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OYO中國潰敗倒計時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商學院

文/趙正

OYO中國歷經上半年多位高管離職以後,很久沒有新聞了。

近期有媒體報導稱,OYO中國經過裁員之後目前員工只剩千餘名,僅是最多時的2019年的十分之一,同時,OYO中國的加盟酒店數量也只剩下1500家左右。這一數據是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今年9月的華住世界大會上的公開演講中提到的,季琦當時披露截止9月OYO在中國的酒店數量已經降低到1567家,而去年底這一數字是10354家,縮減的數量令人咋舌。對於OYO中國目前的酒店數量和員工規模,《商學院》雜誌發採訪函給OYO中國方面進行求證,截至發稿前未收到相關的回覆。

疫情加速危機的擴大

上半年,中國的酒店業因為新冠疫情陷入危機,幾大酒店集團也都處於半歇業狀態。最近,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酒店業才開始復甦,國慶黃金周期間,酒店業再次出現紅火的場面。然而,從2019年就開始陷入各種危機的OYO中國卻看不到任何復甦的跡象。

疫情後的3月,OYO被曝出第一波大裁員,當時被曝全球裁員5000人,其中中國區多達3000人。前公關部員工陳沐(化名)告訴《商學院》記者,3月的時候自己已經離開OYO中國,而公關部幾乎癱瘓,基本沒有什麼人了,對於公關部這樣的非核心崗位,OYO本來就不重視,加上疫情的影響,裁撤公關部自然是首先要做的。

除了裁員,OYO中國的高管也是更換頻繁。2020年春節前,OYO酒店中國區的COO施振康就已經離職,施此前曾擔任法國雅高酒店集團的高管,他的離職意味著中國區的高管中已經沒有具有酒店業從業背景的人。而3月以後,繼OYO酒店中國區的CHO凌震文離任後,CDO胡宇沸、直營業務COO兼EGM總負責人徐一峰也先後離任。

進入7月,OYO中國的CFO李維又離職,這是中國籍員工職位最高的一位員工離職,據悉,李維2018年9月正式加入OYO中國擔任CFO,是較早加入OYO中國的中國籍高管。在李維之後,OYO中國密集引入了中國本土的高管團隊,包括CHO(首席人力資源官)凌震文、COO(營運長)施振康、CTO(首席技術官)鄒嘉、CRO(首席收益官)朱磊等。

隨著中國籍高管團隊成員的相繼離職,OYO卻開始增加印度籍高管,這包括5月正式加盟OYO中國的印度人Gautam Swaroop,擔任執行長。Gautam Swaroop的加盟結束了中國區三年沒有CEO的尷尬局面。但是這位印度籍CEO的到來並不能挽回OYO在中國市場的敗局,OYO在中國市場上依然以每月平均900家酒店的數量快速縮減。

9月中旬,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華住世界大會上公開指出,OYO在中國僅剩1567家酒店,而2019年底的時候這一數字是10354家,僅僅10個月時間就丟掉了近9000家酒店,相當於一個月損失900家酒店。

在酒店專家、華美集團首席知識官趙煥焱看來,OYO在中國的失敗基本已經定局。雖然疫情確實加速了OYO在中國市場失敗的進程,但這10個月以來又沒有採取相應的對策挽救敗局,因此,其進一步的軌跡大概率是會退出中國市場。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OYO在中國市場能創造一個增長奇蹟,背後與雄厚的資本支持分不開。

2017年12月,來自印度的酒店集團OYO集團在深圳開出了第一家店。此後OYO開始一發不可收,截止到2018年10月30日,OYO在全國292座城市運營超過6700家酒店,管理31萬間客房,這個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國內第二大酒店集團華住酒店集團。那麼,OYO是如何在中國市場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做到了傳統酒店10年才可以做到的規模?

2018年下半年OYO酒店成立EMO事業群,開始在中國的低線城市瘋狂地開展地推工作,一家一家地和當地的單體酒店業主談合作,合作的門檻很低,酒店業主不需要花一分錢就可以加入OYO酒店,OYO酒店負責為單體酒店改換門頭,在OYO的酒店預訂系統上推送酒店信息。這樣的好事無疑吸引了很多小城市的酒店業主。

能在短短一年時間在酒店數量上超越華住集團,除了其1.0模式的超低門檻,背後雄厚的資金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2018年9月25日,OYO宣布獲得總額為8億美元的投資,除此之外還確認收到了2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使得D輪融資總額達10億美元。此輪融資由軟銀領投、光速創投、紅杉資本和Greenoaks Capital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參與投資。而此輪融資資金中的6億美元用於OYO酒店繼續擴大中國業務規模。

憑藉著雄厚的資本加持,OYO在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單體酒店市場攻城略地,很快就把加盟酒店的數量做到上萬家,近50萬間客房的規模。但是資本的逐利性也讓OYO很難在中國市場慢慢消化如此龐大的酒店規模,當利益衝突出現的時候,OYO能做的只能是倉促地推出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策,最終導致合作的單體酒店紛紛離去。

