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17日順利升空。連日來,香港、澳門和臺灣多家主要報紙對此大篇幅報導,積極評價此次載人航天任務為海內外華人帶來鼓舞。
10月18日,香港多份報章均以大篇幅報導神舟十一號成功升空,相關的消息、特寫、花絮等佔據多個版面。
《大公報》頭版頭條以「神舟出徵 明看『天神』合體」為大標題、以3個整版的篇幅進行報導,不僅詳細描述了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的全過程,還對神舟十一號即將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進行了解讀。
報導還大篇幅介紹了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任務的「香港元素」,包括香港學生設計的3項太空實驗,以及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香港師生親眼目睹自己的實驗裝置升空的激動時刻。
英文《南華早報》在頭版顯要位置以「中國最長太空停留時間的載人航天任務」為題刊登報導,並配發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發射點火瞬間於艙內敬禮的大幅照片,特別提到兩位航天員將通過新華社與受眾分享此次任務的細節。該報還配發即將在太空迎來50歲生日的景海鵬的長篇人物特寫。
香港《文匯報》配發題為《神舟升空鼓舞人心 港抓機遇與有榮焉》的社評說,神舟十一號成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海內外華人再次為祖國航天科技的成就歡欣鼓舞。這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探索試驗即將進入新階段,對國際太空探索與合作意義重大。
香港《明報》《經濟日報》《星島日報》等報章也在頭版或重要版面大篇幅報導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對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以及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進行解讀。
10月18日出版的《澳門日報》頭版以「神舟十一,赴天宮之約」為主題,報導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的消息,並闢出3個專版介紹本次載人航天的主要任務以及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情況等,多幅記錄發射瞬間的彩色圖片非常吸引眼球。
該報當日還發表題為《中國太空家園夢不遠矣》的社評說,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60年來,一代代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奮鬥,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實現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的長足發展。中國人正續寫航天傳奇,為增進人類的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連日來,臺灣主要報紙也以大篇幅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進行了報導。
10月17日出版的《聯合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和A2焦點新聞版面,刊載了一組5篇關於神舟飛天的現場報導,並配發「大陸太空人歷次飛天與任務」圖表,詳細介紹了此次發射值得關注的精彩看點。報導特別提及景海鵬將在太空中度過50歲生日,並專門報導了兩位航天員將首次以「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身份持續發回「太空日記」。
《聯合報》10月18日繼續在兩岸版面刊發該報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現場報導,介紹航天員在太空的飲食穿著以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歷史沿革。報導盛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度寫下『萬無一失』紀錄,是一部大陸60年航天發展史」。
《中國時報》從10月16日就開始報導相關內容,介紹兩位航天員的遴選過程;10月17日、18日繼續在兩岸版面顯著位置刊載報導,突出介紹了此次任務總飛行時間達到33天,是大陸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和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旺報》連續兩天用整版刊載相關報導,10月18日在頭版刊登整版圖片展示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的全過程和兩位航天員揮手致意的情形。另外,該報還刊載了題為《神舟11號飛上軌道 陸航太科技躍升》的專題報導,並詳細介紹先期升空的天宮二號飛行情況及全球天文愛好者「追星熱」。
此外,臺灣「中央社」、「風傳媒」等島內媒體都對神舟十一號升空進行了詳細報導。(新華社)