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通過德國的「歸化」軍團,我們走進了德國,了解了德國是怎樣使用外國族裔,尤其是境內最大的少數族裔土耳其裔的生存與發展史。
在德國大量生長的土耳其裔大部分擁有德國和土耳其雙國籍,因此,這些人就面臨著一個問題,為誰效力的問題。諸如京多安、埃姆雷-詹等球員選擇了為德國國家隊效力,成為了德意志戰車的一員。諸如沙欣、託松等人則選擇了代表自己的祖籍土耳其國家隊效力,成為了星月軍團的一員。
除了託松等人之外,歷史上很多德國的土耳其裔球員選擇了為土耳其效力。他們也成為了土耳其國家隊的一員。
這一切的一切,都跟德國和土耳其的特殊關係說起。
一.土耳其裔:德國最大的少數族裔
德國的8200多萬人口,土耳其後裔就有300-400萬人口,遠超過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周邊國家,成為德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
那麼,德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土耳其後裔呢?德國和土耳其之間早在一戰前就建立了同盟關係,但那時候土耳其人去德國的還是非常少。土耳其人大量前往德國則要從二戰後德國的建設說起。
二戰後,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德國不僅經濟遭到嚴重創傷,而且國土以及首都柏林被美蘇英法四個大國分區佔領。後來,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德國逐漸分離。其中,蘇佔區成立前民主德國(東德),美國出於對抗蘇聯的需要,合併三個佔區,成立聯邦德國。
兩個德國中,經濟基礎最好的聯邦德國憑藉自己的實力加上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成為了當時西歐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但聯邦德國卻時刻面臨著人口短缺的問題。加上當時的民主德國封鎖柏林圍牆,使得聯邦德國從民主德國引進勞動力已經不可能。為此,他們只能從北約成員引進勞動力。
最初的目標是義大利南部、希臘、葡萄牙等經濟落後地帶。隨著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經濟的恢復,他們出國的意願逐漸減弱,從這裡引進勞工成本越來越高。為此,來自土耳其、北非等經濟更加落後的地區成為了德國引進勞動力的又一目標。
1960年,聯邦德國和土耳其籤署勞工協議,根據原本的規定,勞工在達到2年後就要離開德國。但是,因為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個規定成為了一紙空文。
隨後的德國更是放寬了探親限制,就這樣,德國的土耳其後裔從機械增長向自然增長轉變。就這樣,大量土耳其人在德國生根發芽,成為了德國最大的少數族裔。
這些土耳其後裔往往既有德國護照,又有母國土耳其的護照。德國和土耳其又都是承認雙國籍的國家。因此,一些土耳其後裔在國家隊選擇中往往面臨的問題就是選擇。因為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他們既可以選擇為德國效力,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母國選擇為土耳其效力。
但是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一個球員只能為一個國家隊效力。因此,像普斯卡什那種情況已經不存在。低於這些球員來說,他們的抉擇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些人往往是德國和土耳其足協爭奪的香餑餑。
有些人,諸如埃姆雷-詹、京多安選擇了德國國家隊。有些人,諸如伊爾汗、阿爾滕託普兄弟、沙欣、託松等人則選擇了代表土耳其徵戰世界賽事。
二.這些德國人曾經帶領土耳其創造輝煌
土耳其是一個地跨歐亞兩個大洲的國家之一,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堡是世界上著名的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之一。
土耳其的國土面積大約是78萬平方公裡,其中歐洲部分只有2.42萬平方公裡,意味著只有大約3%的領土在歐洲,97%在亞洲。但是,該國卻一直以歐洲國家自居,其足協踢的也是歐洲區賽事,參加歐洲杯和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
但是,星月軍團歷史戰績並不如意。1954年瑞士世界盃,土耳其第一次參賽。他們曾經在世界盃賽場上以7:0痛擊韓國隊。此後,他們的足球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
2002年韓日世界盃,是土耳其時隔48年再次闖進世界盃。這一次,土耳其國家隊在巴斯圖爾克、伊爾汗等8名出生在德國的土耳其國腳的帶領下,歷史上闖進了世界盃半決賽,並獲得了第三名。
其中,出生在德國斯圖加特的土耳其人巴斯圖爾克曾經在首戰對陣巴西的比賽中助攻哈桑-薩斯一度讓土耳其1-0領先巴西。但因經驗不足最終未能上演奇蹟。
此後的土耳其卻陷入了低谷之中。2004年歐洲杯預選賽,他們竟然在附加賽中被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拉脫維亞淘汰,無緣歐洲大陸最西端。 2006年德國世界盃預選賽,土耳其一樣倒在了附加賽的門口。
2008年歐洲杯是土耳其揚名歐陸的一年。這一次,又一對出生在德國的雙胞胎兄弟之一帶領星月軍團創造奇蹟,他就是阿爾滕託普兄弟當中的哥哥哈米特-阿爾滕託普。那年歐洲杯,土耳其與葡萄牙、瑞士和捷克同組。首戰0-2輸給奪冠熱門葡萄牙之後,土耳其人卻用逆轉開啟了神奇之旅。
尤其是第三場同捷克的生死戰中,一旦戰平,比賽將通過點球大戰決出勝負。但是,大阿爾滕託普卻向這個事實說不。在0-2落後的情況下,正是大阿爾滕託普的助攻帽子戲法幫助土耳其3-2逆轉比賽,晉級8強。
隨後在1/4決賽,土耳其和克羅埃西亞通過點球大戰決出勝負。第三個出場的大阿爾滕託普罰進點球,幫助土耳其淘汰克羅埃西亞晉級半決賽。
可以說,土耳其足球兩次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比賽,都有德國出生的土耳其人的身影。
三.爭奪的硝煙仍在繼續,土耳其能否續寫輝煌?
土耳其曾經輝煌已經過去。但是,土耳其和德國之間的人才之爭還在繼續。土耳其足協根據血統原則,從德國手裡挖走了眾多有著土耳其血統的好球員。
擁有發達的青訓體系的德國,自2008年左右誕生了許許多多的青年才俊。其中,土耳其血統的球員佔據的比例非常高。這些土耳其後裔的球員中,埃姆雷-詹、京多安選擇了為德國國家隊效力。
但是,土耳其足協也沒有放過機會。雖然在世界盃、歐洲杯的戰績上不如德國,但是在德的很多土耳其人對於土耳其的認同感往往高於德國。比如,從U17開始就為德國青年隊效力的馬爾勒,卻最終沒有選擇為德國隊效力,而是選擇了為土耳其效力。
除了馬爾勒之外,土耳其的託松、託普拉克、恰爾汗奧盧等球員都是在德國出生,成長在德國的土耳其後裔球員。他們帶領土耳其國家隊在法國、冰島的組中最終脫穎而出,拿到了直接進軍2020年歐洲杯的門票。
2020年歐洲杯,土耳其同義大利、威爾斯和瑞士同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組中,土耳其能否殺出一條血路呢?就讓時間給我們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