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駝工,牽著駱駝在歷史和現實中穿梭
由於工作艱辛,每次運糧時,村裡總給駝工們提供足夠的羊肉,當時克裡雅人生活極度貧困,羊肉算得上是奢侈品了。最讓老人欣慰的是,每當駝隊回到村裡時,駝工們總是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即便在半夜,男女老少也會端著燈盞出來迎接。1981年的冬天,當汽車滿載著麵粉駛進村莊時,買買提庫萬•卡德爾老人解開了駱駝的韁繩。
-
大型跨國駱駝商隊今日抵達絲路神秘古城——駱駝城
(圖片來源高臺攝影家白納新 ) 當駱駝商隊遇到駱駝古城,這是怎樣夢幻的奇遇?是千年前的絲路商人乘駝而來,還是這座歷經風霜的古城逆轉千年以前? 駱駝城——位於甘肅省高臺縣城西南20公裡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絲綢之路上大型漢唐古文化遺址,是目前國內現存的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漢唐古城,被列為「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備選點。
-
「黑石號」迎來「鎏金銅蠶」 漢唐絲路文物特展再現絲路繁盛
與會嘉賓參觀「鎏金銅蠶·黑石號——漢唐絲路文物特展」。 「讓『鎏金銅蠶』和『黑石號』上的文物早日相遇,意義重大。一是可以滿足遊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見證兩條絲路『共舞』的印記;二是能給人啟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始終是世界的主流。」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負責人劉洪波說。 但要讓陸上絲路文物的重要代表「鎏金銅蠶」走出館外參展,絕非易事。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河南文物佔三分之一
與《國家寶藏》用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去說一件文物不同,《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只有短短5分鐘,總計100集。全片共分四季,每季25集,以時間為脈絡,依次講述國寶,目前豆瓣評價超過了9分。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是什麼,5分鐘的時間內又打算告訴觀眾什麼?日前該片總導演徐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免費開放,帶你搶先看「會說話的文物」!
一睹博物館裡那些「會說話的文物」,還有你不能錯過的「鎮館之寶」 !外銷畫、象牙器、通草畫……眾多清代廣州外銷工藝品珍品,一件接著一件回到了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昨日,廣州文化公園內,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館內約1600件(套)館藏文物首次向十三行後人、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揭開了神秘面紗。
-
馬帶嚼子駱駝咋牽著走?沙漠女遊客:看到鼻子那根木棍,不想騎了
而在青海湖沙島遇到的這些駱駝,是專門在沙漠裡供遊客騎行的,按路途遠近,一般30到100元不等。看到有遊客走進,這些駱駝主人會一擁向前,價格談好,主人便拉著駱駝和遊客在沙漠半山中走一圈然後再拉回去。沒有遊客來時,這些駱駝便一字排開臥在一片沙丘上。6月的青海湖邊氣溫不算高,但沙漠裡出太陽時卻是暴曬,紫外線很強,當地駱駝主人面部都會圍著一條圍巾用來擋風沙和紫外線。
-
駱駝上街當「模特」 專家提醒駱駝也會發怒傷人
有人牽著「駱駝模特」攬客拍照。記者 邊城雨 攝昨天下午,北侖區城管局大碶城管中隊的隊員巡查至大碶小學時,發現一頭身高近兩米的雙峰駱駝,穿了一件紅色坎肩,在廣場上當起了「模特」,幫主人拍照賺錢。城管隊員告訴記者,這頭「駱駝模特」全身棕黃色,背上鋪著一層紅色的花布,由一男一女牽著,看起來是兩夫妻。當時周邊的人行道上圍了一圈人,不時發出陣陣尖叫聲。只見駱駝跪坐在地,女子拿著相機拍照,男子招徠生意。
-
留學生的「被代購」煩惱:留學增加了「駱駝」屬性
在微信上看到朋友發來的消息時,我已經回國半年。朋友不在意我的近況,只關注我能不能代購固然讓人感嘆,但回了國都逃不過「被代購」的命運,更令我唏噓。所謂「被代購」,就是留學生本人根本沒有代購的意願,但迫於人際關係壓力不得不完成的代購。在加拿大留學期間,「被代購」成了我最大的煩惱。因為從留學第一天起,我就增加了「駱駝」屬性。
-
聲聲駝鈴響徹漢唐,絲綢之路的行舟:「胡漢」交融的載體——駱駝
一、身負重擔,步履維艱,漢朝駱駝初登場根據歷史考證,在我國,最早的駱駝形象出現在戰國中期的楚國。而在西亞和東亞的各種藝術表現中,出現最多的是單峰駱駝,而在我國古代,在各種文物或文獻記載中,多為雙峰駱駝,這也是中原和西亞等地區駱駝上的差別之處。
-
