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陳年舊帳,對電影陳凱歌導演《霸王別姬》說上幾句掏心窩的話

2020-12-14 魯風遺韻

寫在前面的話:大約在六、七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陳凱歌電影《霸王別姬》的電影評論。

回憶往昔,在年少初次接觸電影的時候,出於專業學習的需要不得不觀摩《霸王別姬》。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來說, 這是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成名大作,也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藝片。

但是,無奈當時掌握的知識量和思考層次是有限的,所以並沒有對這部電影產生多少感覺。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只在觀影人真正走入電影的"心境"之中的時候,一部電影的意義才能夠對觀影人真正的敞開走來。

電影《霸王別姬》對於我而言或許就是如此吧。

因為,如果你看過一部公認好評的或被自己認為很棒的電影的時候,如果要是不把由此引發出來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真的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

如今,再次觀影《霸王別姬》仍舊令我感慨良多。

《霸王別姬》流露的生命的悲劇意識和美學的悲劇意識,是電影表現的直接對象。

其實,縱觀程蝶衣的人生命運,與其說是屬於其自己的獨特生命經歷,倒不如說是程蝶衣是民族歷史命運的一種折射與反映。

為什麼這麼說,程蝶衣其實就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可以說乾淨到、純粹到無人能及,世間少有的地步。

對於一般人而言,從生到死,漫漫人生路一路走來,似乎都是在迎合這個世界,無論他喜歡與不喜歡,無論他認為對還是不對的,他都試圖修正自己的精神與人格,努力的讓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與主體之外的外部世界保持步調一致。

在他的思維意識裡,如果自己的想法、行為與外部世界不一致了,那麼肯定是自己的錯,肯定是自己不適應世界、不圓滑處世的表現。很顯然,劇中的戲院老闆那坤就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讒言觀色、圓滑處世的一個人。

如果說段小樓在整個人生中的前半生中是活出了真實的自我的話,儘管他玩世不恭、嬉皮笑臉與程蝶衣的性格迥然相異,至少在青年時期,他也是曾經在用頭拍磚應付不買帳的看客、成角後不賣袁四爺的面子、仗義解救菊仙、怒打充偽軍、保護被騷擾的程蝶衣,面對世間的不公、陰暗和罪惡,段小樓面對這些都毫不客氣的對其進行了一一回擊,不得不說,段小樓至少在前半身活出了生命的某種人格的高尚與純粹。

但是後半生中,他出賣了自己的師弟程蝶衣、背叛了自己的老婆菊仙。

可以說,菊仙的上吊自殺、程蝶衣的拔劍自刎都與段小樓的背叛脫離不了關係。

只不過,菊仙自殺的直接原因來自於段小樓當眾揭發菊仙,當眾與菊仙劃清界限,這讓菊仙面對被自己唯一最信賴的人的背叛徹底的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而程蝶衣的自殺一是它帶有著某種對藝術境界的最高追求,那就是獻身藝術。

二是它深藏著對世間種種的失望,這裡面有對時代的失望、有對人性的失望和有對未來的失望,失望積累的多了也就積攢成絕望了,絕望了自然就會以生命意志的自我毀滅來遠離、回擊這個世界,這就是悲劇產生的基本原理。

其實,程蝶衣的精神世界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堅強的自我性,堅強到死也不會被外部的世界所沾染。儘管他的身體被殘酷的傷害過、蹂躪過、侮辱過,我想有幾次身體上的玷汙是程蝶衣終身難忘的,一次是她母親為了讓戲班主收留用菜刀剁掉他的多出來的六指,一次是他堅持唱自己是男兒郎不是女嬌娥被師兄段小樓用菸斗搗破他的嘴,一次被清朝遺老凌辱。

這三次可怕的肉體痛苦並沒有擊垮程蝶衣,反而讓他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更加堅強和篤定了。可以這麼說,這三次痛苦的肉體經歷讓程蝶衣徹底的從精神上升華了。

正如尼採所言,凡是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變的更強大。

這讓程蝶衣,一個生在人世間的凡人確定了一種把藝術人格作為最高生命境界去生活的活法。這種活法與世無爭但是卻又格格不入,這種活法高雅純粹卻又不接地氣。

這也就註定了程蝶衣一生的悲劇。

正如日本人佔領北平時,他去為日本人舉辦的堂會唱崑曲《牡丹亭》,目的是為了去解救怒打日本憲兵的段小樓,出乎意外的卻發現日本高級將領青木是懂中國戲曲的,對中國文化十分的推崇和尊重。一方面十分熱愛和尊敬中國的傳統文化,一方面為了國家利益又不得不殺戮中國軍民,對於日本將領青木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矛盾與悲劇?

