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的孩子學樂器就是為了考級加分

2020-12-14 搜狐網

  「現在的孩子都在學什麼樂器?」最近,杭州一教育論壇上的一則帖子引發了家長的熱烈討論,孩子們學的樂器可謂五花八門,而家長們也總愛以孩子考了幾級作為炫耀的資本。

  恰巧,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樂器學習大調查,整個年級幾乎一半孩子學過或正在學樂器,而其中一半又正在辛苦考級。

奇怪的是,學生們大多覺得考級沒必要,可家長們卻非常熱衷。教育專家因此提醒,別讓學樂器帶上強烈的功利色彩。

  孩子學啥大多由家長決定

  現在的孩子都在學什麼樂器?

  杭師附小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學得最多的樂器依次是電子琴、鋼琴、口琴。

  該調查還表明:僅五年級就有近一半孩子學過樂器或正在學樂器。最多的一個班,35個學生中有18個學生正在學習。而最多的一個孩子一下就要學3門,剛學完了電子琴和手風琴,現在正在學鋼琴。每周要上三堂課,僅一堂課時間就是兩個小時。

  是孩子們自己想學嗎?1/3孩子的答案是「我決定一點,爸爸媽媽決定一點」;1/3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媽媽幫我決定的」;僅1/3的孩子純粹是因為自己喜歡。

  孩子大多不愛參加考級

  為了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本次調查不需要孩子們留下真實姓名。記者發現,在杭師附小接受調查的43名孩子中,23名孩子承受著考級的壓力。有學古箏的已經考了5級,正在向目標8級努力;有電子琴4級的,正向目標10級衝刺;還有小提琴5級,目標是考入杭州一青少年交響樂團。

  在孩子們學樂器的原因中,不少孩子說是「為了將來去參加比賽」,或者是「爸爸媽媽說中學裡可以有加分」…… 學樂器似乎一開始就帶上了一些功利色彩。

  在調查表中,絕大部分孩子對考級都比較反感。不少孩子觀點很明確:「考級就像期末考,讓我很有壓力,我覺得學樂器應該只要喜愛,輕鬆一點。」有孩子的回答個性十足:「只要彈得好,幾級只是個虛名。」還有孩子無奈地訴苦:「本來是挺愛學古箏的,可媽媽老說別人學得多好,已經考了幾級幾級,慢慢自己就不喜歡了。」

  學樂器功利色彩不應太濃

  對待孩子學樂器要不要去考級,有的家長很開明,認為只要能培養小孩子的樂感,提升氣質和修養就行,考不考級無所謂。

  但大部分家長的觀念恰恰相反。「既然學了,就要學有所用。考級正是對孩子成績的肯定,小孩子自己也會有成就感。」從事行政工作的家長吳女士坦言,「再說現實點,能拿到獎項,不論是以後保送重點高中,或者參加重高的特長生考試,都能加分。」

  杭師附小副校長孫麗女則認為,學樂器不應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不過對考級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小孩子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自己也確實感興趣,考級無可厚非,這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肯定。但如果小孩子本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家長千萬不要硬逼,並和其他孩子比較,這樣的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許曉書)

