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黃河入晉的起點,長城與黃河第一次「攜手」的地方——老牛灣

2020-08-15 山西旅遊達人

尊敬的粉絲們,今天帶您遊覽黃河入晉第一灣——老牛灣。前方的偏頭關,明代曾經是「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的「九塞屏藩,三關首鎮」,是山西鎮的總兵府第所在地。

偏頭關的南門至西門一帶,城牆磚石大部猶存,高約10米。城內大街上,現存的明清民居古風猶在,城中的鐘鼓樓雄姿依舊。偏頭關西距黃河很近,西南又有關河流過,明代就有「半壁孤城水一灣,萬家煙火壯雄關。黃河曲曲濤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環」的讚譽。

偏關的萬家寨引黃樞紐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工程,山西的「引黃入晉」水源工程,主要任務是供水、發電,兼有防洪、防凌作用。其中,水利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洩水口、發電站、引黃取水口及開關站組成。大壩長438米,高90米,水庫水面28平方公裡,總庫容8.96億立方米,每年向山西供水12億立方米:6臺機組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年發電量27.5億度。

山西的「引黃入晉」工程,形成了一條總長452.4公裡的「人」字形供水線路。其中,地下引水隧道總長近300公裡,有「天下第一地下長河」的美譽。尤其位於寧武縣頭馬營的南幹線7號洞單洞長43.5公裡,比英吉利海峽隧道還長7.5公裡;引水總揚程636米,相當於把一條大河抬到了山上。

黃河流經的晉陝大峽谷,從內蒙古的河口鎮至山陝的龍門口,全長725公裡,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峽谷。峽谷深在百米之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漸降到400米以下,河床寬度在300-600米之間,來沙量佔到整個黃河流域的56%,可以說,黃河的「黃」主要是在這裡形成的。

偏關段的晉陝大峽谷長30公裡。在萬家寨水庫蓄水之前,這一條絕壁連綿、懸崖聳峭的峽谷裡水深浪急,黃河猶如一條暴躁的黃龍穿行其間,所以晉陝大峽谷北段又稱「龍壕」。「龍壕」現在分為庫區和它以下的天然河段兩部分。庫區峽谷曲回九轉、碧波蕩漾,庫區以下峽谷,大河棄流湧向龍口,庫區上下的風景名勝,連綴成了一軸雄奇壯麗的山水長卷。

老牛灣景區由兩個省、區的包子塔、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這「三灣一谷」組成。萬裡黃河在內蒙古拐了幾道小彎進入山西後,在老牛灣與長城攜手相伴,一起向河曲縣的龍口。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壯美的峽谷風光,使得老牛灣越來越名揚天下。

在這裡登高俯瞰,可以看到黃河連續轉折並且深切出兩個近似360度的圓形河灣。老牛灣圍繞的那個屬於內蒙古準格爾旗管轄的山包,是一個幾近四面臨水、線通陸的半島,圓圓乎乎的形狀好似一個「包子」,故叫「包子塔」。老牛灣河谷兩岸壁立千仞,河道中間碧波蕩漾,河面最寬處也不過百米。在這裡泛舟黃河,您會看到兩岸崖壁上色彩斑斕的水平巖層,這種巖層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造成的,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它既是人們認識地質變化的依據,又是任何雕塑家和畫家都無法描繪的自然景觀。

老牛灣堡這一座古堡坐北朝南,雖然殘破不全,但古風古貌依稀可辨。我們先入甕城,再進南門。迎面這一座石影壁後面,觀音閣、關帝廟分列左右。堡中還有一座「諸神廟」,堡外山上還建有多座小廟。

據《山西通志》記載,老牛灣從1467年即明成化三年修築邊牆,1636年即崇橫九年修建城堡。明代的老牛灣堡,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長條石築成的城牆高10米,向外突出的城牆四角均設有炮臺,堡東和堡南各開一門,共駐有兵丁150人。

