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藝術的巴黎地鐵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鐵塔腳下的戰神廣場(Trocadero)車站,進出的乘客幾乎全是遊客,而車站地下相對寬敞的大廳和過道,給藝人們提供了絕佳的空間。

顧功堯

  空間逼仄、寸土寸金,是每個大都市都會遇到的問題。自然而然的選項,便是向著立體的方向尋求拓展——譬如巴黎。

  靚麗光鮮、遊人如織的花都,以它地表數百年積澱下來的建築而自豪,摩天大樓只局限於拉德芳斯一隅,以及市郊零星的區域。

  因此,在這花都的地下深處,便有更多的內容值得玩味——譬如地鐵。

藝術與毛賊共存

  新藝術派的地鐵站口鐵藝裝飾,是巴黎地鐵的標誌之一。幸好巴黎城區因為保護老式建築,容納的人口並不會大規模增長,在過去的一百年中,那些僅容兩三人並行的地鐵出入口竟然無須擴建。若不注意尋找那些綠色的鐵藝裝飾,在咖啡店或餐館雲集的街角,不熟悉周邊的外來者有可能與地鐵站口失之交臂。

  除了像夏特雷(Chatelet)、巴黎北站(Gare du Nord)這樣人潮洶湧的若干樞紐換乘站,大部分的巴黎地鐵站是沒有電梯可用的。對於拎著大包小包搬家或者尋找酒店的人來說,那種筋疲力盡的滋味絕不好受。若是運氣不好,又趕上夏特雷這樣的大換乘站裡某些自動扶梯因故檢修,停用個十天半月,那就是更加痛苦的經歷了。走在高峰時刻的這些車站裡,斷然不能指望什麼美麗的邂逅,恰恰相反,心思都要花在防盜防搶上。

  3個少女,在沿途景點眾多的地鐵6號線上對幾個美國遊客下手,她們被站在一旁、富有正義感的小夥子當場揭發,行竊不成的姑娘們悻悻地在下一站下了車,卻忽然轉身透過打開的車窗對車廂裡那小夥子吐痰報復,小夥子倒也毫不示弱,閃身躲過後又一個箭步衝到窗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形形色色賣藝人

  與小毛賊並存於交錯貫通的地鐵世界中的,還有形形色色的賣藝人。鐵塔腳下的戰神廣場(Trocadero)車站,進出的乘客幾乎全是遊客,而車站地下相對寬敞的大廳和過道,給藝人們提供了絕佳的空間。十幾個身著黑色禮服的人組成的管弦樂隊在裡面正襟危坐地演奏,引來陣陣掌聲。

  地鐵6號線,由於途經鐵塔和蒙巴那斯等旅遊名勝而遊客雲集,又因為穿行於巴黎中上階層聚居的16區,而不乏為藝術家慷慨解囊者。於是,這條線路的車廂,成了遊走賣藝人的最愛。此類賣藝者,往往是獨自一人行動,拖著買菜用的兩輪行李車裝載音箱和電池,肩上掛著手風琴或其他便攜樂器,在車廂間遊走表演。老式的車廂,相鄰的兩節之間並不直接連通,賣藝人則利用停車靠站的機會,通過站臺走到下一節車廂。

  他們還是頗具職業精神的,待到一曲終了時,才會把帽子或瓶子遞到乘客身邊,大家憑各自的鑑賞評價自願打賞。

  自食其力的賣藝者,得到些掌聲甚至報酬都不為過。然而講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法蘭西,終究也養活了一些不勞而獲的懶人。非尖峰時段,安安靜靜的地鐵車廂裡可能會突然站起一位衣著還算整潔的小夥子或中年婦女,流利且抑揚頓挫地朗誦出一大套說辭,內容無非是在座諸位只要給他一點小錢,就可以讓他吃一頓飽飯之類。

歷史的迴響

  文化藝術氣息,大概是巴黎地鐵中最不缺乏的元素之一了。在不那麼熙熙攘攘的時間段裡,在不少車站都是可以用心體會一番的。

  比如藝術與工藝(Art et Metier)這站,站臺自上而下的牆壁全部蒙著銅皮,配合著燈光,營造出柔和而科幻的氛圍。而另外一個遊人少至的地鐵站巴蒙蒂埃(Parmentier),則是為了紀念路易十六時代一位致力於推動土豆進入法國人廚房的名叫巴蒙蒂埃的隨軍醫生。在這一站的站臺牆壁上,用若干幅有趣的漫畫和淺顯的文字說明,講述了土豆引進的全過程。而在以巴斯德(Pasteur)命名的車站裡,卻找不到什麼資料介紹這位對全人類健康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巴斯德醫生。

