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服愛好者穿漢服做荷包
生活報訊(記者楊雪楠文/攝)穿著考究的漢服,在悠揚的古箏聲中手工縫製荷包。2日下午,在哈市道裏區一家漢服主題咖啡廳裡,十幾名漢服愛好者聚集在此,穿著漢服、佩戴古裝髮飾,通過傳統手工方法,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縫製荷包。
-
漢服成風:愛好者入圈7年花9萬,靠賣漢服賺錢
記者從活躍的各大漢服交流群中發現,目前,女性成為漢服愛好者的大部分群體,在人數2173人的「北京漢服群」的QQ同城交流群中,女性共計1399人,約佔64%;在其他活躍的漢服群中,70%、80%的女性佔有率也不難被發現。根據2018年漢服資訊的問卷調查,在漢服同袍中,女性佔總數的88.21%,男性佔總數的11.79%。
-
@所有漢服愛好者,穿漢服全程免費遊三百山啦~一起享受漢服Party!
看到穿著漢服的人總會被吸引眼球有出塵脫俗的大家閨秀,自然也有執劍闖天下的帥氣俠女。小編只想說,我有酒,俠女,你有故事嘛?刷微博、抖音時看到各種很多穿著漢服展示看古裝電視劇會被演員們身上的漢衣迷住如果屏幕前的您,也是一位漢服愛好者~可一定要身著漢服來三百山走一遭
-
昆明「漢服熱」現象探尋 漢服體驗館悄然興起
在昆明的各類公園景點,時不時能看到穿漢服的年輕人聚會。更有漢服愛好者,以漢服作為日常服飾。隨著「漢服熱」在昆明持續升溫,漢服體驗館也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愛好者提供妝容、服飾、配飾、拍攝等「一條龍」服務。
-
漢服黨的「口吐芬芳」,勸退了多少漢服愛好者?
早期的「漢服黨」是一群單純的漢服愛好者,是一群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情與自豪感極強的青年,他們這些樸素的感情需要漢服這樣外顯的載體。而這些漢服愛好者基於共同的興趣志向,必然會形成自己的相對封閉的小眾群體和圈層。
-
All in漢服的商家終於服了
她們的漢服,租自張媛(化名)在景區附近(距離一公裡)所經營的漢服商店,「兩年前,我原本打算在附近開一家設計師原創服裝店,但經過考察發現,經常有許多年輕女生穿著漢服在景區內拍照片,就改了思路。」自認為發現商機的張媛,在網上查詢了大量與漢服相關的資料,還混進十幾個漢服交流微信群,「現在的年輕人,尤其年輕女生有不少喜歡穿著漢服,拍攝個性的照片。」她發現群內的一些年輕女生,在漢服的購買以及收藏上可謂一擲千金,有時一件雪紡、錦絲質地普通但設計新穎的漢服,售價可以高達幾百甚至是上千元,但是很多女生都「樂此不疲」。
-
漢服熱潮來襲,這些漢服常識值得收藏!
有個事,想必大家都發現了。今年穿漢服的人太太太太多了吧!簡直成了一股新的流行勢力,連時尚街拍都被漢服黨們搶盡風頭。一直做為小眾文化之一的漢服,忽如一夜春風來,突然火了。但是,任何事物的突然爆紅都伴隨著各種問題的滋生。
-
結緣漢服
其實,在民國時期,一些小範圍的漢服復興曾漸露鋒芒:章太炎愛穿一件前胸繡一「漢」字的交領衣,是為近代漢服第一人;夏震武束髮深衣,錢玄同著玄端辦公,王季遷著漢服遊美國……如今,漢服愛好者們從《女史箴圖》等各種歷史圖畫中尋找線索,試圖復原漢服。 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看到有國人把漢服誤作和服,我的感受是悲哀。
-
旅行中大放異彩的漢服文化,國內遊的幾個景區,漢服愛好者的天堂
的愛好者,旅行中也有能玩得盡興的地方。要是在冬季準備一套華美的漢服,再披上一肩大紅鬥篷,就是白雪裡最鮮豔的花朵,有皇家遊林狩獵的代入感。更適合春季的蘇杭。江南園林、亭臺樓閣。無論是城市環境,文化民風,還是生活節奏,都有透露著古韻的一方幽靜、舒適的美麗天地。穿上漢服在人群中行走,古代的風雅能和街景融入得天衣無縫。
-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2015-02-26 13:43:55 組社團推廣傳統文化 現有「同袍」200餘人 本次活動的參與方之一是綿陽蔓草漢服社,該社團從網絡開始發展,如今已有愛好者兩百餘人,他們之間以「同袍」相稱。發起人之一華子告訴記者,「同袍」出自於《詩經·秦風·無衣》當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原是戰士互稱,後泛指朋友、同窗等關係。
-
「李子柒們」給漢服帶來了更大熱度,但漢服社交有戲嗎?
