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

2020-12-15 三聯生活

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

2014-07-10 10:17 作者:阿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8期

綠皮車曾經是中國鐵路客運的象徵,在那個沒有空調車的時代,擁擠而悶熱的綠皮車見證了幾代中國人的旅途奔波,也讓很多人留下了難以忘記的記憶。對於火車迷來說,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綠皮車,別有魅力。

一次火車旅行

8點45分到達北京北站地面候車廳的時候,迎面能看到兩撥正在候車的乘客,左邊是北京北到延慶的S207,9點02分發車,右邊是北京北到承德的4471,9點12分發車,只相差10分鐘,兩邊情形完全不同:S207票上沒有座位號,乘客排著長隊,開始檢票之後,人群組成的長龍像是馬拉松比賽開跑一樣,狂奔向不遠處的白色動車;4471的乘客坐得稀稀拉拉,差不多一個車廂就能塞滿所有人,開始檢票,大家不緊不慢,出了玻璃門,能看到綠皮火車安靜地等著,像是一個沉默的老年人。

約好一起去坐火車的北交大男生東方世平終於在檢票之後的五分鐘出現了,穿著一身藍色迷彩服,別著一個腰包,鼓鼓囊囊地裝了不少東西,相機、電臺、兩部手機、GPS模塊、一罐「紅牛」,拉上拉鏈還能看到露在外面的兩根天線。

「這是輪緣潤滑裝置!」東方兩眼放光,盯著最後一節車廂後方放著的黑色機器,下面有輪子,隔著三排欄杆,延伸出兩個黑色的粗管,向車廂下面的車輪伸去。「那次上車複習考試,在燕落換乘時才第一次看見!」因為4471跑山區線路,坡多彎多,車輪很容易相對於鋼軌橫向移動,導致輪緣擦碰鋼軌,東方向我解釋輪緣潤滑裝置的作用,表情像是在說一個浪漫的故事。

行駛在貴昆鐵路線上的綠皮火車是當地山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攝於2010年)

開車的時間已經不遠,我們不能在輪緣潤滑裝置上花更多時間,東方小跑著帶我去看機車頭。列車是22型、22B型、22C型和25B型四種車廂混編,都是墨綠色車體,上下各一條黃色「腰帶」,內飾也大同小異,但如果只看下沿,有高有低,並不整齊,車廂裡人不多,透過窗戶,能看到對面停著的紅皮車。

「是東風4C!最高運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0公裡。」東方指著車頭告訴我,這輛機車是大連機車車輛廠1997年生產的內燃機車,車身尾部下方還有一個紅彤彤的出廠銘牌,寫著廠名和時間。從造型上看,比流線型的動車車頭顯得「土」一些,車身刷成了上土黃下天藍色的組合,司機室前方的兩扇窗戶像是一雙大眼睛,車頂是灰色的,讓人聯想到過度操勞的中年人的發色,正中間有一個頂燈,灰白方底上一個凸出來的黑色圓燈,玄機就在這裡。東方說,從外觀上看,東風4D和東風4C最大的區別就在頂燈有沒有方底。

「東風4D這樣的黃藍塗裝車迷們叫『烏克蘭』,4C能不能叫『烏克蘭』我拿不準……」他還沒有給我關於「烏克蘭」的答案,就被催促著上車了,乘客少,沒有對號入座這一說,我們選擇了離車頭比較近的一節25B型車廂。

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老火車的氣味,那是一種直排式洗手間、碗裝泡麵和人的汗味、煙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並不是很重,但是給人感覺很頑固,好像味道是嵌在車裡每一個縫隙裡的,永遠清除不掉。不過這氣味和車裡的陳舊很匹配,牆面被煙燻得有一層不太均勻的黑漬,車廂號的標示歪歪扭扭地貼在高處,灰色的人造革座椅很陳舊,邊角處幾乎都是起了皮的傷口。我開始好奇,這趟綠皮火車之旅能有什麼驚喜。

火車開動了,東方把電臺打開,傳來司機的聲音:「客車4471三道出站信號好,司機明白!」車速開始加快,朝著下一站清華園行進,窗外的風吹進來,能感覺到一絲涼爽。我們已經滿頭大汗,車頂上的綠色電扇還沒有轉起來,窗外這一點風讓人興奮。東方聯繫了車友陳凌羿同行,此時他剛剛上公交車,準備從清河站上車和我們匯合。

7分鐘之後,火車到達4公裡之外的清華園站,我們的綠皮車要在清華園這個小站停車22分鐘,以普通旅客的心態來看,時間在這種悶熱的環境簡直就是煎熬,但是坐在我對面的東方格外興奮,他走到對面的窗前等著下一輛經過的火車。「是誰呢?」