例如,2019年5月OYO酒店推出2.0模式,就是對合作酒店進行控價,通過大幅降低價格實現淡季入住率的提升,不少OYO酒店的價格降低到每晚三四十元的超低價,旺季則基本不大幅加價,目的是為了留住用戶。但是這種做法卻沒有留住用戶,畢竟依靠超低價格吸引來的用戶並沒有忠誠度,一旦價格調高,這部分用戶立刻就會失去。而動輒三四十元的住宿價格讓單體酒店根本就是做賠本生意。這樣的玩法讓酒店業主損失嚴重,導致大量的酒店業主紛紛維權和結束合作關係。

2.0的控價模式已經讓OYO與單體酒店業主的關係降到冰點,各地維權的事件不斷爆發,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面,OYO今年又推出「共贏寶」,也就是所謂的3.0模式。3.0模式取消了保底機制,沿用了抽傭的模式,算是「打臉」2.0模式。但是這時的OYO在中國酒店市場已經聲名狼藉,再做什麼都無法贏得酒店業主的信任了。

在趙煥焱看來,資本雖然可以幫助OYO快速擴張市場,跑馬圈地,但是資本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酒店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能依靠資本來建立。比如酒店集團內部的管理體系都是每個酒店多年摸索和積累形成的,短時間內很難模仿,而OYO的致命弱點就是雖然曾經可以把規模做得很大,但是這種加盟模式的黏度很低,它只是掛了個牌子,後面的管理幾乎是沒有的。

「對於小酒店加盟者,他們的關注點是預訂系統輸送客人和管理、服務的標準化。但是OYO沒有核心能力,就靠資本推動、靠補貼打動小城鎮的業主們加盟,靠門店數的增加繼續給投資人講故事、圈錢。靠補貼獲得的加盟店終究不持久,酒店生意的好壞主要是由城市的經濟活力和酒店所在位置決定的,貼個商標並沒啥用。」浩華集團董事總經理蔣海峰表示。

