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巴拉託夫的騎兵隊掃清了波斯北部的德國及土耳其軍隊

2020-12-14 楊曉雪說聞

然而,俄國人並沒有忘記它。1915年9月24日,最近剛被沙皇剝奪了總指揮權的尼古拉斯大公掌握了高加索方面的兵權。從其重組的重點來看,恩維爾和德國人有必要對之傾注更多的注意力。

即便大公的「光澤」在1915年的全面撤退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但這位羅曼諾夫(俄國姓氏,舊俄的羅曼諾夫王朝)大公在高加索戰線上的聲譽仍有口皆碑。這一次,他不會掉以輕心了。可以理解的是,最高統帥部(由於巴拉諾維奇已落入德軍手中,最高統帥部此時遷至更東部的莫吉列夫)的將領們在東歐戰線穩固之前,一直捨不得割捨自己的軍隊或戰備物資。

然而,到了11月,大公尼古拉斯卻利用自己的巨大影響力將一支新組建的擁有1.4萬之眾(8 000名騎兵和6 000名步兵)的遠徵軍調派至波斯,並由騎兵將軍N. N.巴拉託夫(薩勒卡默什戰役之後對土軍進行追擊的英雄人物)率領。

巴拉託夫的先頭部隊在加茲溫—德黑蘭道路上展示了自己的武力,在其向首都發動猛襲的含蓄威脅之下,艾哈邁德·沙阿在1915年11月15日向俄國人獻出了德黑蘭,迫使德國和奧地利領事倉皇潰逃。

到2月,巴拉託夫的騎兵隊掃清了波斯北部的德國及土耳其軍隊,重塑了俄國在亞塞拜然的聲望,並作勢從東部侵襲美索不達米亞(從理論上),大大減輕了湯曾德固守庫特城的壓力。[插圖]儘管巴拉託夫取得的成就相當卓著,但是其真正含義卻很快在別處得以體現。

他對波斯的侵入誠然有其自身戰略目的,並掃清了亞塞拜然的敵軍,但它同時為俄軍在更遠地區的、差不多被尤登尼奇「煮熟」(不過大公尼古拉斯還未被告知此地戰況)的土耳其東部戰場發動兩棲進攻提供了幌子。

為了趕在恩維爾從加裡波利撤出兵力進行增援之前給予奧斯曼第三集團軍致命性打擊——他估計會耗時3個月——尤登尼奇設想向衛護著通往埃爾祖魯姆的道路上的克普呂柯伊發動突擊,一舉撕破奧斯曼防線,並在土軍援兵趕來之前「部分殲滅」奧斯曼第三集團軍。

1915年12月,看起來俄軍每天都在從提比里西朝南部的大不裡士行軍,意圖增援巴拉託夫,實際上他們卻在夜晚的時候往回走。為了進一步掩飾他們的「軍隊偽裝」或是迷惑行為,尤登尼奇假裝給全體將士放大假,還大張旗鼓地準備了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從那以後,直到今天,東正教聖誕節也是一個非常盛大的場合,人們經常要花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進行悉心準備。

加上新招募的士兵,這支高加索軍隊的人數此時有將近20萬,這也意味著這場歡慶活動的規模將異常盛大——同時,這也給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做掩護:他們在冬季發動進攻所需的戰略物資能夠在準備節日物資的掩飾下被不斷運往前線。與歡慶節日所需的喇叭鑼鼓與烈酒不同,尤登尼奇的後勤部隊向士兵們分發了短皮上衣、棉毛褲、手套、氈靴、皮帽。

此外,每個士兵還配發了兩截短木(在聖誕季節非常實用——或者說在約爾峰的寒冷荒地上可以用來生火。在之前的薩勒卡默什戰役期間,就有很多土耳其士兵因缺乏木材而被凍死)。由於沙皇俄國仍然使用儒略曆——比格里曆遲13天,這場狂歡活動預計會在1916年1月7—14日(西曆)達到高潮。正是在東正教聖誕節的第四天——1月10日——尤登尼奇計劃發動進攻。

