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非洲咖啡產國——辛巴威咖啡

2021-02-22 咖評

  

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或許現在很少能聽到辛巴威的咖啡,辛巴威曾經也是和巴西、肯亞、埃塞爾比亞等生產大國一樣,2000年以後,由於政局動亂等原因,辛巴威的咖啡產業出現斷崖式下跌,即使辛巴威的咖啡業開始復甦,它仍然落後於馬拉威,盧安達和肯亞等基礎設施完善的非洲國家。

種植地理 

辛巴威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維多利亞瀑布、贊比河(Zambesi River)、贊比西河上遊的卡裡巴水壩(Kariba Dam)與大壩攔阻河水積蓄而成的卡裡巴湖共同圍成辛巴威北邊的疆界,與尚比亞相鄰。辛巴威的東邊國界全部與莫三比克相鄰,西南為波札那,南境則有一部分與南非相連,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為界。面積約39.1萬平方公裡。

辛巴威東部邊境為山地,其他分屬三級階梯狀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點2,592米。北部屬贊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辛巴威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份溫度最高達32℃,7月份溫度最低,約13~17℃。年降水量從西南向東北,由30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咖啡種植歷史 

辛巴威於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種植咖啡,1920年前後卻幾乎因為蟲害而遭到滅頂之災。從1950年起,隨著印度和肯亞的咖啡農民遷移到辛巴威,辛巴威才具備了生產優質咖啡的知識與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南部非洲的農場主們建立咖啡種植園時才開始慢慢大規模種植的。前街咖啡覺得辛巴威咖啡中所含的酸味、果味等味道與肯亞咖啡相似,不過濃度比肯亞咖啡高,且葡萄酒味和香味更重。

 

咖啡產區 

辛巴威的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東部高地臨近莫三比克的地區,高地主要是由奇馬尼馬尼(Chimanimani)山脈和往北的尼揚加(Nyanga)山脈構成,而尼揚加山脈又受到伊尼揚加尼(Inyangani)山的遮擋。咖啡產區分布在馬紹納蘭省(Mashaonaland)和奇平加(Chipinge)。

馬紹納蘭省(Mashaonaland)

馬紹納蘭位於辛巴威的北部,靠近莫三比克邊境的一系列山區,高低的氣候比非洲其他的地區更涼爽、溼潤,降雨量也更高,由於靠近印度洋,所以有著大量的霧氣和露水。

  

奇平加(Chipinge)

作為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早在中世紀,Shona人便在此建立了文明,創建了規模宏大的大辛巴威古城Great Zimbabwe Ruins。由古城往東50公裡,就是出產辛巴威最高品質的咖啡豆,產量也是全國之冠的奇平加地區。這個靠近莫三比克邊界,由奇馬尼馬尼山脈和尼揚加山脈構成的東部高地,擁有良好的土壤條件、較高的海拔、常年降水等高品質咖啡種植所需一切條件。

種植品種 

辛巴威只要種植卡蒂姆 (Catimor):1959年,葡萄牙人將巴西卡杜拉與提摩混血,培育出抗病力強的卡蒂姆/卡提摩,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種。卡蒂姆是卡杜拉和帝汶的雜交種——別跟卡杜拉和卡杜艾弄混了。


這種高抗病性的植株具有抵擋咖啡葉銹病的能力,因此在20 世紀80 年代被拉丁美洲國家廣泛種植。很遺憾,因為帝汶種(又稱阿拉布斯塔種)是帝比卡阿拉比卡種與羅布斯塔種自然雜交的產物,雖然後者可以賦予它抗病性,但阿拉比卡品種的細膩口感也就此消失了。

咖啡處理法 

辛巴威北部種植地區因年降雨量較多,咖啡豆一般使用水洗法處理為主 。前街認為水洗處理法能為咖啡提升乾淨度,同時也能更好體現該產區咖啡豆濃鬱的果汁感與葡萄酒酸香的特點。

