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了南非曾經富裕,人們想到的首先是貧窮。事實上,早些時候,非洲南部還有一個國家也很富裕,它就是辛巴威。
辛巴威地圖
如今的辛巴威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讓人很難想像,這個奇葩的國家的經濟曾經一度比肩南非,是黑非洲僅次於南非的富有之地,而它的首都哈拉雷更是繁華無比,有非洲「小巴黎之稱」。
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夜景
辛巴威面積39萬平方公裡,比日本大一些,人口約1600萬。首都哈拉雷位於北部高原,人口約200萬,是辛巴威最大的城市,因城市裡道路兩旁都種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多種各色花樹,十分漂亮,有「花樹之城」稱號。雖然處於熱帶地區,但由於是高原,所以氣溫宜人,四季如春。市中心林立的高樓昭示著這座城市的曾經的輝煌,它們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
花樹之城名不虛傳
辛巴威工業門類齊全,農業條件優渥,旅遊資源豐富。20年前,發達的農業生產讓這裡成為非洲的糧倉,小麥玉米大量出口到國外(包括中國在內)。非洲災荒年份,辛巴威僅玉米就出口了45萬噸,不僅養活了大批的災民,本國居民更是衣食無憂。加上這裡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炭、鐵礦、金礦,以及繁榮成長的旅遊業收入,這個時期,辛巴威的經濟飛速發展,辛巴威幣與美元的兌換比為1:1.5,比美元還要值錢。
辛巴威驚人的貨幣,這個數字一眼恐怕難以讀出來
然而好景不長,從2000年開始,辛巴威的經濟開始直線下滑,每年經濟總量不升反降,到2005年的時候,人均購買力倒退到了50年前的水平,失業率更是高達80%,龐大的無業游民更是為城市帶來了安全隱患,2011年,哈拉雷被評為全球最不宜居城市。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與其夫人
辛巴威這場災難來自於總統穆加貝的改革,這是一場很糟糕的改革。改革的初衷是為了黑人的利益,白人的土地被強制分給黑人,致使大批白人離開這個國家,逃到尚比亞、波札那等國,白人在國家的比例由10%下降到1%;外資企業,也被強制要求必須黑人佔有51%的股份(包括大量中國企業在內)。大批不善經營管理的黑人,讓工農業產值急劇下降,原本一個農業淨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加上官員的腐敗、外國援助的取消,這片非洲樂土一下子變成了貧民窟。辛巴威GDP的67%用作了政府的運行。穆加貝總統執政37年,單工資收入就高達千萬元人民幣,個人資產更是不可估量,總統夫人在巴黎一次購物就消費12萬美元。
辛巴威邊境壯觀的維多利亞瀑布
如今這個國家的經濟正在慢慢恢復,不過要恢復曾經的水平,恐怕還需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