因為清華園—清河區間是單線軌道,4471得先讓出這個區間唯一的一段鐵路來,在清華園站靠近站臺的側線停車。先讓K1016通過,再等S208進站在另外一個側線停車。東方在車窗前盯著看的,不是來者的車次和型號,這些他早就爛熟於心,他想知道來者是誰:「編號是什麼,這輛車以前見過嗎?最近有什麼新的變化?」

「火車的運行那麼有條不紊,一列車的發車過程、接車過程,待避、越行、會讓,本身就是一場大戲。」東方向我解釋他為什麼鍾愛火車,「不論整個行車組織上,還是每列車、每個部件的運行和工作上,鐵路總是有那麼多可看的東西,引人入勝,這一輩子也不敢說你見過全部的車。」
10分鐘之後,火車到達清河,東方在微信上給陳凌羿發了一段語音:「清河站出發的客車4471次附掛機車HXD10086(陳凌羿的網名),清河1道調車信號開放好,1道掛車,抓緊。」語氣和車站的調度員一模一樣,老北京味兒,又很利落,十足的鐵路範兒。

這一趟火車之旅的重頭戲是聽昌平到昌平北之間的一段有縫軌的聲音。火車從昌平站啟動,東方把手機放在車廂之間風擋處的一塊鐵皮翹起來的角落,算是車廂裡離鐵軌最近、阻隔最小的「寶地」,他要把那一段火車經過有縫軌的聲音錄下來。他提醒我,火車馬上要上有縫軌了,幾秒鐘之後,車輪接觸鐵軌的聲音果然有節奏起來,聲音只持續了20秒鐘,他收起手機,意猶未盡。

「綠皮火車的聲音是特別好聽的,車輪撞擊鐵軌,你能聽到力量和節奏,有縫軌的聲音尤其銷魂,到了道岔處,聲音會變得凌亂起來,這種感覺就像是交響樂到了一個小高潮。」東方向我感慨,這是可以開著窗戶的綠皮車上才能享受的樂趣。

之後的行程顯得有點自虐,從昌平北下車之後,我們先坐公交車到南邵地鐵站,然後在地鐵上換乘4次,途經31站在房山線的籬笆房站下車,兩個多小時的地鐵旅程加上下車之後半小時的徒步行走,我們到達長陽鎮一處高架橋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5點多鐘。這是一處能近距離看火車的地方,護欄之外,不到5米就是鐵軌。地上除了雜草就是垃圾,頭頂看不到天空,大橋幫我們擋住了炙熱的陽光,東方和陳凌羿打開對講機把3個對講機調到不同的頻率,收聽附近的良鄉站和長陽線路都有哪些火車經過。

「準備準備,T1已經二接。」東方從電臺裡聽到消息,從北京開往長沙的T1已經接近我們附近的良鄉站,他要看看「是不是『我』」。東方的網名叫作SS80121,這是北京局的一臺韶山8型機車,也是他第一次上了司機室的機車,當時得到了司機的熱情款待,讓他摸了一下制動手柄,後來他總是想找各種機會看到這輛車,還把它作為自己的網名。

再一次看到這輛韶8機車,車頭的前燈和受電弓已經被換掉了,東方講起這輛車的故事,像是在說自己的經歷。「過了一段時間,它從唐山機務段調給北京機務段跑京廣線,一個車迷在論壇上傳過它的照片,前車窗面積變小了,車頂上安裝了空調,司機室側窗底下的兩個『耳朵』也沒了。」東方一直在關注這輛機車,轉手南昌局、鄭州局之後,他再找機會看到它時,「車身上都能看出補丁來,又噴了漆,『鄭』字下面還能看出『南』字。」這輛韶8現在又歸北京局了,東方希望這趟T1是他關注了很多年的那張面孔,也想看看它有什麼新的變化。

「嗡」的一陣,T1飛馳而過,不是SS80121,是另一輛同型號的機車,編號差了4個數,東方有點遺憾,「HXD3D和HXD1D來了,DF11和SS8機車的主力地位就受到衝擊了,SS80121早晚都要退役的。」