如果說程蝶衣純粹,是一個戲痴,一個一心撲在藝術世界裡的人話,在後來程蝶衣在被告上法庭的一番自我陳述,無疑不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為了幫助程蝶衣洗脫罪名,段小樓、袁四爺、那坤想方設法串通好了一致編造了一段程蝶衣是被日本人拿槍指著逼著去唱戲,並且遭受了毆打的證詞。

對於一般人來說的話,如果自己也不誠實,編瞎話,默認這樣的證詞的話,或許也就能輕易的開脫罪名了。

但是,程蝶衣偏偏實事求是的說,日本人的堂會自己去了,戲也唱了,不是日本人逼他去的,也沒人打他。他這種說法,搞得苦心為他脫罪的人也感到很沒面子。

在程蝶衣的世界裡,他有著一套自己的行事做人的標準,這個標準似乎超越了世俗意識。

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要傳承的意義是什麼,缺乏的精神是什麼,正是程蝶衣所堅守的這種不媚俗、不畏強、坦率直言、從一而終的人格精神?

程蝶衣的悲劇是歷史的悲劇,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和靈魂丟失的悲劇。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以戲曲作為文化承載方式的京劇藝術。

程蝶衣的一生遭際,恰恰是以京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歷史命運。

電影很形象、很具體、很連貫的反映了傳統文化是怎麼發展的,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危機的,又是在什麼時候遭遇斷層的。

中國人的人文危機從哪裡開始出現問題的?電影裡都已經形象的給出了答案。

程蝶衣分別給民國初年的張公公、日佔時期的青木、國民高級將領唱過戲,這些有權勢的人都是給過程蝶衣掌聲的。也就是說,無論傳統上怎麼把戲子稱為下九流,但是如果技藝足夠高超、精湛,至少會贏得上層統治階層的認可與尊重的。

如果說真正懂戲、懂程蝶衣的人,恐怕非袁四爺莫屬,袁四爺雖不會唱戲,但是會聽戲,他不像一般人一樣僅僅是喜歡聽戲,而是會評戲。

嚴格來講,袁四爺其實是一個藝術評論家,他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戲劇知識和藝術理論積累,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它對戲曲和戲曲藝術家的研究和了解要比一般人掌握的更加詳實和豐富。

可以說,在程蝶衣眼中除了日本人青木懂戲之外,他所接觸的中國人中恐怕只有袁四爺是懂戲的了。

如果說建國之初,樣板戲是對傳統戲曲藝術的一種借鑑、吸收和改進的話,那麼在那段特殊時光中就是對傳統戲曲及其藝術美學的徹底摧毀和背叛。這種摧毀與背叛在社會大背景的推波助瀾之下,以近乎瘋狂、荒誕、反人性的方式橫掃中國大江南北。

傳統藝人被侮辱,相關傳統文化被毀壞、踐踏。在表現程、段二人被掛牌遊街以及強迫互相揭發的電影片段中,陳凱歌巧妙的把電影鏡頭擺在燒一堆熊熊燃燒的烈火面前,他似乎故意要讓觀眾透過這層焦灼、炙熱的目睹來傳達這種氣氛的壓抑、窒息與瘋狂。

傳統的美被殘暴的碾碎在竭斯底裡的謾罵和狂躁之中,傳統的藝人受盡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和肉體侮辱。在鼓勵告密和相互誣陷的環境中,可想而知,整個社會已經不可避免的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段小樓先是被那坤告密、背叛,然後,是段小樓開始揭發程蝶衣、菊仙,基本的道德觀被徹底顛覆。起初的程蝶衣並不因為這場批鬥感到慌張,從他接過慌了神的段下樓手中的畫筆,依舊像平時一樣認真細緻的為段下樓畫臉譜可以看出,這一幕,像極了當年項羽遭遇十面埋伏之際,虞姬仍舊不慌不忙的為陷入困境的項羽舞劍解憂。

這種鎮靜來自哪裡呢?

