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庇天皇為代價,美軍殖民統治日本6年8個月、日本效忠美國75年

2020-12-12 騰訊網

日本皇室的一個助理曾在1943年12月遇到這樣一件令他驚心動魄的事,在電車裡一個喝醉酒的男人,喃喃自語般哼著小調:

戰爭肯定要輸

仍死口說必勝、必勝

大混蛋!悄悄,我們哪裡會贏

失敗的歐洲變紅

亞洲亦早晚成為共產世界

當這時刻來臨

正是俺之出頭天

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尾聲,此時的日本社會行將崩潰。即便是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發動大空襲之前,雖然工人還不需要疏散到周邊的鄉村,但是日本各大城市工廠的缺勤率已經達到20%。而在1944年大空襲開始後,缺勤率常常為50%以上,各種因為工資及工作環境而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

日本國民經濟早已崩潰

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前,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已達到6%,而在1937年日軍對我中華發動全面侵略戰爭之後,通貨膨脹率驟增至兩位數。不但如此,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日本政府更是大幅提高各種稅額。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一年之後,軍事開支已超過日本政府預算的75%,佔到了全國GDP的30%。

而這個情況隨著戰爭的進行不斷惡化,到了四十年代初,日本實質上已經沒有消費經濟,國內已經沒有什麼物資可以用來消費。到了1944年大空襲開始之後,日本各大城市不斷遭受燃燒彈襲擊,國內物資陷入極為匱乏的狀態,政府不得不通過管制來維持人民生存。

但是即便到了這樣的時候,日本軍隊依然不肯停止他們發起的侵略戰爭。

當國內資源耗盡並且海上運輸被封鎖之後,日本依然是喪心病狂的想要造軍火。

開始各種強拆,拆毀各種公共設施來收集金屬,如橋梁的欄杆、路燈甚至神社的鐵門都被拆解。

橋梁的欄杆被拆除

路邊的金屬路燈都被拆除

挨家挨戶動員交出金屬製品,到了戰爭後期,每家甚至只能保留一口鐵鍋,連暖氣片都被拆走去冶鍊金屬製造子彈。

挨家挨戶動員捐獻金屬製品

日本婦女在兵工廠造子彈

甚至聲稱100棵松樹根就可以讓戰機飛一小時,以此來激勵人民挖松樹根。

海上的運輸被美軍切斷之後,即便是日本掌控著東南亞油田,但是卻一滴石油也無法運到日本。而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坦克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

此時日本的科學家聲稱如果將松樹根蒸餾後得到的松油與酒精混合之後,勉強可以讓飛機坦克發動,然後日本軍方就大力發動全國人民挖松樹根。

日本軍方原本的要求是收集1.2萬桶,而日本民眾硬生生收集了7萬桶,雖然他們是受日本政府所謂"聖戰"的蠱惑,但他們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爭幫兇。

至於這些所謂的"松根汽油",當然是一堆垃圾。美軍佔領日本後,在日軍的軍火庫中發現了大量的"松根汽油",嘗試使用之後,別說發動,嚴重的可能直接就報廢了。

日本人相應政府號召,瘋狂挖松根

為什麼還不投降?

戰爭末期,勝負的趨勢早已十分明確,日本人不可能贏得這場侵略戰爭,日本皇室、企業乃至是軍方的部分將領,早就在考慮徹底投降,所謂的"一億玉碎"不過是喊喊口號,用來欺騙平民罷了。

此時的日本,關於投降日本的主要爭論在於向誰投降?

日本和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為了保證二戰期間互相維持中立而籤訂了一份中立條約,直到此時蘇聯方面依然未對日本發起進攻。

以前首相近衛文麿為首的近衛派支持向蘇聯投降,而軍隊方面以陸軍派為首,則極為反感美國,陸軍派甚至主張將天皇交給蘇聯庇護,然後他們在日本本島與美軍決一死戰。

關於向誰投降,除了戰爭中的仇恨之外,還有就是雙方對待天皇的態度。

1945年2月,近衛向天皇上奏了一份文件:"近衛上奏文",建議向美國投降,即便是無條件投降也在所不惜,但是並未成功。

而陸軍派的首相小磯國昭一方面向民眾擺出一份要繼續戰爭甚至必勝的姿態,另一方面卻與蘇聯頻繁聯繫,希望可以得到蘇聯協助,但他的計劃不久就失敗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而蘇聯也於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且在8月9日出兵我國東三省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