文物故事會 凸釘玻璃碗是如何從薩珊王朝到絲路重鎮固原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出土於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凸釘玻璃碗。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於土壤腐蝕的關係,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而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玻璃碗,整體呈碧綠色,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保存完整,堪稱完美。
-
甘肅絲路文物規模化「外展」與全球共享
中新社蘭州1月25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去一年,地處中國西北腹地的甘肅舉辦或參與數十次重要文物外展,由大批敦煌藝術品「領銜」的絲綢之路上的精品文物,在日本、奧地利、英國、美國、法國及臺灣、香港等地舉辦絲綢之路或敦煌藝術主題展7個。 2018年甘肅省文物局長會議25日在蘭州舉行。
-
「會說話的國寶」拍了拍你,告訴你這些博物館值得一去
自第一季開播以來,央視的《如果國寶會說話》一直佔據B站和豆瓣高分紀錄片,甚至第三季在B站達到了難以置信的9.9分!幾近瘋狂的彈幕「會說話的國寶現在這座建築落成於1890年,是英國在中國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領事館之一,一共5幢,建築風格為東印度式。
-
這裡的文物會「說話」——永城首家歷史文物陳列館開館
近日,永城首家歷史文物陳列館——苗橋鎮歷史文物陳列館正式開館,標誌著苗橋文化更上一個新臺階。
-
寧勇老師中阮獨奏《絲路駝鈴》琴聲悠揚,穿越時空
沙漠,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荒涼而又魅力無窮,漫漫黃沙,碧藍天空,風吹著細沙,覆起一層又一層的波紋,像是海中的浪;當大風肆虐黑沙漫天的時候,又是另一番景象,讓人感到大自然無窮的能量
-
女孩自駕遊月牙泉,騎駱駝,沙漠上越野車,激情滿滿
:鳴月廣場西側—東山頂—小泉灣,乘騎駱駝往返票價:100元/人在駝鈴叮噹聲中慢慢悠悠地向大山深處出發,仿佛就像回到了古絲綢之路,商人們帶領著駝隊,一路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將西域的文化傳向中國,也正是這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文化傳向世界1個駝隊基本有五個駱駝,每個駱駝都用繩子連接起來,有一個類似導遊的小哥會一路牽著駱駝,這一路來回6公裡,小哥也是風吹日曬的,挺辛苦
-
甘肅省博館藏「文物」在「絲路如意」餐廳換展 武士騎馬俑、魏晉...
>每日甘肅網4月23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22日記者獲悉,由甘肅省博物館提供的文物複製品武士騎馬俑、魏晉「宴居圖」畫像磚於近日亮相肯德基「絲路如意」餐廳,吸引了眾多食客的關注和圍觀。作為省博的「館外館」,由省博攜手肯德基共同打造的「絲路如意」餐廳自2019年6月28日正式亮相,餐廳內以絲路文化為主題裝飾,成為很多遊客和市民的打卡點之一,讓人們對絲路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印記,也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想了解古老金城的悠久歷史,甘肅省博物館便是遊客和市民必選的目的地之一。
-
天山南麓的古縣,百萬畝胡楊,被譽為「絲路明珠」
季羨林先生曾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將華夏文明、印度文明、羅馬文明與埃及文明這四大人類文明匯聚一點,這個點,不在別處,就在新疆南疆。它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驛站,也有著數百萬畝的野生胡楊林,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天山腳下的城市——巴楚縣。
-
故宮文物會「說話」?3D全景展館逛起來!
故宮「數字多寶閣」精選近百件故宮典藏器物,以三維數字模型的形式在高清屏幕上進行展示。觀眾可以伸手觸摸、縮放,觀看文物細節,在數字交互中體驗到觀展的樂趣,並獲得知識和啟迪。真實立體 漫遊指尖上的3D展館在手機屏幕上模擬出真實場館的立體效果,嵌入語音解說,音樂、圖片文字,視頻等一系列的熱點,通過自由旋轉、自由縮放,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展館的外觀和環境,從整體上感受展館的恢弘壯麗。
-
葛承雍丨為什麼漢代重視天馬而輕視駱駝
漢代張騫通西域後,駱駝被逐步引進漢地,其作為外來「奇畜」不為人知與熟悉,也缺少相應精湛造型的藝術品,與唐代出現的大量駱駝文物相比,漢代駱駝文物寥寥無幾,因而漢代人們夢幻的天馬成為真實的外來引進物種,代替真實的駱駝成為了充滿想像的神奇動物。可見漢代絲綢之路真正的標識符號應是天馬而不是駱駝。
-
駱駝:古絲綢之路的不朽象徵
核心提示: 駱駝是最能適應極端氣候的動物之一,是人類最友好的朋友。駱駝運輸是古絲綢之路上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在通往西域漫長的道路上,要不斷穿越茫茫無際的沙漠,極耐乾渴、善於行走、有「沙漠之舟」「旱地之龍」之稱的駱駝,不僅成為最主要的運載工具,也成為古絲綢之路的不朽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