陳凌羿沒有東方那麼情緒化,他一直在用一臺單眼相機拍照,等車的時候也很專注地在聽電臺裡聲音。離開之前,他和我說,這些老火車的故事和細節是迷人的,坐在裡面,你能聽到火車自己的呼吸聲,窗外的風,電臺裡的故事,它為什麼停下,為什麼高速前進,你都了如指掌。「高鐵只適合到達目的地,對於火車迷來說有點單調,密閉性太好了,感覺像是飛機,你聽不到火車的聲音,也拍不到什麼東西。」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2)
    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2) 2014-07-10 10:17 作者:阿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8期
  • 【綠皮火車專題之一】讓夢想照進現實 超級火車迷的後綠皮車時代
    中國早期的客用火車車廂通常是綠色底色和黃色色帶的塗裝,以腰飾帶形狀的不同,區別直達特快、特快、快速和普快等級的客車。因為車體主色為綠色,所以也被人們稱作「綠皮車」。中國的老式綠皮車基本都來自國外,這取決於當時有一定的歷史特殊性,在解放後,我國才開始自主製造綠皮車。
  • 綠皮車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綠皮車的那些事兒  朋友的女兒喜歡旅遊,前段時間,瘋丫頭又去了漠河,在微信圈裡曬照片,其中一張就是在漠河車站拍的,這張照片中最顯眼的,是一列停靠在站臺上長長的綠皮火車。看到高鐵動車時代依舊存在的「老物件」,突然有想寫一篇關於綠皮車的文章。
  • 綠色火車不等於綠皮車,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綠皮車
    綠皮車,作為中國幾代人記憶中火車的代名詞,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隨著高鐵的日益發達,目前還在運營的傳統意義綠皮車大約還有80多對。但大家已經發現,近年來跑在鐵路上的火車,除了高鐵和動車之外,基本上都是綠色的火車了,難道這些都是以前人們口中的綠皮車嗎?
  • 致敬綠皮車:不是所有火車都叫綠皮車,現存的綠皮車全是公益列車
    我經常看到朋友圈在感慨:多少年沒坐過綠皮火車了吧啦吧啦,然後拿出一張刷了綠色油漆的火車車廂作為配圖。作為一個綠皮火車迷我是真的不能忍拿著25T,25G車底說是綠皮火車的。不要求拿22型車底起碼也要拿一個25B車底啊。拿個電氣化車底說是綠皮火車是幾個意思啊!這個事還真得怪鐵老大,04年還是14年來著,腦子一抽覺得經費充足,藉口便於管理把所有火車都刷成綠色的了!
  • 「火車迷」們的跨國列車遊
    2015年「國慶黃金周」前夜,北京站人潮湧動,張永銘和8位同行的朋友檢票進站後踏上開往莫斯科的K19次國際列車。「蓄謀已久」的西伯利亞之行開始了,9個人擠在包廂下鋪高談闊論,話題繞不開火車和鐵路文化。   他們都是「火車迷」,早在學生時代因火車愛好而相識。「周末一起坐綠皮車去京郊周邊遊山玩水,後來陸續參加工作,集體出遊就擴展到國外。」張永銘說。
  • 「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在哈爾濱開業
    」火車餐廳正式面向社會開放,讓哈爾濱這座歷經中東鐵路發展變遷,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又增添了一座鐵路主題文化休閒景觀。餐廳內包房 王舒 攝  近年來,哈爾濱鐵路部門也連續打造了諸多鐵路文化品牌,先後修建詹天佑廣場、哈爾濱鐵路博物館、火車頭小鎮等以鐵路元素為主題的休閒文化場所,成為豐富當地民眾和世界各地遊客文化生活、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場所。
  • 哈爾濱開辦「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
    9月22日晚,由哈爾濱鐵路部門打造、黑龍江省內唯一的「綠皮車記憶」火車餐廳正式面向社會開放,讓哈爾濱這座歷經中東鐵路100多年發展變遷,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又增添了一座鐵路主題文化休閒景觀。圖為餐廳外景的車廂餐廳和外部「站臺」餐區。
  • 火車·悅讀|綠皮車裡的人情味兒,到底是什麼味兒?
    十天以後,也就是北京奧運開幕前一個禮拜,北京到天津的京津城際鐵路開通,我也機緣巧合地成為了在高鐵時代記錄綠皮車的人。我先科普一下綠皮車,並不是塗上綠色的火車都可以叫綠皮車。綠皮車的座位是面對面的,那些能聊的,三五分鐘就可以稱兄道弟。一般我會問:「老鄉,您什麼地方人?」然後他報出一個地方,我說我到過那兒,之後我們就可以指天說地了。
  • 那些退役的綠皮火車,都去哪裡了
