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鸚鵡螺……水中「國寶」悉數亮相海洋科普展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今天上午,「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科普互動展」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南門的富國海底世界廣場開幕。未來,近30種國家一、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將在富國海底世界展出。展覽從即日起將持續半年時間。

資料圖 新華社

本次專題展覽共展出國家一、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近30種,珍貴標本近百件,市民能看到比大熊貓還稀少的長江江豚標本;傳說中美人魚的原型——儒艮標本;被譽為「海上國寶」的中華白海豚標本;身價貴於黃金的紅珊瑚標本等。其中,13種國家一級保護水生動物標本悉數亮相,這些水中「國寶」都是延慶區水生野生動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次是其首次在北京城區集中展示。

展覽將呈現大自然進化力量給地球帶來的絢麗生命景觀、奇異的水生動物體徵及其奇特的生存方式等等。展覽以多媒體和互動式觸摸手段,讓公眾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走近這些水中「珍寶」。

展出的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1. 中華鱘

2. 白鱘

3. 達氏鱘

4. 黿

5. 新疆大頭魚

6. 多鰓孔舌形蟲

7. 黃島長吻蟲

8. 鸚鵡螺

9. 庫氏硨磲

10. 紅珊瑚

11. 儒艮

12. 中華白海豚

13. 白暨豚

此外,長江江豚雖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參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進行管理,本展也有其標本展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雲柯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水中國寶」何去何從?
    原標題: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 「水中國寶」何去何從?「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它們能長到4米、1400多斤,是長江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國寶」,但現在卻面臨著滅絕風險。
  • 北京海洋館啟動「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
    8月9日,為響應國家生態保護號召,北京海洋館正式開啟「走進長江,走近中華鱘」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此次科普行動,將通過探尋中華鱘的歷史蹤跡,展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救助歷程,引領更多人了解水生動物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參與到保護瀕危水生動物中來。
  • 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如果想不出來,不妨跟隨「百科動物園」的直播看看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聽說有新鮮小魚,高級維生素片,專家量身定做的特級營養餐!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中華鱘生在長江,長在大海。
  • 福州左海海底世界升級,水母宮、海洋科普小鎮、動漫城全新亮相
    福州新聞消息:福州左海海底世界重裝升級,夢幻水母宮、海洋科普小鎮、遊戲動漫城等均全新亮相,帶給遊人非同往常的感受。據了解,這是市中心唯一一家海洋世界,相比羅源灣、連江和永泰,在交通上都要便利得多。福州左海海底世界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福州左海公園內,展館面積3000多平方米,展示三百多個品種近5000尾(只)海洋動物,突出展現人鯊共舞表演、美人魚表演、海獅海豹表演,是一座融觀賞、遊樂、科普為一體的大型海洋動物展館,先後獲得全國、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是市民遊樂休閒的好去處,也是廣大中、小學生學習海洋科普知識的搖籃。
  • 「大頭娃娃」抬巨型中華鱘玩偶亮相北京798藝術區
    「最戀家的魚」—— 製作巨型中華鱘玩偶呼籲保護環境這條巨型中華鱘玩偶由奇蹟與親友耗時20天設計縫製,並手工填充5立方米珍珠棉。奇蹟表示,中華鱘體型巨大,堪稱魚類世界中的「巨人」,做10米長的中華鱘玩偶才能展示其體型巨大的特徵。
  • 代表奧運五環 五尾中華鱘在香港海洋公園亮相(圖)
    代表奧運五環 五尾中華鱘在香港海洋公園亮相(圖) 2008年08月08日 16: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海洋公園中華鱘八日開幕,館內總面積共三千五百平方米,設置透明觀光隧道,亦有教育展板,介紹中華鱘。