  始自一百年前的巴黎地鐵,不僅眾多車站的裝修風格保持著舊時的模樣,而且許多線路的列車也銘記著時代的印跡。比如1號線、4號線、6號線的車廂,為了減輕鋼鐵車輪與軌道之間的噪聲與振動,在鋼輪兩側又增設了橡膠輪胎。列車進站時,鋼鐵間清脆的撞擊聲夾雜在橡膠摩擦的低沉音響中,構成了獨特的旋律。

  車廂內的裝飾,在浪漫的巴黎人手中,還能被營造出驚豔的效果。大區塊鐵C線(RER C)的一條支線通往著名的凡爾賽宮,開行這條線路的車廂內,從天花板到牆壁,目光所及之處,都繪上了凡爾賽宮的經典畫面。這一節車廂是書房,另一節車廂便是花園和雕塑,坐在車廂裡,仿佛已經置身於那座美輪美奐的王家宮殿之中。對於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來說,這樣的裝飾可以作為旅途中的預熱或是溫習,而它本身也成為了又一道風景。

來源:2017年3月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每日電訊:巴黎地鐵漲價的「藝術」
    原標題:巴黎地鐵漲價的「藝術」 進入新的一年,巴黎地鐵迎來一波「漲價潮」,單票、套票、月票、通行票等多個票種,價格紛紛上浮。可是,一向愛抱怨的巴黎民眾,對此卻顯得十分淡定。雖然媒體上也有反對漲價的聲音,但並沒有出現類似北京懷念「2元時代」的熱潮。巴黎人為何對地鐵漲價那麼看得開呢?
  • 開往春天的香港地鐵
    比如,開往春天的香港地鐵。 香港的地鐵四通八達,非常方便,只需按站臺上顯示的路線圖就能很便捷地到達你想去的地方,即使這是個地下城,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也不會迷路。「前往尖沙嘴的列車將到達,請先讓車上的乘客下車。」耳邊傳來了廣播的聲音,用粵語、普通話、英語各述一遍。 地鐵公司為乘客想得很周到。
  • 「世界地鐵之旅」——巴黎地鐵
    一 巴黎軌道交通發展概況巴黎作為重要的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地鐵發展與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藝術性的發展,地鐵公共藝術的設計也與地上聯繫緊密,向乘客展示世界藝術中心的多元魅力。而作為浪漫之都的巴黎,其地鐵的結構和規模百年來卻遵循傳統和風格的一致性。
  • 韓國電影《地鐵》 開往好萊塢的「地鐵」
    韓國電影《地鐵》 開往好萊塢的「地鐵」 http://ent.163.com  2005年04月25日 11:42   羊城晚報 明光暗影   韓國電影《地鐵》可與呂克·貝松的那部同名作品沒什麼關係,除了同樣有幾個在站臺靠手藝混生活的人
  • 開往文學空間的地鐵
    這就是地鐵空間帶來的典型的現代人的形象和氣息。但這種地鐵空間所呈現的形象和氣息,卻也並非最初就成為了文學家們的想像中心,以地鐵文學為代表的地鐵文化,從地鐵誕生之後經歷三個階段的演變。同樣,著名的拍攝於1960年的法國新浪潮電影《扎齊坐地鐵》,原著為雷蒙·基諾出版於1959年的《扎齊在地下鐵》。這部小說從另一個方向,表達了對於現代都市生活的欲望,以及它的虛妄。一個鄉下小姑娘扎齊一心想到巴黎坐地鐵,可到了巴黎之後,卻一次地鐵都沒坐。生活在巴黎的兩天時間裡,她發現所有她認識的人都在對她說謊。離開巴黎時,扎齊感到自己老了很多。
  • 赫克託·吉瑪德 《巴黎地鐵入口》
    19世紀末湧現出的「新藝術」風格,源於對一種不以歷史和經典為基礎的新美學的探求。吉瑪德作品當中那些既含蓄又充滿生機的線條,以及格式化的被肥碩的熱帶花朵(實際上是琥珀色玻璃燈)墜拽而下垂的粗大花梗,使其成為一件深得「新藝術」要領的作品。
  • 巴黎地鐵故事
    6號線堪稱巴黎最美地鐵線,其兩次跨過塞納河,並且有一半以上路程在地上行駛,可以欣賞到巴黎街景。地鐵、鐵塔均是一個多世紀前人類工業文明的傑出代表。(1/21) 吉馬德為巴黎設計了第一批地鐵站口,至今仍有近三成站口保留著他的新藝術主義鐵藝作品
  • 巴黎地鐵 邂逅豔遇藝術(組圖)
    乘客在巴黎巴士底地鐵站一幅反映法國大革命的壁畫前候車。  異鄉人在廊柱後面發呆。扛著行裝,或揣著欲望。亦或他們也已經無法分辨,這是再一次的出發,還是最終的告別。地鐵站臺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讓人聽不到時光盡頭的聲音。
  • 巴黎六大車站
    (巴黎市內有6座主要火車站,各自主控列車分頭通往境內及歐洲其它城市,各個火車站間均有地鐵相通,聯絡便利。    位居巴黎市區核心地帶,充滿舊時王室尊榮與藝術人文氣息。    巴黎北站有地鐵連接其它五大車站,旅客可經由四通八達的地鐵,迅捷通達巴黎各地,聯絡便利。設有兌幣、行李寄存櫃、旅遊服務中心及餐廳等基本設施。