相關焦點

  • 學樂器演奏的孩子不走專業,要考級嗎?
    學樂器演奏的孩子不走專業,要(用)考級嗎?可以考。1.從性價比上,考級報名費很少,但是每一次考級既是一次演出機會,又是一個得到專家評價的機會(考級委員會的評委都是業內專業人士)。2.一般學樂器演奏的孩子,用的教材也是考級機構編的教程,和考級配套。只要按照教程認真練了,基本都能考過。3.學樂器演奏本身枯燥,考級就像邁臺階,每上一個臺階,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得到一次鼓舞和欣喜,能加強繼續練下去的動力。
  • 越來越多的家長送孩子去學舞蹈,真的只是為了一張考級證書嗎?
    但是考級體現的是一種對舞蹈的態度,而對待舞蹈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學舞蹈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氣質,以後並沒有打算走舞蹈專業的道路,所以沒有必要去考級,其實家長並不知道,考級更多的是一種過程的體驗,而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性格,甚至一生都可能深遠的影響。
  • 萌感尤克裡裡從琴行火到濟南街頭 家長擔心無法考級加分
    隨著周杰倫《烏克麗麗》的傳唱,這種港臺稱作烏克麗麗的樂器也在各地流行。在大陸地區,人們一般叫它尤克裡裡,是一種類似吉他的彈撥樂器。如今,在濟南街頭也有一些銷售尤克裡裡的街頭藝人。由於這種樂器歡快、小巧,特別受孩子喜愛。
  • 少兒參加舞蹈考級,不僅僅是為了一張證書
    然而有人說:「舞蹈教育重在過程,考不考級並不重要。」 但是考級體現的是一種對舞蹈的態度,而對待舞蹈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學舞蹈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氣質,以後並沒有打算走舞蹈專業的道路,所以沒有必要去考級,其實家長並不知道,考級更多的是一種過程的體驗,而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性格
  • 北京迷笛音樂學校開啟現代樂器藝術考級
    目前現代樂器的考級沒有與任何升學掛鈎,這樣的考級對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將不是一種功利和負擔,而是一種鼓勵。張帆此前調研時就曾發現,各地方琴行裡,學習現代樂器的孩子流失的總是特別快,蓋因現代樂器沒有被納入考級系統之內,孩子學習沒有動力,家長也不是特別支持。
  • 考生舞蹈考級高考能給加分嗎?需要考到幾級才給加分?值得一看
    考生舞蹈考級高考能給加分嗎?需要考到幾級才給加分?值得一看!跳舞是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項目,有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舞蹈,熱衷於舞蹈考級,以為舞蹈考級可以加分,但是現在高考加分政策緊縮,考級真的可以加分嗎?舞蹈考到幾級能加分呢?
  • 學舞蹈多參加考級和演出,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擁有更多優勢
    早前,教育部出臺了取消各項特長生的加分政策,不過,唯獨藝術特長沒有被教育部取消高考加分!反而更受重視,擁有高級別考級證書或者是比賽及演出獲獎證書的孩子們會在起跑線上就擁有更多優勢!
  • 音樂教室|孩子學樂器不能堅持怎麼辦?專業音樂老師的建議來啦
    很多家長都是在別人的引導下,或者看了什麼節目之後,非常武斷地拉著孩子到了音樂培訓機構,指明要學什麼。這樣的選擇下,一般都不是孩子願意或者喜歡學習的樂器。孩子內心一旦出現抗拒心理,自然容易學到中途便放棄。如何知道孩子適合什麼樂器?
  • 如果不為了考級、走特長,孩子還有必要學音樂嗎?
    仔細想想,身邊朋友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學音樂,不過,似乎真正想清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的卻是少數。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考級,自家孩子不跟上,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更何況,成為特長生,也是孩子未來升學的一條路徑。至於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音樂,這些年的「考級打怪」訓練有沒有真正提高他的音樂素養和鑑賞能力,倒在其次了。
  • 學鋼琴有必要考級嗎?考級只是階段性任務,不是學鋼琴的終極BOSS
    有沒有必要考級,要根據學琴的目的來定。 如果彈鋼琴純粹是為了陶冶情操,可以不考。 但是如果想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就必須要考。不過考級是需要很多時間去練習的,八月份考級,三月份就開始練。幾首樂曲讓學生翻來覆去彈上小半年,沒有享受,只有機械的練習,不要說孩子受不了,家長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孩子失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過於強調考級,很少涉及考級以外的曲目,除了幾本考級的譜子,孩子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在乎。進度太快,根基不穩。2級以後考5級,5級之後考8級……摩天大樓的30層已準備裝修,但從3樓至29樓都是空殼子!