正因尤登尼奇對「軍隊偽裝」戰術的高超運用,他們才得以在連高加索總司令(他在1915年12月18/31日才得以就職)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這些物資秘密運到了前線。尤登尼奇有必要如此小心謹慎,因為他知道數月以來,高加索戰場已經遠離奧斯曼和俄軍最高統帥部的視線。

在1915年的徹底失敗之後,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及其參謀長M. V.阿列克謝耶夫將軍急切想要在歐洲恢復俄軍的積極性和聲望,他們考慮在加利西亞向實力稍弱的奧匈帝國敵軍發動新的攻勢。考慮到土耳其人在薩勒卡默什戰役及最近在凡城湖附近的潰敗之後難以對俄軍的高加索陣地構成威脅,阿列克謝耶夫意識到沒有理由繼續在此地留守一支大規模軍隊。

1916年1月上旬,他要求提比里西向波蘭派遣增援力量。可以預見,尼古拉斯大公對這個將會奪走他剛掌握的兵權及其地位的命令大為震怒。他依仗此時尤登尼奇要求發動進攻的提議,拒絕執行阿列克謝耶夫的命令。

俄國的突襲幾乎是全力以赴的。當進攻開始時,奧斯曼第三集團軍指揮官穆罕默德·卡米勒帕夏身處君士坦丁堡的戰爭部,而他的德國參謀長古澤由於感染了致命的斑疹傷寒症,也正在德國療養。

當土耳其人應該處於高度警備狀態的時候,他們在埃爾祖魯姆的指揮部卻正在昏頭大睡。很明顯,波斯和假日的「軍隊偽裝」奏效了。不過,要說在土耳其這方沒有一個人能預料到俄軍會在近期(如果不是這麼快的話)發動進攻也過於誇張。穆罕默德·卡米勒帕夏此時身處帝都的目的主要是想從恩維爾手中獲取援兵以防俄軍進攻。

據這位第三集團軍司令所說,恩維爾對此漠不關心,他僅僅告訴穆罕默德·卡米勒帕夏,如果俄國人發動進攻的話,他們只需要「撤退到錫瓦斯」即可。[插圖]即便恩維爾想要派兵迅速增援埃爾祖魯姆,時間上也不可能太快。

俄軍的黑海艦隊儘管對「戈本號」處處盯防,卻足以對土耳其的黑海沿線造成有力侵襲,並有效控制了通往特拉布宗的航線。從君士坦丁堡到安卡拉有一條鐵路線,但是,正如約翰·巴肯(John Buchan)的戰時暢銷驚險小說《綠鬥篷》中的主人公意識到的,從這條鐵路的末端到埃爾祖魯姆的距離超過了500英裡(約804千米)。

在僅有的一條交通繁忙的碎石路上,大部分士兵只能靠雙腳行軍,而他們的大炮裝備等則由畜力牽引的貨車拖著緩慢前進。在穆罕默德·卡米勒帕夏缺陣埃爾祖魯姆的情況下,奧斯曼第三集團軍指揮官的職位由阿卜杜勒·卡裡姆帕夏暫時擔任,他也因而只能傾盡所有做好防守——他在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兵團中遍布著大約7.4萬名步兵,同時,他還擁有77挺機關槍和180門野戰炮。

這還遠遠不夠。雖然尤登尼奇在數量上僅擁有非常薄弱的優勢(加上亞美尼亞「志願軍」作戰小隊,總共大約8萬名步兵,與此對應,土軍擁有7.4萬名步兵),但是他卻又把土耳其斯坦第二兵團和高加索第一兵團,以及高加索第四步兵師中的85支作戰營的主要兵力投放到對克普呂柯伊的進攻中,並由駱駝拖運著230門野戰炮及炮彈供以援助。[插圖]實際上,比數量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尤登尼奇精心準備的物資儲備,這樣他們的裝備就能夠在高加索的寒冬條件下遠勝土耳其人。

