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等企業產品銷量激增 速凍行業迎來賽道擴張紅利期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受疫情影響,據思念食品統計,其銷量增長超過往年同期20倍之多。由於員工返崗難、物流配送受阻、物資短缺,即使是擁有上億產品庫存的「大廠」,安井、三全、思念等大品牌都出現了缺貨、斷貨的情況。目前企業們已在積極復工恢復產能。

分析認為,根據代際變遷的偏好變化特徵,速凍行業在偏好提升下,有望迎來賽道擴張的紅利期。行業格局有望呈現更高集中度,走出若干大型供應商公司。

公司方面,三全食品(002216)主導產品是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粽子以及速凍面點等,公司的兒童水餃及私廚、炫彩等產品系列均為行業首創。安井食品(603345)主營速凍火鍋料製品和速凍面米製品、速凍菜餚製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是國內較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速凍食品企業之一。

相關焦點

  • 速凍行業格局將破 三全食品搶購龍鳳欲打壓思念
    踏著元宵節的腳步,速凍食品行業也迎來蛇年的第一筆併購案。三全食品日前公告稱,將收購亨氏旗下的龍鳳實體企業。一直三足鼎立的速凍行業格局能否就此打破,成為此次交易的最大看點。  就在股神巴菲特剛剛接手亨氏不久,亨氏旗下速凍米麵產品生產商龍鳳食品作為其拋出的第一份資產,將由競爭對手三全食品接管。
  • 疫情期間速凍食品需求量劇增,思念壓縮產品結構,日產速凍產品10萬箱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吳智星 文/圖3月2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37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發布我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在答記者問環節,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曉光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地人員外出嚴格管控,該公司復工人員到崗出現了較大困難。為此,他們聯合鄭州市人社局和交通局開展了點對點集中接送,通過公司專用大巴接返廠工人25車次,「目前和去年旺季相比,我司返崗率已接近90%。」
  • 世界500強-中誠信全球榜發布2020中國速凍食品十大品牌,安井上榜
    世界500強-中誠信全球榜動態發布創始人魏義光指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壯大,速凍面米製品、速凍火鍋料製品等細分品類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在市場競爭明顯加劇的同時,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品牌化、高端化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 廣州酒家新動力:月餅和速凍食品
    結合前文分析,月餅雖然行業進入門檻不高,但規模化生產非常考驗廠商短期的生產和銷售組織能力,且社交屬性下品牌相對優勢溢價日益凸顯,支撐品牌龍頭逐步集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分析公司月餅業務核心競爭力如下。1、廣式月餅優勢賽道,品牌優勢帶來擴張支撐。首先,月餅各賽道中,廣式月餅份額第一。
  • 石家莊速凍食品銷量降三成 思念三全灣仔碼頭「細菌門」
    思念、三全、灣仔碼頭身陷「細菌門」,灣仔碼頭石家莊下架。    在思念和三全部分產品被檢出含「致病菌」之後,近日在南京和上海,灣仔碼頭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至此國內速凍食品市場上三大品牌全部「中槍」。
  • 三全、思念居然排在榜尾?速凍食品聲譽榜TOP30出爐!
    疫情衝擊之下,各種速凍食品成了我國居民囤貨的首選。近日,有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水餃餛飩、湯圓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78%和60%。但在速凍食品暢銷的背後,也有不少消費者投訴在速凍食品中吃出魚骨、玻璃、菸頭等異物,引起消費者對速凍食品安全性的擔憂。
  • 安井食品投資價值分析:有望持續領跑速凍行業
    公司主要從事火鍋料製品、速凍面米製品、速凍菜餚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歷經十餘年發展壯大,目前 SKU 達 300 餘種,在全國擁有 6 大生產基地,產能超 47 萬噸,是行業內唯一一家通過「銷地產」模式實現冷鏈銷售輻射全國的速凍食品企業。
  • 食品行業深度報告:多維制勝,細分賽道,「方便+」價值廣闊
    另外,不少初創型企業往往容易忽略供應鏈體系的管控,而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品牌營銷,但事實上對待供應鏈管理時越嚴格的企業往往更能獲長遠發展,從上遊與供應商對於原材料質量、成本穩定性的管控,到中遊生產流程、訂單處理、庫存/發貨計劃安排,再到下遊客戶貨款、帳期等方面協調,是評定企業經營穩定性及可持續性的重要參考。
  • 速凍食品創新 今後早餐店吃的手抓餅、包子可能也是速凍
    8月18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冷凍食品產業大會透露,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食品行業最具競爭力的領域,被譽為食品工業中的「黃金產業」。據了解,預計未來5年,中國速凍面米製品產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在13%以上,行業迎來新的井噴期。速凍食品行業為何能蒸蒸日上?
  • 進入臘月:思念水餃全球銷量攀升
    不過近日筆者走訪國外剛好看到思念水餃在法國銷售。據了解思念的水餃銷售到全球的20多個國家,並且2011年思念食品出口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視線回到國內,各大超市商場的速凍水餃銷售從冬至前就開始「緊俏」。日前,筆者從思念食品了解到,近日來思念水餃的銷量不斷攀新高,11月水餃銷量比10月增長20%,而12月預期將比11月增長30%以上。