老牛灣堡作為長城與黃河首次交匯並唯一平行的要塞,作為「黃河邊」堡牆與外長城的共同起點,它東接滑石澗堡,西臨黃河岸,首當晉西北要衝,擔負著「夏守邊,冬守河」的重任。城堡的東面、南面,烽燧、堞樓密布。一旦發生戰事,就會狼煙四起,頃刻間就把消息傳到萬家寨和偏頭關。

老牛灣堡對偏頭關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防禦意義,即使清代黃河兩岸成為一國之地,邊備逐漸廢弛之後,這裡仍然設有一名把總鎮守。又因為老牛灣這裡河道彎曲,堡南水流相對平緩,河灣碼頭利於船隻停靠。入清之後,晉商又將這一座兵營要塞,逐漸變成了一座水陸碼頭商貿小城。

從內蒙古喇嘛灣到河曲龍口這一段「龍壕」峽谷,河床上暗礁明礁滿布,盛夏季水情不太穩定,有時是一條黃金水道,有時就是一條要命水道。因為上遊船家不熟悉「龍壕」水情,所以只要來船進入山西,必須僱用喇嘛灣的船家掌舵到老牛灣,再換上老牛灣的公掌舵下行,經過萬家寨和關河口,一直護送到「龍壕」峽谷的終點河曲龍口。

老牛灣村三面環水,一面連山,到處巖石裸露,呈牛頭狀的村莊宛若建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之上,所有建築與生活用品幾乎都與石頭相關,遠看村莊裡的房屋窯洞,就像是巨石之上擺著的一塊一塊小石子。全村毫不走樣地保留著歲月的痕跡、邊塞的涼,當地的,《石頭歌》就反映了這一特點:

石頭營堡石邊牆,石頭院落石窯房,石頭煙望遠方。石瓦代替了琉璃瓦,石全牆壁砌門窗。石頭門石臺階,石石磨更平常。架起條石做雞窩,豎起片石圈牛羊。牽回牲口石槽喂,背回土豆石窖藏。石板窗臺晾果乾,石牆頭上曬衣裳。沙石窯頂五尺厚,冬暖夏涼好地方。石鋪地板天然色,石板鍋臺石板炕。長長的石板做條幾,圓圓的石板蓋水缸。四塊石板拼糧倉,防鼠防蟲防黴瘴。窯洞裡面石套間,石灰石粉刷白牆。石材石料組合櫃,擺上電視和音響。民居外面石街巷,三尺石柱拴馬樁。平闊石場打五穀,凹處積雨澆菜秧。望河樓上石刻字,石堡內外石營房。石雕羅漢守古廟,大小石碑記滄桑。

其實,城堡裡的旗杆吊鬥也是石頭雕成的。冷冰冰的石頭在這裡「石盡其用用到了極致,並被賦予了不同形制的功用和生命,組合成了一個十分罕見的石頭民俗博物館,一個古樸蒼涼、質樸淳厚得讓人震撼的石頭文化世界。

村北那一座堞樓是老牛灣的地標性建築一一望河樓,也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老牛灣墩」,又名「護水樓」。這一座磚砌的空心樓,雄踞高出河面近百米的巨石上,樓上陰刻書「老牛灣」4字,並有「萬曆歲丁丑夏」也就是1597年即明萬曆二十五年的題額和署款等小字。

望河樓高12米,西臨黃河絕壁,東依深澗陡崖,用於暸望對岸敵情。樓上雖然沒有拱門梯道,卻在東牆高處開了一個窗口,設有土兵上下的繩梯。原來建在河灘上的邊牆雖然被黃河衝毀,但是站在樓上遠眺,範仲淹「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河落日孤城閉」的名句定會湧上您的心頭。

黃河兩岸、長城南北,硝煙遠去已經多年,但是望河樓就像被遺忘了的守河衛士一般,依舊高立在黃河邊上,忠實於自己的守衛職責,無聲地守護著它身後。

老牛灣是萬裡黃河入晉的起點,山西第一個迎接母親河的古村堡,也就是黃河在進入山西省的那一瞬間,就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牛灣碰上了萬裡長城,從而成為長城與黃河第一次「攜手」的地方,成為世人注目的中華文明的象徵長城與黃河首次交匯的文化聖地。