  • 滬琴童人數一路飆升 談考級則"變色"為哪般?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參加鋼琴考級是否必要?我只舉個例子——有一次我監考,一個孩子的指法一看就是老師教得不對,再這樣學下去就壞了,我當時就果斷在他的評定書上寫道:建議更換老師。」  考級的意義是檢測是勸導  過去,學琴的過程似乎要用「痛不欲生」來形容:每天練琴數小時,彈奏的都是枯燥的練習曲;老師、家長在一旁木尺「伺候」,彈錯一個音就免不了受皮肉之苦……更多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偏向於選擇更加寬鬆的教學環境,也開始注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重學習不重考級」成為一種趨勢。
  • 孩子得考級級別與學琴時間長短有沒有直接聯繫?
    以我的經驗,雖然所學的內容相同,但是由於學生用功程度、方法的不同,使得他們的成果截然不同,同理可知,同樣學了三年琴的孩子,為什麼一般能考三級,有的能考五級,而有的還達不到三級水平。試想,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練琴時間為1小時,而你的孩子練琴時間每天不到半個小時,一周(按5天算)下來,你的孩子不僅在手指運動時間上比別的孩子少了整整一半,連帶著對識譜、鍵盤熟悉度也會低於練琴時間長的孩子(考級的作品難度會著級別不同而遞増,音符的結構、跳躍幅度也會隨之變複雜、變更大,所以孩子對鍵盤、音符熟悉度是需要具備一定能力的)。
  • 學鋼琴要不要考級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人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的熱情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藝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將大量的財力精力投在了體制教育之外的「素質教育」的課堂中;一直以來,鋼琴以其「樂器之王」的權威,似乎理所當然般的成了最熱的項目。
  • 「考級」會毀了孩子愛音樂的心?
    「老師,以前陳老師總說我進步快,拉得好,可是拉得好就是為了考級嗎?」這幾首她拉得很熟練的用於考級的曲子,竟然整整地對著幹枯的或高或低的音符練了一年,是的她拉得並不是音樂,而是一些有序排列的音符,而已。看到這所謂的「毅力」,我更多的是心疼:一個8歲的孩子,每天練3小時琴,一遍遍練,一遍遍拉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曲子。
  • 興趣班變成了考級集訓 誰綁架了孩子童年?(圖)
    參加樂器考級的孩子正在監考老師面前演奏 (資料圖片)  開學一個多月來,許多孩子又紛紛被塞進了各種興趣班;很多培訓機構的招生主題也從「興趣」變成了「考級培訓」。  三歲學琴跳舞五歲考了兩證  在渝北區龍湖西苑某幼兒園讀大班的帥帥(化名)今年5歲,他已考了鋼琴三級和拉丁舞一級,目前每周都在學,爭取明年考拉丁舞二級或鋼琴四級。  「孩子很小就接觸鋼琴,當時也就是讓他彈彈。」帥帥的母親陳夢蓉說,孩子滿3歲後,每周末就送孩子到琴行去學習,練習了4個月,老師就來說:「他可以考級了」。
  • 鋼琴考級背後那些「門道」 變味的考級只是份生意
    》報導,披露廣東地區樂器考級機構林立、考試流於形式、考生不識曲譜等種種亂象。不斷有讀者追問,為何有這麼多考級機構蜂擁撲上樂器考級這塊「蛋糕」,背後的利益鏈條如何運作?在專業人士眼中,樂器考級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無獨有偶,樂器考級亂象在上海也普遍存在。3月23日晚8時,上海一位知名鋼琴教育家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採訪,講述了鋼琴考級背後的那些門門道道。  應要求,採訪對象的姓名隱去不提。以下為講述實錄。
  • 學小提琴,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與誤區?
    有些家長認為,選擇小提琴就是為了培養寶寶的興趣愛好,滿足孩子對音樂的熱愛,但是練習小提琴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也只能是在平時陶冶一下情操,所以不是很願意孩子用足夠的時間去練習,擔心孩子拉下功課,學習成績下降。只要是能拉成曲子就可以了,沒有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
  • 鋼琴考級師資培訓:學到的不僅是考級,還有很多
    但是在教學生的過程中還是沒有挨條讓她們彈,43條之前還是挨著彈的,之後就會挑著學。隨著孩子級別的增高,發現拜厄每條都有用處,都有學習的點,以後還是不要省略了。上次見王老師能把拜厄哪一條甚至哪一頁都記得很清楚,我很震驚。
  • 關於2018年中國舞考級通知!
    參加舞蹈考級主要是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舞蹈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開發智力,優美形體,還能鍛鍊少兒的堅強意志,使他們逐漸養成恆心和耐心。02考級在給學生增長藝術素養的同時,自信心也會增加。一位學員家長說:「我的小孩去考級回來後,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興奮地把考級的所見所聞跟我們說了,還說一定要再努力爭取考上舞蹈最高的級別。
  • 暑假裡「一周多課」學樂器的你,正樂此不疲奔走在套路之上!
    大部分孩子的暑假,都是在培訓班或者去培訓班路上度過的。竹樂軒學竹笛的孩子們卻一如往常,一周一課。也有不少學生家長向我提出,趁暑假相對來說空閒點,希望提供「一周兩課」的機會。目前為止,所有的這樣請求,我都是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