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鄙視他人獲取存在感、優越感,是人類社會永遠的弊病,也幾乎遍及所有領域。鄙視鏈不同於自然界的食物鏈,它無始無終,每個人可能在這時處於鄙視鏈末端,下一秒又成了鄙視鏈的「頂端王者」。
深耕茶圈多年,茶圈的鄙視鏈愛茶君當然也知悉一些,時而外露時而內顯的各種鄙視,比起其它領域絕對有過而無不及,即便你是個胸懷坦蕩的人,也很難跳脫其中成為他人眼裡的鄙視對象。
鄙視產生的根源,是不同個體之間的行為差異。
比如同樣是買茶,有人就很隨便,去超市轉悠一圈,手裡可能就提上了綠茶、花茶、紅茶,拿回家後,就可以很草率地用熱水衝泡開喝。有的人則要講究得多,他們在買茶時,還要了解茶的品種、特性、產地等信息,然後判別茶葉的好壞。
再比如講喝茶,有人愛喝普洱,有人愛喝烏龍茶,有人愛喝綠茶,有人愛喝紅茶。個體的審美、飲食差異,讓不同人產生了不同喜好,但就是這種差異,喝綠茶紅茶的人就成了沒品?實在是比竇娥還冤。
根據愛茶君的觀察了解,茶圈的鄙視鏈大概是這樣的:普洱茶>烏龍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
普洱茶(黑茶)號稱六大茶類的終結者,被許多茶友列為玩茶的終極追求;烏龍茶(青茶)雖小眾,卻是公認的高端茶品,在茶圈一直頗有地位。
而綠茶呢?受眾最廣(最大眾),品種豐富(但品質參次不齊,高如西湖龍井,低如地攤散茶),被很多喝普洱的看不上。
不少喝普洱茶、烏龍茶的人,瞧不上綠茶正是因為以上所列舉的幾點。綠茶佔據了國內茶葉市場一半以上的銷量,受眾極廣,也最「大眾臉」。
無論什麼東西過於大眾化,都會讓人產生低端的感覺,喝普洱茶、烏龍茶的很多人,優越感便是從此中來。
另一方面來講,綠茶的品質本身也是參差不齊的。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綠茶除了有西湖龍井、廬山雲霧這樣高價的名茶,自然也要滿足人數佔多數的普通消費群體,因為製作成本相對更低,所以就湧現出了很多粗糙的茶葉。
雖然同為綠茶,這些茶葉在口感上、價錢上,均無法於西湖龍井等相提並論,使綠茶成了很多人心裡廉價的代名詞。
而像普洱茶、烏龍茶,因為製作成本相對更高,製作工序也更複雜,所以就不會有這些問題的發生。
可以說,部分喝普洱的人鄙視喝綠茶的人,就是基於這些原因。
在他們看來,綠茶口感不如普洱,價格不如普洱,稀有度不如普洱,樣樣都不如普洱,所以為什麼不鄙視他們?
喝茶鄙視鏈客觀上講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如果你以為茶圈鄙視只有這些,那說明你還是太年輕了!
除了茶類的比較,茶圈裡的鄙視鏈還有很多:喝古董茶的看不起喝新茶的,用紫砂壺的看不起用玻璃壺的,定製茶看不起網購茶……
類似的鄙視鏈真要找的話,愛茶君能找出無數條,這些非良性心態的存在,讓一杯茶逐漸變了滋味。
如果喝茶都這樣破壞自然本性的初心,去追求物質堆砌起來的境界,那這茶,不喝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