「小男孩」原子彈爆發場景

即便到了這種必須投降的時候,陸軍派還在妄想與同盟國談條件,甚至要求同盟國不能審判戰犯。而日本天皇最終接受近衛派的主張,以保留天皇制度為唯一的條件。

所以投降的關鍵點,其實是天皇自身的安危,這個向全國人民洗腦並發起所謂"聖戰"的君主,到了最後所想的還是自己。

美國人的小算盤

當日本天皇去試探美國關於保留天皇制度的態度時,美國方面並未給出具體的回答。

但實際上,華盛頓早已決定保持天皇制度,以便能夠更順利的佔領日本。

對於天皇的重要性,其實美國政府早就明白,不管是對日本發起的大空襲還是之後投放原子彈,美軍總是避開了東京的皇宮主體。

而在華盛頓做出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這個決定的過程中,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最大的推手,麥克阿瑟一邊與日本天皇頻繁接觸,一邊向國內高層訴說天皇對於日本是如何如何重要,保留天皇制度是美軍佔領日本的必要行為。

而從此後的一些事情來看,當時麥克阿瑟與日本天皇一定是達成了某些共識或者是條件,這個從之後的一些事情上可以發現。

8月14日,日本決定向美國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國人民宣布這一消息。

一:美國政府徹底包庇日本天皇的罪行

投降儀式中,日本天皇乃至皇室都無需出席

1945年9月2日,代表日本政府在"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文件的日本官員,僅僅是代表軍方的梅津美治郎以及瘸了一條腿的外務大臣重光葵,不但是皇室甚至是宮內省都未派人參加。

1945年「密蘇裡號」上的日本投降儀式

而在此前美國前駐日大使約瑟夫 格魯甚至還假裝天皇將會親自來籤署投降文件,日本方面也在配合美國的演出表示,至少派一位皇室代表前來。

同盟國的讓步,讓戰敗國的觀察員們無比驚奇,恐怕只有美日雙方的高層才知道雙方的交易。

但是,在9月2日這樣重要的投降儀式中,將日本天皇完全免除在外,完全是在暗示同盟國將為日本天皇開脫戰爭責任!

而實際上,他們的確是那麼做的,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免除天皇戰爭責任,甚至公開稱讚日本天皇

面對日本國內有人要求昭和天皇退位的事,麥克阿瑟不但私下勸阻發起人更是在公開場合讚揚天皇是新民主的領導者!

更為過分的是,麥克阿瑟竟然決定免除天皇所有的戰爭責任,甚至在這場以天皇名義發起的侵略戰爭中的道義責任都無需天皇承擔!即便是在美軍佔領日本前,日本的軍政界早已開始銷毀各種戰爭的公文檔案,但是關於侵略戰爭是以天皇的名義發起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自從1926年昭和天皇繼位以來,處理日本外交和軍政長達二十年,連這樣的人都不需要為發動和領導這場侵略戰爭負起應有的責任的話,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怎麼可能會去思考自己在這場侵略戰中的責任?

二:日本政府犧牲國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大量興建慰安所為美軍服務

當8月15日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後,日本國內除了在大量毀壞與侵略戰爭有關的文件檔案、軍人大肆搶奪軍用物資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在迅速的進行。

那就是,興建"慰安所"

8月18日日本政府開始策劃戰後的"慰安所",而口號則是"保衛及維繫我大和民族的純粹性"。

到了1945年底,"慰安所"已經遍布日本各大城市,數以千計的日本婦女出賣肉體為美軍服務,而她們中的大多數從未從事過此類工作。即便是為國家做貢獻,這些婦女卻面臨雙重歧視,不僅是美國人,就連她們的國人也看不起她們。

日本「慰安婦」在為駐日美軍服務

完全支持美軍的"垂簾聽政"

佔領者來到日本之後,因為語言及文化上的差別,他們只能選擇通過控制日本政府來實現"間接統治",而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政府表現出了完全服從的態度。

當麥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來到日本之後,絲毫沒有受到土著們的挑戰,整個日本社會在他們原有的等級制度之外,同時遵循著美國人的規則。

