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節之時,中國人難免要狂歡一番。這樣一個美麗的節日總能讓古今詩人意興大發,忍不住提筆將其寫進文字裡,宋詞裡就有不少寫七夕的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讀3首七夕宋詞。宋人筆下的七夕,這3首宋詞告訴你,或悲涼,或達觀,或超然!
1、《西江月·新秋寫興》宋·劉辰翁
天上低昂仰舊,人間兒女成狂。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說到七夕無非男女情愛、相思之苦,但一本正經的詞人多不願意只停留在這種小觀感裡面,劉辰翁的這首詞雖然寫的不是這些,但也沒能離開思念,只是這種思念是故國之思,好歹從情愛的小天地裡走出來了。
七夕是一個歡慶的節日,可在詞人眼中這種歡慶的氛圍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南宋已經滅亡,這個世間經歷了滄海桑田般的劇變,可到了新秋七夕,本應心懷黍離之悲的人們依舊狂歡,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涼。
2、《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今之人寫七夕的大多都是寫相思之苦,這首詞卻不同,一開始就驚豔,中間的一段讓人柑橘又進入老的套路,倒是最後來了1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真是點睛之筆,立意一下高了不少,一種達觀的境界。
「朝朝暮暮」最早出自《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意思是指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比喻從早到晚,天天如此,長相廝守。因為牛郎織女分隔鵲橋兩邊不能每天廝守一起,所以詞人寫「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為了表示牛郎織女感情至深,即便被分離也不能阻隔兩人相愛的心。
3、《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陸遊《跋東坡七夕詞後》說:「昔人做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琦疏惜別之語。惟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蘇東坡寫七夕也和前人很不一樣,惜別之語他是不用的,這一首詞勝在一種超然物外、懸乎天外的感覺。
蘇東坡,人們容易看到他的豪放,看到他的達觀,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東坡不僅有「人氣」,就是忠厚和氣不膈應,還有「仙氣」,這首詞句終說到「飄然何處」,終究是不在人間,倒可與李易安的「蓬舟吹取三山去」並觀。
宋人筆下的七夕,這3首宋詞告訴你,或悲涼,或達觀,或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