這是因為虞姬的生活是有信念的,無論項羽發生什麼她都與他同生共死,毫不猶豫。程蝶衣也是有生活的信念的,儘管他的信念屢屢被現實嘲諷和背叛, 那就是像當年段下樓許諾的一樣二人能唱一輩子戲,少一個月、少一天、少一個時辰都不行。

程蝶衣活成了真虞姬,可是段小樓卻是假「霸王」,或許是導致程蝶衣自殺的另一個原因吧。

程蝶衣遭到段小樓的揭發和背叛,讓他傷心欲絕,他開始控訴他們之所以走到今天並不是什麼小人作亂,而是他們當年一步步走到這個境地的。話外之意是說,遭受這般虐待和侮辱,主要原因並不是外界形勢,而是在於他和段小樓當年的一些舉動。

這個舉動是什麼呢?

就是當年程蝶衣收養了被遺棄在街角的小四,也就是現在站在一旁冷冷看著自己被毆打、辱罵和控訴,並且毫無人情可言的孤兒小四。

或者說,真正出賣程蝶衣,揭發段小樓,鼓動那坤告密的人就是程蝶衣收養的這個小四。

因此可見,為了自保和私利,在人性面前可以墮落到什麼程度。

正如程蝶衣所控訴的那樣,走到今天這步天地都是自己造就的,怪不得別人。

三十年前程蝶衣用心呵護過的人,三十年後換來的是對自己的侮辱和背叛,三十年前有人極力破壞和砸爛的東西,三十年後卻是後來人極力保護和傳承的東西?

這是程蝶衣的個人史,也是京劇的藝術史,更是一段民族的文化史。

程蝶衣短暫的一生中,雖然輝煌過、得意過,但多數時候卻是充滿著無盡的苦難和悲劇。程蝶衣的悲情命運恰恰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苦難歷史。

這段歷史中,程蝶衣的為何遭遇這麼多的痛苦與不幸呢?

這恰恰是整個民族對自己的本土文化的一種懷疑、猶豫和不自信。

這種文化的不自信的根源來自於哪裡呢?

根源還是因為傳統的社會秩序、傳統的社會結構、傳統的經濟模式、傳統的生活方式無法在世界歷史的大環境中更好與他國文明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有關,傳統的文化優勢在隱退,新的文化結構還在孕育和探索之中,就像中國的近代史中三次大規模的西化運動一樣,一次是洋務運動,學西方科學技術,一次是新文化運動,是學西方的文化模式,一次是改革開放,學西方的經濟制度,這三次西化運動從根本上說都是在向一個強大的西方當學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很難再在這片土地上有立足之地,這也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何當代的中國對本土文化沒有自信。

為何現在要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不自信這不能歸罪於某個個人,而是整個近代中國都是處在一種被西方文化入侵的狀態。

