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成「主科」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意

2020-12-23 華聲在線

宋鵬偉

近日,雲南省發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將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為100分,引發熱議。對此,雲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稱:此次改革分值的變化,是根據各科目的課時、容量、難度來測算:關注度最高的體育分值,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學生體質監測合格佔60分,體能與技能測試佔40分。(中新網12月31日)

「我也有今天?」或許,這是很多體育老師的第一反應。可想而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被邊緣化的體育課,如今憑藉最高分值昂首步入第一梯隊後,必將在分數這個指揮棒下,深刻影響義務教育階段的現實格局。

「小眼鏡」「小胖墩」……中小學生的體質之差,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時長被一些奇葩新聞所佐證——跑二百米就上氣不接下氣,跑800米和站軍姿甚至還會有人暈倒。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超重率從1985年的1.1%上升到20.4%,肥胖率從0.5%上升到7.3%;從2016、2017、2018三年調查數據來看,學生體質健康的整體優良率分別為26.5%、29.3%、30.3%,上升趨勢明顯。但隨著學段升高,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也很明顯。至於近視情況,就更加令人擔憂:教育部2014年調研結果顯示,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5.71%,初中生為74.36%,高中生為83.28%。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非總人數)已高居世界第一,專家預測,若沒有有效的政策幹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

沒有人否定青少年體質的重要性,但就像成年人也很難擺脫手機依賴、拒絕運動等痼疾一樣,必須有足夠的壓力,才能讓青少年真正動起來。長久以來,體育由於分值少而「不受待見」,經常被語文、數學等「主科」所「借走」,或者變為自習課、作業課。而放學以後,孩子們又被各種輔導班佔據了大量時間,所以體質下降的趨勢很難扭轉。

目前,各地中考的體育分值一般在30—50分區間,與「主科」的分值相去甚遠,初三臨時抱佛腳也不至於影響太大。當體育躍升為「主科」後,分值是物理的兩倍,而且每年一考,還包括了對體質指標的考核,學校和家長們想不重視都難。想取得高分,唯有日常加強鍛鍊,像重視語數外一樣去提升體育技能,此外別無他法。

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在應試的指揮棒下,想讓學生們重視什麼,提高分值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有人說,孩子們的體質有差異,應試的方法可能不公平。其實,絕對的公平本就不存在,就像有的孩子不擅長數學,不也是一套評價標準?分值的大小,是按照對今後工作生活的重要程度來制定,既然誰也同意「健康比成績更重要」,體育的分值不該是最大嗎?退一步說,即使是為考而學,也會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進行戶外活動,而這本身對提高身體素質就是大有裨益的。

常識需要重申,也需要在壓力的倒逼下落地。兩個月前,教育部已經表態「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將與中考掛鈎」,可見雲南的做法只是一種率先響應,各地恐怕也會先後跟上這種「提高體育分值」的做法。人們常說,沒有身體健康這個「1」,再多的文化知識也是「0」。基於現實,不妨變一種思路:沒有提高分值這個「1」,再多的苦口婆心也是「0」。與其毫無希望地等待下去,不如行動起來,去扭轉這種趨勢吧。

