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大放異彩的漢服文化,國內遊的幾個景區,漢服愛好者的天堂

2020-12-27 軒軒旅行鴨

旅行隨記,趣事分享。

軒軒旅行鴨,自由撰稿人(頭條)親,和我足不出戶,體驗旅行的精彩吧。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邀您一同作伴旅行~

很多上班族的心願,其實只是簡單的「我想走出世界去看看」,去其他城市看看,去滿足一些日常生活中滿足不了的喜好,就比如一些漢服的愛好者,旅行中也有能玩得盡興的地方。

就景觀的適配度而言,雖然沒太多專項的漢服互動,但依然值得玩味。北京、吉林、蘇州、杭州,分別像是對應不同季節的適合漢服逛街遊園的城市。

北京的故宮、長城等,雖然是個信息化大都市,歷史的古韻卻依然滲透在那些古建築的每個角落。穿上漢服在那些地方走一遭,換作在古代,那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兒。

吉林霧凇島,被冬日眷顧的地方,即使什麼都不錯,隨手一拍都是如夢似幻,自帶濾鏡的美照。要是在冬季準備一套華美的漢服,再披上一肩大紅鬥篷,就是白雪裡最鮮豔的花朵,有皇家遊林狩獵的代入感。

更適合春季的蘇杭。江南園林、亭臺樓閣。無論是城市環境,文化民風,還是生活節奏,都有透露著古韻的一方幽靜、舒適的美麗天地。穿上漢服在人群中行走,古代的風雅能和街景融入得天衣無縫。

有大量情節互動的漢服打卡地,襄陽唐城、江西熹園。湖北襄陽唐城,以提供影視拍攝場所為主,兼顧旅遊光攝影,《妖貓傳》就在這取過景。因為很可能會遇到劇組的原因,也有更多的可能遇上「古代的好友」。

江西熹園,地處星江河畔,面水依山,古樹掩映。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國內率先開拓沉浸式互動景區的地方,以徽派建築群為依託,呈現古代的市井文化。走在街上,沒幾步就能望見穿著古代服飾的工作人員,隨時準備互動。

似乎是天生為漢服愛好者打造的天堂,浙江,西安以及成都。浙江的西塘,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江南六大古鎮中的一個,千年水鄉。西園、醉園,這裡有很多讓人舒適放鬆的景區,這裡夜景很美,這裡十月末的漢服文化周也最好能體驗一次。

西安,古長安,旅友們幾乎都有印象,喜歡唐文化的大可以去西安體驗一把。大明宮、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當然還有秦兵馬俑,漢未央宮等。配上漢服去遊玩,和當地營造的古文化情景、大街小巷,相得益彰。成都也是,有頻繁的漢服文化活動,也很容易遇上同好和組織。

