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7點30分,
長徵二號F遙十一火箭點火。託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達33天。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需要為建造載人空間站做好準備。因此,神舟十一號具備了與神舟家族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這些「大哥們」都不同的特點。
「神舟十一號飛得更高,實驗更多,時間更長。」
神舟十一號飛船GNC(飛船的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承擔著飛船從起飛到返回的全部運動控制任務)分系統指揮羅谷清介紹。
飛得更高,是因為未來的載人空間站軌道位置比較高。
2013年,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公裡。
而這次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
實驗更多,是因為這次任務的其中一大目的,是要進一步考核神舟飛船作為人員物資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的性能。
時間更長,是因為此次任務中,航天員需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比神十任務的15天時間又翻了一倍。
在這一個月中,要保障航天員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證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飛船在駐留、應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就比過去增強了。
航天員出徵時手裡為什麼提個小箱子?
很多人都很好奇,航天員出徵時為什麼要拎個小箱子,箱子還有管子連接航天服,做什麼用?
航天員穿著航天服準備進入飛船艙之前,他的航天服需要通風。航天員手中提的小方箱子就是一個手持的通風機,這是小型的便攜通風裝置,帶電源和風扇,為航天服提供一定的通風量,來保證人體的熱舒適性。
這個設備只在上飛船的路上使用,不帶到飛船上使用。進入飛船後,把原來接箱子的接口接到飛船上,由飛船提供航天服各種儀器工作用的電能以及溫度控制。
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是一對新組合——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首次參加載人飛行。
等待六年迎來自己第一次飛天,陳冬說:「這次任務來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時機剛剛好。」
兩位航天員,在生活中亦師亦友,配合默契。「景海鵬師兄工作非常認真,要求非常嚴格。他經驗非常豐富,這次能與景海鵬師兄組成飛行乘組,我心裡非常有底!」
陳冬說,自從加入航天員隊伍以來,就一直在做各項準備,在思想、身體、心理、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訓練,為每次任務打牢基礎。「在這次任務中,我們重點提高了應急情況處置能力、醫學急救互救能力、空間實驗能力。」
為我們的航天員點讚
祝景海鵬 陳冬 順利啟程 平安歸來
來源:央視新聞、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值班編輯: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