從1945年8月到1952年4月期間,日本完全沒有國家主權,所有的政治及經濟上的政策全部由佔領者決定;佔領期期間,日本人被禁止出國。

日本,在他們的美國領主的嚴密封鎖之下,與世隔絕了六年八個月。

實際上即便是在1952年4月美軍撤離日本之後,美國對於日本的控制依然沒有停止,日本就像是美國的新式殖民地,戰爭過去了75年,而日本也做了美國75的追隨者。

結語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而選擇免除侵略頭號戰犯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這件事永遠無法被原諒,當今日本社會中的大多數人依然不承認當年的罪行,與美國有直接關係。

相關焦點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_文化_鳳凰網
    差別對待是根本日本統治時期,雖然在法律上臺灣人被看作是「日本人」中的「少數民族」,但與「純正」日本人相比,臺灣人受到了很大的歧視。日本在1900年實行了免費初等教育,臺灣人卻不能享受。殖民當局認為「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來說,臺灣人具有高知識水平並不是什麼好事。
  • 讀《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史》
    50年(或簡稱為日據時期),是臺灣歷史發展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階段。1895年,臺灣被戰敗的清朝政府割讓,被日本佔領和殖民長達半個世紀。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重回祖國的懷抱。3,本書的目標本書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歷史這一斷代橫面作為切入點,試圖尋找在這50年中臺灣社會是如何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成為殖民地社會。臺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個方面的變化給臺灣歷史發展進程帶的影響。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戰後75周年 日本天皇和首相卸不下的「戰爭重荷」——日本戰後75...
    那場四分之三世紀之前的戰爭硝煙,在以中國為主戰場、中華民族為主力的浴血抗擊中、在昭和天皇首次公開的娘娘腔般的「玉音放送」和不肯承認戰敗的「終戰詔書」下,在1945年8月15日那個盛夏酷暑的日子裡,嘎然彌散,血色深痛留心間。
  • 日本侵佔臺灣50年-日本在臺的殖民統治
    在1895年6月至1919年10月間,日寇為建立「殖民地體制」,用武力鎮壓和控制臺灣人民的反抗,軍人專政,派出的軍人總督有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安樂貞美、明石元等7屆軍人總督;1919年10月至1936年9月,日本殖民當局以為殖民統治已經穩定,為把臺灣建成「理想的殖民地」,軍人體制改為軍政分立制,派出了田健治郎、內田嘉吉、伊澤多喜男、上山滿之進、川村竹治、石塚英藏、太田政弘
  • 臺灣光復70周年: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50年
    1939年2月,來自臺灣的李友邦在浙江金華組織成立臺灣少年團,參加抗日鬥爭原標題:不堪回首的日本殖民50年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臺灣人民更是悲憤交加,以進士丘逢甲為首,臺灣紳民數度上電清廷,反對割讓臺灣;臺北人民在《馬關條約》籤訂的第二天「鳴鑼罷市」,以示抗議……為鞏固殖民統治,日本侵略者通過總督、軍隊、憲兵和警察,殘酷鎮壓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儘管如此,臺灣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僅從1907年至1915年,全臺灣就發生了12次著名的反殖民武裝暴動。日本殖民者為了鎮壓抗日鬥爭,對臺灣抗日誌士進行瘋狂屠殺。
  •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真相
    作者李谷城)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日前大放厥詞,美化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推行的殖民教育。日本統治者還引用在日本實行的《新聞紙條例》以及{讒謗律八條},對媒體實行言論管制,規定對天皇、皇族、官吏有不敬、侮辱、損害名譽者,將處以罰金,甚至判處徒刑。
  • 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一)
    在1895年6月至1919年10月間,日寇為建立「殖民地體制」,用武力鎮壓和控制臺灣人民的反抗,實行軍人專政,派出的軍人總督有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安樂貞美、明石元等7屆軍人總督;1919年10月至1936年9月,日本殖民當局以為殖民統治已經穩定,為把臺灣建成「理想的殖民地」,軍人體制改為軍政分立制,派出了田健治郎、內田嘉吉、伊澤多喜男、上山滿之進、川村竹治、石塚英藏
  • 美國為何沒用原子彈轟炸東京?日本天皇爆出幕後原因!
