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2020-12-16 百度百科

午餐時間到!

人生終極哲理問題「今天吃什麼?」

如果想不出來,不妨跟隨「百科動物園」的直播

看看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聽說有新鮮小魚,高級維生素片,

專家量身定做的特級營養餐!

中華鱘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留下的中國特有魚類,

和恐龍是同時期的夥伴。

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

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

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

與「心繫故土」「落葉歸根」的傳統文化不謀而合,

中華鱘也因此成為罕見的以「中華」冠名的動物。

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

攝食只以浮遊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

偶爾吞食小魚、小蝦。

《本草綱目》記載說:

「其食也,張口接物,聽其自入,

食而不飲,蟹魚都誤食之」。

也就是說,中華鱘在進食的時候,

僅僅就是張開嘴,任由食物進入口中。

那麼中華鱘到底怎麼進食?

特級營養午餐都吃什麼?

今天,百科動物園就為你帶來

國寶中華鱘的ASMR吃播,

快來圍觀!

百度APP搜索【你好地球】公益小程序,

登錄後觀看直播,

即可獲取公益道具助力動物保護!

快來參與吧~

相關焦點

  • 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水中國寶」何去何從?
    原標題: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 「水中國寶」何去何從?「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它們能長到4米、1400多斤,是長江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國寶」,但現在卻面臨著滅絕風險。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中華鱘生在長江,長在大海。
  • 中華鱘、鸚鵡螺……水中「國寶」悉數亮相海洋科普展
    資料圖 新華社本次專題展覽共展出國家一、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近30種,珍貴標本近百件,市民能看到比大熊貓還稀少的長江江豚標本;傳說中美人魚的原型——儒艮標本;被譽為「海上國寶」的中華白海豚標本;身價貴於黃金的紅珊瑚標本等
  • 罕見:「土豪金」中華鱘
    4月16日,武漢東湖海洋世界接收到一條金黃色的中華鱘,令人大開眼界。據了解,這條中華鱘年齡約2歲,體長90釐米,體重8斤,是由一位好心市民於前日送到東湖海洋世界園的,這裡是武漢水生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 48元一斤「中華鱘」賣進超市?(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當晚,本報熱線接到一位動物保護人士季先生的電話,反映說,他和家人在萬客隆洋橋店水產部看到售賣活的「中華鱘」,標價為每500克48元。  季先生說,他是一名動物保護人士,對相關的信息也比較留意。知道中華鱘比國寶大熊貓還珍貴,號稱「活化石」。但是一周前在一家酒店的公務飯局上,一位同事竟然點了中華鱘。季先生感到很吃驚,追問服務生:「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怎麼上了餐桌?」
  • 中華鱘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它的繁殖方式你都知道嗎?
    在春秋兩季的時候,中華鱘就會遊到長江附近,在金沙岸附近一帶開始繁殖,基本上產後的幼魚可以長到15釐米左右。等到它們長得比較大的時候,中華鱘就會帶著它們的孩子去到海外生活了,或許我們不知道的是,中華鱘的生命周期實際上比較長的,最長的壽命基本上可以達到40歲左右。像是在咱們中國,我們會一般說熊貓是咱們的國寶。
  • 漁具店門前售賣中華鱘 漁政部門將調查(圖)
    讀者汪先生供圖   昨天中午,市民汪先生發現,將軍一路農業銀行旁的一家漁具店門前擺著兩條魚正在售賣,疑似中華鱘。他立即給本報新聞熱線82333333打來電話反映:這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堪比國寶,怎能當街叫賣。   昨天下午2點30分前後,武漢晚報記者來到現場發現,兩條中華鱘已經不見了。記者以購買中華鱘為由,詢問店家。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
  • 北京海洋館啟動「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
