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典誕生!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涉及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等

2020-12-1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民法典草案展開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根據各方面意見,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

其中,民法典明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布。禁止物業服務人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同時,民法典再次完善了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將「文字、圖像」納入性騷擾的認定範圍。繼續完善關於高空拋物墜物的規定,規定發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繼續完善個人信息的範圍,在相關條款中增加規定「健康信息」屬於個人信息。

此外,民法典回應地面塌陷傷人問題,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並對因他人原因導致倒塌、塌陷的侵權責任作出了規定。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民法典草案展開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根據各方面意見,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

其中,民法典明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布。禁止物業服務人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同時,民法典再次完善了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將「文字、圖像」納入性騷擾的認定範圍。繼續完善關於高空拋物墜物的規定,規定發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繼續完善個人信息的範圍,在相關條款中增加規定「健康信息」屬於個人信息。

此外,民法典回應地面塌陷傷人問題,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並對因他人原因導致倒塌、塌陷的侵權責任作出了規定。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相關焦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20年5月28日下午舉行閉幕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施行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出臺後,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
  • 中國民法典誕生!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羅沙、楊維漢)「通過!」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2021年1月1號施行民法典,土地重新定義,三權分置對農民好處多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幾年關於「空殼村」「空心村」現象越來越明顯,農村居民越來越少,留在農村生活的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這就與咱們今天說到的「民法典」有關!2021年1月1號起施行《民法典》2020年兩會表決通過了《民法典》,該法律將在2021年1月1號施行,也就是兩個月後。這個法律重新定義土地,土地進行三權分置,經營權可以買賣,有可能解決土地撂荒的現象。
  • 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2021年1月1日施行!
    概 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典》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匯總了《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問題如下:一、房產佔用土地的剩餘土地使用年限;二、已經抵押的房屋,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三、購買前必須查明房產的居住權;
  • 【新規】2021年1月新規,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總共1260條的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實施後,一些民事領域的單行法將不再有效。
  • 新規法條: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特轉載供大家參閱。一、總則編的8個重要知識點1.胎兒享有繼承權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2021年1月1日施行!
    ​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2021年1月1日施行!概 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典》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匯總了《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問題如下:一、房產佔用土地的剩餘土地使用年限;二、已經抵押的房屋,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三、購買前必須查明房產的居住權;四、買房繞開中介
  • 2021年1月1日起,房屋買賣、租賃、產權,統統這樣處理!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而關於買房賣房、租房、房屋產權等領域都有全新的規定,你都了解嗎?2021年房屋產權新規1、 新增房屋「居住權」。從2021年起,每一套大產權房子都擁有三種不同的物權屬性,分別是土地使用權、房屋產權、居住權。居住權是獨立於土地使用權、房屋產權外、新增的第三種屬性。可以理解為單純給居住人設置的1個物權類型。帶有居住權的房子原則上無償設立、不能出租,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
  • 民法典與旅遊 | 每日一問(八)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民法典所蘊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範,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是全民普法的重點任務。
  • 歷史性時刻:2020年5月28日中國首部民法典出臺自2021年1月1日實施
    今天中國迎來了重大歷史性時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20年5月28日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正式出臺。這部法律自明年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出臺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 民法典包含哪些內容(附目錄)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離婚要冷靜30天,民政部實施條款出爐,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近日,官方網站公布了《民政部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登記規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婚姻登記的相關程序根據《民法典》的規定進行了調整。本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離婚冷卻期,自冷卻期屆滿之日起30日內,雙方未共同向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領取離婚證的,視為離婚登記申請被撤銷。此外,婚姻登記機關將不再受理因強迫婚姻而取消營業的行為。根據《民法典》規定,「以脅迫結婚的,被脅迫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婚姻。
  • 2021年1月新規,來了!
    年1月1日起實施。、武夷山茶博園景區等,時間從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為期一年。2、民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總共1260條的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 解讀民法典系列:居民小區內車位到底歸誰所有?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6月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這部法律,宣告「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那麼,在民法典時代,關於房地產行業的問題有何亮點,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 清理司法解釋 鋪平民法典施行之路
    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賀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點推進」的原則,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新的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2021年1月又增加了一個節日,還有這些與我們生活相關的重要新規
    上海為公共文化服務「立規矩」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明確,上海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體育場館、各類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應當向公眾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既有民事法律對照表》正式面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審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民法典》新增、修改、調整的內容關係到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收養、繼承、侵權責任等諸多領域,涉及範圍廣、修改幅度大、變化內容多。 為幫助司法工作人員、法學研究人員、律師和廣大群眾學習和掌握這部法典,我們編寫了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既有民事法律對照表》。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大專家獨家解讀民法典
    綜投網(www.zt5.com)5月28日訊  高空拋物傷人、霸座現象、職場騷擾、App個人信息保護……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大小事,民法典草案中都有規定。  01.民法典草案是之前法律的彙編,內容沒有太大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解讀  民法典草案不是彙編,是編纂。編纂工作是消除矛盾、彌補漏洞、消除重複,同時也有部分創新。法典條文變化還是很大的。  02.民法典草案如果通過,對法學考生備考有影響嗎?
  • 【筆談】聽這幾位隴籍法學家嘮嘮民法典
    民法典三人談甘肅政法大學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施行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通過後甘肅政法大學師生員工反響熱烈,開展了一系列學習、研討、宣講活動。
  • 學習民法典講座一:民法典概況
    一、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