相關焦點

  • 體育100分成「主科」:體育教育改革加速落地,動因體育佔先機
    歲末年初,「雲南中考體育與語數外並列100分」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可以預見,「體育100分,成四大主科之一」作為新的指揮棒,將推動各方對體育的重視。但體育教育改革該如何科學推進,避免陷入過度「應試化」?作為中間重要一環,體育教育產業及創業機構如何破解諸多難題,助力加快體育教育改革落地,值得探討。
  • 體育主科地位不能僅靠「中考100分」,警惕運動應試教育
    這次落實到分數上的重視,是自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提出「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項目」後,再一次對體育「第四主科」面貌的刻畫。然而,提50分是否能真正實現體育的「主科地位」?
  • 體育成為四大主課之一?雲南這項教育改革刷爆了家長的朋友圈
    意見指出,體育分值將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同為100分,音樂、美術、勞技也將列入考試項目,生物、物理、化學要考實驗操作,首次計入中考成績。「體育成了第4大主科」「體育老師不會再被『生病』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分值上升,對於不愛運動和先天體質差的孩子來說不公平」……對於這項提高體育分值的改革,公眾雖然觀點不一,但支持者頗多。
  • 最新中考改革:14科全考,體育提升至100分,成「第四主科」!
    今天體育老師不舒服,由(語文老師)我來上;今天體育老師有事,由(數學老師)我來上……「某某老師,下節體育課我先佔用下」,多年來,其他老師佔體育課已經成為了「正常」的一件事,這也導致體育老師成為了校園裡最「卑微」的存在,學生們「敢怒不敢言」。
  • 體育成「主科」!教育部:中考體育將和語數外同分!
    」在許多中學,體育課的外號是「萬能課」,各科老師有求,體育老師必應。而「體育老師病了」也成為換課老師上講臺的開場白。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體育老師總「生病」的現象或將消失。近日,新出臺的中考改革政策上了熱搜——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教育部在發布會上針對體育中考的改革政策何時落實等問題作出了一系列的回應,可以說是官宣!
  • 體育成主科,美育入中考:結局到底會怎麼樣?
    而這正是理解二十年來教育改革史與國家教育政策生產的核心邏輯。▍1998〜2002:作為工具的素質教育在新世紀以來的整體教育改革脈絡中,無論是世紀之交開始的素質教育改革還是2010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其改革的目標都是實現「素質教育」。
  • 把英語踢出主科才能凸顯教育公平嗎?
    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表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將中小學的英語由必修改為選修,才能更加凸顯教育公平。在2020年4月13日浙大教師有關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視頻引起很大的播放量,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分量,是我們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 素質教育在無錫開出幸福之花
    《無錫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把「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程」作為重點工程之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創新德育方式,開齊開足、創新體育、美育、勞動等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 素質教育成主流 畫啦啦小燈塔打造網際網路少兒素質教育嚴選課平臺
    隨著消費升級和國民教育觀念的革新,素質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佔據愈來愈顯著的位置,尤其是80後、90後父母普遍注重從學前階段即對孩子進行素質啟蒙教育,催生了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國家也一直在優化青少年素質教育發展思路與推進綱要,素質教育逐漸從補充走向主流。2019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強調堅持「五育」(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並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 雲南中考迎來「改革」,體育將與主科同分,學生開心家長表示顧慮
    文/大樹說教育隨著教育的不斷發現,中考和高考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國家也是很重視的。所以,傳統的高考模式被取代,新高考應運而生,而高考改革之後,各個省份的中考也先後迎來了不同的改革。雲南中考迎來「改革」,體育將與主科同分,學生開心家長表示顧慮其實,早在很多之前,體育這個科目就已經加入到了中考裡面,但是因為所佔的分值並不是很多,所以並沒有引起家長還有學生的重視,那麼整體上就和想讓學生們重視體育的目的就背道而馳了。
  • 雲南中考改革體育與主科並列100分,體育老師:不用再讓課
    「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是學習學習,身體素質堪憂,確實需要重視體育。」昆明市民丁女士稱,自打兒子上初中後,因為學業繁重,犧牲了很多鍛鍊的時間。通過新政策這一狀況將得到改善。對政策的出臺,中學體育老師黃老師笑稱,「終於不用再讓課了」。「以前,體育課就是百變課,一會被語文老師借走,一會被數學老師借走。」
  • 英語終將從「三大主科」中消失
    英語成為與語文、數學並列的「三大主科」之一,有著歷史的必然。改革開放之初,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引下,在國際交往日漸緊密的背景下,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顯得尤為重要:學習國外先進理論和技術需要英語,出國留學、進行國際交流需要英語,拓展國際業務、從事國際貿易也需要英語,於是英語教育得到空前重視,不但成為大學的必修課、進入中高考,還有了等級考試,成為一門「專業技術」;英語不但位列基礎教育「三大主科」之一,甚至成為某些大學或專業的「授課語言」。
  • 淺談: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三大基本任務:培養身體素質,培養心理素質,培養社會素質。我以前對素質教育是有誤解的。我以為素質教育是針對學生的。農村的教育。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做點事情。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這一點我也很有感觸。
  • 吐槽中考體育負擔重,可為啥課間跳「鬼步舞」時孩子們那麼快樂?
    多年來,學校體育一直處於「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地位,體育課在很多學校、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是「副科」,碰上面臨中考這樣的重要節點,體育課頻繁讓課給「主科」的情況不在少數。
  • 英語,是不是到了退出「三大主科」的時候了?網友:任重而道遠
    語文作為主科是無異議,學習語文,才可以識文斷字,才能說話辦事。不學語文,溝通都成問題。因此,從小學到大學,語文都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語文是「各科之母」。而數學被稱為一切科學的基礎,可以說人類的每一次重大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後面強有力的支撐,所以數學成為主科也是當之無愧的。
  • 思創客淺談素質教育品牌發展
    我國早在2006年就提出素質教育概念,但一直停留於口號形式,應試教育重要性從未動搖。但隨著教育機構不斷提出推廣素質教育的相關政策,素質教育開始成為未來教育的風口浪尖,蘊含著不小的發展機遇。同時,素質教育品牌發展正處於似懂非懂的起步期,和這個行業一樣,亟需正確的方向與道路。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楓葉教育集團副總裁談素質教育:楓葉的理想與追求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可能缺失了許多應有的素質。所以,楓葉在對學生心理素質、思維能力、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會促進他們完成一些深層次的轉變。學生要對自己、對家長、對社會負起應有的責任,這是成長為國際精英人才的必然途徑。  四、楓葉高中設領事課程  楓葉高中沒有班主任,只有領事,這也是楓葉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領事的角色似乎與班主任一樣,但其實區別還是比較大。
  • 重慶「烤魚之鄉」有所中學,素質教育譽冠三峽!名字卻容易混淆
    重慶萬州高級中學:「烤魚之鄉」的教育明珠說到重慶市萬州區,很多人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萬州烤魚」「萬州炸醬麵」「萬州格格」等小吃。近年來,該校在夯實智識教育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文化、科學、體育教育,成為萬州區素質教育的一顆亮麗明珠。辦學特色:多元育才該校著力探索特色高中建設,提出了「為造就千姿百態的人才奠基」的辦學理念,「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多元成才」的育人目標。
  • 體育課成主課了,而且座次還挺靠前!
    在許多中學,體育課的外號是「萬能課」,各科老師有求,體育老師必應。而「體育老師病了」也成為換課老師上講臺的開場白。如今在雲南,體育老師總「生病」的現象或將消失。在即將進入2020年之際,雲南省新出臺的中考改革政策上了熱搜——該省計劃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