收先在收集好的咖啡果實中加大量的水,衝去浮在水面上未成熟的果實與雜質,進行選豆,再以脫肉機脫去果皮果肉。接著放入發酵槽發酵18~36小時,使發酵菌溶掉咖啡果實表面的果膠,清水清洗後,在進行乾燥。

 

前街烘焙建議 

烘焙水洗咖啡豆通常希望表現得更乾淨明亮,主調要明顯,因此一爆以後發展的溫度不能太高,表現在出爐溫與一爆點的差異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豆表和豆芯的顏色差異不能太大,溫度上升儘量平緩。前街烘焙師建議辛巴威咖啡豆使用中淺烘焙,中淺烘焙度能更好表現出咖啡豆的酸香。

前街衝煮建議 

前街推薦使用V60錐形濾杯。V60杯口比較大,再加上其獨特的螺旋形曲線肋骨,使空氣更容易被排出從而提高萃取質量。口感可能不夠厚實,但是其高濃度所帶出來的酸甜與明顯香氣是它的一大特色。

水溫:90-91度

研磨度:細砂糖大小/20號篩碗篩粉到80%

粉水比例:1:15

粉量:15克

衝煮手法前街咖啡採用分段式萃取,即三段式注水,30克水悶蒸30秒,第二次小水流繞圈注水到125克斷水,待水下降再慢慢注水,速度均勻,水位不宜過高,再次注水到225克停止,萃取時間2分鐘——2分10秒(包含悶蒸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評 vdailycom 」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咖評 vdailycom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相關焦點