    1945年8月6日,日本敗局已定,為迫使日本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當場消滅7.8萬日本人,這是人類歷史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美國隨後又在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兩枚原子彈直接導致日本放棄了抵抗,無條件投降。
  • 75年前,日本宣布投降時,7000萬日本人在做什麼?老照片不會說謊
    1945年8月,對日本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時期,二戰進行到此時已至尾聲,日本的敗局已經非常明了,各國都在等著日本投降,但日本卻遲遲不降,日本廣島於8月6日遭遇原子彈襲擊後,日方選擇了封鎖消息。
  • 日本對朝鮮殘酷的殖民統治和「三一起義」的爆發
    日本帝國主義於1910年8月通過訂立「日韓合併條約」完全吞併了朝鮮。他們在朝鮮「把一切最新的技術發明和純粹亞洲式的刑法結合在一起,空前殘酷地掠奪著朝鮮」,對朝鮮實行專橫殘暴的武斷政治。日本帝國主義在朝鮮設立了軍事官僚的總督統治機構,總督由日本軍閥頭目充任,直接隸屬於天皇,擁有行政、司法、立法一切大權。日本殖民當局制定了保安法、報紙檢查法,刑事令等許多殘暴法令,對於違反法令的朝鮮人實行了殘酷鎮壓,大批朝鮮人被捕入獄。
  • 美軍剛佔領日本,天皇就主動投案自首,麥克阿瑟:真乃第一君子
    1945年8月,伴隨著兩枚原子彈毀天滅地的爆破聲,以及數千架飛機狂風驟雨般的空襲,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走向落幕,日本帝國在萬般糾結之中放棄了垂死抵抗。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廣播」,宣布日本正式投降,麥克阿瑟被盟軍任命為最高司令,全權處理日本投降及戰後事宜,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人。一時間,賀電、榮譽紛至沓來。
  • 菲律賓原住民摩洛族反抗殖民統治400年
    1521年,西班牙人來到菲律賓。新興的海洋殖民帝國立刻風捲殘雲般將整個菲律賓北部吞噬殆盡。歷史上,西班牙曾被屬於穆斯林的摩爾人統治過幾百年,因此當西班牙人來到菲律賓後,看到這些皈依伊斯蘭教的摩洛人,本能產生出一種敵對情緒。他們強迫統治區內的穆斯林改宗基督教,並向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進軍,引發了摩洛人的反抗。面對西班牙殖民軍的攻勢,摩洛人也不斷地向菲律賓北部西班牙人所建立的城鎮和據點進行襲擾。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1937年2月,大阪師團奉命駐紮在滿洲。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大阪師團轉戰華北和滿蒙。1940年7月,該部隊被派往華中地區,參加了漢水作戰,豫南會戰等戰役,結果都不是很理想。次年9月,大阪師團參加了第一次長沙作戰後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部隊從中國離開,去了菲律賓等地區作戰。
  • 老照片:百年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朝鮮民生百態
    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時期指的是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1910年大韓帝國與日本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併入日本成為日本領土。被迫接受日本的統治。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籤訂《日朝合併條約》。
  • 二戰後美國修理日本人手段狠,一張照片便讓天皇顏面掃地!
    二戰中日本與美國的交戰可謂是慘到了極致,僅僅3年多的戰爭便死亡了150萬以上的軍人,曾經橫行太平洋的聯合艦隊像樣點的軍艦幾乎全毀,自山本五十六以下300多將帥死於非命。1945年8月及之前,日本還遭受了美國原子彈攻擊、轟炸機洗地、甚至艦炮轟擊本土。
  • 美國為何沒向東京扔原子彈,卻選擇廣島長崎?日本天皇爆出內幕!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戰爭之中使用原子彈。然而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在日本首都東京投下原子彈,非要去兩座其他城市呢?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
    從此,中國的寶島臺灣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因組織倉促,6月7日,日軍攻佔臺北,丘逢甲的義軍宣告失敗。6月17日,日軍統帥樺山資紀在臺北宣布建立殖民統治政權,宣布臺灣及澎湖列島「歸入大日本版圖」,並定此日為所謂的「始政日」。
  • 日本天皇是如何走下神壇的?
    明治維新後,天皇權力大大加強,不單單在政治層面,在精神層面也被奉為整個國家的宗教領袖。而到了昭和天皇統治時期,這一情況更是被軍國主義者利用,通過不斷鞏固天皇的領袖地位來達到國內的團結並獲取了國民「一億一心」的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