  • 為品牌注入發展動能,京東生鮮618創思念成交額3倍增長
    其中,專業速凍食品生產企業思念在今年的京東618期間銷售額增長超過300%,有6款明星產品入選了京東生鮮水餃類目金榜產品,灌湯小籠包銷售額更穩居生鮮類目前十。究其原因,在於京東作為一個中臺「蓄能場」,有能力,也盡所能向品牌商家釋能提量。疫情以來,京東以供應鏈能力作為巨大推動力,用品質和服務彰顯民生市場的絕對主場地位,同時助力品牌銷量快速增長,成為了拉動民生經濟的重要一環。
  • [2010中國年度產品品牌]思念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專業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的品牌影響力、生產能力、銷售總量均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公司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百戶重點工業企業」;被農業部、發改委等八部委評定為全國農業產業化優秀重點龍頭企業。2006年8月18日思念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
  • 思念、三全、灣仔碼頭這些水餃都是南方的
    □文/片  本報記者 王富曉    「冬至大如年」,這種說法在速凍水餃行業更是如此。這不,儘管離冬至還有近一周的時間,省城不少超市內,水餃卻已經開始降價促銷,往年市場難覓的低價水餃如4.5元/袋、4.9元/袋的水餃重新亮相。不過,作為一個水餃消費大省,超市內賣的卻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外地品牌,很難找到本省的知名品牌水餃。
  •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戰疫情 保生產
    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需求激增。作為民生保障重點企業,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共克時艱、提前復工,保障市場供應。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採取積極措施:建立第三方物流激勵機制,解決運輸難題。受疫情管控,市場上運輸車輛和司機均非常緊缺,加大了物流運輸難度。商務局、糧食物資儲備局為企業協調了B類運輸證。為了儘快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思念公司出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運費的激勵措施,在保證產品價格不上漲的情況下,主動承擔了大幅增加的成本費用。
  • 思念:一個較為強勢的速凍食品品牌
    從2003年春天開始,思念逐漸發力,啟動並實施全新的品牌戰略,三年過後,截止2005年底公司盈利達到2.429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過去三年營業收入和盈利年均增長分別為81.7%和90.3%。現在,思念,以15億元的銷售額、27億元的品牌價值以及23%的市場佔有率等驕人成績分列行業第一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強勢品牌。
  • 市場:思念湯圓如何做好 企業制勝「三寶」
    對於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品牌、產品、市場是最關鍵的三個要素。就如同一個人一樣,品牌是血液,產品是身軀、市場是骨骼,如何讓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是企業成長的關鍵。思念食品作為中國速凍業的龍頭老大,它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鑑。
  • 思念水餃推出「金牌牛魔王」,助其在食品行業中殺出重圍
    原標題:思念水餃推出「金牌牛魔王」,助其在食品行業中殺出重圍   如今的水平生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於物質生活水平要求也越開越苛刻,包括對於飲食方面的需求也正向著高端化的境界邁進。從越來越多的養生類節目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於食品養生的關注越發強烈,也從側門反應人們對於飲食的高規格要求。
  • 疫情下的冷凍食品:思念素餡水餃吃出魚骨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下的冷凍食品:銷量激增難掩質量問題,多個大品牌淪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各種方便食品和速凍食品成了消費者宅在家中囤貨的首選。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疫情期間速凍食品暢銷的背後,吃出異物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 思念水餃——走向國際化的高品質速凍食品
    思念公司以高品質的產品、嚴密的質檢手段、嚴格的管理在10年間打造出了「思念」這一優秀品牌,思念水餃、思念湯圓等思念食品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喜愛。展望未來,公司將以「冷為中心,同心擴張,國際知名企業,顧客信賴品牌」為發展目標;努力打造更高品質的思念水餃等思念食品並以深層分銷、密集分銷的營銷規劃布控全國。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重視思念水餃、思念湯圓等產品質量安全,現擁有國家認可檢測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有完善的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從採購、生產、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層層把關。
  • 方便食品行業價值鏈提升 方便麵精品化速凍食品步入瓶頸期
    孟素荷認為,方便麵行業在有舍有得中,牽引行業加速轉型,有效實現了行業價值鏈的提升。領軍企業康師傅已逐步走出「陣痛期」,在持續聚集經典產品、鞏固優勢的同時,大膽創新,實現觸底反彈。2017年上半年方便麵收入102.72億,淨利潤增長33.54%。統一、今麥郎、白象、日清等業績整體穩定,方便麵行業的「江山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