長城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徵,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長城與黃河個是人類用勤勞和智慧造就的雄偉壯麗的巨龍,一個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濁浪滾滾的巨龍。黃河自西向東穿高山、跨大漠,衝破一切險阻前往大海;長城自東向西翻千山、越萬嶺,橫跨「三北」草原大漠。兩條巨龍其間共有四度握手相逢、結伴而行。然而唯有長城和黃河在這裡的首次攜手相伴,內長城和外長城在這裡的親密相聚,成就了老牛灣的神韻與震撼。

長城到老牛灣之後並未跨河西去,而是順著黃河的東岸南下,經萬家寨、關河口至河曲縣的石梯隘口才依依作別,然後越黃河進入陝西省府谷縣境內西去老牛灣的東面是山西、內蒙古之間的界河楊家川河,古稱「滑石澗」,現在也老牛灣河」,是黃河的支流。它和黃河從三面環繞著老牛灣,水深30-40米,使老牛灣形成了一處水中半島。

楊家川河對面有一個村莊也叫「老牛灣」。為了有所區別,對面的村裡人都把偏關老牛灣叫「樓疙瘩」。站在對面村莊居高臨下,能夠拍出老牛灣全貌,還能夠看到牛鼻孔一一這裡形似牛頭的山坡下、山崖側面的一個天然山洞。

如果您站在對面的山上眺望,老牛灣恰像一頭緩緩東進、入河汲水的大青牛。老牛灣東側的楊家川河,河道彎曲得就像牛犄角一樣;西面的黃河也同樣繞出一個河灣,兩河夾湧衝撞出像牛頭的山坡,兩道河灣又恰好形成了牛的犄角,勻稱地「長」在牛頭的兩側;山上的望河樓恰似牛鼻子,後面的老牛灣堡則像高高突起的牛額頭;我們一路經過的那道彎曲的石樑恰是老牛的身子,石樑上的公路則是牛脊梁;長城更像是老牛身上長長的套繩。正是這頭老牛將長城與黃河緊挽一起昂首向北,從而呈現出黃河與長城結伴而行的巨觀。

兩個老牛灣村裡的老人們都說,過去這條逆流上行的「老牛」,黃河浪急時情顯得有些躁動,河水穩定時它的步態也明顯安詳。現在,由於萬家賽水庫的蓄水水昔日咆哮的黃河水已經風平浪靜,渾濁的河水清激得一碧萬頃,「老牛」也改掉了過去暴躁不安的脾氣顯得柔順安詳了,現在正悠然自得地踏入黃河!

