朝遷都北京前,北京是個什麼建制,屬於哪個省管?
    明朝首都是哪裡呢?這個問題其實要分階段,一開始是在南京(應天府),但永樂年間後來遷都北京(當時叫北平),但由於特殊原因,南京還保留了陪都的地位。而中國古代有個傳統:首都周邊的地區受到中央政府直轄,元朝的時候首都大都(北京)周圍的地方就沒有設置行省,而是歸中書省直管,稱為「腹裡」;而明朝則設置為「直隸」。一開始的直隸自然是南京周圍的地方(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全省加上上海一個市),後來遷都到北京了,北京周圍的河北,天津等地也設置成了直隸。
  • 朱棣為何遷都北京?意義如何?對明朝又有什麼戰略性的意義?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同時他自明朝開始就成為了都城,至今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今年是故宮600歲的生日,仔細想一想,這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已經默默的在那裡守望了600年之久。自明成祖將明朝的都城遷到北京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的北京已經成為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麼朱棣最早遷都到北京的原因與目的是什麼呢?
  • 明朝遷都北京六百年祭:作為大明首都,南京有三點完勝北京!
    這一系列儀式的完成,標誌著北京取代南京正式成為了大明帝國新的首都。明朝遷都北京,作為一個南方人,龍馬君多少是有點不以為然的,就當時的歷史條件而言,南京無疑是大明首都更好的選擇。今天,距離遷都正好過去了600年,我們不妨聊下這樁歷史公案。一、與南京相比,北京的安全係數過低首都,顧名思義,是國家腹心之所在。
  • 明朝遷都為什麼選北京?
    馮國用認為金陵(今南京)因為由具有優勢的地形,而且還是前朝歷代所使用過的都城,所以先將金陵佔據下來,保一方民眾平安,再去與元朝進行戰鬥,才有機會得到這個天下。於是朱元璋便根據馮國用的意見,在1356年將金陵收為己用。
  • 明朝遷都北京之後,放在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從南京遷都北京。遷都北京的明朝繼續實行「兩京制」,南京依然保留了包括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在內的所有中央機構。那麼在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六部衙門每天都在幹什麼呢?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明朝原先定都南京,為何後來遷都北京?
    對於明朝遷都這個問題,其實早在洪武時期就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但因為各種原因所阻擾,遷都變成了朱元璋未完成的遺願,而這個遺願最終由他的兒子朱棣完成了。朱棣奪得政權後,不惜朝中大臣的反對,堅決遷都北京,以奠定大明皇朝向榮發展的基礎。而朱棣遷都北京的唯一目的肯定就是:穩固自身皇權!
  • 明朝為什麼遷都北京?這裡面大有講究,聽聽高曉松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建立大明朝後,定都南京。雖然朱元璋稱帝後,也決定遷都,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朱元璋死後,經過四年內亂,朱棣成功率領軍隊攻下南京城,並登基稱帝。朱棣繼位後,就開始商議遷都之事。為什麼朱棣也要遷都呢?我們來看看高曉松是怎麼說的。
  • 明朝為什麼遷都北京?這裡面大有講究,聽聽高曉松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建立大明朝後,定都南京。雖然朱元璋稱帝後,也決定遷都,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朱元璋死後,經過四年內亂,朱棣成功率領軍隊攻下南京城,並登基稱帝。朱棣繼位後,就開始商議遷都之事。為什麼朱棣也要遷都呢?
  • 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原標題: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2月2日大事記  962年2月2日奧託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皇帝頭銜,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遷都北京。  1535年2月2日阿根廷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建成。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蒙古騎兵會不會從北方打進,重掌中原?
    朱棣坐上皇位以後,就一直在想著把國度從南京遷到北京。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謀劃,最終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件事。多年以來,人們在分析朱棣遷都的原因時,總會說到「天子守國門」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大明的皇帝,將首度遷往北京,為的就是守護國門,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當時是以蒙古族為主)對中原政權的威脅。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始終定都南京,是否會撐過崇禎末年?
    因為,即便是明朝始終沒遷都到北京,明朝也熬不過崇禎末年。1、 朱元璋父子的差異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大明朝只有南京這麼一個京城。傳統的歷史學者認為,明軍攻佔元大都以後,元朝就已經滅亡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元朝只是丟失了中原地區,在長城以北,元朝的殘餘勢力——北元,依舊擁有極為強大的勢力,甚至還曾準備對明朝進行反攻。
  • 明朝為什麼把故宮建在北京?
    北京,袁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他在元朝時,為元大都,清朝時是紫禁城,而明朝將其作為都城,還得從明成祖朱棣說起。當時明朝的首都其實是在今天的南京,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朱棣遷都於北京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下。
  • 淺析永樂遷都北京的原因
    朱棣遂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死亡。 也就是說朱棣從南京正式遷都到北京,不到4年就死了,可以說朱棣大半的時間都待在南京,那麼,為什麼要在生命的後半段折騰自己,搬去北京呢?
  • 燕王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作為一個十分厲害的皇帝,可以說他的文治武功完全不亞於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以說中國歷史上論皇帝能力,朱棣完全可以排上前幾名,他發動靖難之役推翻自己的親侄子朱允炆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定都南京大明王朝為什麼會進行遷都,這到底是有什麼原因呢?
  • 淺析永樂遷都北京的原因
    朱棣遂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死亡。 也就是說朱棣從南京正式遷都到北京,不到4年就死了,可以說朱棣大半的時間都待在南京,那麼,為什麼要在生命的後半段折騰自己,搬去北京呢?
  • 明朝首都原是南京,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朱高熾為何又想遷回去
    然而崇禎說什麼都不願意,最終寧願選擇殉國,導致明朝滅亡。不禁讓人想像,如果當時崇禎決定退守南京,那明朝是否會多延續幾十年呢? 眾所周知,明朝首都原是南京,是朱棣登基後,才決定遷都北京,而當時那裡還叫北平。南京既然是朱元璋選擇的都城,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呢?我認為,這要從公、私兩個方面來分析。
  • 朱棣如果不遷都北京,明朝會多延續幾百年?專家:沒幾年就會丟掉
    北京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不少政權都將其作為都城,而以此定都的王朝有遼、金、元、明朝、清,有意思的是,不難看出這些王朝除了明之外都是遊牧民族所建立,這是因為北京在古代中原的眼裡,雖然交通便利是兵家重鎮,但還是太過於危險且偏遠,即便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遷都的時候也頗費周折,
  • 順治遷都北京後,為何沒有修建新皇宮,依然住在明朝的紫禁城?
    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並沒有在北京站住腳,旋即在山海關被清軍和吳三桂擊敗。五月初二,多爾袞進入北京,正式接管了紫禁城,這座明朝皇帝生活了兩百餘年的皇家宮殿,從此落入了清軍之手。五個月後,順治帝把清朝的國都從瀋陽遷到了北京,順治自己也住進了紫禁城的乾清宮。
  • 燕王遷都北京,是他對北京有感情,還是京杭運河貫通能興盛經濟?
    一般來說,都城的選擇需要經過軍事、地理、經濟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時把都城定在了南京,這一地區東、南、北三坪山巒環繞,地跨長江,屬於「龍盤虎踞」的風水寶地。在經濟上,受氣候條件影響這一地區糧食產量極大,紡織業、製鹽業等工業也發展的十分繁榮。但是南京地區遠離北方,這給朝廷對於邊境地區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