  • 咖啡產地 | 經歷大起大落、差點崩潰的辛巴威咖啡
    辛巴威位於非洲南部,是個不臨海的內陸國家,右接莫三比克。辛巴威於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種植咖啡,1920年前後卻幾乎因為蟲害而遭到滅頂之災。從1950年起,隨著印度和肯亞的咖啡農民遷移到辛巴威,辛巴威才具備了生產優質咖啡的知識與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南部非洲的農場主們建立咖啡種植園時才開始慢慢大規模種植的。
  • 咖啡知識連載11:盤點全球所有咖啡產國,真是不比不知道!
    4、馬拉威馬拉威盛產瑰夏和卡蒂姆,兩個品種在咖啡品質上可以說是一頭一尾,雖然是世界上最小的咖啡產國,但是品種繁多,這也使得該國的咖啡產業比較混亂,只能說他多樣,咖啡也只是起步階段而已。8、辛巴威辛巴威的咖啡發展只能說是比較坎坷,比較可惜,曾經也是產量大國,但是因為政治問題導致的戰亂,很多咖啡農場遭到破壞,雖然有天然的地理氣候條件,但是戰爭不斷,開始還有很多歐洲企業注資扶持,但是紛爭不斷,慢慢也就沒有興致再花錢了,只能說很可惜
  • 咖啡產地地圖 第二大阿拉比卡產國宏都拉斯咖啡概況
    前言  本系列文章為開發荔枝微課《咖啡產區地圖》和生豆貿易中產生的系列衍生文章。非洲主要產區已經寫完,從今日起按照咖啡這兩年咖啡國家咖啡產量世界排名來寫,今日更新第二大阿拉比卡產國宏都拉斯咖啡概況。
  • 薩爾瓦多咖啡--曾經的世界第四大咖啡產國
    別小看薩爾瓦多的咖啡產量。全盛時期,它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產國,但內戰了數十年,幾乎拖垮咖啡業,所幸近年停止戰亂,咖啡業亦恢復生機。內戰為薩爾瓦多國家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農民任田荒蕪,未能趕上近二十年來最流行的卡提摩曝曬式栽培列車,因此保住了古老的波旁、鐵畢卡品種,也就是說,薩爾瓦多仍採用最傳統遮樹蔭的方式栽植,對咖啡的提香有正面意義。
  • 盤點:7大咖啡產國的頂級咖啡
    剛剛接觸精品咖啡的朋友看到咖啡豆包裝上的標籤可能會一頭霧水。G1?蘇帕摩?AB?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嘿鳥就帶大家解讀精品咖啡標籤上最末端的位置——咖啡豆等級的劃分。不同國家咖啡豆等級劃分的依據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按瑕疵豆的數量來分;有的是按咖啡豆的顆粒大小來分;有的是按照咖啡豆生長的海拔高度來分。
  • 咖啡產地 | 第三大咖啡出口國之哥倫比亞,咖啡產區和產季簡介
    產區介紹 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三大的咖啡出口國,主要出品阿拉比卡咖啡,也是出口最多阿拉比卡豆的國家。今天該國是繼巴西後的第二大咖啡生產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國。哥倫比亞咖啡經常被描述為具有絲一般柔滑的口感,在所有的咖啡中,它的均衡度最好,口感綿軟、柔滑,可以隨時飲用,它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被譽為「綠色的金子」。
  • 非洲咖啡之旅邀請函┃非洲咖啡行業考察和人文風情體驗
    肯亞是非洲重要的咖啡豆產地之一,肯亞政府極其認真地對待咖啡業,在這裡,砍伐或毀壞咖啡樹是非法的。肯亞咖啡的購買者均是世界級的優質咖啡購買商,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像肯亞這樣連續地種植、生產和銷售咖啡。肯亞種植的是高品質的阿拉伯克咖啡豆,咖啡豆幾乎吸收了整個咖啡櫻桃的精華,有著微酸,濃稠的香味,深受世界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 非洲咖啡產國蒲隆地咖啡故事 蒲隆地非洲之心咖啡衝煮風味描述
    蒲隆地,一個位於非洲的小眾咖啡產國,前街咖啡一直有上架一支來自布隆地的非洲之心。前街通過杯測發現蒲隆地的咖啡豆對比埃塞和肯亞的咖啡豆,蒲隆地咖啡的酸質沒有想埃塞產區的清新透徹,也沒有肯亞產區醇厚的果汁感。接下來前街就來說說蒲隆地咖啡。
  • 咖啡小白進階3:感受咖啡迷人的酸,科普非洲產區咖啡特色
    本文經「 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咖啡小白進階Level 3 | 感受咖啡迷人的酸,非洲產區咖啡特色》作者:咖啡工房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咖啡小白進階Level 3 , 開始接受酸的咖啡,分辨各種酸,體會酸度,從咖啡小白進階Level 1 進階 咖啡小白進階Level 2 ,慢慢開始喜歡喝非洲豆
  • 科普| 除了肯亞和埃塞,非洲還有什麼咖啡國家?