今天再看《霸王別姬》,我看到了更多關於對民族的反思,對歷史的反思,對社會的反思,對文化的反思,而不僅僅是對人性的反思。

本文作者李鵬,編輯魯風。

相關焦點

  • 別再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他爹拍得了,他爹沒有那個功力
    恐怕就是李誠儒評價《無極》,惹得陳凱歌陰陽怪氣地回懟李誠儒,為此,很多網友翻起舊帳,說《霸王別姬》並非陳凱歌自己拍攝的,而是他的父親拍的。就是因為陳凱歌《霸王別姬》的地位太高了,說它是華語電影之最,估計沒有幾個人會反對。有一種說法是,如果陳凱歌拍完《霸王別姬》之後停止導演工作,那麼他就可以永遠的供人敬仰,躺在功勞簿上吃一輩子。
  • 《演員2》敗光陳凱歌人品:《霸王別姬》究竟誰拍的?
    可以說,這是一場由陳凱歌親手導演的大型翻車現場,相當於一把撕掉著名導演、一流大導的臉面,敗光觀眾緣、路人緣。 更為可悲的是,關於陳氏的風評,已經延伸到對他一生所有作品的質疑。 比如,《霸王別姬》《黃土地》等經典作品,到底是誰拍出來的?
  • 陳凱歌《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所以這部影史經典真的是代拍?
    1、李誠儒和陳凱歌互懟再次引發《霸王別姬》代拍傳言 最近李誠儒在某綜藝節目現場,和陳凱歌懟了起來。直言說《無極》很爛,凱歌導演後面的電影都不看。
  • 《霸王別姬》為何是陳凱歌難以逾越的高峰?答案在這裡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霸王別姬》上映,從此的若干年中《霸王別姬》雄踞華語電影各大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像《霸王別姬》這樣優秀的作品別說陳凱歌導演自己,即便縱觀整個華語電影史也找不到十部到達如此高度的作品。
  • 如何看待網傳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的?
    恐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陳凱歌他爹陳懷皚是做什麼的,有過什麼代表作吧?陳懷皚曾與崔嵬(《小兵張嘎》導演)合作過《青春之歌》、《野豬林》、《平原作戰》,與謝鐵驪合作《大河奔流》、《海霞》,並以副導演身份參與製作了魯迅先生作品《祝福》的改編拍攝。
  • 陳凱歌稱《霸王別姬》是二流小說,經過改編,卻成為經典
    一位普通觀眾,如果不了解陳凱歌的導演歷史,只看過《無極》和《道士下山》,的卻很難把他們和舉世無雙的《霸王別姬》聯繫在一起,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對比尤為明顯。《霸王別姬》作為華語電影巔峰,講述了兩位京劇名伶五十年的愛恨情仇、生死離別。
  • 15年前,霸王別姬編劇蘆葦說《無極》失敗,從此和陳凱歌再無來往
    《演員請就位》最新一期播出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陳凱歌和李誠儒關於《無極》「舌戰」的那一段,說是「舌戰」,其實也只是陳凱歌導演在說話。多數人對陳凱歌的作品,第一印象便是拿下金棕櫚獎的《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無論是畫面、劇情還是內容,以及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是難以企及的高度,也成了陳凱歌的代表作,但事實上,陳凱歌成就最高的電影並不是這一部,而是更早期1984年的《黃土地》。
  • 陳凱歌有多小氣?因一句差評跟蘆葦絕交,曾為他編寫《霸王別姬》
    提到大導演陳凱歌,很多人都對於這個導演非常的尊重。而陳凱歌導演,也有不少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展現。對於陳凱歌,很多圈內人都是敬重的。
  • 陳凱歌:如今拍不出《霸王別姬》和我無關
    或許對於年輕人而言,第一次聽到陳凱歌的名字還是11年前那場《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無極》的惡搞鬧劇;而對於《無極》之前的陳凱歌電影,大眾的記憶裡也應該只有一部《霸王別姬》。陳凱歌自己曾笑言,如今的年輕人即便去看《霸王別姬》,多半也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張國榮。
  • 《霸王別姬》後再無陳凱歌:金玉其外,米水其中
    陳凱歌說四位導演在私下常有聚餐、關係不錯,當然友誼歸友誼,至於藝術、資本和觀眾面前,總要分出個高下來,就像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冠軍只有一個。誰是最受資本歡迎的?誰是最有藝術高度的?誰是最受觀眾喜愛的?雖然見仁見智,但是在大數據面前,結果就是一個。
  • 如果當初陳凱歌沒選張國榮而選尊龍,《霸王別姬》又將是什麼樣?
