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吹響了全省「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號角。煙臺全市上下拿出戰鬥意志和決勝勇氣,奮力走在改革攻堅的前列。即日起,本版開設「打贏九大攻堅戰」專欄,聚焦煙臺「九大攻堅戰」各項目進展情況,敬請關注。
□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許鵬 陳海浩 報導
本報煙臺訊 10月31日,煙臺今年啟動改革的8個開發區順利完成體制機制改革各項任務,比省裡的要求整整提前了一個月。加上去年首批啟動改革的4個開發區,全市12個開發區都交了有分量的答卷。
8月15日,省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領導小組正式批覆煙臺市方案,8個開發區不等不靠、全面啟動各項改革。其間,煙臺市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召開專題會議、解讀政策、調度情況、實地督導等方式,推動17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推行「黨工委(管委會)+」體制是這次改革的重要內容。記者了解到,8個開發區已全部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體制,共成立12家公司承擔起產業培育、開發區運營、「雙招雙引」、專業化服務等職能,推動開發區由「政府運營型」向「企業服務型」轉變。同時,探索實行了「黨工委(管委會)+基金、+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多種模式。其中,煙臺高新區組建了高新建設等3個運營公司,創新設立引導基金,累計認繳出資2.89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6.87億元。按照應剝盡剝原則,8個開發區累計剝離教育體育、公共文化、衛生健康等97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推動開發區聚焦主責主業,實現輕裝上陣。為破解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後「兩層皮」問題,各開發區制定實施聯席會議、關聯考核、項目收益分成等措施,調動街道(鄉鎮)服務開發區積極性,形成「開發區吹哨、部門和屬地鎮街報到」的格局。推行「大部門、扁平化」管理,在機構設置方面開展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改革。強化專職招商隊伍建設,專職招商和項目建設服務人員超過50%,「雙招雙引」、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職能進一步凸顯。
鼓勵企業運營開發區。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組建企業聯盟、理事會等方式,對開發區實行整體化建設運營或建設管理運營「區中園」。其中,煙臺高新區採取「政企合作、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模式,支持綠葉生命科學集團運營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資源有機結合、協同創新,引進和培育中小企業300餘家。牟平開發區與安德利、孚信達等骨幹企業達成協議,由重點企業主導或參與開發區建設,聚焦建設生物醫藥、綜合化工、高端製造、綠色食品4個專業化特色園區。
支持市場化合作共建開發區。鼓勵發展水平高的開發區通過市場化整合、結對共建或託管其他開發區等形式,實現一體建設、共贏發展。其中,萊陽開發區搶抓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與青島萊西經濟開發區共建35平方公裡的「兩萊」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產業。煙臺綜合保稅區與福山回裡保稅物流中心(B型)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合全市物流保稅功能,聯合開展保稅便利化措施創新實踐。目前,已打通進口造紙原料貨物供應鏈和資金供應鏈,正加緊整合物流供應鏈各個環節,解決疏通物流鏈上各個難點問題,形成物流閉環鏈條。
改革進程中,各開發區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圍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在核心區外整合、規劃了一批特色化、專業化「區中園」,為開發區發展留足空間,推動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其中,招遠開發區規劃了以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德新材料產業園、健康食品產業園、雙創示範園、濱海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五大核心產業園」為主體的發展格局。今年1-9月份,新引進項目20個、總投資額120億元,其中過10億元項目7個,三類500強項目5個;合同外資2.52億美元、同比增長65%,實際到帳外資9160萬美元、同比增長42%,進出口總額15.10億美元、同比增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