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玩手機。中秋佳節,又到了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時候了。時間與空間雖然把我們相隔在地球的各地,但是一輪明月掛夜晚,顯得那麼的唯美。一到中秋節思念便如藕斷絲連般一樣,剪又剪不斷,還拉著絲兒。其實中秋節的這些習俗不僅在中國有,很早之前便也傳入到了臨近的周邊東亞等國家。
中秋賞月的習俗從唐朝時便傳入到了日本,起初只是在貴族圈子裡盛行,後來逐漸擴展到民間,成為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
中秋節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僅意味著賞月,還要向神明進獻貢品,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習俗流傳至今。日本人在中秋賞月是不吃月餅的,他們吃的最常見的食物是「月見糰子」。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糕點,類似於天津的驢打滾,但是不同於驢打滾裡面沒有餡,嚼起來軟糯軟糯的,日本人也會把它作為供品來拜祭神。
而在日本中秋時節還有一種食物芋頭,這是芋頭收穫的季節,在日語裡芋頭被叫做芋名月。日本人們喜歡在月前供奉芋頭。
芒草是日本秋天看見最多的植物,它們植株高大,吐出白色的穗子,看上去非常美麗。據說芒草有闢邪的效果,古時候巫女用它來驅魔。所以在中秋之夜以芒草做裝飾,也是起到一個闢邪的作用。
韓國在古時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中秋節的文化習俗也傳入至。韓國人過中秋節叫秋夕節,有些年長輩的人常常調侃過中秋節說的剪刀剪刀剪刀。在中秋節時韓國人除了全家團聚之外,也會去追憶祖先恩德的,因此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在韓國一年中有兩次重要的祭祀,春節與中秋節。
中秋節用新米做成飯,米酒來祭祀。祭祀結束之後,全家人一起享用祭祀的食物。人們還在中秋節到來之前去祭拜祖墳被稱為「省墓」,清除祖墳附近上夏季茂盛的雜草叫做伐草。以示晚輩的孝心。
在韓國,中秋的時候會吃一種獨特的食物叫鬆餅。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作而成,裡面包裹著餡豆沙、粟肉、棗泥等,蒸製時需要墊有松毛而得其名。
韓國人在中秋期間會吃一種叫花蟹的海蟹,不同於中國的湖蟹。
越南過中秋的傳統最早上溯到十二世紀李氏王朝時期,國王將它定為大眾節日,越南人在農曆八月十五,又被稱為節中秋,在越南,中秋節除了家庭團圓外就是兒童節,這一天孩子是節日主題。中秋在越南是聖誕節和萬聖節的混合體。據越南民間說法是,在中秋節前是越南農忙之時父母無法照顧孩子,小孩只能自己找小夥伴玩耍,所以到中秋節農忙結束之時,越南的父母在農曆八月的中秋節慶祝,既是慶祝豐收的日子,也是對孩子表達親情關懷的日子。
在越南中秋節兒童們最喜歡提的就是鯉魚燈籠,這個鯉魚燈既有鯉魚躍龍門的含義,也是對未來祈福平安。越南中秋的特色食物是豬仔餅。豬仔餅又被稱為豬籠餅。它是廣東、越南人在中秋節時送給長者或小朋友的傳統食品。因為做成小豬的形狀而得名。這種好看好玩的月餅深受越南兒童喜愛。
中秋節,既是中國人過的節日,也是其他東亞國家的節日,在傳統節日裡,我們共賞一輪明月,共度美好的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