  • 巴黎地鐵裡的廣告畫
    巴黎地鐵裡的廣告畫 2020-05-18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5:17開往巴黎》首曝海報 三位平民英雄亮相
    三位平民英雄亮相  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15:17開往巴黎》,繼發布了第一款全長預告之後,今日又發布了第一款正式海報。該海報的氣氛相當凝重,三位平民英雄背著背包的背影出現在畫面中央,整張海報都以黑白色調呈現,昏暗的光線勾勒出他們的身影,仿佛預示著他們即將走向至暗時刻。
  • 「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專列在地鐵一號線正式開運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3日電(唐倩)記者3日從韓國旅遊發展局成都辦事處獲悉,成都地鐵「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專列在地鐵一號線正式開運。
  • 「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打造「韓」情脈脈風景線
    新華網成都9月3日電(吳曉)9月3日,韓國旅遊發展局成都辦事處與成都地鐵合作的「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專列在成都地鐵一號線正式開運。列車廂體內展示了韓國多座城市的人文風光和一年四季的韓國美景,成為地鐵裡一道「韓」情脈脈的風景線。
  • 觀察|追尋地鐵空間之美——關於公共藝術與城市地鐵
    巴黎地鐵10號線Cluny La Sorbonne車站的藝術空間。 筆者拍攝上海地鐵建設用二十餘年的時間,趕超倫敦地鐵一百六十年的建設成果。不僅是上海,目前中國的三十餘座城市,正在用驚人的速度進行地鐵網絡的建設。
  • 點評韓國電影《地鐵》 開往好萊塢的地鐵(圖)
    韓國電影《地鐵》可與呂克-貝松的那部同名作品沒什麼關係,除了同樣有幾個在站臺靠手藝混生活的人。說《地鐵》是「韓國版《生死時速》」倒很恰當,只不過是將原先的公共汽車換成了地鐵而已。那時間的死限、封閉的空間、車上危機與外面總調度室的雙線敘事、最後一分鐘營救……甚至是槍戰、爆炸、動作場面以及個人英雄主義都頗有好萊塢的味道。
  • 巴黎最實用的家居藝術淘寶攻略| YOKA + MaoMao玩轉巴黎設計周
    街頭麥牌照)在巴黎設計周期間,整個城市都生機盎然!很多畫廊、設計商店、生活方式概念店都有各種跨界的展覽和新品發布。跟著Paris Design Week的導覽地圖,來一個巴黎一日遊會讓你的收穫頗豐,因為巴黎不只是一個旅遊景點喲!(黃色地圖)這次的巴黎設計周橫跨巴黎四大區域。
  • 廣州有開往大海和「小故宮」的地鐵?10個地鐵直達好去處!速速收好
    廣州有開往大海和「小故宮」的地鐵?10個地鐵直達好去處!速速收好廣州人的出行已離不開地鐵上班、上學...地鐵連接著每個忙碌的工作日而到了周六日當爸媽的也依然停不下來難得休息,得帶上娃去走走廣州的地鐵線路這麼發達把超多美景、美食都串聯起來堪稱「移動的風景線」地鐵出行自然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選地鐵坐過那麼多各位又知不知道廣州有開往大海、御花園
  • 巴黎的露天畫廊,讓藝術之城趣味橫生
    說說從地下到地上,從信手塗鴉到藝術創作的Urban Art。關於巴黎的美術館博物館,Twippo已經給大家從大眾到小眾介紹了個遍,今天甜姐兒帶大家看看巴黎的「露天畫廊」——街頭藝術。法語裡有個詞叫「balader」,意即「閒逛」,就很適合用來形容逛街頭藝術時候的狀態。慢慢地走在巴黎街頭,不必為了火爆的展覽在博物館門口大排長龍。
  • 「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正在對你「韓」情脈脈
    「開往韓國的成都地鐵」正在對你「韓」情脈脈 時間:2019-09-03 13:36:29
  • 巴黎,地鐵也優雅
    巴黎,地鐵也優雅 2012年04月18日 15:51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可你若是坐過巴黎的地鐵,就會深切感受到一個城市的優雅,從來都不止於表面的風華,而是滲透於骨子裡的,深入人心、地心、建築之心的一種獨有氣質。  地鐵原來可以是這樣藝術化的風雅浪漫。每個站點都是地面風景名勝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