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有座「金山」,金山裡面有個「一泉」,就是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這個小景區自2019年6月因提升改造施工封閉至今,一直備受廣大遊客市民的關心與關注。11月30日,一泉景區即將以全新面貌正式恢復對外開放,作為金山景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泉恢復開放對景區整體運營意義重大。
很多人問,為什麼這眼泉水在歷史上名氣這麼大?因為:
一 唐朝時被名士評為天下第一。
二 康熙、乾隆都特別愛喝這水。
三 一度迷失,後來神奇的出現了。
金山腳下「中泠泉」水,早在唐代即已名滿天下,用中泠泉水泡茶,一時傳為佳話。唐代的張又新寫過一本煮茶專著——《煎茶水記》,稱刑部侍郎劉伯芻將天下泉水分為七等,其中揚子江南零水為第一。這七個地方的泉水,張又新都曾嘗過,很認可劉伯芻的評定。
江水至金山,分為三泠。「泠」亦作「零」,即是水流曲折之處。這「三泠」,也就是中泠、南泠、北泠。中泠泉因此亦被稱為南零水。劉伯芻將此水評為第一,「天下第一泉」的名頭,也就從此叫響了。
中泠水當年位於江心,水位較低,每逢揚子江水漲,泉眼便被淹沒,直至江水落下,才見泉水,故此取中泠泉水十分不易。
難得的東西,就是一個字——「貴」,這樣的水就成為了奢侈品,辛苦打到水後,要放在特定的瓶子裡,高價而售。
唐朝時,李德裕就安排人到京口辦事,順路帶一瓶中泠泉的礦泉水回來。
在「鎮江三怪」還沒闖出名頭的唐代,外地人來鎮江一趟,回去帶的名特產品,就是一瓶礦泉水吧。
到了宋朝,這水越來越考究,要用銅瓶來裝,才顯得珍貴。南宋的陸遊有詩《將至京口》為證:
臥聽金山古寺鍾,三巴昨夢已成空。
船頭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風。
城角危樓晴靄碧,林間雙塔夕陽紅。
銅瓶愁汲中欞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陸遊來到京口,都要弄個銅瓶到中泠泉那邊汲取一瓶礦泉水,請客煮茶用這個,特別顯品味。
到了清朝,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愛喝茶,太平天子的他對泡茶用水非常講究。他讀過爺爺康熙皇帝寫的《試中泠泉》:
緩酌中泠泉,曾傳第一泉。
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川。
認為鎮江的「中泠泉」最好,所以不僅下江南時到鎮江專門品鑑過泉水,還曾做了兩篇詩文——一篇《御製試中泠泉作》,另一篇《壬午仲春月中澣試中泠泉作》,專門讚頌「中泠泉」。
乾隆的認證
「中泠泉」水什麼樣子?據記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喝起來甘冽醇厚,特別適宜煎茶。
用「中泠泉」水沏茶,清香甘冽,並且能夠非常神奇的「盈杯不溢」,把泉水注滿水杯,水雖高出杯口,卻不見水不溢,在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硬幣沉底。
乾隆皇帝回到北京,仍然意猶味盡,所以提筆創作了讚頌「中泠泉」的兩篇詩文:一篇《御製試中泠泉作》、一篇《壬午仲春月中澣試中泠泉作》。
高宗純皇帝 御製試中泠泉作
大江西來源接天,流長入海於此成,奔川孕精育秀,乃少蓄結為波心,突兀之金山,五行相生本母義,詎因頭陀裴氏方名,傳互為其根仍妙。合山腰湧出乳竇,中泠泉古稱第一,今試品松枝拾取,文火燃玉乳印心,淡無滓雲漿入口,飄乎仙飄乎仙風,吹袂起左招浮邱,右赤松子平山第,五拜下風浮玉中,心洵無比而我廵,方喜遇此更慚惟,闢作福惟闢玉食,箕疇言不必高談,到斯祗惟飲其水。
乾隆在詩中說:今天我試著品嘗了一下「中泠泉」水,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泉,泉水甘甜醇厚,喝到嘴裡如同瓊漿玉乳一樣沁人心脾,好嗨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
我今生有幸南巡至此,不去品嘗美食,也不與人高談闊論,只想飲上一口「中泠泉」水就心滿意足了。
乾隆帝從唐朝,一直敘述到了當代,把這中泠泉水的好好狠狠的誇了一遍,用自己的大V號給鎮江的水做了代言。
我相信他不見得吃過鎮江鍋蓋面,也不見得吃過丹陽的鴨嬌。
水肯定是喝過的,論證過!
△晚清時期的中泠泉和鑑亭
瓶裝礦泉水鼻祖
宮中知道皇帝的喜好,特別製作了一個青花瓷罐,將乾隆帝讚頌「中泠泉」的兩篇詩文燒制在罐上。然後歷代御製,都會燒制這樣的「御用存水罐」。
青花詩文罐的肩部,以篆書寫有「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字的下面是一圈團形「壽」字錦地花紋,花紋下面的罐腹部位,以小楷書寫有清乾隆皇帝的兩篇詩文。
乾隆皇帝戀戀不捨的回到的紫禁城,在皇宮中,不管喝多好的茶,喝過「中泠泉」的他都覺得不是滋味。
他認為問題出在「水」上。
泡茶用水是關鍵,他開始想念那一口泉水。
可泉水在揚子江中,於是,乾隆皇帝試圖在北京附近,尋找可以與「中泠泉」相媲美的泉水。
△《中泠泉辯》左右各陳列了沈秉成《中泠泉記》碑刻及《中泠泉》泉名碑刻。
好水的標準:乾隆認為好的泉水不僅要甘甜、潔淨,水的質量還要越輕越好。
於是,他特意命內務府製做了一個銀鬥,對天下各地的泉水進行稱重。
經過測量,乾隆發現:濟南的珍珠泉,鬥重一兩二釐;鎮江的「中泠泉」,鬥重一兩三釐;杭州的虎跑泉,鬥重一兩四釐;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質最輕,鬥重僅有一兩。
於是乾隆下旨「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
終於找到中泠泉替代品的乾隆皇帝在宮中御膳房、御茶房所用的水,要全部從玉泉山運來。就是外出巡幸,只要不是太遠,也要有幾輛水車跟著,專門拉著玉泉山的水供乾隆爺使用。(在那個年代,這樣太奢侈了)。
但這些水,都是盛放在乾隆帝讚頌「中泠泉」的「御用存水瓶」中。
又有誰知道,這個特製的瓶裡,藏著皇上那份對鎮江山水的情懷。
△民國時期的中泠泉和鑑亭
△如今在金山景區內的天下第一泉—中冷泉
隨著金山從江心到陸地的登陸,這眼泉水一度迷失在蘆葦蕩中,尋找不到
後來是兩位晚清官員,根據僧人的提示,才在江灘中尋到到這眼名泉。
景區裡有一座「天下第一泉歷史文化展示館」,陳列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帝王將相及文人墨客與天下第一泉的淵源典故,以珍貴的出土文物碑刻展示和大量的圖文展覽,令參觀者生動直觀地了解天下第一泉跨越千年的歷史淵源、傳承發展與輝煌成績。
趁著初冬暖陽,不妨來一泉景區走走看看,在品味傳統歷史文化的同時,開啟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聽聽泉水的傳奇故事,感受鎮江文化的薰陶。
點擊分享:
老鎮江鎮江女婿白巖松
陶玉玲,永遠的鎮江「二妹子」
印青:軍旅走出的鎮江籍音樂家
這,就是鎮江的「辛豐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訪仙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陵口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大路鎮」啊!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裡!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