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胞浙江臨海「尋根記」:在一起 便團圓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圖為:臺北臨海同鄉會一行在臨海嶺根村合影。臨海臺辦供圖

中新網台州12月10日電(見習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張聲雷)「我們終於回到了家鄉!」這曾是最初遷居臺灣的浙江臨海人的共同心願。曾幾何時,他們奮力突破時空的距離,找尋自己的根與血脈。正如臺灣鄉土文學家鍾理和所言,「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圖為:臺胞王國燕與父親的老照片合影。臨海臺辦供圖

近日,臺北臨海同鄉會22位臺胞,跨越兩岸海峽,重返故裡開啟為期8天的尋根之旅,其中11位臺胞是首次回到家鄉——浙江臨海。

「父親在世時,他一直和我回憶故鄉往事,叮囑我不要忘根。」前往嶺根村的路上,臺胞王國燕對家鄉巨變讚不絕口,「20年前來臨海,那時還沒通鐵路。記得當時有句順口溜『臨海到,車上跳』,每次回鄉都要翻山越嶺,一路顛簸。」此次尋根,王國燕在鄉親的幫助下重新找到了父親王輔臣當年的老宅。

「久別家鄉,記憶或許模糊,但鄉情未減。」已定居法國巴黎的78歲臺胞高曼麗攜高家人,在白水洋鎮英莊村找到了闊別70多年的家人。

圖為:臺胞王國燕與親人視頻認親。臨海臺辦供圖

當晚的家宴上,高曼麗捧起酒杯,往事湧上心頭。「5歲那年,父親第一次帶我和大哥回白水洋老家。記得當時一家人吃飯,大家都斟上了楊梅酒,我也想喝,但被奶奶攔住了,我是那個難過啊。」轉眼已隔70載,高曼麗也當了奶奶,此次重返家鄉,終於嘗到了記憶中的一杯楊梅酒,令她不禁感慨萬分。

時光荏苒,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一張機票便可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此次尋根之旅,參訪團一行登上江南長城、漫步紫陽古街、走進嶺根村……家鄉記憶逐漸清晰起來。

圖為:臺胞陳蔭華姐弟三人代父母為母校回浦中學捐贈。臨海臺辦供圖

來自臺北的夏恆泰,2016年曾經與父親一同回臨海探親。他向記者分享起「回鄉趣事」:「當時我們在東湖遊玩,有人問我們是不是臺灣人。為拉近與鄉親的距離,父親立刻操起一口流利的臨海話說『我是臨海人,我兒子當然也是臨海人嘍!』那人便逗著我說一句臨海話,讓我好是尷尬。」夏恆泰說,這次回鄉除了帶侄子夏新找到「回家路」,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學會正宗的家鄉話。

與夏恆泰一樣,臺北臨海同鄉會副理事長、總幹事陳蔭華及弟妹陳群、陳仲華三人此行也帶著「任務」而來,他們代父親陳公能、母親夏琴芳向母校回浦中學捐贈12萬元人民幣,設立「回浦人獎學金」,獎勵優秀學子。

圖為:臺胞參觀臨海頭門港碼頭,感受家鄉發展。臨海臺辦供圖

「父母年事已高,不便同行。」陳蔭華說,他們雖人在臺灣,但一直都心繫母校,望能為母校貢獻綿薄之力。

誠然,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根與魂。

「無論時空與環境如何改變,我們的根永遠在一起,我們都是血濃於水的中國人。」回顧此次尋根之旅,臺北臨海同鄉會理事長楊聖志表示,「在一起,便團圓。」(完)