(您的每一個評論、轉發、收藏、點讚都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相關焦點

  • 漢服黨的「口吐芬芳」,勸退了多少漢服愛好者?
    漢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復興漢服也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熱愛漢服的人也是傳承者的一員。但也有一些所謂的漢服黨過於意氣用事,用力過猛,一下子衝上了熱點,把自己衝成了笑話。早期的「漢服黨」是一群單純的漢服愛好者,是一群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情與自豪感極強的青年,他們這些樸素的感情需要漢服這樣外顯的載體。而這些漢服愛好者基於共同的興趣志向,必然會形成自己的相對封閉的小眾群體和圈層。
  • @所有漢服愛好者,穿漢服全程免費遊三百山啦~一起享受漢服Party!
    免費遊三百山景區「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華是一種氣度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漢服,帶著歲月沉澱的優雅氣質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活動要求: 活動期間,報名者需穿漢服進景區。活動福利:活動期間穿漢服者可以免費遊玩三百山景區,免費範圍包括:景區上下山交通費用、玻璃橋項目費用等。
  • 漢服愛好者紛湧零陵古城,文旅新IP撬動景區經濟發展
    行走在旅遊勝地、繁華商業街、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漢服愛好者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一道風景線。漢服文化似乎在我國已經形成一種流行熱潮,那麼,漢服究竟有多火爆?漢服之美,在其長袖翩翩,神韻悠悠,曲裾襖裙、交頸右衽……輕揮衣袖間,盡顯漢服古風的靈動輕盈,瀟灑俊逸。漢服,傳承四千多年,是當之無愧的國粹;是國家的歷史印記,隨著我國對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力的不斷加強,以漢服為代表的文化符號已經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據統計,2019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到356.1萬人,同比增長74.4%,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 帶著漢服去旅行
    西塘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亦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獲世界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西塘漢服文化周連續舉辦八屆以來,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禮樂文化與漢服盛事。無論是無比震撼的朝代嘉年華方陣,還是詩情畫意的花車巡遊;無論是壯觀恢宏的馬隊出場,還是精美絕倫的婚禮方陣;無論是Q萌無比的人偶與童心出場,還是充滿溫情的親子方陣。一年一度的開幕式始終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和市民遊客。
  • 漢服愛好者穿漢服做荷包
    生活報訊(記者楊雪楠文/攝)穿著考究的漢服,在悠揚的古箏聲中手工縫製荷包。2日下午,在哈市道裏區一家漢服主題咖啡廳裡,十幾名漢服愛好者聚集在此,穿著漢服、佩戴古裝髮飾,通過傳統手工方法,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縫製荷包。
  • 漢服成風:愛好者入圈7年花9萬,靠賣漢服賺錢
    新京報看財經出品 9月12日,中秋節前夕,北京一位漢服愛好者陳女士和朋友聚餐,路上她欣喜地發現,穿漢服的「同袍」(漢服愛好者自稱)們多起來了。 有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大概是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兩年時間增加了46%。
  • 結緣漢服
    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看到有國人把漢服誤作和服,我的感受是悲哀。於是,我決心向先賢學習,弘揚華夏衣冠禮儀文化,並加入北京漢服協會,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漢服。  起初,穿漢服出門要頂著巨大的壓力,面對路人質疑的聲音,忍受眾人驚異的目光,各種尷尬和誤解更是家常便飯。漢服愛好者們用《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
  • 大佛寺景區第二屆漢服文化節精彩迎新年
    雖然寒風凜冽,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來自縣內外的300餘名漢服愛好者穿上不同時代的漢服,共赴這場華服盛宴,迎接2021年,為新年祈福。在「穿越」石城漢服巡遊中,漢服KOL們帶領巡遊方陣沿著景區一路向前,一同體會穿越千年的虔誠之心,感受靜謐與泰然,共祈新年安康。漢服隊伍前,數十名攝影愛好者爭相拍照,記錄美好時刻。
  • 國內最早漢服實體店在成都 創始人:「體驗漢服之美,這裡是漢服第一...