也因此,蒹葭非常考究漢服在仿古上有沒有參考史料,是否符合真實的古代穿著與設計,這也代表了早期入坑的漢服愛好者的共識。 廣州的漢上蓮華服飾店早在2008年就開始製作漢服,他們製作的包括直裾、曲裾、齊胸襦裙、交領襦裙、大袖衫、對襟襦裙、明式襦裙、褙子、曳撒、圓領袍、直裰、玄端、短打、鬥篷等漢服款式,全部都要有典籍、文物和史料的考證。
-
在烏鎮的街道旁,有一家東北漢服店,穿著漢服體驗烏鎮之美
這句出自《夜宿烏鎮有懷同遊諸君子(二首)》明 ·史鑑的詩句,形容了烏鎮這個地方的美,烏鎮成了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濱城印象】在烏鎮老街旁,有一家東北漢服店,穿著漢服體驗烏鎮之美。在安置好住處後,我們來到了一家漢服店。走在這家門店前,目光就被它吸引住了,各式各樣的漢服陳列在店內,故宮紅的牆面看上去有一種古韻古風,牆上還掛滿了很多穿著漢服的女子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窈窕淑女」,在烏鎮的背景襯託下,人物都顯得更加靈動。
-
漢文化以及漢服知識的基本介紹,常見漢服款式又有哪些?
首先漢服其實是漢族民族傳統服飾的一個統稱,而並非漢朝時期的服裝,所以說大多數人對於漢服還是有一定程度誤解的,常穿著的漢服款式可以分為以下這幾種:曲裾、直裾、高腰襦裙、圓領袍衫等。現如今我們看到日本人所穿的和服,其實就是學習了我們古代的這一款漢服。在漢服中流行最為普遍也是最多人穿著的,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入群了,有群它是一種特定的女子服裝,在每個朝代呢基本上都是basic的款式。也就是現如今服裝設計之中經常提到的基本款式。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在網絡中,有一些人群在提倡「復興漢服」。他們說漢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不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就被完全的丟棄掉。可走在人群裡,我們也發現身邊真正穿著漢服的人,實在太少了。好像這種服飾,只存在於網絡中,存在於一群人的聚會中。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走在街頭會引起人們的矚目。
-
曾被視為「奇景」的漢服,如今已是價值 100 億的新產業
在過去的十年裡,漢服愛好者的人數與日俱增——他們穿上那些圖案豐富、有著大廓形設計的漢服去見朋友,參加聚會又或是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穿著。因為不同的場合、時代、需求都可以變換出不同款式和搭配方式的漢服形式。從皇族到官員、戰士,每個朝代、每個階層的成員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並根據不同的目的進一步變化,無論是宗教儀式、婚禮、葬禮又或是日常的服裝,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樣式,這也是現代漢服有著如此多風格種類的原因之一。
-
曾被視為「奇景」的漢服,如今已是價值 100 億的新產業
西塘古鎮的漢服活動每年吸引著無數漢服愛好者前往的西塘漢服文化周已經成為當地政府和旅遊局的重點推廣項目,對於漢服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盛大的聚會,穿著現代的時髦服裝在這裡可能會被視為「異類」。而漢服文化周的發起人就是周杰倫的御用填詞人、將流行音樂視為傳統文化傳播媒介的方文山。
-
【漢服知識】男裝漢服也太颯了,每種形制都要擁有
本期文章參考有B戰UP想大少的漢服科普視頻。幾天前,某位男同學問我男生穿漢服會不會不好看,甚至被誤會很「娘」?。今日便來講講男裝漢服有哪些,保證看完忍不住讚嘆「好帥,我可以!」。不過主要講形制科普,至于帥哥的漢服美圖大家可以網上搜索「漢服 男 模特」等關鍵字。好了,我們開始正文。
-
追憶:古裝服飾歷史文化淵源久遠,臺灣曇花一現的漢服復興
有一群年輕人,身穿著交領、寬袖,彷佛古裝劇裡頭的服飾走在街頭,在中式庭園餐廳聚會拍照,他們並不是在玩角色扮演,而是在推廣漢服。近幾年,在古裝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潮的帶動下,2003年興起的漢服運動,開始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與喜愛,漢服也逐漸廣為人知。
-
越來越多年輕人穿著漢服走上街頭 會成為你的日常嗎?
不僅活動追捧,大街上穿漢服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作為一項曾經的小眾愛好,漢服正在「出圈」,展現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有數據顯示,國內漢服愛好者的數量已超過200萬人,產業總規模為10.9億元。如果要在廣大的漢服愛好者中找一個代表的話,今年爆紅的李子柒可以是一個。在視頻中,李子柒畫風唯美純樸,「古風古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
漢服「TOP 10」品牌,原來這麼看漢服文化
這是一張神圖,萬能的某寶一搜,在這款衣服上標註有「原創」的店鋪不下10家,其中就有都城南莊。 再說誇張一點,稍微了解過漢服,或者曾經參加過漢服活動的人應該都見過。 由於不確定是不是人家的「黑歷史」,我拿出照片後,試探性地問工作人員佳音:「某寶上有這麼款漢服,好像很多原創店鋪都有在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