相關焦點

  • 中秋臨近話團圓 兩岸臨海鄉親「跨屏」剪紙續鄉情
    中秋前夕,浙江省臨海市臺胞臺屬聯誼會與臺北臨海同鄉會於23日晚共同邀請浙江省級非遺「臨海剪紙」傳承人楊雨瀟為兩岸同胞作「雲」上剪紙教學,並開展「跨屏」交流,再續鄉情。臺北臨海同鄉會會員陳仲華展示剪紙作品 受訪者供圖臨海剪紙歷史悠久,是浙江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
  • 月圓大港寄相思 情系同胞送團圓——穿山邊檢站與臺灣籍船員歡度...
    圖為:穿山邊檢官兵與臺灣船員一同掛置燈籠圖為:臺灣船員與邊檢官兵一起通過視頻為家人送去節日問候圖為:穿山邊檢官兵與臺灣船員共同品嘗月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寧波穿山邊防檢查站官兵登上英國籍「長鷹」輪,和船上的臺灣同胞共迎中秋佳節,還給船員提供了視頻通訊設備
  • 【愛心公益】緣聚深圳,情系臨海.深圳市浙江臨海商會全力援助古城臨海災後重建
    古城牆泡在洪水中面對無情的天災,深圳市浙江臨海商會的會員們心急火燎,第一時間紛紛主動要求捐款捐物,誓與家鄉桑梓同胞共渡難關!在外遊子的心聲2019年8月12日,深圳市浙江臨海商會積極響應臨海工商聯的號召,正式發布「倡議書」,號召全體會員行動起來,援助家鄉臨海。
  • 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黑科技 第十九次幫臺灣同胞成功尋根
    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黑科技 第十九次幫臺灣同胞成功尋根 2018年01月05日 22:35:00來源:今日頭條   12月21日,今日頭條黑科技:頭條尋人,通過精準定位,將《今日頭條兩岸尋親:臺灣孝子替離世父親尋根 尋找合肥或南京的親屬》的尋親消息彈窗通知給了安徽合肥和江蘇南京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轉發。
  • 臺灣大崗山法脈百餘人在浙江普陀山「尋根禮祖」
    圖為臺灣大崗山法脈百餘人在浙江普陀山參觀訪問昌其攝圖為臺灣大崗山法脈百餘人在浙江普陀山參觀訪問昌其攝中新網舟山9月18日電(見習記者李佳贇)9月16日-18日,由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任導師,「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大崗山義永法脈聯誼會會長傳證大和尚為團長的一行百餘人組成的「臺灣大崗山義永法脈普陀山尋根之旅」朝聖團一行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參觀訪問。
  • 臺大原校長錢思亮學術展亮相家鄉杭州 後人尋根拜祖
    錢思亮學術成就展開展 李苑露 攝中新網杭州5月1日電(李苑露)1日,臺灣大學原校長錢思亮學術成就展大陸首展亮相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錢王祠。來自海外各地的錢氏宗親代表們共同於此觀展並「尋根」。錢思亮是錢武肅王第三十五世孫,曾任北京大學教授,1951年起,擔任臺灣大學校長19年,在兩岸乃至海外有較大影響,他的家鄉是浙江杭州。近年來,浙江與臺灣交流交往密切,人員往來日益頻繁,依託宗親、姓氏、尋根等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活動與日俱增。
  • 臺臺直航 「中遠之星」輪助力臺灣同胞回家過年
    同日下午,第二屆「送臺灣同胞回家過大年」活動在大麥嶼口岸舉行,本次活動以「海上直航」和「共圓新春」為主題,突出「親情」、「溫馨」兩大特點,玉環市各部門群策群力暖心助臺胞回鄉過大年。        朱寬務說,儘管玉環至臺灣的海上直航已開通9年,但他直到去年才偶然得知。3個月前,他發現春節回臺灣的機票價格貴,立即與台州市臺辦聯繫購票事宜,並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裡通知了其他朋友,「上海、崑山、蘇州等地的300多位臺胞,因此知道了今年可以來玉環坐船回臺灣過年。」       與朱寬務一起去臺灣過年的,還有大陸遊客,在杭州工作的小楊就是其中之一。
  • 臺灣高山族到海南尋根問祖
    2001年11月15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大家都知道,漢族佔到臺灣總人口98%,這些漢族同胞祖籍都在祖國大陸,但是也許很多朋友並不知道,臺灣的高山族其實也與祖國大陸是血脈相通的,據一項調查,臺灣的高山族與海南島的黎族之間有著同血源的族群關係。最近,高山族同胞深入海南黎族居住區進行了調查,發現臺灣高山族的發源地就是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
  • 湖北省、隨州市領導會見臺灣苗慄縣鄉鎮農會尋根團
    湖北省、隨州市領導會見臺灣苗慄縣鄉鎮農會尋根團 2017年05月23日 10:0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3日隨州訊 5月20日,湖北省副省長童道馳和隨州市委書記陳安麗、市長郄英才等省市領導在隨州鳳凰酒店會見了前來參加丁酉年尋根節的苗慄縣鄉鎮農會尋根團嘉賓一行。
