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遊,鄙視東南亞遊的這個讓人哭笑不得,不同風格的出行目的地,居然也能鄙視起來。旅行是為了什麼?開闊視野,放鬆身心,享受美景與美食,只要心中關於目的地的夢想能達到,去哪有那麼重要嗎?去歐美遊的當然會忙著鄙視那群只在東南亞暴曬騎大象的人,他們去的都是紐約、布拉格等聽起來就更貴更更有逼格;所以發朋友圈當然要體現自己的文藝與高雅。
有時候想著,當那些泡在東南亞奢華度假村泳池裡的人、被坐在歐洲馬路邊吹著冷風啃三明治的人鄙視是一種怎樣的場景;邊啃三明治一邊還要在朋友圈裝作歲月靜好「在布拉格的louvre咖啡館,追尋米蘭昆德拉和卡夫卡的足跡」。這時,還真不知道該誰鄙視誰。
同理,去東南亞鄙視國內旅遊的,國內旅遊鄙視周邊旅遊,周邊旅遊鄙視家裡蹲的。小眾遊,鄙視去熱門景點的一部分痴迷挖掘網上一條評論都沒有的小眾冷門景點;而那些去熱門景點打卡並遇上長假時xx景區被擠癱4g信號時,他們心裡都是嗤之以鼻的。其實熱門景點之所以成為熱門,自然有它的理由(優勢)在,經典總是能禁得住五湖四海的眾口難調;而那些小眾景點,除了人跡罕至,說不定真的沒有其他特色了。
有時候,不用刻意追求熱門或是冷門;只要你去的地方,能符合心中預期就好;當然,如果另外再能來一些小驚喜,那就更好了!
自由行,鄙視跟團遊的自由行的人總為自己能睡到日上三竿不用趕行程,並可以自由地走走停停而有優越感,因此鄙視旅遊團也成了理所當然。即使你是去高大上的歐美旅遊,一旦和跟團遊掛上鉤,就瞬間跌落至鄙視鏈的底端。在不受拘束的自由行遊客眼裡,跟團遊簡直是夕陽紅和中小學夏令營的標配。
其實,自由行的行前需要花大量時間準備,行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跟團遊雖然跟著導遊省心省力,但是確實因為團隊出行受到了諸多的限制。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由行,跟團遊也是亦然。只要旅途結束時,對整趟行程滿意,回憶起來也有美好的閃光點就足夠了;形式,其實不那麼重要。體驗遊,鄙視度假遊的他們在人跡罕至的美國西部上演好萊塢公路大片,去藍洞潛水,去肯亞近距離感受動物大遷徙......熱衷體驗遊的人講究放下旅遊的標籤,少去些景點,多來些體驗;旅途越精彩紛呈,越是他們想要的。而那些從早到晚都無所事事,可以一整天躺在沙灘椅上發呆曬太陽的度假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我想說,出遊目的是最沒有鄙視意義的。喜歡體驗遊的人可能生來喜歡新鮮與冒險,刺激與緊張充滿旅途每一分每一秒;而那些只想曬著太陽好好度個假的,也許已經沒日沒夜地加了幾個月的班。體驗遊還是度假遊,都是根據自己實際需求出發,旁人也沒什麼好評頭論足的。
、總結「鄙視」 是一種實現優越感最快的路徑。拿旅遊圈鄙視鏈為例,那些熱衷於嘲笑下遊的人往往是裝b之人。用傲慢的態度鄙視他人的旅行,其實就是在鄙視從前的自己。每個人對遠方的追求,是不分高低貴賤或高雅粗俗。請還旅行一片淨土吧!
旅行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