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餘開洋 攝影報導)達州市農業基礎資源豐富,農業品牌眾多。為有效整合全市農業品牌資源,快速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產品美譽度、產品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達州集思廣益,構思出了「巴山食薈」這個標識作為達州市首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達州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薈」正式發布!
達州地處大巴山腹地,生態環境良好,雨熱同季,光溫同步,農業資源富集,物產豐饒,是全國三大「富硒」農產品產區之一。全市糧食產量320萬噸,居全省第一,實現「十四連增」;富硒茶葉、薴麻、中藥材、脆李、香椿、特色產業基地總規模達到270萬畝,相繼被認定為「四鄉三都兩基地」。全市共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35家,認證農產品地理標誌14個,綠色農食品45個,有機產品34個,培育優質品牌農產品10個。這片綠色、生態、富硒的土地孕育出了大竹醪糟、蜀宣花牛、舊院黑雞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優質農產品。
達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熊隆東在致辭中表示,為有效整合全市農業品牌資源,快速提升達州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達州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達州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快速邁進,「巴山食薈」作為新時代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品牌強農的戰略抓手應運而生。
「下一步,我們將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萬達開統籌發展示範區創建的歷史機遇,緊扣三大關鍵,舉全市之力打造『巴山食薈』。」熊隆東表示,一是堅持市場導向。主動適應市場和消費需求,優選特色品種、綠色有機和具有功能價值的高品質農產品塑造「巴山食薈」品牌形象,提升「巴山食薈」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二是堅守質量底線。認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產」「管」並重,全面提升「巴山食薈」農產品質量,保障和維護「巴山食薈」的品牌公信力和質量安全。三是堅定雙輪驅動。在戰略定位、產業規劃、標準制定、質量管控、傳播推廣等方面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結合企業在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規範化管理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全面提升「巴山食薈」品牌價值。
據達州市政府副市長王全興介紹,「巴山食薈」中的「巴山」代表達州,表明達州農產品產地的地理位置,體現其綠色、生態、健康的自然屬性;「食薈」則音同「實惠」,意在告訴消費者達州農產品經濟實惠、物美價優,從市場和消費者的角度體現出較強的認同感。
今年8月,涵蓋市場上所有農產品共45個類別全部獲得商標專有權,標誌著達州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薈」註冊成功,今天正式對外發布!同時,為紮實推廣和使用好「巴山食薈」品牌,由達州市農業農村局主導成立達州市巴山食薈公用品牌發展協會,通過協會加強企業行業自律,實現自我管理,提升「巴山食薈」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