    8月9日,為響應國家生態保護號召,北京海洋館正式開啟「走進長江,走近中華鱘」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此次科普行動,將通過探尋中華鱘的歷史蹤跡,展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救助歷程,引領更多人了解水生動物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參與到保護瀕危水生動物中來。
  • 疑似中華鱘成了特色菜
    劉先生曾在南方當過兵,多次在長江上看過中華鱘,他發現這魚缸裡的「中華鱘」和以前看過的一模一樣。「這『中華鱘』怎麼做呀?」劉先生問道。「可以清蒸,味道非常鮮美。」服務員說。  「這飯店膽兒也太大了,竟然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特色菜隨便吃。」昨日,劉先生撥打了本報的熱線電話。
  • 中央贈港中華鱘再有一條病死 水族館將徹底清洗
    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又一條國寶中華鱘命喪香港。繼今年6月,香港海洋公園一條中華鱘被海狼咬死之後,再有一條中華鱘上周病死。公園主席盛智文表示非常沉痛,園方目前正在調查死因,但他強調沒有證據顯示職員疏忽。
  • 「大頭娃娃」抬巨型中華鱘玩偶亮相北京798藝術區
    跟著音樂節拍,炫酷的大頭娃娃們環繞這條巨型中華鱘玩偶擺出各種可愛造型,引發眾人關注。這是藝術家奇蹟發起的以「保護長江母親河,拯救中華鱘」為主題的公益時尚藝術活動,她希望以波普藝術的形式呼籲公眾保護生態環境。
  • 今天,5尾「常熟籍」中華鱘回到長江……
    今天(12月8日),江蘇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保育的5尾「水中國寶」中華鱘正式回歸長江。中華鱘: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堪稱「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屬溯河產卵洄遊性魚類,具有「千裡尋根」的習性:每年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遊到長江,一直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待幼魚長到15釐米左右,再攜帶它們旅居近海。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他說中華鱘是與大熊貓一樣的瀕危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魚類,所以撈到它時根本不敢去繼續收網,害怕操作不當傷到這個寶貝。這條中華鱘儘管掙扎了數小時,但被1米多深的流網纏得死死的。張錦說,他們當時沒辦法解開漁網放生它。
  • 江蘇-常熟~雜交鱘冒充中華鱘,走上餐桌?嚴查!
    中華鱘雜交鱘冒充中華鱘走上餐桌近日,虞山分局執法人員聯合農林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對轄區某酒樓開展檢查時發現大廳海鮮房區的魚缸上有1黃色夾子標籤,標籤上有「品名:中華鱘,價格38元/斤,加工費15元/斤」等字樣。
  • 合肥餐館售賣「中華鱘」不一定是真的 說「中華鱘」價格可以賣高點
    合肥一家火鍋店售賣的「中華鱘」中華鱘因刺少骨軟,營養價值高,如今被不少餐館端上餐桌。「知道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那麼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可以吃嗎,餐館經營者需不需要有什麼證件?」近日,市民劉小姐在合肥一家火鍋店就餐時,發現該餐館有售賣「中華鱘」,表達了上述疑惑。相關閱讀》》》【視頻】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可以吃嗎?
  • 首批中華鱘抵達大海 虎牙全程直播萬尾「水中國寶」回家路
    受疫情影響,本次中華鱘放流首次開啟了傳播更廣泛、更直觀的「雲端模式」,虎牙直播作為獨家網絡直播平臺全程見證此次活動,組織志願者報名、線上問答、互動刷屏等活動,為公眾獻上了一系列豐富的「線上中華鱘放流之旅」,通過直播號召更多網友關注中華鱘,加入到共同保護自然的行動中來。
  • 雲南昆明飯店的招牌菜「一人高的中華鱘」,10個人都吃不完一條!
    雲南昆明飯店的招牌菜「一人高的中華鱘」,10個人都吃不完一條!魚,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愛,無論是酸菜魚、還是四川的水煮魚還是最近兩年新行的紙包魚,還是萬州的烤魚,太多太多的做法,讓大家是吃的不亦可乎,但是「中華鱘」大家吃過嗎?關鍵是一人高的中華鱘,你見過了嗎?在雲南昆明有專門做魚的一個飯店,招牌就是「中華鱘」,每次殺魚的時候都特別有排面,一個人都殺不了,兩個人配合才能完全的處理好。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中華鱘為何異常死亡
    事實上,今年全長江流域共放流了人工繁殖的中華鱘幼鱘10萬多尾,但在東灘卻沒有監測到什麼蹤跡。同期監測的中華鱘餌料生物資源量也急劇下降,較去年銳減了2/3。鰻苗、刀魚、鳳尾魚等大幅度減產,蟹苗也未能成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