這同發動突襲的因素一樣,最後被證明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尤登尼奇計劃的第一波進攻開始於東正教聖誕節的第四天——1916年1月10日,土耳其斯坦第二兵團在普熱瓦爾斯基(Przevalski)將軍的帶領下,向位於託爾圖姆湖(Lake Tortum)和恰基爾·巴巴橋之間的奧斯曼左翼(北邊)發動了襲擊,旨在攻下卡拉達(黑山)的高地,並引開從哈珊卡爾堡而來的奧斯曼援兵——這支援軍部隊由阿卜杜勒·卡裡姆帕夏留以戰略備用,僅由6 000兵力構成。

在敵軍的頑強抵抗,尤其是奧斯曼機槍手的掃射之下,土耳其斯坦軍隊經過兩天的苦戰後,仍無法拿下高地。但是普熱瓦爾斯基的進攻卻成功地實現了其戰略目標,他將阿卜杜勒·卡裡姆帕夏的注意力引至北部防區——他在此區調派了兩支師部(第三十一和第三十四師)。尤登尼奇隨後又通過在阿拉斯河流域發動高加索第一兵團朝奧斯曼右翼進攻,進一步迷惑了敵軍。

此處的戰鬥依然十分激烈,雙方用刺刀進行拼殺,而俄軍甚至行進到奧斯曼軍隊的機槍火力之下接受血腥屠殺(這些不幸的俄國農民顯然沒有被告知他們進攻的是一個師的力量)。到目前為止,俄軍在這三天對敵軍兩翼的殘酷且毫無結果的進攻中,僅僅佔領了少量前方的溝壕。