    綠皮車,曾經是中國鐵路客運的主力,也是一代人的回憶,深綠色的車身、實惠的票價、慢悠悠的速度,這些都是曾經的綠皮車留給人們的印象。 自2013年底「四縱四橫」鐵路網絡成型後,大批綠皮火車退役。現在的基本上是全新概念的綠皮火車,還有復興號列車,有空調、速度快、舒適性高。很少再有之前的那種綠皮車了。
  • 火車筆記:再次坐綠皮車的感受
    每一趟車都是人滿為患,都有大量無座票乘客不得不站在車廂連接處,站在走廊上,扶著靠著座椅的一頭,蹲在坐在新式綠皮車光滑的地板上,還要不時地站起來,勉強擠進面對面的座椅上的乘客中間,讓打水上廁所的乘客經過,讓售貨的小推車經過。現在很多綠皮車的車廂都已經是新車,都是經過設計改造過之後的全新製作。
  • 哈洽會上的「綠皮車記憶」:將退役車廂變成火車主題餐廳
    「綠皮車記憶」哈洽會現場,各種新奇的展位吸引著訪客的眼球,而一個「綠皮車記憶」的展位格外亮眼。在B區5號展位,哈爾濱鐵路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搭設了一間「綠皮車記憶」餐廳,以其獨特的造型和人們記憶裡綠皮車的溫暖,引得中外客商及媒體記者紛紛駐足。「綠皮車記憶」,是將退役的綠皮車車廂進行再生利用,經過重新裝修,將廢舊車廂變成火車主題餐廳、主題旅館、主題度假村等經營項目。
  • 南昌現首個「火車主題」餐廳 退役綠皮車煥發新生機
    原標題:南昌現首個「火車主題」餐廳退役綠皮車煥發新生機  東方網9月27日消息:「顧客朋友們,歡迎乘坐本次列車,列車將沿途經過14個地點。」國慶節來臨之際,江西南昌首家綠皮車火車主題餐廳正式營業,不少民眾來此體驗美食之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27日晚間,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樟樹林大火車美食廣場的「火車主題」餐廳。
  • 那些關於綠皮火車的旅行念想
    「火車輪子轉動的聲音,就像雷鬼樂,讓人身心放鬆,所以火車有可能治癒人的失眠症和抑鬱症……我們敬畏這麼個大鐵盒子,能夠如此兇猛、如此持久地奔跑下去。」 周雲蓬在他的《綠皮火車》裡寫到。2012年7月1日起,通州西站票價僅1.5元的6417/8次綠皮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個自上個世紀起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綠色長龍正逐漸消逝在我們的視線裡。
  • 南寧10歲超級火車迷 三年收藏上百張火車票
    南寧10歲超級火車迷 三年收藏上百張火車票 2017-11-05 15:57: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北京最便宜火車票價1.5元 未來或被淘汰(圖)
    這就是被火車迷們稱為北京最便宜的火車——6417/6418次列車。  這趟從北京城中心出發、穿越CBD核心區、到CBD後花園的綠皮火車,隱藏在京通快速和地鐵八通線「身後」。它時速約80公裡,不會堵車,座位充足,比地鐵還便宜0.5元。  但是,記者最近探訪時發現,這列最便宜火車,被尷尬地遺忘了,和其他綠皮車一樣,它很可能將迎來被淘汰的命運。
  • 北京最便宜火車從通州西站開到北京站 僅1.5元
    這就是被火車迷們稱為北京最便宜的火車——6417/6418次列車。  這趟從北京城中心出發、穿越CBD核心區、到CBD後花園的綠皮火車,隱藏在京通快速和地鐵八通線「身後」。它時速約80公裡,不會堵車,座位充足,比地鐵還便宜0.5元。  但是,記者最近探訪時發現,這列最便宜火車,被尷尬地遺忘了,和其他綠皮車一樣,它很可能將迎來被淘汰的命運。
  • 《乘著綠皮車去旅行》,遠離城市,赴一場即將絕跡的慢火車之旅
    旅行,就是讓生活節奏「慢」下來,讓你抽出時間和眼睛,放飛心靈,放慢腳步,去發現一路的美景和人情。>這是一場重溫火車旅行的「慢時光」,是每一個「火車迷」都不該錯過的懷舊之旅。車廂裡的人情與高鐵座位朝著同一個方向不同,綠皮火車的車廂裡,乘客們都面對面坐著,很容易從「你來自哪裡」自然而然地攀談起來。
  • 「綠皮車」始終是我們難忘的記憶
    近日,在「火車拉來的城市」河北石家莊的一條步行街上,管理者「變廢為寶」,通過把退役的兩列綠皮火車的17節車廂進行改造,將火車主題元素融入到商業業態中,打造主題餐廳、火車主題文化陳列展示與知識介紹以及火車主題景觀等,為市民帶來獨特的休閒體驗。近幾年來,以火車為主題的餐廳、旅館、咖啡館等屢見不鮮。
  • 京滬線告別綠皮車 硬座由88元漲至158元(圖)
    昨日,北京至上海的1461次綠皮火車在站臺即將開動。今起,京滬線綠皮車退役。昨日中午11時57分,京滬線最後一班綠皮車1461次駛出北京站,20餘鐵路迷進行最後一次乘車體驗,他們將以視頻、照片的形式記錄下1461次綠皮車的最後旅程。今起,這趟京滬線上唯一的綠皮車將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新空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