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紅軍長徵放歌杜鵑草堂

2020-10-05 晨懷化

紅網時刻懷化10月4日訊(記者王石磊 通訊員 弘君)丹桂飄香,神州吉祥。10月2日,來自廣西柳州、湖南長沙、懷化和通道等地的100餘名友人遊客相聚紅軍長徵通道轉兵之地杜鵑草堂,舉行紅色主題系列活動。

他們首先著紅軍裝,配上仿真長短搶和長茅大刀,扛上紅旗,吹起軍號,沿著當年紅軍通道轉兵西進貴州的路線,重走長徵路。

下午,他們又採來竹滕和山花,自編花籃,一起到杜鵑草堂附近山坡上,脫帽鞠躬,向紅軍無名烈士墓敬獻花環,緬懷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

合攏晚宴後,國慶中秋紅歌篝火晚會在巜歡聚一堂》的喜慶氛圍中拉開帷幕,接著來自通道一中八一屆初中同學表演的《紅色娘子軍》和通道二中八一屆高中畢業同學小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縣溪鎮紅歌協會歌伴舞《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等節目相繼閃亮登場,懷化歌手張建梅大氣燎亮的歌聲、李冰蓮優美的舞姿、慷慨激昂的詩朗誦和本土幽默小品等節目也精彩份呈。大家齊聚舞臺合唱《歌唱祖國》更是把篝火晚會推向高潮、、、

