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100分成「主科」:體育教育改革加速落地,動因體育佔先機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歲末年初,「雲南中考體育與語數外並列100分」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可以預見,「體育100分,成四大主科之一」作為新的指揮棒,將推動各方對體育的重視。

但體育教育改革該如何科學推進,避免陷入過度「應試化」?作為中間重要一環,體育教育產業及創業機構如何破解諸多難題,助力加快體育教育改革落地,值得探討。

麻雀變鳳凰 體育100分成「主科」

據悉,雲南省首吃「螃蟹」,將中考體育成績從過去50分上調至100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平起平坐。「麻雀變鳳凰」的背後,是社會與時代對健康的呼喚與寄望。

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已開始亮紅燈。課業負擔多、課外活動少、電子產品濫用導致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小屏奴」誕生。

以青少年近視為例:目前,我國「小眼鏡」人數已超過1億人,中、小學生近視率分別高達71.6%與36%。無疑,雲南此次中考改革是一劑對症下藥的良方。

事實上,此前,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不少文件和政策,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也曾多次呼籲做好體教結合工作,還提議在全國推廣「小籃球」計劃。

儘管政策利好,但近年來,不少學校實際落實的體育教育課程仍不能達到要求,甚至還催生了種種亂象:中考體測中,拉關係走後門、搞突擊走過場、冒名替考時有發生,甚至還有考生使用興奮劑事件。

類似亂象無疑使體育考試陷入了非正常「應激狀態」,將體育運動進一步推向應試教育、快餐式教育。

對此,新京報發表評論稱,從根本上說,重視體育就該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技能;提高學生體質,首先應該轉變目前的應試思路,堅持教育規律。新華社也發表評論稱,提升體育課地位,這樣的改革,正當其時。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並養成勤於鍛鍊的習慣,將讓他們受益終身。

破解運營難、場地難、師資難 動因體育做了什麼?

推動體育教育改革落地,建立良性健康發展的生態,需要政策、學校、產業等多方推動,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體育培訓機構的作用也至關重要。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創立的綜合類體育培訓機構,動因體育CEO那立偉在創業之初,就看到了國內體訓「重競技、輕大眾」的弊端,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不佳,大部分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專業、科學、系統的體育培訓。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前瞻性思維,那立偉意識到這其中孕育著巨大的機遇。

他想成立一家專業的綜合類體育培訓公司,幫助更多的青少兒大眾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幫助更多人找到興趣愛好所在,讓熱愛綻放!」,為青少兒的成長注入力量。

秉持這一初心和使命,9年來,動因體育深扎素質教育,抓住政策改革及市場崛起的機遇,迅速壯大。目前,動因體育業務覆蓋了全國18個城市,合作場館超過1000家,擁有麥迪+王適嫻領銜的4000餘名專業師資,累計服務超100萬用戶,十餘萬在籍學員,先後獲得3億元A輪、5億元B輪融資,融資額堪稱當年國內體育教育產業最大。

在體育教育這條新興賽道上,作為該領域的領跑者,動因體育一直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不斷試錯,努力排除道路上遇到的「運營難、場地難、師資難」等諸多障礙和阻力。

運營難主要體現在規模化、標準化兩個層面。規模壯大,帶來的直接問題是信息不透明、管理效率低等。另外,相比外賣、拼車等,體育教育這個「前無參照」的新興行業本身就是難以標準化的領域。

在經歷1.0「原始初耕」時代後,近兩年,動因體育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全力邁進平臺化時代。首先,實現組織架構升級,搭建了業內最大的產研技術團隊,實現線上透明化運營,以科技賦能,提升運營效率、質量。

在標準化方面,作為行業標準推動者和引領者,動因體育多管齊下。課程體系方面,創新使用了U型分班體系,針對不同年齡採取不同教育教學方式;教學模式上,顛覆傳統模式,創新運用「訓練+比賽」的教學模式,並首創「輔導老師+授課老師」的雙師教學方式,成為體育教育培訓的行業標準。

運動場館是體育教育的基礎、稀缺資源,相比而言,動因體育場館的數量、穩定性(安全性高、現金流穩定、時間段優)顯著優於行業。隨著精細化運營深入,動因體育產品逐步向前延伸,上線了少兒體適能,近日還將上線幼兒籃球品類,相應的場館由原來的分時租賃、全時租賃,又新增了全自營的少兒運動館。在新增場館之外,動因體育還運用智能排課系統,大大提升了單個場館的運營坪效,實現資源最大化。