    孫異、呂曉瑋夫婦愛上漢服「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根據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權威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公布的數據,近年來中國的漢服愛好者人數快速擴增,在2018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到2003年以前,關於漢服民族服裝的討論還散落在新浪軍事論壇、鐵血論壇和天涯論壇等網絡社區中。2003年11月22日,漢服愛好者電力工人王樂天,第一次穿上漢服走到鄭州街頭,引起了國內外媒體關注。
  • 臺灣高雄有群漢服愛好者 聚會都要穿著漢服(圖)
    臺灣高雄有群漢服愛好者 聚會都要穿著漢服(圖)
  • 廣東漢服愛好者直播重演屈原跳江,玄真景區河道工潛水撈粽子
    在網紅與直播流行的時代,廣東有幾名漢服愛好者,為了網紅夢,想博取流量,在6月24日來到清遠玄真漂流景區直播屈原投江,人們投粽紀念的過程。景區為防止河水汙染,安排河道工潛水撈粽,並提醒遊客,景區不提倡在河道舉辦類似活動。
  • 漢服「TOP 10」品牌,原來這麼看漢服文化
    或許在圈外人看來,「山正警察」有些瘋狂,可正是這群版權意識超強的孩子在保護漢服文化。不買山寨何來「山正警察」,況且,如今買山實在沒必要。 說到形制,普通的漢服愛好者哪能比這兩個「老江湖」還懂?
  • 不一樣的畢業旅行! 90後女孩帶著漢服去俄羅斯
    趙晨月是一名漢服愛好者,她告訴記者,「平時就喜歡漢服文化,穿著漢服出國是希望可以給外國朋友介紹中國的傳統服飾,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nbsp&nbsp&nbsp&nbsp大一時趙晨月給學校化妝班同學做模特,第一次穿上漢服的她就深深地被漢服吸引,迷上了這種傳統服飾。
  • All in漢服的商家終於服了
    「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開店之後附近有好幾個商家也開始做起了漢服(或相關業務)。」張媛告訴懂懂筆記,早在一年之前,景區附近有好幾家食肆陸續裝修開業,設計風格極為復古,當時就曾吸引不少漢服愛好者前往消費和自拍。
  • 北京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 打造「漢服 + 旅遊」網紅打卡地
    近日,京西門頭溝漢服文化旅遊節在門頭溝紫暘山莊啟幕。在開幕式上,舉辦了 " 華服之美 " 大型漢服等展示表演,並發布了門頭溝漢服民宿宣傳照。活動以弘揚漢文化為核心,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以門頭溝絢麗斑斕的秋景作為依託,以漢服及漢文化展示為媒,以精品民宿門頭溝小院為介,以 " 禮樂中華、盛世霓裳,著漢服、遊景區、享民宿 " 為主題,旨在打造門頭溝 " 漢服 + 旅遊 " 特色創意全域深度遊的新形式。
  • 重拾「衣禮」 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即將開啟
    自2013年創立以來,西塘漢服文化周已發展成為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參與度的禮樂文化、漢服文化活動,「穿漢服、遊西塘」「看漢服、到西塘」成了漢服文化與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共識。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曾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文化,早已超越美學、藝術、禮儀、制度等形式文化的範疇,凝聚了華夏民族的精神與姿態。
  • 千年古巷「國潮」湧動,超千名漢服愛好者打卡第二屆南京熙南裡漢服節
    11月22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南京熙南裡漢服節圓滿落幕。著漢服、賞古樂、品古韻,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齊聚熙南裡,為市民獻上一份特殊的文化盛宴。 11月22日下午,來自全國30多家漢服社團組成巡演方陣,超千名漢服愛好者齊聚大板巷,身著各式漢服走秀巡演,將活動推向高潮。
  • 魯西南首家漢服體驗館落戶曹縣!帶你穿越千年體驗中國漢服文化
    接下來,記者帶您走進漢服體驗館,領略這裡的漢服文化。漢服愛好者體驗漢服文化和古箏百餘款漢服款式 妝造一應俱全走進e裳小鎮的「曹之漢韻」漢服體驗館,像是走進了千年前的古代漢服店鋪,百餘款漢服矗立在眼前,商的威嚴莊重、周的秩序井然、戰國的清新、漢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豐滿華麗、宋的理性美
  • 漢服節中國湯裡刷屏!驚豔「古風美」掀起「漢服熱」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漢服節中國湯裡活動盛大舉行,廣大漢服愛好者們身著各式霓裳歡聚一堂,參加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11月21日上午,「漢服節·中國湯裡」 活動正式啟幕。漢服節推廣大使劉宇攜諸多漢服圈代表嘉賓參加了啟幕儀式,湯裡被授予「漢服文化傳承基地」稱號。
  • 漢服進貨渠道,素錦青衫漢服代理
    1、中國漢服愛好者基數不斷擴大,超過6000萬人近年來中國的漢服愛好者人數快速擴增,在2019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 到6045.2萬人,同比增長72.9%。2017-2019年,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連續三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長,漢服愛好者基數不斷擴大,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市場消費基礎較大,並具有高增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