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讓你看到「小人物」陳凱歌
他有電影世家的出身,他有金棕櫚的光環,他有1.9米的身高,他被人稱為「凱爺」……這就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陳凱歌——高高在上,做思考狀。然而隨著《趙氏孤兒》上映的步伐越來越近,這位公眾眼中的「大人物」用各種方式放下身段,縮短與媒體與大眾距離。昨日在成都,陳凱歌袒露心聲,表示自己被「誤讀」、被感覺不夠「親切」,是因為和媒體、大眾接觸太少。從《梅蘭芳》「想掙脫紙枷鎖做平凡人」,到《趙氏孤兒》「被捲入大事件的小人物」,陳凱歌回來了,以一種低調隱忍的方式,以一個「小人物」的姿態,重新開始奮鬥。
A面
平民時代的陳凱歌
從大牛人回歸小人物
《趙氏孤兒》的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東西方,陳凱歌用嫻熟的技巧把一個已經知道結局的故事拍得讓觀眾揪心到最後一秒,展現了自己的功底。而在他自己看來,影片更重要的是用一個小人物的視角來關照整個大歷史事件,如此才有了葛優扮演的程嬰在彌留之際回望人生的寫意結局。影片前半部分獲得媒體一致好評,而陳凱歌自己認為,後半部分才是挑戰,因為要在歷史的空白處找到小人物的發揮空間:作為一個父親,程嬰如何撫養大孩子,是把他看作一個「復仇工具」去利用,還是一個個體生命去尊重。用現代眼光重新審視這段歷史故事,陳凱歌通過影片強調個體生命的價值,這也讓歷史故事具有了現實意義。陳凱歌說:「電影中強調的個體生命意識,是中國進步的表現。我們在汶川大地震中看到,媒體的表現很給力,在一次次援助中展現一個個個體生命的重要,這是有現實意義的。」
更重要的是,一直被賦予精英意味的陳凱歌,選擇加入平民,貼近觀眾。這不僅體現在影片故事的小人物視角,更體現在他主動貼近觀眾。他說:「對歷史上的忠義之士,我是很崇敬的。正是出於這個目的我才拍《趙氏孤兒》。我個人是很認同『忠義』的價值觀,但對普通觀眾,你必須有一個通俗的表達方式,讓觀眾理解,而不是去灌輸去說教。我的判斷是,這是一個平民時代。你必須要適應變化,加入參與其中,這是時代給我的啟發。」據悉,陳凱歌的新片將回到現代都市題材,同樣是講一個小人物的故事。
B面
商業社會中的陳凱歌
雙重評價標準曾讓我很困惑
陳凱歌每部新片上映,公眾都以是否超越《霸王別姬》為標準,一方面要求他拍出經典,另一方面又要求票房,陳凱歌一直面臨這雙重標準的考驗。對此,凱爺笑了:「這個標準很高,一度讓我自己很困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呢?現在我覺得是應該的。這樣才能幫助我拍得更好,才能不辜負大家的期許。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的電影必須和它的文化產生連接,這樣才有價值,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我對大家的期許非常感動,我把這看做一種動力,也是一種責任,用電影延續我們的文化傳統。」
在如今以票房衡量影片好壞的大環境下,還會有經典誕生嗎?陳凱歌說:「我也問自己,如果現在的環境,我還能拍《黃土地》嗎?答案是很難。經典的產生需要有歷史條件,就像你要一棵樹在冬天發芽是很困難的。我們以前是導演中心制,就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而市場元素沒有介入。經典需要土壤,不是說我可以以一己之力達到的。中國電影正處於一個大發展期,一個孕育期,需要各種形式的探索和嘗試。」
因此,陳凱歌不說超越,只求進步。他說:「《霸王別姬》不是我一個人的電影,是大家的電影。我一直希望能拍更好的電影,但目的不是為了超越,這就像『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是你想就可以得來的。所以我說還需要反覆錘鍊自己,爭取進步。」
C面
網絡時代的陳凱歌
把話語權還給觀眾
12天跑13座城市,陳凱歌夫婦為了宣傳新片可謂不遺餘力,來成都的前一天他在路上堵了7個小時,他一天沒吃飯先接受媒體採訪。昨日發布會,陳凱歌的開場白就是「我特別想由衷地感謝觀眾,感謝媒體的辛苦,感謝大家的關注。」謙遜低調得讓人意外。從當年《霸王別姬》的全面讚揚到《無極》的全民嘲弄,再到《梅蘭芳》的翻身,《趙氏孤兒》歸來,陳凱歌經歷了從「神壇」到「罪人」再到普通人的崎嶇過程。此次《趙氏孤兒》看片後,面對不同的解讀和評價,陳凱歌坦然表示,把話語權還給觀眾,一切都接受,而且有時還覺得很有趣。
陳凱歌坦言,把電影的解釋權還給觀眾是一個時代的進步。「我剛拍電影的時候,對電影的解釋話語權只有兩個聲音,一個是創作者自己,一個是以專家學者為代表的評論者,這是市場不夠發達的表現。今天不同了,有各種渠道各種聲音,有時候讓我很驚喜,覺得很有趣。因為電影含義被擴大了,觀眾和媒體的參與讓電影更豐富。」他毫不諱言這種改變,是「《無極》給了我幫助,」「幫我了解社會,了解年輕的朋友是怎麼想的,幫助我與觀眾交流融合,得到啟發。」
陳凱歌說:「我只不過是一個拍電影的人,在大家的關注下,一直想好好拍,而不是關心自己能達到什麼名利,這不是我的目標,我就是想有所進步。」
D面
電影之外的陳凱歌
會說「神馬浮雲」還會上網偷菜
陳凱歌是個氣場非常強大的導演,許多媒體在給他做專訪後都不由自主地為他的理論思想折服。陳凱歌笑言,自己的生活很古板,很像「宅男」,不上網,幾乎不用手機,刻意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此次宣傳《趙氏孤兒》,如果你仔細留意他的話語,你會發現那些充滿情懷的雄言壯語少了,而時不時爆出媒體「給力」,賀歲檔之戰「神馬都是浮雲」等網絡流行語。陳紅揭秘說,其實這些都是陳凱歌跟兒子學的,在生活中陳凱歌不是「老憤青」而很平和,不嚴肅而很幽默。「我們兩個兒子,一個『90後』,一個『00後』,兒子經常給他說『爸爸,給力啊』,所以他就學會了,而且啊,兒子還教他怎麼上網『偷菜』。」
本報記者 衛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