體育教育啟蒙,從娃娃抓起。針對幼兒、少兒的特點,基於動因體育少兒運動館自營、場地大、主題豐富、器材多樣等優勢,動因體育自主研發了更多樣的少兒體適能、幼兒籃球課程,讓孩子在趣味遊戲中得到更全面、更系統、更規律的鍛鍊,在玩耍中增強體質,心智成長,塑造完整人格。

師資力量方面,從引進外籍教練開始,到開設專業教練人才培養學院即動因學院,嘗試系統化地解決師資問題。

政策持續加碼,行業持續發力,可以預見,體育課地位的上升,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不過,體育教育改革頭緒多、難度大,非一蹴而就,不可急功近利。作為體育教育行業的開拓者之一,未來,動因體育將緊跟政策,與學校、行業一起,同向發力、久久為功,為青少兒「健康體魄、健全人格」100分加油,呵護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體育成「主科」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意
    宋鵬偉近日,雲南省發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將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為100分,引發熱議。對此,雲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此次改革分值的變化,是根據各科目的課時、容量、難度來測算:關注度最高的體育分值,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學生體質監測合格佔60分,體能與技能測試佔40分。(中新網12月31日)「我也有今天?」或許,這是很多體育老師的第一反應。
  • 體育主科地位不能僅靠「中考100分」,警惕運動應試教育
    這次落實到分數上的重視,是自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提出「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項目」後,再一次對體育「第四主科」面貌的刻畫。然而,提50分是否能真正實現體育的「主科地位」?
  • 雲南中考改革體育與主科並列100分,體育老師:不用再讓課
    近日,雲南省發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將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為100分,引發熱議。對此,雲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此次改革分值的變化,是根據各科目的課時、容量、難度來測算:關注度最高的體育分值,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學生體質監測合格佔60分,體能與技能測試佔40分。
  • 最新中考改革:14科全考,體育提升至100分,成「第四主科」!
    今天體育老師不舒服,由(語文老師)我來上;今天體育老師有事,由(數學老師)我來上……「某某老師,下節體育課我先佔用下」,多年來,其他老師佔體育課已經成為了「正常」的一件事,這也導致體育老師成為了校園裡最「卑微」的存在,學生們「敢怒不敢言」。
  • 體育成為四大主課之一?雲南這項教育改革刷爆了家長的朋友圈
    「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近日一項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刷爆了雲南中學生家長的朋友圈,並衝上了熱搜榜。據媒體報導,雲南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體育分值將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同為100分,音樂、美術、勞技也將列入考試項目,生物、物理、化學要考實驗操作,首次計入中考成績。「體育成了第4大主科」「體育老師不會再被『生病』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分值上升,對於不愛運動和先天體質差的孩子來說不公平」……對於這項提高體育分值的改革,公眾雖然觀點不一,但支持者頗多。
  • 雲南中考迎來「改革」,體育將與主科同分,學生開心家長表示顧慮
    文/大樹說教育隨著教育的不斷發現,中考和高考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國家也是很重視的。所以,傳統的高考模式被取代,新高考應運而生,而高考改革之後,各個省份的中考也先後迎來了不同的改革。雲南中考迎來「改革」,體育將與主科同分,學生開心家長表示顧慮其實,早在很多之前,體育這個科目就已經加入到了中考裡面,但是因為所佔的分值並不是很多,所以並沒有引起家長還有學生的重視,那麼整體上就和想讓學生們重視體育的目的就背道而馳了。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OMO」的概念是2017年由李開復率先提出,因疫情而逐漸成為教育行業的熱點共識。其中,動因體育作為體育教育行業領跑品牌,一直努力在體育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上重點摸索與探路。線上+線下的融合教育方式,是動因體育早在2017年開始,就進行探索和研發,2019年正式上線的教學方式。
  • 體育成「主科」!教育部:中考體育將和語數外同分!
    」在許多中學,體育課的外號是「萬能課」,各科老師有求,體育老師必應。而「體育老師病了」也成為換課老師上講臺的開場白。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體育老師總「生病」的現象或將消失。近日,新出臺的中考改革政策上了熱搜——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教育部在發布會上針對體育中考的改革政策何時落實等問題作出了一系列的回應,可以說是官宣!
  • 雲南中考體育100分改革政策引熱議 體育考試改革的「第一隻螃蟹...
    近日,雲南省教育廳印發《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考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升到100分,與語文、數學、外語等同。 雲南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考試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方案》明確,雲南今後體育中考內容包括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和體質健康監測3部分,並賦予競賽加分;考試分三年六次進行;體育分值從50分提高到100分。該方案自2020年9月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施行。
  • 體育課成主課了,而且座次還挺靠前!
    在許多中學,體育課的外號是「萬能課」,各科老師有求,體育老師必應。而「體育老師病了」也成為換課老師上講臺的開場白。如今在雲南,體育老師總「生病」的現象或將消失。在即將進入2020年之際,雲南省新出臺的中考改革政策上了熱搜——該省計劃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