相關焦點

  • 想起那年老牛灣——黃河與長城第一次「握手」的地方
    有了「天下黃河第一灣」,有了「長城與黃河的握手之地」,所以,有了8年前我和老牛灣的一面之情和難捨之緣。黃河與長城在這裡第一次「握手」 老牛灣是黃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於地形條件的獨特性,這裡的石灰巖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錯狀
  • 內外長城與黃河交匯握手處——黃河老牛灣
    ,以黃河為界,南邊是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在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地貌特徵的代表。
  • 黃河長城攜手處,回眸再望老牛灣
    長城出山海關,一路蜿蜒西行。翻山越嶺,跳溝爬澗,櫛風沐雨,風塵僕僕,氣喘籲籲來到山西偏關老牛灣。在蜿蜒古老的黃河邊暫時歇息了腳步。於是在這裡,長城與黃河開始攜手同行。黃河邊上的護寧寺位於黃河邊,寺院主殿為元代建築,正對山門前的廣場上有一個戲臺。寺院依地勢而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建築雖小巧而精美。長城與黃河在老牛灣相遇後,結伴同行,一路向南百公裡。至寺溝村南二華裡出偏關縣,入河曲縣平頭村界。因這裡河道平緩,極易攻破,所以寺溝段長城墩堠林立,城牆堅固。
  • 黃河入晉第一灣的雄偉與百年石砌古堡的滄桑,老牛灣與老牛灣堡
    老牛灣位於山西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著名的晉陝蒙大峽谷就是從這裡開端的。、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三灣一谷組成的,長城在老牛灣和黃河相交之後,並未跨河西去,而是順黃河的東岸南下,經萬家寨、關河口到河曲縣,然後進入陝西境內。
  • 被稱為黃河入晉第一灣的老牛灣除了門票貴,還有什麼可看之處?
    老牛灣是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是黃河和長城握手的地方。它位於晉蒙交界處,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老牛灣,那最恰當的詞應該是豪放。老牛灣以黃河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關縣,往北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往西則是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相鄰三省的地方。老牛灣能用豪放一詞來形容,是因為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而這裡也充分體現著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老牛灣地處晉陝大峽谷的核心階段,是黃河入晉第一灣。
  • 【飛閱中國】航拍老牛灣景區: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航拍緊鄰黃河的老牛灣古堡。新華網 發(付宇鵬 攝)    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地處晉蒙黃河大峽谷的核心地段,綿延數十公裡的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蕩漾,河岸之上長城和古軍堡聳立,村落中古蹟和古民居遍布。    老牛灣不僅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還有明代軍民一心,攻抗外敵的豐功偉績,更承載了一批又一批走西口的「晉商之夢」。
  • 黃河入晉第一灣——山西老牛灣
    老牛灣是母親黃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犬牙交錯狀。長城在這裡沿陡峭突兀的山巒延伸,與黃河並行向南,似兩條巨龍攜手飛舞。古時候,長城沿線上的軍事要塞——老牛灣堡就坐落在這裡。跟大家聊聊這裡的景點:山西老牛灣堡:都說內蒙也有個老牛灣,其實也是對的,內蒙老牛灣與山西老牛灣僅有一河之隔,在哪個老牛灣才能看到正宗的古代人文景觀,以及自然奇貌,那肯定是山西老牛灣。
  • 老牛灣,黃河入晉第一灣,山水相逢,黃河與長城在這裡握手
    山西老牛灣地形就像是一個老牛頭,牛頭上座散落著幾百年前的古城堡、明長城及烽火臺。牛頭朝著內蒙方向,中間隔著黃河,在山西這邊是看不到不完整牛頭的形象。著名的老牛灣的牛鼻子全景需要到河對岸的內蒙才看得周全,如果要看全景拍完整的老牛頭照片還得渡河,這也是很多遊客要坐船到對岸的原因。
  • 山西一村莊,長城與黃河在此交匯,被譽為黃河入晉第一村
    自古代起,山西就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但要說長城和黃河兩個代表中華文化的標誌,還得算老牛灣古村——黃河入晉第一村。九曲黃河是從高空對全老牛灣景區進行拍攝,在這片皺褶累累的土地上畫出一個大的「幾」字,讓老牛灣景區顯得雄渾迷人,這裡的山峰半由青青的青草覆蓋,半由厚厚的黃土覆蓋,將青春的氣息與滄桑的狂歡風格相結合,顯得清雅脫俗,富有歷史感。
  • 暑期推薦——黃河老牛灣+忻州古城精品二日遊