阿卜杜勒·卡裡姆帕夏並未完全上當,他推斷,俄軍至少有一支部隊在進行佯攻——很可能是北部這一支。在此判斷下,他將自己的戰略後備軍轉移到了南部。

相關焦點

  • 1917年4月,政府支持者與布爾什維克黨在涅瓦大街發生了暴力衝突
    這一次,空中戰場也真正爆發了激戰——為了阻止敵軍的城市防線的監控,德國和土耳其派出7架水上飛機以圖將俄軍飛機驅逐回他們的運輸船上。儘管高爾察克1917年春的飛機出擊在今天已很少有人記得,但是對於為踐行彼得格勒所盛行的外交政策而進行的戰鬥而言,它的重要性卻也不言而喻。
  • 青年土耳其黨人在1914年11月通過行使蘇丹哈裡發的權力以發動聖戰
    奧斯曼蘇丹被稱為哈裡發,或者說伊斯蘭烏瑪遜尼派信徒的最高統治者基本上依賴於自身的世俗力量——他的軍隊。自從土耳其人在1517年徵服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聖城(麥加和麥地那)後,這個名號倒並沒有引起多少爭議,但是在帝國的擴張期間,哈裡發的使用卻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頓。
  • 世界史上10大赫赫有名的騎兵,蒙古騎兵最嚴格,波蘭騎兵最不怕死
    1、紀律最嚴格的騎兵部隊--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2、最富有的騎兵部隊--聖殿騎士團:聖殿騎士團擁有的財富之巨大只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
  • 四大文明古國之外的獨立起源文明,波斯文化著名軍隊錄!
    波斯曾數度滅國後再立,(前550年—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滅亡,(224年——651)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此後又數度覆亡再興,直到如今的伊朗。而咱們今天就以波斯歷史上的著名軍隊為切入口,講講與四大文明古國一樣同為獨立起源文明的波斯。圖中為——波斯滾刀戰車,這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與我們的秦軍戰車有些相似。在突破敵軍方陣,分割陣型方面十分犀利。
  • 阿拉伯人滅亡波斯,波斯向中國求援,中國是如何答覆的?
    但裴行儉因為路途遙遠,到達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市)就返回了長安,讓卑路斯自行前往波斯,導致卑路斯一行滯留吐火羅長達20年,滯留吐火羅期間,部落離散,復國無望。此時阿拉伯軍隊徵服中亞大部分地區和印度河流域,泥涅師無處棲身,只得東逃,公元707年再次返回唐朝長安,唐中宗授予他左威衛將軍。波斯為什麼向唐朝求援?
  • 高加米拉戰役:改變世界文明格局的波斯滅國之戰
    公元前331年,來自半個文明世界的軍隊,集中到兩河流域北部的高加米拉平原。他們不僅分頭為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的軍隊作戰,也將在此徹底終結當世第一的強國波斯。同時,曾由他擔任總督的亞美尼亞與卡帕多西亞人也繼續終于波斯,為其提供了很有戰鬥力的分隊。加上從敘利亞等地撤出來的貴族士兵與姍姍來遲的東部駐軍,足以同亞歷山大的遠徵軍再次大戰。大流士甚至還從印度河流域徵集了騎兵、戰象,並製造和集中了200輛戰車,以便在平原戰場上發揮巨大威力。雖然其總兵力不可能達到古代作家筆下的百萬之眾,但保持對馬其頓人的2:1優勢也並不困難。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上圖)亞述帝國的軍隊,受到米底人、辛梅裡安人和帕拉德拉亞塞種人的騎兵影響。亞述騎兵隨後在薩爾貢二世統治期間成為一支高度職業化的部隊,向東對米底-雅利安政權的掠奪,遠及今德黑蘭。公元前727年第一位米底國王迪奧塞斯登基。他於公元前715年被薩爾貢二世流放到敘利亞。公元前674—公元前653年弗拉奧爾特斯統治時期。
  • 土耳其國防部:2名土士兵在敘利亞北部遇襲身亡
    原標題:土耳其國防部:2名土士兵在敘利亞北部遇襲身亡當地時間12月10日,土耳其國防部發表聲明稱,當天15時25分,敘利亞北部城鎮拉斯艾因遭遇汽車炸彈襲擊,造成2名土耳其士兵死亡,另有8人受傷。聲明稱,爆炸地點位於土耳其「和平之泉」行動區域內。
  • 古馬其頓人與亞歷山大帝國2
    其統治基本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舊規,繼承並改進了波斯的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在原有的基礎上並行馬其頓軍事體系,按照馬其頓方式組建陸海軍。亞歷山大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終於四分五裂並陷入分崩離析中。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終於瓦解。(1)天才降生前356年7月20日,亞歷山大出生在馬其頓首都派拉。
  • 騎兵砍坦克?真實的波蘭軍隊沒這麼不堪,在波蘭戰役裡表現尚可