最後,全體人員從臺上到臺下,圍繞著熊熊燃燒的篝火集體跳起了民族舞蹈《哆嘎哆耶》大團圓。

杜鵑草堂,這一長徵路上美麗鄉村的國慶中秋之夜沸騰了。

來源:紅網

作者:王石磊

編輯:張金東

本文為懷化站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紅色耀山鄉 一一慶「八一」杜鵑草堂軍民聯誼活動掠影
    活動現場活動現場懷化新聞網訊 8月1日,湘西通道轉兵之地縣溪鎮杆子溪村正進行著「慶八一」杜鵑草堂軍民聯誼活動縣溪鎮杆子村是紅軍通道轉兵西進貴州的主幹道之一,這裡居住漢侗苗族,頗具特色、味道鮮美的油茶讓來賓們大飽口福的同時,還感受著長徵路上濃濃的民族情誼和淡淡鄉愁。活動現場,懷化市文聯主席楊少波在長徵路上的鄉村講壇進行義務紅色講座《通道轉兵的歷史地位與時代價值》,面對臺下近200名軍民鄉親,他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精彩的演講贏得聽眾們陣陣掌聲。
  • 廣東省紅色旅遊文化促進會來通道轉兵地杜鵑草堂考察學習
    廣東省紅色旅遊文化促進會會長萬保民、秘書長李興輝一行18人來到湖南通道,沿紅軍長徵轉兵西進路線,走進恭城書院、通道轉兵紀念館以及位於通道縣杆子溪村杜鵑草堂,參觀紅軍轉兵西進指路碑、紅軍標語、侗鄉瀘定橋、紅軍亭等紅色文化舊址,並在這裡進行書畫筆會和紅色文化座談交流。當天,「通道轉兵」紅色文化創始人、懷化市文聯主席楊少波作《通道轉兵的歷史地位與時代價值》主題講座。
  • 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紅軍長徵精神的歷史見證
    長徵在人類革命歷史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在物資匱乏、戰亂動蕩的年代,紅軍革命戰士在黨的領導下,翻雪山、過草地、吃樹皮……為了紀念紅軍長徵精神,修建了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凸顯「艱苦奮鬥、革命奇蹟」紅軍精神。
  • 紅軍長徵與湖北:紅色的土地 紅軍的搖籃
    20萬長徵紅軍,6萬來自湖北。16萬紅軍英烈中,4萬是湖北籍。長徵,這部悲壯而恢弘的史詩中,湖北篇章盪氣迴腸。長徵前,10萬紅軍和40萬地方武裝在鄂成長8月16日,酷熱,本報聯合團省委、省黨史研究室組織的「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青年尋訪團首站抵達紅安。
  • 2020-10-11【徒步長徵路】→貴州百裡杜鵑風景區普底鄉
    天氣:陰霧【記錄地點】貴州•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普底彝族苗族白族鄉政府3樓空閒房間【線路裡程】今天由貴州百裡杜鵑管理區百納彝族鄉沿X715縣道徒步至貴州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普底彝族苗族白族鄉行程約30華裡。累計:徒步4710華裡+乘車970公裡。
  • 遊覽紅軍長徵紀念館
    邛崍紅軍長徵紀念館距離成都130多公裡,位於邛崍市西45公裡的高何鎮,1997年1月籌建,1998年7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紅軍長徵紀念館2018年7月1日,我們一行十幾人邛崍之行。上午九點從成都出發,途經溫江、崇州、大邑縣進入邛崍界,一個半小時的路程。
  • 紅軍長徵與毛澤東軍事思想
    長徵中、後期,紅軍指戰員所以能以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爬雪山,過草地,克服沿途重重自然險阻,其精神力量在相當程度上來自對領路人毛澤東及其軍事思想的高度信賴;黨和紅軍所以沒被張國燾的分裂行徑搞垮,根本原因在於毛澤東關於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已經紮根黨心、軍心。求發展,關鍵是正確選擇長徵轉移的戰略方向。
  • 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徵,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遊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遊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 長徵路上的紅軍標語(組圖)
    毛澤東主席總結長徵時說過,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播種機。紅軍北上強渡烏江,在來到烏江南岸時也對老百姓做了許多宣傳工作,寫下了許多宣傳紅軍、宣傳革命的標語,其中有一戶人家三代人70年來精心地保護紅軍標語的事已經在遵義市、在餘慶縣傳為佳話。
  • 紅軍為什麼要長徵
    80多年前,四路紅軍相繼撤離苦心創建經營的蘇區,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辛萬苦,勝利完成了這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革命力量的戰略大轉移,創造了人間奇蹟。  偉大的創舉必然順應時代的需求。那麼,紅軍長徵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
  • 解讀長徵(11):紅軍長徵先後翻越了哪些雪山?
    「雪皚皚,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長徵艱苦狀況、奮鬥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軍,是紅軍長徵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紅軍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
  • 六盤山: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位於六盤山主峰之上的紅軍長徵紀念館7月18日,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走進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聆聽長徵故事,重溫紅色記憶。
  • 紅軍長徵在西部地區的工商政策
    紅軍長徵所經地區都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特別是工商業極不發達。黨和紅軍部分調整了在蘇區根據地工商政策中的一些不當做法,採取更加務實的政策措施,處理與沿途特別是城鎮工商業者的關係。
  • 紅軍長徵小道脫貧故事多!
    帶領記者們重走紅軍長徵小道的引路人叫劉彩虹,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金沙村村民。一路走,一路聊,記者從談話中了解到她背後的故事。△記者們在聽劉彩虹講解。劉彩虹今年23歲,家裡有5口人。2014年,因為缺技術,她家被列入了精準扶貧戶。近年來,慕名前來於都感受紅軍長徵的人越來越多,紅軍長徵小道成為熱門打卡點。
  • 解讀長徵(5):各路紅軍長徵都經過了哪些省份?
    央廣網8月22日消息 按長徵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徵經過的省份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
  • "追夢新長徵,跑遍新遵義" 馬燈酒助力茅臺酒鎮趣味螢光跑
    據悉,"追夢新徵程 跑遍新遵義"公益活動,以特色體育活動為載體,以紅色文化為內容,以旅遊為場景,助推遵義市文體旅深度融合,推動文體旅更好地服務遵義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追夢新長徵 跑遍新遵義》系列活動歷時12個月, 共計組織開展15次 ,在1年內跑遍遵義市紅軍長徵之路、A級景區、扶貧安置點、鄉村旅遊點、大型文體旅遊企業、農旅一體園等。
  • 探尋紅軍在重慶的長徵足跡
    這座百餘年歷史的小橋,自此烙下長徵的印記,被後人稱為「紅軍橋」。80多年前,紅軍將士在重慶留下了一串串的戰鬥足跡:很多人知道遵義會議,不一定知道最前哨在這裡;很多人知道四渡赤水,不一定知道前奏曲在這裡;很多人知道紅二、紅六軍團,不一定知道會師在這裡……三大主力紅軍先後進入重慶,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創建蘇維埃政權,播撒革命火種。
  • 「疫」後出行——紅軍長徵紀念園
    一到川主寺,就能看到立於元寶山頂的紅軍長徵紀念碑總碑,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 碑最上面的紅軍戰士一手持步槍,一手執花束,形成「V」字形,寓意紅軍長徵的勝利。紀念碑碑座為漢白玉,寓意紅軍翻雪山的艱難經歷;碑身為亞金銅貼面的三角立柱體,象徵三大紅軍主力。
  • 解讀長徵(6):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是如何統計的?
    央廣網8月24日消息 提到長徵,人們馬上聯想到的是「二萬五千裡長徵」。可是,紅軍走的「二萬五千裡」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其實,現在大家說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以紅一方面軍的行程路線長度為代表的。紅一方面軍長徵的行程裡數統計和提法有一個發展過程。
  • 傳承紅軍精神,沐浴紅色教育,騎行紅軍長徵路完美收官
    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和將臺堡地區的「三軍大會師」,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結束。2019年,我們一行2人從哈達鋪鎮出發,經過二天艱苦的騎行,順利抵達會寧縣。會寧,是我們騎行紅軍長徵路心儀許久的地方,也是我們騎行的終點。於是,到會寧後,匆匆登記了住宿,簡單收拾了一下,就急不可行的前往會師舊址,去看望期許日久的會師樓,感受當年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熱烈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