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近日一項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刷爆了雲南中學生家長的朋友圈,並衝上了熱搜榜。
據媒體報導,雲南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體育分值將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同為100分,音樂、美術、勞技也將列入考試項目,生物、物理、化學要考實驗操作,首次計入中考成績。
「體育成了第4大主科」「體育老師不會再被『生病』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分值上升,對於不愛運動和先天體質差的孩子來說不公平」……對於這項提高體育分值的改革,公眾雖然觀點不一,但支持者頗多。
尤其在前不久「體育老師曬'卑微』聊天記錄」一度刷屏的情形下,公眾迫切感受到通過改革提升體育課地位的必要性。體育老師本應該是體質最好的,但卻經常被「生病」,令人唏噓不已。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體育的重要性眾所皆知,但迫於升學的壓力,現實中體育課卻常常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曾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只有從制度上保證體育老師不會再被「生病」,孩子們的體質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基於考試作為指揮棒的特殊地位,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平起平坐,無疑能有力「倒逼」師生家長重視體育,可以極大提高體育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並調動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鍊的積極性。雲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中的「小胖墩」「小眼鏡」「豆芽菜」越來越多,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身體和心理健康發育的關鍵時期,必須通過相應的運動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提高體育課地位固然是共識,但一下子提升到「第4大主科」的位置,如何穩妥落實,確實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專家表示,此舉將是體育教育領域的一次「倒逼」式改革,體育的100分能否嚴格把關很重要,需要教育系統從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增加體育教師崗位、完善體育考核機制、堵住人為操作漏洞等方面著力。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在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上,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是一個客觀事實,儘管通過加強鍛鍊,大部分孩子的體育素質會有所提高,但如果在成績標準上不好好權衡,很可能會導致一些運動機能天生有所欠缺的孩子,被別人輕易拉開差距,恐怕會衍生新的不公平。換言之,一定要考慮到學生體質的先天不同,切忌搞「一刀切」,更不能制定「競爭性」的體育考試標準,避免由強身健體的素質教育導向滑向另一個應試教育的斜坡。
還有,與文化課考試相比,體育測試本身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乃至某種操作空間。如何避免在體育中考測試中出現「人情分」「腐敗分」,如何健全體育考試制度,完善技術監督,不給別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機,需要做很多細緻紮實的工作。
當然,部分家長也要切實轉變觀念。孩子身體健康永遠第一,沒有好的體質一切都是零。即便因為自家孩子運動能力天生欠缺而沒拿到理想的分數,相比於體質的提升,分數低並不代表孩子就真的「吃虧」了。更何況,對於絕大多數孩子而言,只要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100分並不是問題。因此,對於不愛運動和天生體質差的孩子來說,可謂挑戰與機會並存,怎能一味以噩夢視之?體育成主課,「小胖墩」「小眼鏡」「小屏奴」等有望「治癒」,可謂善莫大焉。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希望經過若干年的努力,能夠把體育真正做成一門主課。在中考裡面,它要起到主課作用,就跟語數外同分值。」 提升體育課地位,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刻不容緩,但也要考慮孩子身心條件,穩妥推進。從全國範圍來看,雲南這次改革是試水也是破冰,雖然成效還有待實踐檢驗,但其首倡之功的象徵意義或許大於實際意義。(特約評論員 胡欣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