  • 北京海洋館親子遊必遊地 親密接觸海洋動物
    北京海洋館以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生物為設計理念,建有"雨林奇觀"、"風情海灘"、"海底環遊"、"國寶中華鱘魚館"、"白令小鎮"、"鯨豚灣"、"海洋劇院"七個主題展示區域。到這隻有二三釐米長的寶蓮燈,如霞似錦的血鸚鵡、錦鯉,令人不寒而慄的食人鯧,通體透明的玻璃貓,雍容的紅龍、銀龍,珍貴的水中國寶----中華鱘、胭脂魚等等,共展示了100多種雨林及內陸河川的淡水魚類。在這裡,充分體現著自然界的高度和諧與統一。
  • 罕見:「土豪金」中華鱘
    4月16日,武漢東湖海洋世界接收到一條金黃色的中華鱘,令人大開眼界。據了解,這條中華鱘年齡約2歲,體長90釐米,體重8斤,是由一位好心市民於前日送到東湖海洋世界園的,這裡是武漢水生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簡介  中華鱘(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
  • 首批中華鱘抵達大海 虎牙全程直播萬尾「水中國寶」回家路
    (百萬虎牙網友見證中華鱘放歸長江瞬間) 強勢圍觀+問答,中華鱘放流知識講堂中華鱘放流之旅的首站——湖北宜昌的現場直播,吸引了超過100萬觀眾的強勢圍觀,大家共同見證中華鱘回歸長江的瞬間,紛紛表達了對湖北的祝福之情,以及對保護野生動物行動的肯定。
  • 北京海洋館、動物園一日遊,探索海洋奧秘!(11月21/22日已成團)
    在館內娃們可以看到「 雨林奇觀」、「 鯊魚小鎮」、「海底環遊」、「白令海峽」、「國寶中華鱘魚館」、「鯨豚灣」、「海洋劇院」等七個主題的展示區域,置身其中仿佛化作了海底的一條小魚主要展品:白鯨場館5:國寶中華鱘館用過世界最長的亞克力整體展窗,近觀中華鱘王的場館。
  • 中華鱘亮相北京海洋館 水中直立跳起圓圈舞(圖)
    本報訊(記者侯豔 通訊員餘蘋)昨天是世界地球日,北京海洋館內的中華鱘館正式對外開放,26尾中華鱘首次與遊客見面。  昨天上午,首批觀眾走進了中華鱘館,看到了在池內自由自在遊玩的中華鱘。其中,身長3.2米的野生中華鱘成為館內名副其實的「女王」,其他中華鱘們都與它保持著距離。海洋館挑選了2名潛水技能一流的專業人員每天照顧它們的生活起居。雖然池外有很多觀眾觀看,但池內的中華鱘並沒有被打擾。已經和潛水員「混熟」了的中華鱘,非常喜歡和潛水員一起嬉戲,在潛水員的指導下,中華鱘在水中直立跳起了「圓圈舞」。
  • 觸漫聯合三峽集團推出「世界海洋日」活動,助力可持續海洋創新
    觸漫聯合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上線了「走進長江,認識中華鱘」活動,通過打造《鱘夢環遊記》系列主題,以通俗易懂的漫畫科普形式,提醒人們重新思考和大自然的關係,踐行守護蔚藍海洋的使命。作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在魚類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動物已瀕於滅絕,保護和拯救這一珍稀瀕危的「活化石」刻不容緩。
  • 海洋科普主題展 |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
    海洋科普主題展 | 走近海洋 · 感受申藍 2020-10-28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國寶」中華白海豚科普基地落戶珠海長隆
    「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15日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正式掛牌 陸紹龍 攝中新網珠海1月15日電(鄧媛雯 陳彥儒)四頭來自新加坡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洋國寶」的中華白海豚15日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正式展出,這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
  • 本報聯合北京海洋館打造科普+新聞專場活動
    12月5日,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聯合北京海洋館為教育圓桌小記者們和北京海洋館會員打造海洋科普+新聞專場活動,講解鯊魚等大型海洋動物的「秘密」。在這次專場活動中,北京海洋館通過豐富的魚類展示、珍貴瀕危物種的保護宣傳、精彩的海洋動物表演和多元科普講解,向小記者和會員們介紹水生生物知識,講述來自海洋的故事,倡導保護環境的意識。
  • 科普|少小離家老大回,你了解中華鱘嗎?
    >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今天中國水利網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華鱘少小離家老大回中華鱘是中國獨有的古老魚類,生在長江,長在大海,對家鄉具有本能的歸屬。
  • 臺灣海生館首展活體鸚鵡螺
    生活在數百公尺深的海洋活化石鸚鵡螺,過去在臺灣的水族館,都沒有養殖成功的案例,不過車城海生館這次開了島內先例,第一次展出來自印尼的6隻活體鸚鵡螺,希望創下臺灣養殖成功的首例,也讓大家有機會目睹鸚鵡螺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