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我覺得我的人生
就是按下了這麼幾十萬次快門」
大家好,我叫錢海峰,我是拍綠皮車的。
▲ 2009年8月14日
上海開往北京的1462次列車在經過南京長江大橋
2008年,我開始拍攝綠皮車。下面這張照片是2008年的7月21日,在徐州開往哈爾濱的綠皮車上拍攝的。
十天以後,也就是北京奧運開幕前一個禮拜,北京到天津的京津城際鐵路開通,我也機緣巧合地成為了在高鐵時代記錄綠皮車的人。
我先科普一下綠皮車,並不是塗上綠色的火車都可以叫綠皮車。我心中的綠皮車——它一定是沒有空調的,在夏天靠打開的車窗還有車頂的電扇降溫。
冬天呢,它靠鍋爐燒煤供暖。車上會非常冷,喝的水也是鍋爐燒的。綠皮車沒有電水爐,人多,供水緊張,打水就跟打仗似的。
說綠皮車慢,不僅僅是指它的行駛速度慢,是指它停靠的站多、時間長,有些綠皮車站站都停,就像公交車。我坐過時間最長的綠皮車是從南京到烏魯木齊的,這張硬座票,全程票價只要174元。
坐過綠皮車的可能會有這樣切身的體會:因為有站票,車廂裡非常擁擠,大家開始都會站著,但當體力透支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會顧及面子了,千姿百態。
綠皮車的座位是面對面的,那些能聊的,三五分鐘就可以稱兄道弟。一般我會問:「老鄉,您什麼地方人?」然後他報出一個地方,我說我到過那兒,之後我們就可以指天說地了。
我吃過的最便宜的盒飯是5塊錢一份的,那些開始賣15塊的盒飯,等到小推車推了兩趟之後就會降到10塊錢,那些有經驗的會說再等等,再等一趟就是5塊錢。
手機時代,低頭族很多,綠皮車也不例外,但在綠皮車裡,打牌的人是最多的。生活的場景真的是應有盡有,為什麼呢?因為慢嘛,慢生活,慢了就有生活。
▲這個在打毛線的,是一對白族的夫妻。他倆很能唱,在火車裡給我唱了幾首歌。▼這麼一看就能看出東北味,幹豆腐卷大蔥,看見我這個人外地人在拍照,也卷了一份讓我嘗嘗。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善於觀察生活的人,很多平時生活中我們想都不會想到的事,在這個特殊的空間裡都能看到。比如這個,用礦泉水瓶蓋喝酒,用保溫杯泡方便麵。
而在春運期間,我們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扛編織袋的旅客。還有一個就是塗料桶,這個塗料桶可以一桶多用,裝東西、當凳子,打牌的時候還是個小桌子。
對於一些短途的綠皮車,在春運期間那就是另外一番風景了,人們會坐著綠皮車去採購年貨,整個車廂都是年味,非常喜慶。
▲他們是來自科爾沁草原的蒙古族
這次是要去阿爾山排練內蒙古春晚
為了運輸的方便,雲貴高原的綠皮車會把兩節車廂常規的座椅拆掉,裝兩條木板的邊凳,就跟地鐵一樣,人坐在兩邊,中間寬敞的通道騰出來給大家放背簍籮筐。
菜農挑著擔去賣菜,票價一塊錢,來回兩塊錢。擔子背簍能有七八十斤重,很重的要超過一百斤,我試過但背不動。
這樣的火車上我們就看不到長途列車的疲憊了,整個車廂就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勞動場景,人們要在這一個多小時內把菜整理好紮成一小捆,方便下車叫賣。
也有一些非菜農來這節車廂「趕集」,買賣就直接在火車上完成了,像集市一樣熱鬧。菜農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但他們特別有勁,手腳特別利索。
豬、羊也都可以帶上火車,很壯觀、很奇特,也很少見。這是成昆鐵路上的綠皮車,當地人把它叫作趕集列車。
一說到趕集,我就會想起一位叫「糖姐姐」的菜農,她天天趕集。
我是在從懷化到澧縣的綠皮車上認識她的,她說她每個月坐的綠皮車比乘務員還要多。她就這樣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如今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也有了工作,女兒在麻陽最好的學校讀高中。
「來,拍張照片,留個紀念,明天這趟火車就沒有了。」
近幾年,我在很多最後一趟綠皮車上拍了不少照片,最後一趟也就意味著一段歷史的終結。
我的行程算下來有15萬公裡,最東的到黑龍江撫遠,最南的到廣西憑祥站,最西是新疆喀什,最北是黑龍江漠河。
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我怎麼會想到拍綠皮車?
我是從1995年開始學習攝影的,那年我的女兒出生。和大部分的爸爸一樣,我想用照片來記錄女兒的成長,從此我就愛上了攝影,一發不可收拾。這些照片是我女兒小時候的照片,現在她已經長得比我還高。
到了2000年,我感到身體不大舒服,就去醫院體檢,查出鼻咽癌。當時我非常害怕,真的。隨後的幾年,醫院都會要求我去體檢,我每次拿到那個體檢的通知單都是心驚膽戰的,因為萬一有事那就真完了。還好,沒事。
在2006年,經過五年後,我算是臨床治癒了,醫院也不會要求我必須去體檢了。
這個時候我就想,趁著年輕還有點力氣,我應該去遠方看看。這倒不是什麼衝動,也不是什麼感慨,就是大病之後的一個認識,我覺得人活著要現實一點,要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與其把錢花在醫院,還不如花在路上。
那年青藏鐵路開通,都說西藏是聖地,是洗滌心靈的地方,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去洗滌一下。我去了西藏,我看到了珠穆朗瑪峰,我看到了唐古拉山,我看到了沱沱河。
也就是這樣,從此以後我就背包獨行,坐著綠皮車,在中國的大地上走南闖北。
在路上大部分都算是偶遇,都是在意料之外的;但後來想想感覺又都在情理之中。有時候在路上走,看到的東西莫名其妙,有時又覺得妙不可言。
我拍了很多人,基本是萍水相逢,匆匆一別,這些照片構成了我們彼此間的一段經歷。也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按下了這麼幾十萬次快門。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金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