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生活在農村,一到夏天的晚上,螢火蟲就會成群地出現,發出黃綠色的螢光。很多小孩子被螢火蟲發出的光吸引,會把螢火蟲抓起來放到一個透明的瓶子裡,等到晚上關了燈之後,就可以看見螢火蟲發出的迷人的螢光。有的大人會叮囑小孩,讓他們在天亮的時候把螢火蟲放出去。有些小孩會感到疑惑,大人會告訴小孩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蝸牛害怕螢火蟲,有了螢火蟲,菜地裡的蔬菜就不會被蝸牛禍害了。那麼大人們說的是真的嗎?
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瞧蝸牛,它雖然個頭小,看起來也沒什麼沒什麼傷害力,然而事實上,蝸牛的破壞裡還是很大的。它們不僅會吃一些蔬菜,還會啃食果樹幼苗、葉子和花卉。特別是家裡的青菜,經常被蝸牛吃的什麼都不剩了,而且蝸牛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要不了多久菜園裡就有一大片蝸牛。
但是,大自然的設計永遠是萬物相生相剋,一物降一物。蝸牛雖然有堅硬的殼子來保護自己,但是也不能完全免受天敵的侵擾。螢火蟲就是蝸牛最大的天敵和剋星。螢火蟲在白天很少出來活動,一到了晚上,螢火蟲就跑出來覓食了。螢火蟲的生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在幼蟲和成蟲這兩個階段,螢火蟲的主要捕食對象是螺類還有甲殼類的昆蟲,其中就包括蝸牛。
也就是說,當螢火蟲還是幼蟲的時候,就可以蠶食蝸牛的身體了。螢火蟲的幼蟲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水裡生長的叫做水生幼蟲,另一種是陸生幼蟲,兩種幼蟲雖然生長環境不同,但都是以吃昆蟲為生。有的人非常好奇,螢火蟲這麼小的身子,怎麼能吞食掉比自己大這麼多倍的蝸牛的呢?
螢火蟲其實不是直接吞食蝸牛的肉,而是將尖尖的前鄂刺進蝸牛的軟體裡,給蝸牛注射一種毒素。這種毒素會麻痺蝸牛,讓蝸牛變成一灘液體,這樣螢火蟲就可以食用蝸牛了、到最後蝸牛隻剩下了一個蝸牛殼。螢火蟲進化成成蟲之後,不僅食用昆蟲,還會在蝸牛的體內產卵,然後孵化出很多小螢火蟲。
螢火蟲其實是一種相當奇特的昆蟲,不但可以自身發光,而且在光譜的作用下,可以產生一種自己不好吃的效果,這就讓奇特的食肉昆蟲和動物,很少去食用螢火蟲。並且螢火蟲自身也有一定的毒素,這就導致螢火蟲在自然界中沒有多少天敵。最大的天敵可以就是人類了。
綜上所述,螢火蟲以捕食蝸牛衛生,並且可以通過前鄂釋放毒素,讓蝸牛變成一灘液體,最後吃掉整個蝸牛。這就是為什麼蝸牛這麼害怕螢火蟲的原因。不過。相比於過去,現在的農村很少能見到螢火蟲了。有時候一晚上也不見得能看見一兩隻螢火蟲。捕螢火蟲也就永遠地成為過去的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