    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波蘭軍隊,網絡段子總是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最為著名的段子就是波蘭騎兵用馬刀砍坦克,說的是在波蘭戰役期間,波蘭軍隊的騎兵勇敢的用馬刀迎戰德國坦克,最後被德國裝甲部隊打的七零八落。當然了,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這是個笑談,波蘭軍隊雖然說輸給德國人,可其作為歐洲軍隊,又曾經擊敗過蘇軍,怎麼也不會愚蠢到用馬刀去砍坦克。
  • 亞歷山大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大流士的最後決戰
    之後,他從腓尼基向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進軍,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此時,波斯帝國已經徹底放棄了收復小亞細亞的希望。大流士的最後決戰將於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展開。希臘軍隊分為三個部分:左翼、中軍和右翼。亞歷山大直接指揮由夥伴騎兵、馬其頓部隊和其他希臘部隊組成的右翼。一些騎兵布置在弓箭手的前方,弓箭手的旁邊是方陣。方陣分為兩條戰線。
  • 馬穆魯克騎兵為什麼能比蒙古騎兵更優秀?
    而馬穆魯克騎兵戰勝當時如日中天的蒙古騎兵的秘訣是什麼? 1·什麼是馬穆魯克騎兵? 在敘述馬穆魯克騎兵戰勝蒙古騎兵的秘訣前,我們有必要清楚馬穆魯克騎兵到底是什麼一支部隊。 馬穆魯克意即「奴隸」,它的前身是阿巴斯哈裡發王朝的奴隸突厥衛隊(古拉姆衛隊),其成員由來自高加索地區的突厥奴隸組成。起初,他們不是一支純粹的奴隸軍隊,還夾雜著一些自由民僱傭戰士。
  • 馬拉松戰役:波斯入侵希臘的爭奪戰
    波斯軍隊 9月上旬由600餘艘軍艦組成的龐大波斯艦隊陸續將波斯步兵和騎兵運送至馬拉松平原南端的一處海灣登陸待平定叛亂之後,他們又發現9月15日是他們的的重要節日卡爾納尼亞月祭典。浪漫的斯巴達人認為他們必須遵照傳統,過完節日之後才能出兵,所以米太亞德他們必須等到15號之後。
  • 聚焦西亞,波斯帝國從何而起(上)
    說回正統的米底家族,基亞克薩雷斯在公元前625年上任,他率領米底軍隊圍攻亞述首都尼尼微未果,決定和新巴比倫聯姻。後來基亞克薩雷斯把孫女嫁到了新巴比倫,聯合親家的兵力,公元前612年他攻下尼尼微。3年時間,雄霸一時的亞述帝國轟然倒下。◆米底王國它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領土囊括了今天伊朗、阿富汗、阿富汗北部的土庫曼斯坦部分城市、以及土耳其的中部地區。
  • 晝夜疾行200裡的玄甲軍,真是重甲騎兵?軍隊也講通權達變!
    唐朝軍隊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玄甲軍」,便是唐代一支威名赫赫的精銳騎兵。「玄甲」在古代文獻中指的是鐵製鎧甲,因此所謂「玄甲」軍便是身上披著鐵質鎧甲的軍隊了。唐朝軍隊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所述:「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
  • 遊戲與歷史:波蘭翼騎兵
    波蘭城堡在軍餉方面,波蘭翼騎兵的軍餉往往是每旗3個月15茲羅提,而皇家翼騎兵部隊往往是每旗18茲羅提。到了17世紀上半葉,隨著通貨膨脹,這一額度被提升至50茲羅提;從17世紀50年代開始,這一額度沒有變化,但是貨幣貶值則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騎士們實際收入的下降。與瑞典、土耳其的戰爭則進一步殘破了波蘭的經濟。導致了很多連隊領不到國家的餉錢。
  • 希臘與波斯的對決,普拉塔亞戰役為何成為希波戰爭的轉折點?
    迅速佔領了希臘北部,迫使一些希臘城邦投降,接著攻克希臘中部溫泉關,之後又連續佔領了阿提卡以及雅典諸城。但在同一年,波斯艦隊在薩拉米斯島附近遭遇慘敗。當時的波斯國王薛西斯率領大部隊退回亞洲,只留了三分之一的陸軍繼續作戰。公元前479年初春,雅典進行了新的選將會議。
  • 西亞最強的「萬王之王」:薩珊波斯帝國的軍隊有多強?
    ▲浮雕顯示了薩珊軍隊擊敗帕提亞軍隊薩珊帝國掌握著印度洋的貿易線,大量的波斯商人分布在各地,給帝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薩珊帝國中的自由民「阿扎坦」(azatan)組成了數量眾多的低階貴族,他們擁有自己的小莊園,是薩珊重騎兵的主要來源,他們中的「阿斯瓦蘭」重騎兵尤其出名。薩珊軍中的輕型與中型騎兵,則是由聯盟軍,諸如嚈噠人、貴霜人、可薩人來服役。薩珊帝國北部的阿拉伯人也往往提供中型騎兵,為之作戰。這與帕提亞王國大貴族擔任重型騎兵,小貴族提供輕弓騎兵的情況不同。
  • 「深度好文」詳解波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為什麼不足2年就被覆滅
    早在18世紀末期,英俄兩國就覬覦波斯的戰略位置和資源,兩國都想將波斯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19世紀後期,英俄在波斯的矛盾不斷激化,局面緊張到一觸即發。但德國在歐洲的崛起牽制了英國,而俄國因在日俄戰爭中的失敗元氣大傷,英俄雙國決定暫時擱置矛盾,於1907年籤訂了《英俄協定》。協定確定波斯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勢力範圍,中部為緩衝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