  • 教育 體育
    將教育綜合改革納入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各縣(區)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編發教育體制改革簡報16期。完成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改革試點的學校起到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制度建設】市教育體育局建立起政務信息約稿制度,制發統一的《約稿通知》,有效提高稿件針對性和實效性。10月,修訂完善市教育體育系統信息工作管理辦法,印發《攀枝花市教育體育系統信息工作管理辦法》。
  • 動因體育重引運動熱潮,「暑期訓練營」讓這個暑假「精彩一夏」
    同時,伴隨著暑假的到來,專注於青少兒體育教育培訓的動因體育也恰逢其時地推出了「暑期訓練營」,涵蓋了籃球、羽毛球雙項運動,旨在為疫情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未來體育發展保駕護航。動因體育由2011年在哈爾濱創辦的籃球培訓班發展而來。不足九年的時間,其已將培訓版圖擴張至全國20多個城市。
  • 體育考試改革的「第一隻螃蟹」如何吃?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近日,雲南省教育廳印發《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考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升到100分,與語文、數學、外語等同。雲南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考試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
  • 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倒計時100天
    、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兩個博覽會」)8月19日迎來倒計時100天。,2020兩個博覽會通過展覽展示、高峰論壇、配套活動、商務對接四大版塊,涵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全產業鏈,展覽面積達5.3萬平方米,邀請100多位各界嘉賓出席論壇演講,預計國內外品牌參展商共400多家。
  • 體育或將成為主科,美育也將納入中考範圍。中高考局部改革又來了
    在前天(10月16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對體育、美育科目納入中考的相關事宜進行了詳盡的解釋。關於中考改革的一些說法,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其細節,有些動向還比較陌生,下面咱們就來說說主要的一些改革動向吧。
  • 雲南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考試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
    近日,雲南省教育廳印發《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考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升到100分,與語文、數學、外語等同。雲南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考試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方案》明確,雲南今後體育中考內容包括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和體質健康監測3部分,並賦予競賽加分;考試分三年六次進行;體育分值從50分提高到100分。該方案自2020年9月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施行。《方案》出臺後,雲南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李光洪表示,體育中考100分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常練、堅持練,掌握一至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
  • 聯手體育明星 雅居樂首個特色體育小鎮落地
    在名目繁多的體育特色小鎮方面,雅居樂打出的招牌是聯手劉國梁、王楠兩位前國手的體育IP與桌球元素。小鎮將以桌球訓練基地為核心元素,圍繞桌球元素打造產業價值鏈,形成集體育、旅遊、乃至科技於一體的綜合發展基地,最終實現產業導入、人才聚集和城市的融合發展。
  • 西南醫科大學: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實施「三位一體」體育育人模式
    近年來,西南醫科大學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大力實施「三位一體」體育育人模式,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推動學生文化學習與體育鍛鍊協調發展。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讓學生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我喜歡練習八段錦。練習八段錦可以矯正肩頸,加強身體血液循環,消除疲勞。」近日,在西南醫科大學奧體中心體育場上,舒緩的音樂中,2019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楊歡正在學習八段錦。
  • 關於吉林省縣級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
    據統計,改革後新的體育行政部門中有54個為文化體育局4個為文教局、1個為文化體育廣播局,仍獨立保留體委建制的只有通化市東昌區一家。文體局是改革後縣級體育行政機構的主要形式。 (二)改革前後體育經費投入變化情況 據對29個縣(市、區)文體局的抽樣凋查,文體局1996年財政拔款平均為 55.85萬元。其中體育經費平均為 10.07萬元。體育經費平均額與改革前基本持平。
  • 智慧體育課解決方案
    中高考改革: 教育部明確表示:中小學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考體育成為必考科目,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高考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區、市),在高校招生錄取時,把學生體育情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減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