  • 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啟動 移動網際網路助力兩岸尋根路
    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北京訊 (記者 尹賽楠)12月28日下午,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今日頭條宣布將聯合兩岸的媒體、公益機構,用網際網路科技幫助更多臺灣同胞實現尋親尋根的願望,為密切兩岸交流貢獻力量。
  • 美麗的臺灣島,海峽兩岸夢團圓
    ,在奢侈品店裡痴狂的購物,在海邊逐浪暢懷的歡笑;臺灣人民熱情善良,笑容可掬,友好待客,彬彬有禮,與他們交談時總會得到親切細緻,耐心周到的傾聽與解答,和煦春風迎面來,處處親切充滿愛,我感到了兩岸情融溫暖如家的感覺,在經歷了一場失散驚魂記後,深深的被寶島人民高尚無私的品行和大情大愛溫醇仁厚所感動,是對血脈同胞的深厚感情和海峽兩岸的真摯情誼,便情不自禁的沉醉在這樣和諧美好的氛圍裡。
  • 尋根問祖當慎之又慎——陳水扁家族福建尋根記
    對一般人來說,不管是客家人或河洛人,從唐山移民來到臺灣後,現在都已融合在一起而成為臺灣人,分別客家或河洛就沒有什麼意義。可是對阿扁總統來說,客家人或河洛人就顯得特別敏感,他所影響的意義也大不相同。 因為阿扁先生在2000年登上總統大位後,間接獲悉祖先是來自詔安縣的客家地區,因此影響他後來會以客家人自居,同時也處處強調要保存客家文化的重要性。
  • 臺灣牙醫浙江逐夢記:願鑲回祖國的美麗「門牙」
    9年前,27歲的程華偉追尋長輩的足跡,從臺灣臺北來到浙江臨海「登陸」尋夢。10年裡,他從一名醫院的實習生到和同事合開了一家口腔診所,從形單影隻到組建起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程華偉直言:「這裡是圓夢的地方。」臺灣醫生程華偉與妻子。受訪者供圖13歲時,程華偉跟姐姐離開臺北到海外求學。
  • 韓國瑞山鄭氏的後代: 十年尋根到浙江浦江
    為了尋找近七百年前的祖先,韓國瑞山鄭氏的後代歷經艱辛,苦苦尋找了十多年,最後終於在中國浙江浦江找     百人尋根團來到浦江     2月27日,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被稱為江南第一家的鄭氏祠堂裡,一位頭髮花白的韓國老人仔細端詳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格外激動。他興奮地說:「終於回到了老家了!
  • 臺灣教授訪浙江台州碰撞學術火花:願添力祖國發展
    臺灣教授訪浙江台州碰撞學術火花:願添力祖國發展 2019-05-17近日,臺北臨海同鄉會常務監事、臺灣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原所長馮濟敏教授到訪浙江台州作學術交流時如是說。  當日,馮濟敏為台州學院醫學院百餘名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The Role of Adipocyte in Metabolic Syndrome(脂肪細胞在代謝症候群中的作用)》的學術演講。互動環節,該院師生積極提問,馮濟敏一一作了精彩解答。
  • 大陳島來了一群臺灣同胞:「這座島上有我們的根!」
    2018-04-23 14: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鄭夢準可能是浦江人後代 韓國人千裡尋根到浙江
    旅遊團尋根到浦江  和這位老人一起來的韓國人有111人,都姓鄭,來自韓國瑞山市。在隔斷了682年後,韓國瑞山鄭氏大宗會的後代在浦江找到了根。  此次來浦江的韓國百人尋根團中,年紀最大的80歲,最小的僅11歲。
  • 秦光榮一行在臺灣桃園縣與雲南籍臺灣同胞共度佳節
    記者 楊崢 攝 明月千裡寄相思,兩岸同胞一家親。昨日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是家人團圓、親友團聚的日子。正率團在寶島臺灣參觀訪問的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秦光榮一行,專程趕到在臺雲南籍同胞較為集中的臺灣桃園縣忠貞新村,看望雲南同鄉,與大家共度中秋佳節,共敘濃濃鄉情。 忠貞新村是臺灣「眷村」之一,至今居住著許多雲南籍臺胞。
  • 澳門同胞赴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尋根考察
    澳門同胞赴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尋根考察   中新網鄭州3月5日電(王秋蘭)河南省委統戰部消息,日前,澳門同胞鄭鴻河到鄭氏祖地河南滎陽市尋根考察,他表示將號召更多的鄭氏宗親回祖地滎陽看看,為祖地的發展多做貢獻。
  • 56.82萬人次臺灣同胞2019年訪問陝西
    中新網西安11月10日電(記者田進)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主辦的2020臺灣「美麗中華」線上系列推廣活動之陸上絲綢之路之旅推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