    咖啡種植地區主要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在洲際上,咖啡主要種植在非洲、中美洲以及亞洲地區。其中亞洲地區的咖啡主要普遍為草本香料等風味,美洲主要為堅果平衡等風味,非洲則普遍為果酸等風味。 在咖啡館中我們比較常見的衣索比亞以及肯亞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非洲咖啡豆。那麼除了這兩個咖啡產國之外,非洲還有什麼地方種植產出咖啡呢? 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非洲咖啡的那些產國吧。 衣索比亞是非洲阿拉伯種咖啡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出產全世界最好的阿拉伯種咖啡。
  • 全球53個咖啡生產國分布圖 咖啡風味詳詳詳詳詳解全記錄…
    咖啡的世界豐富而有趣,各大洲的咖啡有一些共性各有特色,咖啡是赤道到北緯十五度的產物,因此,南美和亞洲及非洲都有生產。但是,在赤道至北緯十五度所產的咖啡,太過濃烈,且有苦味,故只有一些喝咖啡而不知其味的人,才會愛好。其實最好的咖啡應該產自北緯十五度至北回歸線之間。
  • 辛巴威,曾經是非洲的富國
    提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了南非曾經富裕,人們想到的首先是貧窮。事實上,早些時候,非洲南部還有一個國家也很富裕,它就是辛巴威。 ,有非洲「小巴黎之稱」。
  • 史上最全的世界咖啡產區知識!
    南部的西達莫(Sidamo)和吉馬(Djimmah)亦是知名的咖啡產地,所生產的咖啡和哈拉所生產的口感稍有不同,酸味方面較為清爽,帶有核果的香味。在西達莫中有一個小區域名叫耶加雪啡(Yirgacheffe),其所產的咖啡有著非常迷人的特色,帶有茉莉花及檸檬的香味,以及似蜂蜜般甜甜的特殊味道,因此全球知名。
  • 世界十大精品咖啡產區咖啡豆風味簡介
    但是,在赤道至北緯十五度所產的咖啡,太過濃烈,且有苦味,故只有一些喝咖啡而不知其味的人,才會愛好。其實最好的咖啡應該產自北緯十五度至北回歸線之間。咖啡生產地大部分布在赤道南北回歸線之間,即熱帶或亞熱帶赤道以北25度及赤道以南30度。年平均氣溫在16-25攝氏度之間、無霜降,降雨量在1600-2000毫米的地區。
  • 辛巴威經濟的貨幣難題或正在解決,非洲多國加速擁抱人民幣?
    、納米比亞、盧安達、史瓦帝尼、坦尚尼亞、烏幹達、尚比亞和辛巴威。在辛巴威央行行長約翰·曼古迪亞看來,非洲的發展要擁抱人民幣。他當時表示,「大部分國家都得到了中國的貸款或者援助,用人民幣還款的話很有經濟意義」。再比如, 近日,辛巴威希望納入非洲離岸清算中心,採用人民幣結算,以增強當地銀行業的信心。辛巴威還希望與中國達成關於納入人民幣海外清算中心的協議。
  • 辛巴威新任總統宣誓就職 非洲多國領導人出席儀式
    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4日中午,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在哈拉雷宣誓就職,正式成為辛巴威總統。姆南加古瓦將完成前任總統穆加貝的剩餘任期,直到2018年總統選舉。報導稱,姆南加古瓦的就職儀式在辛巴威國家體育場舉行。
  • 公司名叫白咖啡 產的就是「白咖啡」?
    一盒白咖啡標出5個地址   很多去過東南亞旅行的人都知道,白咖啡是馬來西亞的土特產,約有100多年的歷史。白咖啡並不是指咖啡的顏色是白色的,而是經過特殊烘焙和加工工藝,將咖啡的苦酸味、咖啡因含量降到最低,保留咖啡原有的色澤和香味,顏色比普通咖啡更清淡柔和,淡淡的奶金黃色,味道純正,故得名為白咖啡。
  • 你要的世界咖啡產區知識,都在這裡!
    不過,近年來,由於受到氣候、經濟及咖啡樹老化減產等影響,其咖啡產量已不復往日榮景。既然象牙海岸也是非洲咖啡的主要生產國,為什麼我們對象牙海岸的咖啡卻無法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呢?這是因為,象牙海岸的咖啡幾乎全都是羅布斯塔種,僅有少數實驗性質的阿拉比卡種咖啡。
  • 咖啡的世界之旅(下)
    第一站:重返非洲大陸——法國傳教士豆種將Bourbon傳回非洲的主要渠道是法國傳教士「聖靈會」。1841年,法國傳教士在波旁島建立聖靈會第一個教會,1859年,他們在桑給巴爾島建立第二個聖靈會,1862年擴散至非洲大陸其他地方,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紛紛建立聖靈會,聖靈會的傳教士們也隨之將Bourbon逐漸種植到非洲大陸的肯亞高地、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山區等地。這種從波旁島引入的咖啡後來也被稱為「法國傳教士豆種」。
  • 非洲精品咖啡產區 衣索比亞咖啡的肯亞咖啡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非洲著名的咖啡產國衣索比亞和肯亞在精品咖啡界裡面赫赫有名,兩個產區的的咖啡風味都是一柑橘果調為主,但不同的是衣索比亞的咖啡風味是明亮的酸質,口感乾淨清爽。而肯亞的咖啡風味則是漿果果汁般的飽滿感,例如番茄汁。在前街咖啡,非洲產區的咖啡豆佔了上架豆子裡面的佔30-40%,從前街上架比例來說就清晰看到非洲產區的咖啡很受大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