    長城與黃河第一次相遇,磅礴大氣的呂梁山脈與黃河構成一幅中國國畫,壯觀!乘車赴黃河入晉第一灣【老牛灣風景區】(太原距老牛灣320KM,行車時間大約4H)),參觀晉西北古堡群代表老牛灣軍事古堡、明代老牛灣堡門額碑,真武廟、關帝廟、八仙祠、觀音廟,登臨老牛灣古軍堡,石頭窯洞鱗次櫛比,峽谷長河、高峽平湖,整個老牛灣好似一艘蓄勢待發的航母,乘風破浪,穿行於黃河中流;環顧四周,黃河長城雙龍蜿蜒,整個古村三面臨崖環水,半壁孤城,孤懸北境。
  • 黃河最美曲線起始點,長城與黃河交匯處,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就在晉陝大峽谷的那一灘。」從地圖上看,在河套地區呈東西走向的黃河,在晉陝大峽谷連續急轉了幾道彎,急轉為南北走向,由鄂爾多斯高原挾勢南下,左帶呂梁,右襟陝北,深切黃土高原之中,形成了令人驚嘆的地質地貌奇觀。
  • 黃河入晉第一村,是長城與黃河交匯處,就在山西的一個村莊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國家的兩條母河和黃河孕育著偉大的中國文明,我們中國在長年累月的歷史中,一共經歷了5000多年的發展,有很多有名的歷史遺蹟,例如,萬裡長城、長城是一座偉大的建築物,體現了中國人民古代智慧,因為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但是,今天的編輯會告訴大家的
  •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在這裡與黃河第一次邂逅
    萬裡長城從山海關離開大海後,宛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於北方遼闊的山川大地,一路向西,最終在九曲黃河入晉第一灣——忻州市偏關縣老牛灣第一次與黃河邂逅 老牛灣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
    「Z」形的老牛灣: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嚴格地說,老牛灣景區並不屬於晉陝大峽谷,但它與大峽谷的起始位置近在咫尺,有「黃河入晉第一灣」之譽,同時又以兩大奇觀——黃河與長城在此親密交匯而聞名天下,因此被認為是晉陝大峽谷樂章的序曲。
  • 黃河入晉第一灣全景呈現丨山西晚報千裡走黃河大型採訪活動...
    ,這裡便是黃河入晉的第一縣,三晉黃河第一灣。老牛灣,黃河入晉第一灣,圖片下方是懸崖峭壁的山西,蜿蜒如平鏟一樣伸進來的地界屬於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與準格爾旗。黃河與長城的握手處,試試看,你能找到長城嗎?這些年來,老牛灣因黃河入晉第一灣、黃河與長城握手處等奇觀大美,吸引了大量旅行團、觀光客、攝影愛好者,也成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每逢冬季,冰封河面,冰層厚度達1米左右,河面寬度達500米,是冰雪運動的絕佳場所。
  • 探訪黃河大峽谷的天然盆景——老牛灣,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老牛灣位於晉蒙兩省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往南是山西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老牛灣旅遊區由三灣一谷組成,即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及楊家川小峽谷。包子塔灣的黃河九曲十八彎美景盡收眼底,用「斷崖萬仞如削猴,飛鳥不度山石裂」來形容包子塔最合適不過了。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
    「Z」形的老牛灣: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嚴格地說,老牛灣景區並不屬於晉陝大峽谷,但它與大峽谷的起始位置近在咫尺,有「黃河入晉第一灣」之譽,同時又以兩大奇觀——黃河與長城在此親密交匯而聞名天下,因此被認為是晉陝大峽谷樂章的序曲。
  • 「網絡媒體山西行」長城與黃河在這裡「牽手」 多元素文化在這裡...
    相關報導:【網絡媒體山西行】好風景成「新名片」 寧武馬倫溝發展特色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網絡媒體山西行】50家媒體見證山西新時期畫卷 第十三屆全國網媒山西行啟動 紅網時刻忻州9月12日訊(記者 龔蓉)「長城無墨千年畫,黃河有韻萬古琴」。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全文)
    晉陝大峽谷地處內陸,沿岸人文歷史景點很多,不太受季節影響,也有很多自駕族選擇春節和暑假去的。「Z」形的老牛灣: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嚴格地說,老牛灣景區並不屬於晉陝大峽谷,但它與大峽谷的起始位置近在咫尺,有「黃河入晉第一灣」之譽,同時又以兩大奇觀——黃河與長城在此親密交匯而聞名天下,因此被認為是晉陝大峽谷樂章的序曲。
  • 魂牽夢繞老牛灣
    這裡是長城與黃河第一次攜手之地,不僅能夠看到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磚砌空心敵樓,還可登高遠眺將黃河九曲十八灣美景盡收眼底。老牛灣堡建成於明城化三年(公元1476年),是當時最重要的軍事要塞。 老牛灣人們會在閒談之餘,常常說起的地方,隨著旅遊活動的深入,戶外活動的興起,老牛灣在人們心中成為一景點,對我來說,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