相關焦點

  •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哈羅單車再被約談背後,600億風口一地雞毛
    共享單車遭資本拋棄「尊敬的用戶,因維護需要,12月18日起松江部分運營區將逐步調整關閉,感謝您對哈囉的支持。」這是2019年12月份上海地區很多用戶收到哈囉的簡訊通知。而與此同時,居住在上海松江的市民突然發現,原先排列在松江各大街頭的哈囉助力車在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 瑞幸咖啡:成於資本,敗於內鬥?
    瑞幸咖啡共進行了三輪融資,先後獲得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君聯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等機構的投資,共融資5.5億美元。據悉,瑞幸咖啡公司COO劉劍,2005年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士學位。
  • 中潤資源5次更名成資本逐利工具 郭昌瑋運作屢告敗
    1993年,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鹽化企業躋身資本市場,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首家在深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他就是中潤資源的前身川鹽化A。然而,僅過三年,風光散盡,川鹽化A首次易主,公司更名為峨眉集團。此後,又相繼更名為東泰控股、惠邦地產、中潤投資,直到如今的中潤資源,上市26年,公司已經更名5次(不含ST、*ST)。
  • 中國你還能成為下個獨角獸嗎?oyo酒店
    曾經紅極一時的印度獨角獸---OYO酒店於2017年11月闖進了中國大陸市場,背書以軟銀資本為主,光速資本,紅杉資本的輔佐,迅速2年間在中國大陸拓展了338+個城市及19000+酒店合作上線。至此中國大陸高管以cso(首席供給官)王平,cro(首席收益官)朱磊為主;同時曾經的多位高管已相繼離職,clo(首席法務官)伍小翠,coo(營運長)施振康等。大區合併&裁員風波從3月1日起,oyo中國大區業務驟減,將原有的11個大區,調整為7個。
  • 等待了30年的註冊制 究竟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中國資本力量...
    2020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重要的珍貴歷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專題片——《中國資本力量》。專題片通過主要親歷者的傾情講述,再現歷史轉折重要關頭的思考與抉擇。過去三十年,中國資本市場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什麼?有人說,是註冊制改革。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2020年,恰逢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30而立,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是中國資本市場30年來一些重要政策決策的設計參與者,也是中國資本市場30年來一系列驚心動魄事件的親歷者,他日前在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新著《中國資本市場變革》中,回顧了中國資本市場30年得與失,並展望了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 從全民綜藝到差評無數,《極限挑戰》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但是,隨著《極限挑戰》收視的不斷提高,資本市場開始運作,許多廣告商開始介入了節目的製作,因此,電視臺會被迫地把《極限挑戰》的廣告經營交給外面的資本商。 而由於各大資本商的介入,他們開始左右節目的策劃,拍攝,甚至質量。因此在第四季時,廣告商就要求更換男人幫成員;要求必須在飯店拍攝;要求必須在旅遊景區行動等等。
  • 張維:資本非常道
    掌握資本的人,更需要處理好與資本的關係。無論約束資本膨脹的野性,還是發揮資本之於社會的最大價值,背後考驗的都是個人的價值觀。基石資本差異化的集中投資策略、對企業家精神的看重,乃至通過投資推動技術創新、社會進步的理念,都源自於張維獨到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  蘇龍飛/文  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而新興的市場,似乎每一個領域都繞不開同質化競爭的問題。
  • 資本的王道——第三屆中國資本市場IRM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12月19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資本的王道——第三屆中國資本市場IRM高峰論壇」在北京新世界酒店圓滿落下帷幕。來自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及優秀企業的代表們共同出席了此次盛典,並就中國資本市場的行業趨勢以及投資者關係管理進行了深入探討。
  • 如是資本張奧平:2021中國資本市場內卷消逝、增量重現
    「2021年中國資本將進入全面註冊制時代,將向美股、港股等全球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更近一步的靠攏。」張奧平指出,註冊制改革是堪比股權分置改革一樣的綜合性、系統性、全面性的制度性改革。在註冊制時代,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也將大幅提升,未來將會有更多優秀的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融資發展。
  • 紅杉資本7000萬元投資怡成生物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優勢資本宣布完成對北京怡成生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首輪7000萬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優勢資本(PreIPO)4月12日下午在京宣布完成對北京怡成生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首輪7000萬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 亞視再成資本玩物 鴻鵠資本重金阻擊青島亞視
    實際上,協盛協豐高層在今年8月已悄然「換血」,香港鴻鵠資本董事局主席鄧俊傑入主成為最大股東。協豐協盛的出現暫時牽制住了青島中金。但和司榮彬一樣,同為資本玩家的鄧俊傑,是否能助亞視起死回生並重現輝煌,仍是一個未知數。葉家寶終於選擇了辭職。作為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下稱「亞視」)的執行董事,2015年對於葉家寶來說格外艱難。
  • 潛在周報:第45周收錄99起投融事件,農業相關領域成資本熱點
    關注較多;國內文創領域的傳媒創企成資本熱點,天氣轉冷,體育健身領域爆冷。國外、醫療、特色電商和一元店在美國很受資本歡迎;O2O領域以印度為代表,獲得較多資本關注。 國內總體情況文創領域資本重新大熱,尤其是媒體類創企,本周資本熱度可圈可點,直播領域資本也相應增長;農業科技成全球資本關注熱點,尤其是國內,在農業科技、農業電商領域近期投融資活躍;汽車相關領域本周投資與上幾周持平,但在投資金額方面,本周明顯單筆投資金額變多,比克電池、停簡單均過億;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都是資本過剩惹的禍?
    中國確實處在一個資本過剩的時代。在經歷長期的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因為種種原因開始面對潛在增長率下行的事實,之前積累的資本無處可去,於是呈現出「美林風扇」和「野蠻人」等併購活躍的跡象。  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行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為主導經濟增長長周期的幾個因素都開始弱化。首先是中國面臨人口紅利消退的風險。
  • 文化資本切割美國社會
    莫裡用文化資本取代了經濟資本,來解釋文化對生活方式的影響,進而決定了社會階層的劃分。 當查爾斯·莫裡和理察·J·赫恩斯坦合著的書籍《鐘形曲線》於1994年第一次出版的時候,曾經激起自由主義權威、社會學家和當時的芝加哥知名律師巴拉克·歐巴馬的激烈抨擊。
  • 找鋼網獲得IDG、華晟資本、雄牛資本、紅杉資本和經緯中國1億美元D...
    找鋼網獲得IDG、華晟資本、雄牛資本、紅杉資本和經緯中國1億美元D輪投資
  • 加拿大礦業籲求中國資本
    4月22日,在中國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跨國投資研討會上,加拿大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事務所工業品及消費品市場負責人顧維利表示:「加拿大較大的礦業公司泰克康明科(Teck Cominco Ltd)需要中國資本。」
  • 實體性資本與虛擬資本的雙重操控
    時至今日,隨著西方虛擬資本日益呈現為資本運行的普遍化方式,國外馬克思主義者在對資本運行的內在邏輯進行批判的同時,展開了對資本外在運行方式的反思。  在資本運行的邏輯鏈條中,新自由主義可看作是其較為晚近的發展。
  • 文化產業:資本的文化與文化的資本
    資本與文化絕非冤家,兩者完全可以對話,戀愛,並聯姻。進而言之,文化資本早已是學界研究對象,比如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曾提出「文化資本」理論。如果說到文化與資本戀愛的成功,我們不能不提《少林寺》。1982年,電影《少林寺》熱映,河南嵩山少林寺名揚天下,如今已是一家架構完備的集團化企業。儘管近年來少林寺飽嘗過度商業化的質疑,但應該承認,沒有電影《少林寺》就沒有少林寺的今天。
  • 資本市場三十年|陳靂:資本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
    展望未來,陳靂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更好行穩致遠。尤其通過全面註冊制改革,將資本市場改革的所有環節打通,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讓企業真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新華財經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閆鵬)來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的時間點,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為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更高效通道,30年來,A股市場由最初的「老八股」發展到如今41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規模,資本市場始終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