    一提起《霸王別姬》,相信很多人腦海裡都浮現出那矜持高貴的一抹身影。很多人把他視作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國產片。甚至看十遍八遍也不膩,每一遍都令人有著不同的感觸。這一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經得起反覆品讀。
  • 陳凱歌曾想複製一次「霸王別姬」(不是「梅蘭芳」),但失敗了
    北大教授戴錦華說得更狠一些:「《霸王別姬》因屈服而終得加冕。」「作為第五代『空間對時間的勝利』這一電影語言形態的奠基者之一,由《黃土地》的恢宏、《孩子王》的挫敗,經《邊走邊唱》的雜陳,到《霸王別姬》的全勝,陳凱歌經歷了一段不無痛楚與屈辱的心路。」
  • 霸王別姬編劇曝選角內幕,認定張國榮是程蝶衣,陳凱歌卻心屬尊龍
    繼韓國宣布將重新上映《霸王別姬》後,中國臺灣的甲上娛樂也宣布將於4月1日,在威秀影城放映《霸王別姬》數位修復版。這部上映於1993年的電影,至今還能引發觀眾狂熱簇擁。如果要細數《霸王別姬》成功的原因,程蝶衣的扮演者張國榮絕對佔有最重的的分量。然而對於《霸王別姬》程蝶衣這個角色,陳凱歌最開始心儀的演員並不是張國榮,而是尊龍。
  • 《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拍的嗎?為何他一做編劇,就變成敬明
    導讀:《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拍的嗎?為何他一做編劇,就變成郭敬明自從李誠儒老師退出《演員請就位2》後,這部節目就像是沒有了水花一般,按觀眾們的話來講,都沒人說實話了,還會有幾個人看啊?陳凱歌導演在這檔節目上也被吐槽了太多次,《無極》再度被拉出來挨批,原本覺得陳凱歌有點慘,但後面一連串節目下來,真的想問一句,陳凱歌應該就是另一個郭敬明吧,這兩人真的太像了。在某一期battle上,陳凱歌自編自導了一場戲《F小調幻想曲》。胡杏兒出演帶資進組的富婆,王鏘飾演和富婆對戲的小鮮肉,張海宇飾演的是拍他倆這場戲的導演。
  • 電影之外的陳凱歌:會說「神馬浮雲」上網偷菜
    影片前半部分獲得媒體一致好評,而陳凱歌自己認為,後半部分才是挑戰,因為要在歷史的空白處找到小人物的發揮空間:作為一個父親,程嬰如何撫養大孩子,是把他看作一個「復仇工具」去利用,還是一個個體生命去尊重。用現代眼光重新審視這段歷史故事,陳凱歌通過影片強調個體生命的價值,這也讓歷史故事具有了現實意義。陳凱歌說:「電影中強調的個體生命意識,是中國進步的表現。
  • 站在巨人父親的肩膀上,霸王別姬到底誰拍的
    李成儒真是一個老實人,連自己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老老實實地說出來,而且這部電影之後的陳凱歌電影,李成儒都沒敢看……這件事本來是個小事,但是下面網友們一討論,就對陳凱歌的導演水平有了很大的疑問。這個疑問就是因為陳凱歌導演的大爛片《無極》,同樣的一個導演,為什麼就能導演出兩部天差地別的電影出來。
  • 陳凱歌憶張國榮:文華酒店初見 他說他就是程蝶衣
    > 11月20日,導演陳凱歌受邀出席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處與導演系聯合舉辦的電影《霸王別姬》學術觀摩,並在放映後與在場師生分享了影片從無到有的點點滴滴,標準放映廳內七百多個座位座無虛席,校內師生都很珍惜此次與陳凱歌導演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 《霸王別姬》憑什麼能成為中國電影經典之作?
    文/倩倩 校正/中正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優秀作品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巔峰。其中,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筆者認為最優秀的作品。
  • 陳凱歌的困境,是所有華語導演都會遇到的難題
    1905年,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由此開啟了華語電影的輝煌歷史。在這115年間,華語電影出現過許多知名的導演,如第一代導演中的鄭正秋,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出自他的手。他比同時代的導演更有藝術主見與追求,提出影片不僅要迎合觀眾,而且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
  • 陳凱歌拍一部新片造一座城,新作卻都不如他未造城的《霸王別姬》
    陳凱歌,中國最知名的大導演之一,他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就養成了拍一部電影造一座城的習慣。 即使不能說一部不如一部,但至少這些電影與1993年並未在搭景上花費太多的《霸王別姬》,相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